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右江医学》2017,(1):77-80
目的探讨肺尖孤立性结节的CT影像表现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尖结节患者的CT影像资料。结果 56个病灶中有32个肺癌,16个肺结核,8个炎性假瘤。发生率最高的是肺癌,占57%(32/56),其次为肺结核,占29%(16/56)。肺癌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集束征发生率较肺结核及炎性假瘤高。而肺结核空洞、钙化的发生率较肺癌及炎性假瘤高。肺癌、肺结核、炎性假瘤三者的各CT平扫征象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增强扫描提示肺癌及炎性假瘤以轻-中度强化为主,肺结核表现为轻度或无强化。肺癌、肺结核、炎性假瘤在CT增强扫描时,三者在CT增加值幅度<20 HU、21~40 HU、41~60 HU,>60 HU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2.463,P=0.002)。结论 CT在肺尖孤立性结节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肺部炎性假瘤是肺实质内瘤样炎性增生性疾病,因其无特殊临床表现,X线表现又酷似肿瘤,故临床上易与肺癌及肺内良性肿瘤相混淆。为此,本文将我院近几年来于术前误诊为肺癌、经手术切除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2例肺部炎性假瘤,作一粗浅分析,以期总结误诊原因,吸取经验教训,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3.
肺部炎性假瘤2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1例术前诊断或疑为肺癌,术后证实为炎性假瘤的病例进行分析.显示肺癌与炎性假瘤在病史、X线胸片及CT表现上有许多相似之处。认为若经短期诊断性治疗(<4周)无效,或肿块直径>3.5cm、CT值超过32Hu,应尽早手术。术中应冰冻切片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部炎性假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对21例肺部炎性假瘤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全组均行手术治疗;结果:21例术后无并发症和死亡。术前仅4例(19.0%)诊断正确,余17例中7例疑为肺癌,10例误诊为结核瘤或良性肿瘤;结论:该病病程长,症状较轻,从临床症状和影像学上很难与肺癌鉴别。强调术前纤维支气管镜和经皮肺穿刺检查十分重要。肺部炎性假瘤虽属良性,亦应尽早手术治疗。术式以局部切除和肺叶切除为主,尽量多保留正常肺组织。  相似文献   

5.
目的:确定CT扫描对炎性假瘤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28例炎性假瘤行常规CT平扫,3例行增强扫描。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对炎性假瘤的CT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炎性假瘤自性别,年龄,临床症状与肺癌无鉴别意义。26例位于胸膜下:13例有感染史,表现为空洞型、实体软组织肿块型,大多数边缘光滑锐利,少数形态不规则,边缘有轻度的分叶,粗长毛刺,棘突,胸膜凹陷,并对此征像进行讨论,与肺癌鉴别。讨论:依据病变的密度、边缘、形态、结合临床资料术前对炎性假瘤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炎性假瘤CT征象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58例周围型肺癌和74例炎性假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比较其CT征象的差异。结果分叶征、短毛刺、胸膜凹陷征象周围型肺癌发生率显著高于炎性假瘤,而长毛刺、切线征和尖角征周围型肺癌发生率显著低于炎性假瘤(P<0.05)。周围型肺癌主动脉期强化明显,于120s左右达到CT值高峰,42例(72.41%)侵犯或包绕邻近血管;炎性假瘤肺动脉期病灶逐渐强化,于90sCT值达到最高峰,52例(70.27%)对邻近血管产生推移。结论周围型肺癌与炎性假瘤在多项CT征象中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病灶其CT增强时相血流灌注及与血管关系存在一定特征性,故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检查有利于其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酷似肺癌的炎性假瘤2例报告綦秀棠刘凌(吉林市医院特诊科132000)我院收治2例酷似原发性肺癌的炎性假瘤,为了引起临床重视,有利帮助及时治疗,现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1.1例1:男患,61岁,住院号2804。病人咳嗽,咯白色粘液痰,时有痰中带血,历经半...  相似文献   

8.
肺部炎性假瘤77例的诊断与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部炎性假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方法对77例手术治疗的肺部炎性假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确诊肺部炎性假瘤16例(20.8%),误诊率为79.2%,分别误诊为肺癌、肺其他良性肿瘤、结核瘤、肺曲菌病等。行肺楔形切除术35例(其中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肺楔形切除18例、跨叶切除17例),肺叶切除21例,复合肺叶切除10例,行胸膜纤维剥除+肺楔形切除3例,行肺段切除4例,行肿块摘除4例。结论肺部炎性假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诊断较为困难,确诊有赖于术后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20例下叶背段肺结核患者被误诊为支气管肺癌、肺炎、支气管扩张及炎性假瘤,经纤维支气  相似文献   

10.
320例肺周孤立性结节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结核是我国重点控制的传染病,其X线及CT表现复杂多样,而结核球是其中一种较难鉴别的类型。肺癌占常见恶性肿瘤的第四位,周围型肺癌又占1/4。炎性假瘤是临床中少见的肺炎类型。为了总结肺周孤立性结节的诊断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我们对1993-2003年发现的320例肺周孤立性结节的诊断进行分析.其中包括结核球180例,周围性肺癌125例,炎性假瘤15例。  相似文献   

