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氯通道阻滞剂(DIDS)对β25-35淀粉样多肽(Aβ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PC12细胞按实验不同分为对照组(DMEM培养液)、Aβ25-35组(Aβ25-35 40μmol/L)、DIDS组(Aβ25-35 40μmol/L+DIDS 50μmol/L)。MTT法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核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技术测细胞凋亡率。结果Aβ25-35组与对照组和DIDS组比较,PC12细胞的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P<0.05),不同DIDS浓度依赖性升高PC12细胞存活率,DIDS 50μmol/L能显著下调Aβ25-35诱导的细胞凋亡(P<0.05)。结论DIDS对Aβ25-35诱导PC12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琐琐葡萄提取物齐墩果酸(OA)对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Aβ2535)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PC12细胞,20μmol/L Aβ2535)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PC12细胞,20μmol/L Aβ2535作用24 h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D)体外模型,设对照组、模型组和OA(20、40、80μg/ml)保护组,CCK-8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细胞膜通透性及完整性,化学比色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NF-κB p65表达。结果 20、40、80μg/ml OA可提高PC12细胞存活率,减少LDH渗漏,增加SOD活力,减少MDA含量,降低细胞凋亡率,下调NF-κB p65 mRNA表达,与模型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OA对Aβ2535作用24 h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D)体外模型,设对照组、模型组和OA(20、40、80μg/ml)保护组,CCK-8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细胞膜通透性及完整性,化学比色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NF-κB p65表达。结果 20、40、80μg/ml OA可提高PC12细胞存活率,减少LDH渗漏,增加SOD活力,减少MDA含量,降低细胞凋亡率,下调NF-κB p65 mRNA表达,与模型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OA对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和氧化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甲醛诱导PC12细胞损伤干预的可能机制.方法 以甲醛损伤PC12细胞为氧化应激损伤模型,用不同浓度(6.25、12.5、25、50、100 μmol/L)的白藜芦醇预处理PC12细胞2 h后,加入终浓度为80 μmol/L甲醛作用24 h.并设氨基胍100 μmol/L为阳性对照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分光光度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二硫对二硝基苯甲酸(DTNB)比色法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并收集各组细胞,检测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Ⅱ(COⅡ)蛋白活性及mRNA的表达;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查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白藜芦醇能明显改善甲醛所致PC12细胞损伤,与甲醛处理组相比,细胞存活率随着白黎芦醇浓度的增加而加强,且100 μmol/L白藜芦醇组细胞存活率为(92.66±3.27)%,高于氨基胍阳性对照组[(82.18±2.06)%];在白黎芦醇6.25~100 μmol/L浓度范围内,SOD、GSH-Px活性、COⅡ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随着白藜芦醇浓度增加而逐渐升高;LDH漏出量、NO、MDA含量、iNOS活性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结论 白藜芦醇对甲醛诱导PC12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效应关系;能有效改善甲醛所致PC12细胞的氧化损伤,提高细胞存活率;这种抗氧化活性可能与抑制甲醛/ROS、甲醛/NOS/NO氧化应激途径、减轻线粒体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氯通道阻滞剂(DIDS)对β25-35淀粉样多肽(Aβ25-35)诱导PCl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PCl2细胞按实验不同分为对照组(DMEM培养液)、Aβ25-35组(Ap25-35 40 μmol/L)、DIDS组(Aβ25-35 40,μmol/L+DIDS 50μmol/L).MTT法测细胞存活率,Hoeehst 33 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核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技术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Aβ25-35组与对照组和DIDS组比较,PCI2细胞的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P<0.05),不同DIDS浓度依赖性升高PC12细胞存活率,DIDS 50 μmol/L能显著丁调Aβ25-35诱导的细胞凋亡(P<0.05).结论 DIDS时Aβ25-35诱导PC12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豨莶草提取液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的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在生长状态良好的PC12细胞中加入终浓度为400μmol/L的MPP~+,造成帕金森病(PD)的离体实验模型,并观察豨莶草提取液对MPP~+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检测细胞活力,通过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结果 400μmol/L MPP~+作用PC12细胞能明显抑制细胞生长,造成细胞发生损伤,ROS水平增加。