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方旦旦  邓茂芳  施菁 《医药导报》2013,32(10):1340-1343
目的 筛选醋酸甲地孕酮分散片的最优处方及工艺并评价制剂质量. 方法 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 对处方工艺进行筛选与优化,制成醋酸甲地孕酮分散片;采用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溶出度,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主药及有关物质的含量. 结果 优选出的处方为:醋酸甲地孕酮 53%、乳糖20%、羟丙甲纤维素1%、微晶纤维素8%、羧甲基淀粉钠10%,微粉硅胶3%、硬脂酸镁1%. 实验表明该分散片崩解时限<90 s,分散均匀性较好,15 min溶出度>85%. 结论 所优选的处方合理,制备工艺简便,符合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有关分散片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贝诺酯分散片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崩解时间为指标筛选辅料的种类;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贝诺酯分散片在5 min内的累积溶出量,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优处方。结果优化最佳处方为微晶纤维素42%,羧甲淀粉钠13%,淀粉2%,硬脂酸镁0.5%。结论所制备的贝诺酯分散片具有良好的溶出度,15 min内即可溶出90%,2.5 min内完全崩解,且符合分散片的其他要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桂利嗪分散片并考察处方工艺与体外溶出度。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表L9(3^4)筛选处方,选用转篮法进行溶出度考察,溶出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分散片崩解时间小于3min,分散后的溶液能通过710μm筛网,溶出参数分别为:T50=0.33min.Td=0.60min,T80=1.36min。结论:桂利嗪分散片质量能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要求,分散片的溶出速度明显快于市售片。  相似文献   

4.
左奥硝唑分散片的研制及溶出度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左奥硝唑分散片进行处方分析,并建立溶出度测定方法。方法以崩解时限为指标,优选左奥硝唑分散片的处方;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溶出度。结果确定了左奥硝唑分散片的处方,分散片于3 min时均已溶出90%以上。建立了溶出度测定方法,在5.329~26.645μg/mL浓度范围内,其吸收度值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方法回收率为99.8%,精密度好(RSD=0.2%)。结论筛选的处方合理,制得的左奥硝唑分散片分散快、溶出快。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左奥硝唑分散片溶出度,方法简单、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左奥硝唑分散片进行处方分析,并建立溶出度测定方法。方法以崩解时限为指标,优选左奥硝唑分散片的处方;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溶出度。结果确定了左奥硝唑分散片的处方,分散片于3 min时均已溶出90%以上。建立了溶出度测定方法,在5.329~26.645μg/mL浓度范围内,其吸收度值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方法回收率为99.8%,精密度好(RSD=0.2%)。结论筛选的处方合理,制得的左奥硝唑分散片分散快、溶出快。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左奥硝唑分散片溶出度,方法简单、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缬沙坦分散片并对其相关性能进行考察。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法,以综合评分法筛选出最佳处方;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产品45min的累积溶出度。结果优化后的处方制得的分散片外观光洁,在1min内完全崩解,20min溶出度可达95%以上,各项指标均符合药典规定。结论优化所得处方合理,制备工艺简单,产品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化杨梅素分散片的处方,并对其相关性能进行考察。方法:首先以片剂外观和崩解时间为指标,初步筛选片剂基本处方,然后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法,以分散片的外观、体外溶出度及混悬性为指标,以综合评分法对处方进行优化,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对杨梅素分散片和普通片在不同时间内的溶出度进行了比较。结果:优化后的处方制得的分散片外观光洁。溶出度测定显示杨梅素分散片在15min和45min的溶出度分别达82.36%和93.14%,而杨梅素普通片在15min的累积溶出度仅为67.68%。结论:本制备工艺简单可行;杨梅素分散片与普通片相比,分散片起始溶出快,可较快地发挥药效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正交设计筛选出银黄分散片的最佳处方。方法通过调节崩解剂的含量,粘合剂的浓度等因素,制备银黄分散片,考察崩解时限,混悬性等因素,对处方进行筛选。结果优选处方为AlB3Cl。即:微晶纤维素含量为8%,CMS.Na含量为15%,聚乙烯吡咯烷酮K30浓度为5%。对优选处方的实验表明:崩解时间小于3min,分散均匀性试验能通过2号筛网,混悬性较好。结论本方法简单,可靠,优选处方的银黄分散片迭到中国药典要求。  相似文献   

