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病历摘要患儿男,5岁。因粘连性肠梗阻于1995年2月4日来院行粘连松解,肠内减压,腹腔引流术。术后第3天,肛门排气,进少量流汁,食后腹部阵发性疼痛。第4天给行气通下中药,腹痛减轻,有排气。第5天服中药后呕吐,并有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检查:轻度脱水貌...  相似文献   

2.
慢传输性便秘致结肠梗阻诊治失误三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病例资料【例1】男,54岁。因腹痛、腹胀5个月,加重伴呕吐、停止排便、排气3天入院。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腹痛,曾行结肠X线气钡双重造影,显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显著增宽,盲肠直径12 cm。2个月前因急性粘连性肠梗阻在外院手术,术中见结肠扩张,无明显粘连,行肠内减压术,术后腹胀、腹痛未缓解,3天前腹痛、腹胀加重,伴呕吐,停止排便、排气,转入我院。25年前因急性胃穿孔行胃大部切除术。查体:腹部正中有20 cm长切口瘢痕,可见肠型及蠕动波,全腹有压痛,无反跳痛,腹肌不紧张,肠鸣音亢进,可闻及气过水声。X线腹部平片示:结…  相似文献   

3.
【病例】男,47岁。因腹胀、腹痛伴呕吐3天入住某镇卫生院。查体:体温38℃,脉搏80/min,呼吸26/min,血压112/60mmHg。皮肤、黏膜无黄染,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腹稍膨隆,全腹有轻压痛。行腹部X线透视可见2~3个气液平面,考虑为急性肠梗阻,行手术探查。术中见小肠扭转约180°,复位后关腹,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排便,痊愈出院。术后第11天再次出现腹痛、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保守治疗2天无好转到另一医院就诊,并以粘连性肠梗阻在该院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回肠与切口粘连成角,松解后关腹。术后胃肠功能一直未恢复,并有腹胀、呕吐,经胃肠减压及…  相似文献   

4.
王辉  张凯宁  李强  刘信德 《现代康复》1998,2(3):261-261
女性.46岁.因腹痛腹胀伴肛门停止排气排便4天以急性肠梗目1人院。患8年前曾因粪便性肠梗阻在当地医院行己状结肠碱压术.术后恢复尚好。近3年来出现便秘,3天一5天排便一次.捧便时困难。入院查体:137.2℃,P,22次/分.P96次/分,Bp16/gkPa,一般情况可;心肺无异常;腹膨隆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左侧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触诊不满意,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49岁,因反复腹痛、腹胀3个月,加重并肛门停止排便排气2天入院。1年前曾行阑尾切除术。查体:生命体征正常。腹部膨隆,脐周压痛,全腹鼓音,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弱。血常规检查:WBC9.5×109/L,N75%。立位X线检查示腹部多个液气平面呈阶梯状。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观察约12小时患者自觉腹痛加重,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有淡红色腹水约2000ml,小肠中度胀气,未见粘连带,脐下偏右有一约15cm×10cm×8cm肿块,表面充血水肿和少量散在坏死灶,为回肠套入回肠所致。将套入的回肠复位后见距回盲部20cm至150cm回肠坏死,恶臭。坏死肠段肠…  相似文献   

6.
例1 男,47岁。因腹痛、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气24 h入院。体查:腹饱满,可见肠型,全腹轻压痛,肠鸣音活跃。腹透示:腹部中腹区及左上腹区肠腔充气、扩张,并见多个液平面。诊断:肠梗阻。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距回盲部约40 cm的回肠上一憩室,长约4 cm,直径约2.5 cm,与盆底粘连,分离憩室与盆底粘连,作肠减压、切除憩室,术后痊愈出院. 例2 女,53岁。因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4d入院。体查:腹膨隆,可见肠型,右下腹压痛明显,肠鸣音活跃。腹透示:肠腔内大量积气并可见多个大小不等液气平面征象。诊断…  相似文献   

7.
病例介绍[例1]男,55岁。阵发性腹痛、腹胀、停止排便排气4天入院。查体:腹膨隆,有场型,轻压痛,场鸣音亢进,有气过水声。X线腹透见中腹部液平,诊为机械性肠梗阻。剖腹探查见小肠高度胀气,距回盲部60cm处有约15cm肠段嵌入右腹股沟管,已坏死。确诊为右腹股沟续窄性斜疝,行部分小肠切除、肠吻合本。术后近期再次发生迹嵌顿,因拒绝手术,手法复位后出院。[例2]女,42岁。左腹股沟部红肿伴呕吐1天,经乡医穿刺抽出暗红色液体,按腹股为脓肿切开引流,因出现黄色便5天而转我院治疗。手术证实为左腹股沟斜和谈顿,医源性肠疾。五例31男…  相似文献   