同时给予不同浓度豨莶草提取液,PC12细胞存活率明显增加,ROS水平显著降低。结论豨莶草提取液能有效改善MPP~+诱导的PC12细胞的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ROS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环孢素A对β淀粉样蛋白(Aβ)2535诱导PC12细胞损伤有无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使用0.1、0.5、1.0μmol/L环孢素A(CsA)对PC12细胞预处理24 h后,给予20μmol/L的Aβ2535诱导PC12细胞损伤有无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使用0.1、0.5、1.0μmol/L环孢素A(CsA)对PC12细胞预处理24 h后,给予20μmol/L的Aβ2535继续培养24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及代谢状态,Hoechst33258/碘化丙啶(PI)双染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自噬活性的变化。结果以20μmol/L Aβ2535继续培养24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及代谢状态,Hoechst33258/碘化丙啶(PI)双染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自噬活性的变化。结果以20μmol/L Aβ2535处理24 h可对PC12细胞产生明显的损伤作用,细胞状态明显变差,部分细胞死亡;用0.5μmol/L环孢素A预处理24 h可以明显减轻Aβ2535处理24 h可对PC12细胞产生明显的损伤作用,细胞状态明显变差,部分细胞死亡;用0.5μmol/L环孢素A预处理24 h可以明显减轻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与仅以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与仅以Aβ2535处理组相比,CsA预处理组PC12细胞的死亡率明显降低。结论环孢素A可提高PC12细胞的自噬水平,对Aβ2535处理组相比,CsA预处理组PC12细胞的死亡率明显降低。结论环孢素A可提高PC12细胞的自噬水平,对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环孢素A能提高PC12细胞的自噬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过氧化氢(H2O2)导致的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以H2O2损伤PC12细胞作为氧化应激细胞损伤模型,加入10μmol/L的异丙酚,采用MTT法分析细胞存活率,Hoechst33258染色检测细胞核形态变化,罗丹明123染色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双氯荧光黄乙酸乙酯(DCF-DA)染色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pAkt蛋白表达;在此基础上,探讨异丙酚保护作用机制时再加入LY294002,分别检测细胞上述指标及pAkt的表达。结果 H2O2可致PC12细胞存活率下降,凋亡增加,异丙酚(10μmol/L)可使PC12细胞的存活率增加,凋亡率降低;异丙酚可抑制H2O2导致ROS和膜电位变化;增加Akt磷酸化水平;PI3K抑制剂LY294002可拮抗异丙酚的保护作用,使细胞存活率降低、ROS生成增加、膜电位下降。结论异丙酚可减轻H2O2导致的PC12细胞损伤,这一作用是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海藻多糖调节Nrf2通路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及铁死亡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H2O2诱导法建立心肌细胞损伤模型,设置正常对照组、氧化损伤组、海藻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海藻多糖各剂量组分别加入0.3、0.6、1.2 mg/ml的海藻多糖,阳性对照组加入50μmol/L的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继续培养72 h,使用噻唑蓝比色(MTT)法测定H9C2细胞存活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H9C2细胞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H9C2细胞Fe2+、活性氧(ROS)、丙二醛(MDA)、4-羟基壬烯醛(4-HNE)、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及H9C2细胞上清液LDH、肌酸激酶(CK)水平,流式细胞法测定H9C2细胞凋亡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测定H9C2细胞Nrf2、GPX4及HO-1 mRNA水平,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H9C2细胞Nrf2、GPX4及HO-1蛋白水平。结果 与氧化损伤组比较,海藻多糖各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H9C2细胞存活率、GSH水平,H9C2细胞Nrf2、GPX4及HO-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JNK通路在氯通道阻断剂4,4'-diisothiocyano-2,2'-disulfonic acid stilbene(DIDS)及Phloretin在β淀粉样蛋白活性片段(Aβ,Aβ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过程中作用。方法采用MTT比色法、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LDH)活力检测、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比较正常对照组、Aβ25-35损伤组和Aβ25-35 +Phloretin组、Aβ25-35 +DIDS组的PC12细胞存活与凋亡;Western印迹法检测4组的JNK、P-JNK蛋白表达。结果10μmol/L Phloretin和50μmol/LDIDS均能抑制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提高细胞存活率,减少LDH释放,降低P-JNK蛋白的水平。