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病历摘要患者,男,25岁,因间断头痛4个月,发现血压升高10d于2005年3月24日入院。患者近4个月间断头痛,曾行头CT检查,但未见异常。近40d口渴、多饮、多尿,每日尿量5000ml左右。近10d头痛加重,伴心悸、乏力、恶心,间断呕吐,无大汗、抽搐和晕厥。外院就诊发现血压升高,波动于140/90~190/110mm Hg(1mm Hg=0.133kPa),同时伴低钾血症(血钾3.14~3.33mmol/L),无软瘫发作。外院CT示右肾缩小。予氨氯地平、倍他乐克降压治疗,血压控制不佳,故以“症状性高血压”收入我院。近1个月低热,体温37.0~37.5℃,尿频、排尿不适,无咳嗽、咯痰,无腹痛、腹泻。既…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33岁。因“停经9+个月,头痛3d”于2008年11月9日人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产科。病史采集:G22P2,月经周期为(3~4)d/30d。末次月经时间不明,未行规律产前检查,自述孕期无异常。近3d自觉下肢水肿,伴头痛;无头晕、眼花、恶心、呕吐症状。入院查体:BP为180mmHg/110mmHg,身高为160cm,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15岁,因左上颌无痛性肿物半个多月于2005年5月9日入我院口腔外科。患者半个多月前发现左颌面部隆起,渐增大,不伴疼痛,偶有涕中带血,无鼻塞及流脓涕。查体:体温37.0℃,脉搏85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00/60mmHg(1mmHg=0.133kPa)。神清语利,查体合作,双肺呼吸音清。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70岁,因“咳嗽、咯痰伴发热27d”于2003年1月7日人院。病初因劳累后出现咳嗽,咯黄痰,伴发热,体温波动于37.8—38.5℃,以晚间为著,伴夜间多汗,自服感冒药无效。血白细胞10.2×10^9/L,中性粒细胞0.800,血红蛋白93g/L,胸部X线片示双肺纹理增粗,有网格状致密影,静脉点滴(静点)克林霉素、洛美沙星等药物治疗3d无好转,后又静点利复星0.4g/d、异烟肼0.3g/d及丁胺卡那霉素0.2g/d治疗3d,症状仍无好转,且逐渐出现双下肢浮肿。入院查体:体温37.7℃,呼吸20次/min,脉搏92次/min,血压130/80mmHg(1mmHg=0.133kPa),神清,轻度贫血貌,眼睑无浮肿,无皮疹,浅表淋巴结不大,双下肺可闻及湿哕音,心界无扩大,心率920次/min,律齐,腹部未见异常,双下肢中度可凹性水肿。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8.7×10^9/L,中性粒细胞0.847,血红蛋白79g/L。尿沉渣红细胞满视野,尿蛋白0.3g/L,尿相对密度1.010。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75岁,因发作性头痛头晕血压偏高被诊断为高血压病22年,间断服用“地巴唑”可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自1998年始须服用“复方降压片”,血压波动范围105~150/60-80mmHg。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硬化伴主动脉瓣轻度反流、左室壁增厚、左室舒张储备功能降低,诊为“冠心病”。1994年心电图示:房性早搏。1999年4月始房性早搏频发伴胸闷心悸,心律平100mg,3/d口服无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6.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后合并肺血栓栓塞症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姜志辉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6):764-764,767
患者,女,56岁,因睡眠打鼾10年加重伴憋气3年于2009年9月19日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2年,最高150/95mmHg(1mmHg=0.133kPa),规律口服降压药物北京降压0号,1片,1次/d。入院时查体:血压130/80mmHg,软腭松弛,口咽狭窄。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8例,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Ⅱ)(伲福达)20mg,2/d(8:00,18:00),观测动态血压,结果:血压晨起服药前(6:00—7:00)147±8/72±5mmHg,服药后(9:00)128±7/63±4mmHg。动态血压监测见服药后8-10h血压开始明显升高。遵医嘱将2例服药时间改为10mg,1/8h(6:30,14:30,22:30);6例服药时间改为20mg/早(6:30)、10mg/午晚(14:30,22:30),7-10d后再次观测动态血压,服药前血压138±7/70±5mmHg,服药后128±8/64±5mmHg。晨平均收缩压降至正常范围,服药后收缩压降幅明显低于调整前。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47岁,因中上腹胀痛伴恶心呕吐1d、加重4h于2006年3月22日入院。入院前1d,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胀痛,呈阵发性加剧,无放射,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于当地医院肌肉注射止痛药(用药不详)后疼痛无缓解。4h前患者自觉症状加重,伴畏寒、呼吸困难、心悸,以“腹痛待查”收入我科。既往常有关节疼痛,半年前曾患急性胰腺炎(AP)已治愈。入院查体:体温37.5℃,脉搏59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162/101mmHg(1mmHg=0.133kPa)。神清,急性痛苦病容。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双侧中下肺叩诊为浊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未闻及干湿哆音。心脏听诊未见异常。腹平,肌张力增高,左上腹压痛,轻度反跳痛,肠鸣音减弱,移动性浊音阴性。