8.
1病例 某男,29岁。因回肠扭转坏死行肠管切除、回肠端端吻合和腹腔引流术。术后48小时病人出现腹痛、腹胀、恶心,给予保守治疗,病情仍逐渐加重,腹痛呈持续阵发性加剧,腹胀明显,继之有腹膜刺激征,腹腔引流管引出脓苔。腹透:肠管明显扩张,并见多处液气平面。故诊断:腹腔残余脓肿,肠梗阻,腹膜炎。因病情较重,须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吻合口愈合良好,无脓肿及肠管粘连成角,肠管扩张明显,腹腔引流管过长,将吻合口近侧肠管拌成“u”型压迫,造成梗阻,余正常。术中仅将引流管拔除。术后再无腹痛腹胀发生,顺利痊愈出院。试想,如果引流管引起梗阻在肠吻口远侧,那必将会并发肠瘘。[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1病例报告 男,35岁。因腹胀、腹痛、恶心、呕吐1d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腹略膨隆,偶见肠型,脐周压痛(+),无反跳痛.叩诊鼓音,听诊肠鸣音亢进,气过水声。腹透:中腹部阶梯状液平。既往有间断腹痛病史。以急性肠梗阻收住院。经胃肠减压、灌肠、输液等治疗,患者状态无好转,于次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小肠明显扩张.寻至梗阻段可见距回盲部约60cm处的回肠系肠缘对侧至后腹膜有肠管样结构.梗阻段小肠疝进该管状物与小肠系膜问隙。松解管状物与后腹膜结合处,小肠梗阻得到缓解,观察管状物,长约8.0cm,直径为2.0cm肠管样结构。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资料 【例1】男,51岁。因腹痛、腹胀、恶心、阴囊水肿4天入院。无手术史及大便习惯改变。查体:腹膨隆,无肠型蠕动波,下腹部稍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肠鸣音亢进,双侧腹股沟、阴囊无肿块,右侧阴囊皮肤轻度水肿。腹部X线片示低位小肠梗阻。诊断为完全性肠梗阻,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距回盲部60cm回肠系膜侧肠壁疝入内环口,嵌顿紧密致回肠梗阻,嵌顿处血运不佳,探查小肠、结肠无其他病变,行病变小肠楔形切除,修补内环口。诊断为腹股沟Richter疝并肠梗阻。术后阴囊水肿消退。  相似文献   

11.
周恩岐 《新医学》2005,36(3):173
患者,女,39岁,农民.因腹痛、腹胀1周伴恶心、呕吐而入院.患者9日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部疼痛为阵发性绞痛,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肠梗阻,予以胃肠减压等保守治疗,症状缓解出现排气、排便后出院.近日进食后出现腹痛阵发性加剧而来求治.体格检查:体温36.6℃,脉搏82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3.3/9.5 kPa,精神萎靡,痛苦貌,扶入病房.体格检查合作,腹平软,左下腹压痛,轻度反跳痛,无肌紧张,叩诊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亢进,闻及气过水声,计算机放射成像片示:腹腔内见多个阶梯状液平段,诊断为小肠梗阻.B超:肠问积液.于入院当日下午行剖腹探查术,取右侧腹直肌脐旁探查切口逐层进腹所见:①腹腔内有黄色渗液约400 mL;②回盲部明显增粗,腔内积气;③小肠增粗、积气,张力可;④肿块位于结肠肝曲,约4cm×4cm大小,累及四周,与周围粘连;⑤大网膜近肿块附近有大小不等结节.将切口向上延长,行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病理报告:结肠腺癌,高分化,癌组织侵犯管壁全层并在浆膜面形成数十个癌结节,肠系膜淋巴结无转移,两切端无癌累及.术前诊断:小肠梗阻.出院诊断:肝曲结肠癌并梗阻.  相似文献   

12.
减少结肠癌误漏诊的“三必须”、“一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斌 《临床误诊误治》2001,14(5):376-376
1 病例资料【例 1】 男 ,5 8岁。 5年前因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 ,此次以急性腹痛、腹胀、呕吐、便闭 5天入院。查体 :中度脱水貌 ,有典型的机械性肠梗阻体征 ,右下腹有一长 7cm手术瘢痕 ,附近压痛 ,无肌紧张和反跳痛。初步诊断为阑尾术后粘连性肠梗阻 ,急诊剖腹探查。术中见回盲部有少许粘连 ,予以分离松解 ,未再继续探查即关腹。术后 6天患者肠梗阻症状一直无缓解 ,行结肠镜检查 ,始发现结肠脾曲有一肿瘤 ,活检病理诊断为结肠癌 ,再次行左半结肠切除术 ,术后定期化疗 ,恢复良好。【例 2】 男 ,61岁。因右下腹慢性疼痛及轻度腹泻半年…  相似文献   