11.
肺炎性假瘤与周围型肺癌的CT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的CT征象及与周围型肺癌的鉴别。方法回顾分析1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肺炎性假瘤的CT征象,并与5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CT征象对照。结果肺炎性假瘤多呈圆形,位于肺外围或胸膜下,主要表现有散在结节征(31.58%)、桃尖征(31.58%)和平直征(21.05%),纵隔淋巴结肿大少见(5.26%);周围型肺癌多呈结节状,主要表现分叶征(55.77%)、毛刺征(40.38%)、血管集束征(50%)和胸膜凹陷征(48.08%),纵隔淋巴结肿大多见(5385%)。结论多种CT征象综合有助于肺炎性假瘤与周围型肺癌的鉴别和提高肺炎性假瘤术前CT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经皮穿刺肺活检与薄层CT检查对周围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3例周围性肺结节患者行薄层CT检查和在模拟机引导下经皮肺活检,其中25例恶性肿瘤和3例未明确诊断者行手术治疗.结果薄层CT检查诊断周围性肺癌31例,转移性肺癌2例,结核球7例,炎性假瘤3例.全部病例行经皮穿刺肺活检,病理确诊肺癌25例,转移性肺癌3例,结核球8例,炎性假瘤4例,未能明确诊断3例.经皮肺活检诊断为肺癌25例行手术治疗,结核球6例行手术治疗,诊断与术前诊断符合率100%,经皮肺活检未明确诊断者3例全部行手术治疗,术后诊断为炎性假瘤1例,肺癌2例.总诊断符合率薄层CT检查为86.1%,经皮肺活检为93.0%.结论薄层CT检查对有特征性改变的病灶诊断符合率高,但对不典型病变诊断价值有限,经皮肺活检阳性率高,但有假阴性结果,临床应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3.
贾承晔  杨署  王敏  刘瑞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11):1329-1331
目的 探讨肺炎性假瘤的CT表现,提高CT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炎性假瘤CT表现.结果 肺炎性假瘤较典型的CT表现有:平直征、桃尖征、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外周分布;肺炎性假瘤易误诊为肺癌.结论 全面分析CT征象能提高肺炎性假瘤的诊断正确率,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p16 对非小细胞肺癌增殖的作用及其临床诊断应用的价值。方法 运用枸橼酸- ABC-微波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16 在73 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6 例肺炎性假瘤和5 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p16 阳性率为25 %(18/73),明显低于正常肺组织及肺炎性假瘤(82 %) ;p16 的表达与肺门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分级有关;p16 的表达、肺门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类型与患者的生存率有关(P< 0.05)。结论 表明p16 蛋白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p16 基因蛋白产物的检测对肺癌的诊断和评估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炎性假瘤影像学表现,讨论与肺癌、结核瘤的鉴别诊断。结果假瘤好发于肺叶,单发,多数肿块包膜完整,密度不均匀,不强化或仅周边强化。但假瘤边缘情况多样,可有分叶、短毛刺、桃尖征等。结论肺炎性假瘤病变复杂,需综合临床表现,全面分析其影像学特征,以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双肺多发性炎性假瘤--附4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分析双肺多发性炎性假瘤的临床特点,探讨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本院确诊的2例及国内献报道的2例共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发病男女比例3:1,大部分患(75%)有咳嗽、发热、胸痛和胸闷,少数(25%)有皮肤结节。X线胸片或CT显示双肺多发结节影和斑片状浸润影。4例均经肺活检(3例开胸肺活检,1例经皮肺活检)确诊。结论 本病是肺部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术前诊断困难,临床常被误诊为周围性肺癌或双肺转移癌,确诊取决于病理检查,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有良好反应,特别是多发的、不能手术切除的和/或复发病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金属硫蛋白(MT)1A、2A、3、4 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口腔粘膜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作为肺癌分子生物学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分别选取30例非小细胞肺癌及3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实验组,将其分为鳞癌组、腺癌组、结核球组及炎性假瘤组,30例非小细胞肺癌根据转移情况分为:转移组和未转移组,12例肺裂伤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利用RT-PCR方法检测所选患者口腔粘膜细胞中MT-1A、2A、3、4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口腔粘膜细胞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肿瘤组MT-1A、2A、3、4 mRNA在口腔粘膜细胞中的表达均上调,除鳞癌组MT-4 mRNA外,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核球组MT-2A、4mRNA及炎性假瘤组MT-2AmRNA〈0.05,其他〈0.01;与鳞癌组相比,结核球组MT-2A mRNA表达上调(〈0.05);其余组表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粘膜细胞中MT-2A mRNA有望成为鳞状细胞肺癌与结核球的辅助鉴别诊断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肺炎性假瘤、周围型肺癌CT征象特征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75例肺部疾病患者,其中肺炎性假瘤41例,周围型肺癌3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查。对患者所得CT图像进行分析,观察两组患者影像学征象主要有:病灶位置(右肺、左肺)、病灶大小、CT征象(空泡征、支气管征、空洞、钙化、分叶征、毛刺征、平直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情况等。结果肺炎性假瘤、周围型肺癌在病灶分叶征、毛刺征、平直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上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肺炎性假瘤患者平直征为80.48%,多于周围型肺癌患者;周围肺癌患者分叶征91.17%,毛刺征82.35%,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均为79.41%,明显高于肺炎性假瘤患者。结论分叶征、毛刺征、平直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为肺炎性假瘤、周围型肺癌鉴别重要征象,CT检查对两者诊断鉴别价值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对1987--2004年共52例肺部炎性假瘤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均行手术治疗,无术后并发症和死亡。术前无一列确诊,29例疑为肺癌,12例疑为结核和良性肿瘤,10例疑为肺炎性假瘤,1例疑为纵隔肿瘤。结论该病病程长,症状轻,单从症状和影像学检查上很难鉴别,穿刺活检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肺部炎性假瘤虽属良性,但应尽早手术,以局部切除为主,尽可能多的保留正常肺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