结论JNK的磷酸化水平下调,参与了氯通道阻断剂抑制的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瑟酮(Fis)对高糖高脂诱导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高糖高脂诱导BEND3损伤,建立体外糖尿病BEND3损伤模型,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Con,低糖DMEM完全培养基)、25 mmol/L葡萄糖(HG)+200μmol/L棕榈酸(PA)模型组(HG+PA)、HG+PA+1μmol/L Fis组(HG+PA+1Fis)、HG+PA+5μmol/L Fis组(HG+PA+5Fis)、HG+PA+10μmol/L Fis组(HG+PA+10Fis)、HG+PA+20μmol/L Fis组(HG+PA+20Fis)。CCK-8检测BEND3细胞存活率,筛选最佳Fis浓度;乳酸脱氢酶(LDH)检测细胞毒性;ELISA法检测细胞活性氧(ROS)、一氧化氮(N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含量。结果与Con组比较,HG+PA组细胞存活率降低,LDH含量升高(P0. 05);与HG+PA组比较,HG+PA+20Fis组细胞存活率升高,LDH含量降低(P0. 05)。与Con组比较,HG+PA组ROS、NO、iNOS、VEGF、MMP-2、MMP-9、TIMP-1含量升高(P0. 05);与HG+PA组比较,HG+PA+20Fis组ROS、NO、iNOS、VEGF、MMP-2、MMP-9、TIMP-1的表达降低(P0. 05)。结论 Fis可改善糖尿病BEND3损伤,可能与抑制细胞内源性ROS及相关氧化因子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石杉碱甲对阿尔茨海默病(AD)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20μmol/LAβ25-35作用于PC12细胞48h,再应用不同浓度的石杉碱甲(0.1、1、10μmol/L)预孵育1h,然后加入20μmol/L的Aβ共孵育48h。测定细胞存活率,并计算凋亡细胞百分率。结果 20μmol/L的Aβ使PC12细胞存活率降至61.73%(P0.01),0.1μmol/L的石杉碱甲可提高细胞存活率至73.12%(P0.05),1、10μmol/L的石杉碱甲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至87.01%、89.31%(P0.01)。正常PC12细胞凋亡率为2.3%,20μmol/LAβ作用PC12细胞后,细胞凋亡率达12.1%,1μmol/L的石杉碱甲使20μmol/LAβ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率降至4.2%(P0.05)。结论石杉碱甲对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抑制Aβ诱导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芹菜素对H_2O_2致人肝细胞L02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以H_2O_2诱导L02细胞建立氧化损伤模型,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DCFH-DA法检测细胞活性氧的生成,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Hoechst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试剂盒检测caspase-3的活性。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芹菜素浓度为≥20μmol/L时对L02细胞的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P值均001);与空白对照组L02细胞活力相比,500μmol/L及以上的H_2O_2浓度均可使细胞活力极显著降低(P值均0.001),500μmol/L为H_2O_2的建模浓度;模型组细胞活力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与模型组相比,芹菜素5、10μmol/L组细胞存活率显著提高(P值均0. 01);空白对照组细胞状态较好,模型组细胞间收缩变圆,细胞破损变形严重,芹菜素5μmol/L组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得到改善,变圆破损细胞较少;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芹菜素5μmol/L组3组间相对荧光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 00±026 vs 32.94±1. 29 vs 13. 49±1. 23, F=1.10,P0. 001),模型组相对荧光强度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强(P0. 001),芹菜素/L组与模型组比较,芹菜素可明显清除H_2O_2诱发的ROS(P0.001);模型组中LDH和MDA水平均明显升高,SOD水平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21、2.03、3.32,P值均0. 05),芹菜素(5μmol/L)处理后,与模型组相比,LDH和MDA水平均明显降低,SOD水平明显升高(P值均0. 05);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芹菜素5μmol/L组3组间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 54%±0. 52%vs 39. 77%±3. 44%vs 14. 40%±0. 79%,F=9.44,P 0. 01);模型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1);给与芹菜素处理后,相比于模型组凋亡率明显降低(P0. 01);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芹菜素5μmol/L组3组间caspase-3活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 38±0. 59)U/mg vs(16. 44±1. 13)U/mg vs(10. 60±1. 04)U/mg,F=1.17,P005],模型组细胞caspase-3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强(P 005),芹菜素处理后,相比于模型组caspase-3活性明显降低(P005)。结论芹菜素可能通过消除ROS的生成、降低caspase-3活性对H_2O_2诱导的L02细胞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二苯乙烯苷(TSG)对Aβ1-42诱导损伤的PC12细胞生长、分化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Aβ1-42组和TSG高(10μmol/L)、中(1μmol/L)、低(0.1μmol/L)剂量组,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丙二醛(MDA),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噻唑兰(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免疫组化检测bcl-2表达。结果 TSG能明显减少Aβ1-42引起细胞损伤。TSG处理后能明显提高细胞活力,降低LDH漏出和细胞凋亡率。