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表现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其病变程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以急性冠脉综合征(4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2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22例)、稳定性心绞痛(22例)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以健康者(18例)为对照,测定其hs-CRP水平。观察患者的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形成情况,将冠状动脉病变分为1支病变、2支病变、3支病变,分析血清hs-CRP水平与不稳定性斑块的关系,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冠心病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IMT、斑块形成检出率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之间呈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升高,其升高有助于临床对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检测和诊断;颈动脉IMT、斑块形成可用于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salusin-a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2008年5月~9月期嗣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salusln-a水平,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分析血清salusin-a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salusin-a水平降低,多支病变者血清salusin-a水平较单支病变者低.血清salusin-a水平与年龄,Gensini积分成负相关,与吸烟、高血压、糖尿病、LDL、HDL等危险因素之间末显示相关性.结论:血清salusin-a水平降低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一致,可能成为预测冠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新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salusin-α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2008年5月-9月期间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salusin-α水平,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分析血清salusin-α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salusin-α水平降低,多支病变者血清salusin-α水平较单支病变者低。血清salusin-α水平与年龄、Gensini积分成负相关,与吸烟、高血压、糖尿病、LDL、HDL等危险因素之间未显示相关性。结论:血清salusin-α水平降低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一致,可能成为预测冠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新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脂联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临床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283例患者进行分组,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脂联素水平,同时监测血压、血糖、血浆胰岛素、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相关指标。结果:①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脂联素水平与冠脉粥样硬化程度、HDL—C、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hs—CRP显著相关(P〈0.05);③随着受累冠状动脉数量的增加2型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低血浆脂联素水平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66例临床疑诊冠心病而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人。同时记录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按照血管狭窄支数以及Gensini评分来评价冠脉血管病变严重程度。结果:Gensini积分的第一4分位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第二、三、四4分位组(P〈0.05)。结论:血清总胆红素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呈一定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8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5例AM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血管造影评估的冠脉Gensini评分将其分为Gensini评分≥60分组(n=48)和Gensini评分<60分组(n=37).比较两组血清Hcy、Cys-C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清Hcy、Cys-C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Hcy、Cys-C对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效能.根据随访过程中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分为不良预后组(n=39,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和良好预后组(n=46,未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比较两组血清Hcy、Cys-C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AMI患者预后情况与血清Hcy、Cys-C水平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估血清Hcy、Cys-C对AMI患者预后情况的预测效能.结果:Gensini评分≥60分组血清Hcy、Cys-C水平均显著高于Gensini评分<60分组;Pearson分析表明,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清Hcy、Cys-C水平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Hcy、Cys-C评估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曲线AUC分别为0.787、0.861,截断值分别为24.25μmol/L、1.82mg/L,评估效能良好.不良预后组血清Hcy、Cys-C水平均显著高于良好预后组;Logistic分析表明,AMI患者预后情况与血清Hcy、Cys-C水平具有显著相关性;ROC曲线分析显示,Hcy、Cys-C预测AMI患者预后情况的曲线AUC分别为0.811、0.901,截断值分别为26.89μmol/L、1.82mg/L,预测效能良好.结论:血清Hcy、Cys-C水平越高,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严重,预后情况越差,前者水平可为临床评估AMI患者病变情况及预后转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脂联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临床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283例患者进行分组,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脂联素水平,同时监测血压、血糖、血浆胰岛素、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相关指标。结果:①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脂联素水平与冠脉粥样硬化程度、HDL-C、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hs-CRP显著相关(P<0.05);③随着受累冠状动脉数量的增加2型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低血浆脂联素水平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细胞黏附分子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病变程度及临床意义。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4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0例健康人血清血管间细胞黏附分子_1(vascular celladhesion molecules,VCAM_1),细胞间黏附分子_1(inter 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s,ICAM_1),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 factor_α,TNF_α)水平变化,分析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血清VCAM_1,ICAM_1,TNF_α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组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及对照组;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与外周血VCAM_1I、CAM_1及TNF_α水平无相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外周血VCAM_1,ICAM_1与TNF_α水平呈正相关。结论:VCAM_1,ICAM_1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严重程度有关,但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无明显关系;VCAM、ICAM_1与TNF_α成正相关提示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相似文献   

9.