9.
黄杨宁分散片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尹莉 《中国新药杂志》2002,11(12):939-942
目的:研制黄杨宁分散片。方法:通过试验筛选合适的崩解剂等辅料,确定处方及制备工艺,并进行工艺考察。结果:确定了以羟丙纤维素,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做崩解剂的处方,辅料对含量测定无影响,工艺考察本法研制的黄杨宁分散片各项指标合格,溶出度测定表明本品溶出速度较普通黄杨宁片快。结论:本法研制的黄杨宁分散片处方合理,工艺可行,并体现了分散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青霉素V钾分散片与普通片在犬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差异。方法:自身交叉单剂量口服给药,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3P87程序处理相关数据。结果:分散片的Tmax为23.33minCmax为37.68μg/mL,AUC为7028.7μg/(mL·min);普通片的Tm为41.67min,Cmax为33.00μg/mL,AUC为4600.2μg/(mL·min)分散片相对于普通片的生物利用度为152%。结论:分散片较普通片体内吸收快,生物利用度提高;所用HPLC法快速、简便、准确、线性范围宽。  相似文献   

11.
李剑惠 《中国药业》2006,15(12):33-34
目的 研制双氯芬酸钾分散片并考察其体外溶出特性。方法 对处方中粘合剂、填充剂、崩解剂及其用量进行筛选,比较分散片及普通片的溶出度。结果 以10%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粘合剂,微晶纤维素和乳糖为填充剂,10%速崩王为崩解剂,采用内外加法制得的双氯芬酸钾分散片,在1min内完全崩解。结论 采用优化处方制备的双氯芬酸钾分散片的体外溶出特性优于普通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格列喹酮分散片与唐适平的溶出度。方法选择磷酸盐缓冲溶液为溶出介质,转篮法结合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格列喹酮口服片剂的溶出度。结果方法学研究表明线性、精密度以及回收率均符合中国药典规定;格列喹酮分散片与唐适平45 min时的溶出度分别为89%和83%,分散片累积溶出大于70%的时间不超过20 min,而唐适平略长,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性;5 min时分散片与唐适平的溶出分别为49%和29%,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与普通片相比,分散片起始溶出快,提示可进一步发挥格列喹酮药效作用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王威  李倚云  凌真  闻琍毓 《中国药房》2012,(13):1218-1220
目的:建立盐酸洛美沙星分散片体外溶出度的测定方法。方法:分别以水、磷酸盐缓冲液(pH6.8)、醋酸盐缓冲液(pH4.0)和盐酸溶液(0.1mol.L-1)为介质,篮法、转速100r.min-1条件下测定盐酸洛美沙星分散片在不同时间点的累积溶出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87nm波长下测定含量,确定溶出度的测定方法。结果:以盐酸溶液(0.1mol.L-1)为介质时,样品溶出更快、更平稳;确定溶出度检查取样时间为15min,限度标准为80%。结论:建立的盐酸洛美沙星分散片的体外溶出度测定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4.
更昔洛韦分散片的研制及体外溶出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畏  何凤慈 《中国药房》2005,16(12):910-912
目的:研制更昔洛韦分散片,并考察其体外溶出特性。方法:对处方中微晶纤维素与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的用量进行正交试验筛选;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更昔洛韦的含量;比较更昔洛韦分散片与普通片、胶囊的溶出度。结果:微晶纤维素与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的最佳处方用量分别为40%、10%;更昔洛韦检测浓度在2~20μg/ml范围内与吸收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9,n=6);平均回收率为(100.21±0.38)%;日内、日间精密度平均值分别为0.22%、0.32%;分散片可在30s内完全崩解,T50=(0.03±0.001)min,Td=(0.18±0.006)min,均低于普通片和胶囊(P<0.01)。结论:用优化处方制备的更昔洛韦分散片体外溶出特性明显优于普通片和胶囊。  相似文献   