血常规:RBC3.94×10^12/L,WBC4.70×10^9/L,PLT68×10^9/L,Hb119g/L,N0.77。生化检查:淀粉酶(AMY)177U/L,脂肪酶(UP)573U/L,血糖13.7mmol/L,白蛋白(ALB)24.9g/L,球蛋白(GLB)35.9g/L,尿素氮(BUN)7.60mmol/L,肌酐90.8μmol/L,钙离子1.76mmol/L。入院诊断考虑:AP。予以抑制胰液分泌、预防感染、稳定内环境、降压及中药等治疗,患者腹痛缓解不明显。患者于治疗过程中出现脱发,多关节游走性疼痛,追问病史,患者曾多次出现脸颊红斑,皮肤瘙痒。考虑是否有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行CT检查示:胰腺略增大;腹腔及盆腔大量积液;肠壁广泛肿胀,以小肠为甚;双侧胸腔积液伴双下肺部分不张;肝实质损害。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51岁,身高173cm,体重48kg,既往身体健康,有吸烟史每天40支左右。于5个月前发现高血压(180/120mmHg)未作治疗,近两个月发现明显消瘦伴乏力、双下肢膝、踝关节肿胀、疼痛,全身皮肤黑色素沉着,无咳嗽、咳痰、胸闷、气短等呼吸系统症状。查体:呼吸18次/min,脉搏68次/min,血压130/85mmHg,颈、锁窝淋巴结无肿大,慢病面容,听诊双肺无干、湿性哕音。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31岁,因“停经30^+4周,头晕头痛3d,血压升高1d”于2006年4月22日上午11:30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5年9月20日,预产期2006年6月27日。自孕26周,于我院产检5次。孕29周彩超示脐血流阻力偏高,建议入院治疗,患者拒绝。此次产检自述头晕、头痛3d,测定血压145mmHg/101mmHg,尿常规示尿蛋白10g/L。门诊以“重度子痫前期”收入院。2002年曾在本院因重度子痫前期行剖宫产娩一早产活女婴,现体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玄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 临床确诊的高血压患者,口服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30d后进行疗效评价,并跟踪3个月监测血压。结果 治疗后平均收缩压(126+10)mmHg,平均舒张压(72+12)mmHg。治疗30d,显效92例,占73.0%;有效31例,24.6%;无效2例,1.6%;1例服药2d后出现头痛、眩晕停药,总有效率97.6%。跟踪随访监测血压3个月,血压控制较稳定。结论 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12.
患者 女性,49岁,已婚,因“4个月前出现经期延长症状,经量增多1个月,排尿不畅1周”于2007年5月24日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采集病史:患者平素月经规律[3d/(28~30)d3、量中、无痛经。4个月前出现经期延长(10^+d)症状,中间2d~3d量多,同既往月经量,其余时间为点滴状出血,周期同以往,未诊治。LMP:2007年5月8日,开始5d~6d呈点滴出血,继而量增多2d,伴血凝块,后淋漓不净至5月24日,并于1周前感觉排尿不畅,呈滴水样,无尿痛、便秘等症状。入院查体:T36.7℃,R20次/min,P86次/min,BP110mmHg/68mmHg,心、肺(-)。腹平,右下腹可扪及一正常子宫大小包块,质中、活动欠佳、无压痛。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已婚、已产式;阴道畅,有血迹,见一约为12cm×13cm表面光滑的肉红色实性包块,部分脱出宫颈口,质偏硬,  相似文献   

13.
在一次社区义诊时,遇到这样一个病例:患者为老年人,患高血压病7年,未采取正规治疗措施,仅在自觉头痛或测血压有升高时,间断服药。服药种类较多、较杂,曾服用过的药物有十几种,其中,还有一些非准字号的药物和保健品。现在正在使用的药物是牛黄降压丸。7年来,患者血压一直反复波动。此次,患者因生气后出现头痛、心悸而来社区卫生服务站测血压。查体:血压180/85mmHg、脉搏92次/min;体胖、面赤、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尿常规示蛋白(+++)。因社区条件有限,未行血肌酐、尿素氮以及心脏超声等检查。初步判断,患者为高血压3级,伴肾功能损害。结合社区诊疗的特点,向患者讲明高血压病的危害及规律服药的重要性;讲明高血压病的非药物治疗措施;拜新同(硝苯地平,50mg,1次/d口服)和洛丁新(贝那普利,10mg,1次/d口服);建议每天早晚2次到社区卫生服务站监测血压,并到上级医院检查有无其他并发症,以确定进一步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的药动学理论,治疗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病二级以上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病二级以上患者57例,给予氨氯地平治疗10mg,1次/d,晨间顿服,5d后改为5mg,1次/d,晨间顿服,疗程4周。观察患者用药前、后血压变化情况。结果本组显效45例(78.95%),有效10例(17.54%),无效2例(3.51%),总有效率96.49%,治疗4周后SBP由(160.7±19.8)mmHg降至(130.4±9.16)mmHg,DBP由(98.7±12.9)mmHg降至(76.6±5.21)mmHg。疗程结束后复查实验室指标均未出现明显变化。结论应用氨氯地平治疗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病二级以上患者,降压达标快,血压波动小,患者依从性好,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农民,36岁,因咳嗽3d、头昏1d伴晕厥3次于2006年2月13日入院。既往有间断性四肢关节疼痛病史10年。查体:血压13.3/4.4kPa(1mmHg=0.133kPa),脉搏37次/min,神志尚清楚,无口唇紫绀,全身无浮肿,右下肺少量湿罗音。心率37次/min,心律不齐,心尖部及主动脉听诊区可闻及响亮舒张期隆隆样杂音,Ⅳ/6级,向左肋下传导。腹软,肝肋下2em,质软;心电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T波低平,心房率135次/min,心室率37次/min,  相似文献   

16.