结论 TSG能明显减少Aβ1-42对PC12细胞损伤,可能与抗氧化、抗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的心肌细胞H9c2丝裂原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E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通路及心肌线粒体损伤的影响。方法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不同浓度Hcy对H9c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筛选Hcy诱导浓度和时间。将诱导后的H9c2细胞分为模型组、5μmol/L阿托伐他汀组、10μmol/L阿托伐他汀组和15μmol/L阿托伐他汀组,另取正常H9c2细胞为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JC-1法检测各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DCFH-DA法检测各组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细胞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MEK1/2和ERK1/2磷酸化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μmol/L Hcy可显著降低H9c2细胞存活率(P0.05),本研究使用2μmol/L Hcy处理24 h诱导H9c2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H9c2细胞凋亡率、ROS水平、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线粒体膜电位、SOD、CAT含量及MEK1/2、ERK1/2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5μmol/L阿托伐他汀组、10μmol/L阿托伐他汀组和15μmol/L阿托伐他汀组H9c2细胞凋亡率、ROS水平、MDA含量依次降低(P0.05),线粒体膜电位、SOD、CAT含量及MEK1/2、ERK1/2磷酸化水平依次升高(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激活MEK/ERK通路降低Hcy诱导的H9c2细胞氧化应激反应,减轻心肌线粒体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抗霉素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铁死亡(ferroptosis)的现象,初步探讨铁死亡参与急性肾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以1、2. 5、5、10μmol/L抗霉素A(antimycin A)干预人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 2、4、8、16、24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检测细胞活性,透射电镜检测细胞线粒体形态,Western blot检测凋亡关键蛋白(caspase3)活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结果:HK-2细胞存活率随着抗霉素作用剂量和时间的增加而下降(P 0. 01)。2. 5μmol/L抗霉素A干预HK-2细胞2h后,细胞上清液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明显增加(P 0. 01),电镜观察发现铁死亡特征性改变,细胞线粒体膜密度增加,线粒体嵴减少,细胞内ROS含量明显增加(P 0. 05)。与抗霉素模型组相比,铁螯合剂去铁胺(deferoxamine)、铁死亡特异性拮抗剂Ferrostatin-1预处理HK-2细胞能明显减少抗霉素A损伤后LDH的释放、线粒体损伤及ROS的产生(P 0. 05),且该过程不伴有caspase3活化。结论:在缺氧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过程中,铁死亡可能是肾小管上皮细胞较早出现的损伤方式;抑制细胞铁死亡的发生可以减轻缺氧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刺五加皂苷对Aβ2535处理PC12细胞毒性及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将神经细胞生长因子(NGF)诱导的PC12细胞用10 mol/L Aβ2535处理PC12细胞毒性及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将神经细胞生长因子(NGF)诱导的PC12细胞用10 mol/L Aβ2535处理,建立体外老年性痴呆模型。采用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测定法、丙二醛(MDA)含量检测法、流式细胞仪检测法、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活化的Caspase-3蛋白水平。结果 Aβ2535处理,建立体外老年性痴呆模型。采用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测定法、丙二醛(MDA)含量检测法、流式细胞仪检测法、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活化的Caspase-3蛋白水平。结果 Aβ2535损伤组与对照组比较噻唑蓝(MTT)代谢率下降,LDH释放量增多(P<0.05或P<0.01),MDA含量增高,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活化的Caspase-3蛋白水平明显增高;刺五加皂苷组可不同程度地保护Aβ2535损伤组与对照组比较噻唑蓝(MTT)代谢率下降,LDH释放量增多(P<0.05或P<0.01),MDA含量增高,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活化的Caspase-3蛋白水平明显增高;刺五加皂苷组可不同程度地保护Aβ2535的细胞毒性及细胞凋亡。结论刺五加皂苷对Aβ2535的细胞毒性及细胞凋亡。结论刺五加皂苷对Aβ2535处理PC12细胞毒性及细胞凋亡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白花丹素(PLB)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增殖、迁移、凋亡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取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83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将细胞分为0、12.5、25、50μmol/L PLB组,分别加入含0、12.5、25、50μmol/L PLB的DMSO培养基培养24 h。