15.
薛梅  扶玲  李楚云  郭林 《中国药房》2007,18(16):1241-1243
目的:优选甲磺酸培氟沙星分散片处方并考察其体外溶出度。方法:对处方中选用的微晶纤维素、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羧甲基淀粉钠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用量进行正交试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甲磺酸培氟沙星分散片与普通片的溶出度。结果:优选的最佳处方为微晶纤维素20%、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6%、羧甲基淀粉钠5.5%和聚乙烯吡咯烷酮8%。所制分散片在30s内完全崩解,15min时溶出度明显高于普通片。结论:采用本处方及工艺制得的甲磺酸培氟沙星分散片质量可靠,崩解时限短,体外释放度优于普通片。  相似文献   

16.
UV法及Weibull模型评价复方法莫替丁分散片的溶出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复方法莫替丁分散片在不同测定方法下的溶出特性。方法 :采用转篮法及桨法测定复方法莫替丁分散片的体外溶出度 ,溶液吸收度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 ;实验数据采用Excel软件 ,以Weibull分布模型求算溶出参数并拟合回归直线 ,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采用转篮法及桨法测定本复方法莫替丁分散片的溶出度 ,其td 值分别为 1 30 6 3及 0 7931min ;直线斜率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P <0 0 1)。结论 :本品溶出过程受测定方法影响较大 ,提示本品的体内溶出过程与胃肠运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方韵  田杰 《抗感染药学》2013,10(3):200-202
目的:比较HPLC法与UV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克肟分散片的溶出度值,并从中选择适宜的方法。方法:HPLC法采用KromasilC18色谱柱,流动相为10%四丁基氢氧化铵溶液一乙腈(72:28),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254nlyl,柱温为40℃,进样量为20μL;UV分光光度法采用溶出介质为pH7.2磷酸盐缓;中液,检测波长为288nm,浆法,转速为50r/min。结果:2种测定方法测得的头孢克肟浓度在10.60~212.10μg/mL范围内均呈线性关系(r2=1)。结论:两种方法测得头孢克肟溶出度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川葛分散片中葛根素溶出度的测定方法。方法:依据《中国药典》2010版附录中转篮法测定溶出度,于不同时间取样,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波长为250nm处测定葛根素的含量,计算川葛分散片的累积释放度。结果:该法加样回收率为97.57%,RSD为1.24%,在1.05-10.50μg·mL-1范围内浓度和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使用该试验确定的方法,10min时测定川葛分散片的累积溶出百分率达到标示量的100.92%。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可靠,可用于川葛分散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依巴斯汀分散片溶出度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迎春  章雁  李瑛  史自东 《中国药师》2009,12(12):1764-1766
目的:建立依巴斯汀分散片溶出度测定方法。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溶出度测定法第二法,以0.1mol·L^-1盐酸溶液为溶出介质,20min取样,采用uV法在258nm处测定吸光度,计算溶出量。结果:依巴斯汀在3.84~14.53μg·ml^-1范围内溶液浓度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1%(n=9,RSD为0.8%);测定溶液在8h内稳定;样品的溶出均一性良好,RSD为3.4%~5.8%,20min时平均累积溶出率为80.0%~86.1%。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可靠,可用于依巴斯汀分散片溶出度测定。  相似文献   

20.
利巴韦林分散片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必明 《中国药师》2001,4(6):425-427
目的:将利巴韦林制备成分散片剂型。方法:以崩解时间和分散均匀性为指标进行处方筛选,对筛选处方进行溶出度试验。并与普通片进行比较。结果:分散片崩解时间小于1min,溶出度显著优于普通片,3min内已完全溶出,分散均匀性试验能通过800μm筛网,结论:将利巴韦林制备成为分散片可提高其溶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