1临床资料 患者,女,58岁,因反复性头痛1年余,于2003年9月12日入院,平时对症治疗,症状时有缓解。入院后监测血压在140~160/90~100mmHg之间,结合心电图(Tv1~v4波低平)、心脏B超(室间隔略增厚,左室顺应性降低)、眼底(动脉硬化Ⅰ级)等辅助检查。诊断:高血压病1级(高危)。给予口服卡托普利25mg,3/d,双氢克尿塞12.5mg,2/d,第3d面部、双手出现鳞状样皮肤糜烂,瘙痒,呈对称性,无发热、咳嗽、心慌等,心肺听诊无异常,考虑为卡托普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及时停服卡托普利、双氢克尿塞,改服北京降压0号并给予抗过敏及服用B族维生素1周,面部及双手皮肤颜色好转,血压降至120~130/70-80mmHg之间,继续观察1周,颜面部及双手皮肤颜色恢复正常,血压稳定出院。时隔1年后的2004年10月因为停服药物致血压不稳定,驻地医生给予口服卡托普利25mg,2/d,次日发现双手、面部出现上述症状后,及时来所咨询。停服卡托普利,给予门诊对症治疗1周,皮肤颜色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不同类型降压药物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60例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80mg,l/d)、贝那普利组(10mg,l/d)、硝苯地平缓释片组(20mg,2/d)各20例,疗程共3个月。分析治疗前后肱一踝脉搏波速度(baPWV)及血压。结果治疗3个月后各组血压均有显著降低,硝苯地平缓释片组舒张压的下降幅度(△DBP)、脉压下降幅度(△PP)与另两组差异显著(分别为-40.1±11.3 vs-16.6±5.5、-14.6±4.2mmHg和-10.0±19.3vs -28.8±6.6、-25.7±6.5mmHg,P〈0.01)。缬沙坦组及贝那普利组治疗前后baPWV均显著下降,其下降幅度(AbaPWV)分别为-401±90、-280±97cm/s,显著大于硝苯地平缓释片组的-11±127cm/s(P〈0.01)。baPWV与APP在总体患者中呈显著正相关(r=0.64.P〈0.001),贝那普利组或硝苯地平缓释片组ΔbaPWV至少与一项血压参数(APP,ASBP,ADBP)相关,而在缬沙坦组均不相关。结论与贝那普利或硝苯地平缓释片相比,缬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具有独立于降压功效外的减低动脉僵硬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1临床资料 病例1:患者,男,70岁,平时健康,无排尿不畅,近3个月因头晕发现血压升高,在1701100mmHg左右,口服硝苯地平,血压时高时低,偶出现恶心、食欲不振,查血肌酐562umol/L,尿素氮56mmol/L.以肾功能不全收入院。查体发现下腹部高度膨隆,边缘在脐上2cm,边界清楚,有囊性感,B超检查为膀胱扩大、异常充盈所致液性暗区,双侧输尿管及肾盂重度积水。立即导尿。分次导出尿液约3800ml。复查血肌酐、尿素氮下降不明显,给予间断血液透析12个月,  相似文献   

19.
1临床资料 病例1:患者,男,70岁,平时健康,无排尿不畅,近3个月因头晕发现血压升高,在1701100mmHg左右,口服硝苯地平,血压时高时低,偶出现恶心、食欲不振,查血肌酐562umol/L,尿素氮56mmol/L.以肾功能不全收入院。查体发现下腹部高度膨隆,边缘在脐上2cm,边界清楚,有囊性感,B超检查为膀胱扩大、异常充盈所致液性暗区,双侧输尿管及肾盂重度积水。立即导尿。分次导出尿液约3800ml。复查血肌酐、尿素氮下降不明显,给予间断血液透析12个月,  相似文献   

20.
1临床资料例1:患者男性,86岁,主冈咳嗽、咳痰伴发热1d于2012年8月28日入院;体检:体温37.9℃,血压140/60mmHg(1mmHg=0.133kPa),贫血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