采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细胞毒性;CCK-8实验观察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试验观察细胞迁移能力;TUNEL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荧光探针法检测活性氧(ROS)水平,微量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荧光探针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leaved Caspase-3、Caspase-3表达,计算Bcl-2/Bax、Cleaved Caspase-3/Caspase-3。结果 12.5、25、50μmol/L PLB组细胞LDH释放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25、50μmol/L PLB组高于12.5μmol/L PLB组,50μmol/L PLB组高于25μmol/L PLB组(P均<0.05)。不同浓度PLB组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鳄嘴花总黄酮对高糖诱导下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UVECs,根据细胞处理方法不同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培养基中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阳性对照组(培养基中加入30 mmol/L的葡萄糖50 ml、生理盐水50 ml);阳性给药组(培养基中加入30 mmol/L的葡萄糖50 ml、20 mg/L的VitC 50 ml);鳄嘴花总黄酮低浓度组(培养基中加入30 mmol/L的葡萄糖50 ml、25 mmol/L的鳄嘴花总黄酮50 ml);鳄嘴花总黄酮中浓度组(培养基中加入30 mmol/L的葡萄糖50 ml、50 mmol/L的鳄嘴花总黄酮50 ml);鳄嘴花总黄酮高浓度组(培养基中加入30 mmol/L的葡萄糖50 ml、100 mmol/L的鳄嘴花总黄酮50 ml)。比较各组细胞增殖活力(OD值、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活性氧(ROS)含量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6组比较,OD(F=223.338,P0.05)、细胞存活率(F=13.580,P0.05)、LDH含量(F=53.1.344,P0.05)、MDA含量(Z=28 985.987,P0.05)、ROS含量(F=25.426,P0.05)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鳄嘴花总黄酮低、中、高浓度组细胞存活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鳄嘴花总黄酮低、中、高浓度组细胞存活率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鳄嘴花总黄酮低、中、高浓度组细胞存活率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阳性给药组相比,细胞存活率仍然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阳性给药组、鳄嘴花总黄酮低、中、高浓度组的LDH和ROS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鳄嘴花总黄酮低、中浓度组MDA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而鳄嘴花总黄酮高浓度组MDA含量较空白对照组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鳄嘴花总黄酮低、中、高浓度组LDH水平逐渐度下降,但仍高于阳性给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鳄嘴花总黄酮低、中、高浓度组MDA、ROS含量逐渐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性给药组相比,鳄嘴花总黄酮高浓度组MDA、ROS含量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鳄嘴花总黄酮对高糖诱导的HUVECs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通过干扰细胞内氧化还原过程,降低ROS的产生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TSG)对H2O2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抗氧化作用.方法 本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H2O2处理组和TSG(0.1、1、10和50 μmol/L)预处理组.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活性氧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试剂盒测定细胞的氧化应激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细胞经H2O2诱导处理后,细胞存活率降低,胞内ROS水平增高,抗氧化酶活力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增加.不同浓度的TSG预处理后能减轻H2O2所致的细胞损伤,减少胞内ROS累积,增加细胞的抗氧化酶活力,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结论 TSG可抑制H2O2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迷迭香酸(RA)对抗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探讨其机制是否与NF-κB信号通路相关。方法将培养细胞分为对照组、损伤组(16 mmol/L谷氨酸)、RA1组(30μmol/L RA+16 mmol/L谷氨酸)、RA2组(60μmol/L RA+16 mmol/L谷氨酸)。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Hoech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核形态的改变,碘化丙啶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谷氨酸(0、4、8、12、16、20 mmol/L)作用PC12细胞24 h后,细胞存活率呈剂量依赖性下降。与损伤组比较,RA1组和RA2组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P<0.05)。16 mmol/L谷氨酸作用PC12细胞1 h后,细胞质中IκBα蛋白和NF-κB p65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IκBα蛋白表达明显增加,NF-κB p65蛋白在细胞核中表达明显增加,2 h达到高峰;给予30、60μmol/L RA预处理1 h后,能抑制NF-κB p65蛋白活化进入细胞核。结论 RA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对谷氨酸诱导损伤的PC12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