13.
李康 《临床医学》2009,29(10):122-12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防治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464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按住院号奇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2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外科手术治疗,术后两组患者均给予禁食、胃肠外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大承气汤直肠滴入,每天2次(10:00,15:00)。每天最后1次滴入后4h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0浓度。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白细胞介素-10水平、平均随访5.5年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腹胀腹痛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体温降至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均〈0.01);术后第2、3、4、5天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0水平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术后平均随访5.5年,观察组无粘连性肠梗阻发生,而对照组则有20例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结论大承气汤直肠滴入佐治阑尾炎术后疗效显著,对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有确切的预防作用,且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小肠粘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症致顽固性肠粘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病例资料男 ,2 0岁。间歇性腹胀、腹部隐痛 1年余 ,以右下腹为著 ,偶尔腹泻 ,无发热、乏力、盗汗。曾以慢性阑尾炎收入院 ,经保守治疗 ,症状好转出院。 2个月后症状复发而 2次入院。立位X线腹平片可见多个液平 ,考虑不全性肠梗阻。行腹腔镜探查 ,见升结肠与侧腹壁粘连 ,盲肠正常 ,阑尾轻度水肿充血 ,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回盲部回肠扩张 ,腹腔浆膜无异常 ,肠系膜淋巴结不肿大。行阑尾切除术、升结肠粘连松解术。术后患者仍有腹胀、腹痛 ,进食后加重 ,经给予西沙必利、新斯的明、中药通肠汤等综合治疗 ,症状基本缓解出院。 2个月后又以腹胀…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35岁,藏族,牧民。因腹胀,腹痛3个月伴头晕,纳差人院。曾于8年前行肝包虫治疗术,术后一年又因腹腔包虫并肠痞再次行手术治疗。查体:慢性病容贫血貌,心肺(一)。右上腹见一长10cm手术斑痕,右下腹原手术斑痕处局部皮肤膨隆,囊性感,可见肠蠕动波。下腹部于耻骨联合上触及一约5cmx4cm球形包块,表面光滑,质较硬,无触痛,叩诊呈浊音。  相似文献   

16.
黄鹂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7):3276-3276
1病例报告女,72岁。7 a前在外院行胆囊切除术,术后1 a发现切口处有一蚕豆大小包块,未及时诊治,包块逐渐增大至拳头大小,在站立、咳嗽及腹压增高时出现,伴有坠胀感,平卧可消失,无腹痛,恶心、呕吐等症。查体:上腹正中偏右可见一12 cm×12 cm×5 cm大小的包块(站立位),质软,光滑,无压痛,叩诊鼓音,平卧位时可消失,腹壁缺损约4 cm×4 cm。术前检查无手术禁忌证,常规准备后行聚丙烯绵纶网修补术,术中见切口疝上方与胃及大网膜粘连,小肠突出疝囊内,仔细分离粘连,回纳小肠回腹腔。缝合腹膜及腹直肌后鞘,充分游离腹直肌前鞘,将聚丙烯网片代替腹直肌缝…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腹腔脏器损伤并骨折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对32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均采用禁食、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抗炎及中药复方大承气汤治疗。结果:32例全部治愈,疗程最短2天,最长5天,平均3.5天。结论: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大多数经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可治愈。  相似文献   

18.
1病例 例1:男,30岁。因车祸致伤腹部后反复肠梗阻1月余,患者一月前因车祸致伤腹部疼痛,无呼吸困难。经保守治疗一周好转出院,出院后反复出现腹痛腹胀伴随恶心呕吐,给禁食水,胃肠减压等治疗能缓解,再次入院行胸腹部联合X线检查见左侧胸腔积液,膈肌上抬。术前相关检查后在全麻插管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少量渗出液,左侧外伤性膈疝:部分横结肠和空肠疝入胸腔并与膈肌粘连,松解粘连后回纳入腹。探查腹腔无脏器损伤,膈肌从后向前裂开约8cm,清理胸腔后给予间断全层缝合修复膈肌,于左腋中线第七肋问作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恢复良好,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28岁,进行性腹痛半个月,检查腹部有轻度压痛和反跳痛,B超提示肠梗阻,剖腹探查,见暗红色感染性腹液约2000ml,回肠中下段增粗壁厚,约20cm已坏死,对应系膜增厚变硬,最厚达4.0m,静脉内有暗黑色血栓,动脉搏动不明显,淋巴结肿大,其余小肠尚有生机,其他脏器未见明显异常,切除坏死肠段及相应肠系膜行回肠一回肠端端吻合术,冲洗腹腔置引流管关腹。  相似文献   

20.
在外科手术中,发生医源性腹腔异物屡有报道,而因腹腔引流管离断残留于腹腔者虽不多见,但若不引以为鉴,将会继续发生,从而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损失,甚至会导致严重后果。1病历摘要患者,女,55岁,以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急诊入院。麻醉下行肠粘连松解、肠切开减压、腹腔引流术。术中冲洗腹腔后置胶管引流一根自右下腹引出体外。术后第3天腹腔引流管内已无引流液。第5天在常规消毒下,拟拔除引流管,拔除过程中感觉引流管阻力大,用力强行拔除,发现引流管腹腔内侧端残留于腹腔内,离断部位为引流管侧孔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