都秋红  刘辰庚  王培昌 《四川医学》2011,32(12):2003-2005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B/A1比值的血清水平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评价三者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患者的近期心脏事件的发生及预后预测的价值,为疾病的诊断以及预后判断提供简便、客观的指标。方法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302例,按临床诊断分为ST抬高心肌梗死(STEMI),非ST抬高心肌梗死(NSTEMI),不稳定心绞痛(UAP)。对照组98例,测定hs—CRP、血清Lp(a)和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STEMI组、NSTEMI组和UAP组的患者血清中ApoAl、HDL水平比健康对照组降低不明显,但血清Lp(a)、LDL、ApoB水平及ApoB/ApoAl比值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果表明测定上述各项指标对ACS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Lp(a)、hs.CRP和ApoB水平显著增高,血清hs—CRP可能是冠状动脉病变的标志。Lp(a)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着密切联系,是一个独立的致冠心病的危险因子,ApoB以及ApoB/ApoAl比值与心梗发生的危险性及预后判断有很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开金津 《河北医学》2015,(2):249-251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与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为积极防治急性冠脉综合征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对5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观察组)与5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进行颈动脉彩超诊断,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及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及轻度、中度、重度颈动脉狭窄发生率分别为96.15%、46.15%、26.92%、23.0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0%、23.08%、3.85%、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粥样硬化存在较大关系,应加强冠状动脉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变的双向筛查与防治,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彭红  张兴平  常颖  贾彦军  祝银萍 《重庆医学》2018,(15):2004-2006,2010
目的 探讨人血浆锌α2糖蛋白(ZAG)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42例研究对象,完善临床指标和血浆ZAG水平的检测,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根据检查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CAD组)和对照组.Gensini评分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根据评估结果分为不同程度的亚组,比较血浆ZAG水平在各组间的差异.Spearman分析ZAG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ROC)曲线评估ZAG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效能,并分析其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CAD组患者血浆ZAG水平(45.12±5.02)μg/mL明显低于对照组(53.93±2.96) 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Gensini评分的增加,血浆ZAG水平呈下降趋势,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BMI、腰围、腰臀比(WHR)与ZAG呈负相关(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ZAG呈正相关(P<0.05).血浆ZAG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敏感度为89.8%,特异度为91.2%.结论 血浆ZAG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呈负相关,其水平的检测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筛查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microRNA-183-5p (miR-183-5p)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经血管造影确诊的103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该院年龄相当的9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两组患者血清miR-183-5p的表达,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183-5p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研究组血清miR-183-5p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健康组(P <0.05);研究组中高Gensini积分组患者血清miR-183-5p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低Gensini积分组(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iR-183-5p与C反应蛋白、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664、0.571和0.712,均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iR-183-5p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的截断值为2.08,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8%(95%CI:0.832,0.924)和91.6...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肌钙蛋白T(hs-cTnT)轻度升高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研究入选679例健康成年人的hs-cTnT依据不同时的分布情况;入选拟诊急性冠脉综合征并收治入院的老年患者(﹥65岁)共250例,所有入选患者到院即刻测定hs-cTnT和cTnT的基线水平,住院期间均完成常规生化检查、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CAG)等检查。应用ROC曲线图比较hs-cTnT、cTnT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讨论首次hs-cTnT轻度升高而cTnT阴性老年患者的诊断及冠脉病变情况,探讨hs-cTnT升高程度与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脉病变的关系。结果健康成年人的血清超敏肌钙蛋白T(hs-cTnT)分布频度与年龄有关,本研究中健康汉族人群hs-cTnT的99百分位值与文献报道一致为14 ng/L,对于AMI的早期诊断,hs-cTnT与cTnT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3、0.904,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0);hs-cTnT诊断AMI的敏感性为95.8%,特异性为69.5%,而cTnT分别为83.3%,88.1%。250例老年患者中有49例患者为入院首次检测cTnT〈100 ng/L而hs-cTnT〉14 ng/L;其中AMI为12例(24.49%)、UAP为30例(62.22%);hs-cTnT水平与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脉病变的支数无关(P〉0.05),而与冠脉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ACS患者中,hs-cTnT轻度升高可帮助早期识别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s-cTnT水平的高低可预测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股动脉、腹主动脉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方法分析该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00例和门诊健康体检者100例临床资料,分别观察不同动脉的IMT值、Vdias及斑块评分情况。结果健康体检组的IMT值、Vdias及斑块评分均明显优于冠脉硬化组,多支病变组IMT值、斑块评分均高于单支病变组,而Vdias低于单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通过对冠脉硬化患者的IMT值、动脉狭窄程度、斑块形态、回声特点进行测定和分析,可以为临床准确的诊断冠状动脉硬化提供可靠理论参数,为临床更好的资料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缺氧诱导基因结构域蛋白-1A(HIGD-1A)、缺氧诱导基因结构域蛋白-1B(HIGD-1B)蛋白水平,分析其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发展的关系。  方法  选择2019年9月—2021年9月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ACS的患者106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5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0例,选取同时期冠脉造影未见异常的患者34例作为正常组,采用ELISA法检测HIGD-1A、HIGD-1B蛋白,评估各组间差异。  结果  ACS组血清HIGD-1B蛋白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CS组、SAP组、正常组血清HIGD-1A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3)。根据Gensini积分,将冠脉病变程度分为轻度病变组29例,中度病变组40例,重度病变组37例,不同病变程度ACS患者HIGD-1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ACS患者HIGD-1B水平与Gensini积分成正相关关系(r=0.685,P<0.001)。绘制ROC曲线,血清HIGD-1B水平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AUC为0.940,灵敏度为84.0%,特异度为94.1%,约登指数为0.781,具有一定的诊断参考价值。  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IGD-1B蛋白显著升高,且与冠脉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关系,这对于ACS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背景 目前,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主要根据有创的SYNTAX评分进行评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是否出现慢血流更是难以预测。能否在无创的前提下找到一种生物标志物来准确预测高危冠状动脉病变及慢血流现象的发生,已经成为心血管研究热点之一。目的 评价急性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血清Adropin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PCI术中出现慢血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因NSTE-ACS入院行PCI术患者240例,另选取同期心内科4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作为对照组。NSTE-ACS患者进行SYNTAX评分,根据SYNTAX评分分为:高危组(SYNTAX≥33分)、中危组(22分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超声检查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判断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探讨其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疑似冠心病、行冠脉造影的住院患者106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0支病变组),单只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只病变组。超声测量颈动脉IMT,同时注意观察动脉硬化斑块的大小、位置、数量及斑块性质等。结果:颈动脉IMT值、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冠心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多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冠状动脉积分与颈动脉IMT值及冠状动脉积分与颈动脉硬化积分之间均呈显著性相关。结论:颈部动脉血管的IMT及斑块对动脉粥样硬化有很好的预测价值,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在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中的作用及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行冠脉造影检查并确诊冠心病的病人135例作为冠心病组(CHD组),以冠脉造影检查排除冠心病30例作为对照组(CON组)。CHD组病人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SAP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比较各组临床资料、一般生化指标及血清hs-CRP水平。分析NGA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Gensini评分间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血清NGAL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SAP组、UA组和AMI组血清hs-CRP水平高于CON组(P < 0.05),且SAP组、UA组和AMI组间hs-CR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血清NGAL和hs-CRP水平随Gensini积分增加逐渐升高(P < 0.01);Gensini评分30分组、30~60分组和>60分组血清NGAL和hs-CR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血清NGAL和Gensini评分、hs-CRP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733、0.908,P < 0.05),血清hs-CRP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708,P < 0.05)。CHD组血清NGAL的浓度高于CON组(P < 0.05)。当截断值为59.02 ng/mL,血清NGAL诊断冠心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5,95%CI 0.820~0.929,灵敏度为74.8%,特异度为96.0%。结论血清NGAL与hs-CRP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颈动脉超声和冠脉造影对粥样板块和颈动脉硬化级别对比,探讨颈动脉超声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且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患者108例,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研究。收集冠脉造影检查数据,并对所有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粥样斑块数量、颈动脉硬化级别、IMT。结果两种检查粥样斑块数量、颈动脉硬化级别同组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组别同种检查粥样斑块数量、颈动脉硬化级别对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冠脉造影检查为金标准,颈动脉超声诊断IMT敏感度为86.58%,特异性为61.54%,诊断符合率为80.56%;颈动脉超声诊断粥样斑块敏感度为89.66%,特异性为57.14%,诊断符合率为83.33%。结论颈动脉超声可作为临床预测冠心病检查,缺乏数据依据,应加强两者间数据关系研究,以提高确诊率,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定可作为无创、准确的冠心病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C)水平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疑似CHD病人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其中164例确诊为CHD(CHD组),另选99例非冠心病为对照组.采集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检测Cys-C水平.并分析不同类型CHD病人Cys-C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支数、Gensini评分与Cys-C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HD组Cys-C水平增高(P<0.05).CHD组间比较,不稳定型心绞痛组Cys-C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但急性心肌梗死组低于稳定性心绞痛组(P<0.05).Cys-C诊断CH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1(P<0.05),以1.105 mg/L为Cut-off值,Cys-C诊断CHD的敏感性73.2%,特异性55.6%.Cys-C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关系关系(r=0.332,P<0.05),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关系(r=0.413,P<0.05).结论 :Cys-C可作为CHD的一项无创预测指标,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