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摘要:目的:研究彰武县农村人口高血压和非高血压人群血清尿酸水平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为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符合诊断标准且年龄≥30岁患有原发性高血压者300人作为病例组,同一人群中血压正常者200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尿酸水平,用SPSS 12.0版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资料分析。结果:高血压组血清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尿酸水平随高血压分期、年龄增高逐渐增高(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尿酸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且随着血清尿酸水平升高,患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性也逐渐增高。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后,血清尿酸仍然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血清尿酸水平可能是农村居民原发性高血压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王涛 《中国乡村医生》2007,9(9):102-10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20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与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检测其血清尿酸(UA)水平,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血尿酸增高率高血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中、重度高血压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血尿酸水平高于轻度高血压组(P〈0.05),中、重度高血压组血尿酸水平高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增高,且与高血压程度相关,血清尿酸水平增高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11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与血清尿酸水平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召英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5):121-121,126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与血清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11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与108例血压正常者(对照组),检测其血清尿酸(uA)水平,进行对照研究。结果高血压组血清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级和3级高血压组血清尿酸水平高于1级高血压组(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水平高于老年血压正常者,随着血压升高,血清尿酸水平有增高趋势。血清尿酸水平增高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治疗高血压的同时要重视治疗血清尿酸的异常增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以287例尿酸正常的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439例单纯尿酸增高患者为观察组1,397例尿酸增高合并C反应蛋白增高患者为观察组2,研究3组高血压与冠心病发生率;对比分析98例原发性高血压与74例继发性高血压尿酸异常水平。结果:3组高血压、冠心病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尿酸异常率分别为84.7%、2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尤其合并C反应蛋白增高与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率有密切的关系,高尿酸是原发性高血压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科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6例进行血清尿酸测定,根据WHO分级标准将患者分成三组,与健康对照组50例对比.结果高血压组血清尿酸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高血压级别越高血清尿酸水平越高.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增高且随着高血压加重而升高,血清尿酸水平是反映高血压患者病情严重度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6.
吴建曾 《广州医药》2005,36(3):68-70
目的通过测定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血清尿素氮、肌酐和尿酸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5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妊娠高血压组)与43例正常妊娠的妇女(对照组)血生化。结果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血清尿素氮、肌酐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中尿酸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也显著增高(P<0.005),且血清尿素氮、肌酐、尿酸水平的增高可反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情的严重程度。结论测定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血清尿素氮、肌酐和尿酸对了解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雪  刘晓娟  张琳  刘树理  崔秀卿  张玉风   《四川医学》2023,44(3):267-273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可溶性重组蛋白信号4D(sSema4D)、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与左心室肥大(LVH)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5例,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LVH组70例和非LVH组65例,另外选取同期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对照人群7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受试者基本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sSema4D、IGF-1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非LVH组和LVH组血清sSema4D、IGF-1水平升高(均P<0.05);且LVH组血清sSema4D、IGF-1水平高于非LVH组(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体质指数(P=0.017)、收缩压(P=0.003)、血清sSema4D水平(P<0.001)、血清IGF-1水平(P<0.001)升高是LVH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sSema4D、IGF-1水平与LVM、LVMI均呈正相关(P<0.05)。此外在LVH组患者中,血清sSe...  相似文献   

8.
李文强  刘前君 《医学综述》2012,(22):3887-3889
目的探究血尿酸水平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关系。方法将116例房颤患者根据房颤类型分为阵发性房颤组(53例)和持续性房颤组(63例)。选择同期在重庆市开县人民医院体检的7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量三组的血尿酸、心脏彩超,并记录既往患病史及用药情况。结果三组在年龄、运用β受体阻滞剂、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直径、尿酸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运用β受体阻滞剂、LVEF、左心房直径、尿酸水平与房颤发生显著相关(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酸水平和LVEF是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血清尿酸是一个简便的且较容易监测的房颤危险因子,可以作为研究房颤发病机制的一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郭峰  赵勇  朱正炎 《医学综述》2013,19(12):2254-2255
目的研究血清尿酸水平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对2009年12月至2011年11月在北京顺义区医院就诊的228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及同期在该院体检的202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血清尿酸水平的检测。结果高血压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35.5%(81/228),对照组为11.4%(23/2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0,P<0.01),高血压分级与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呈正相关(Pearson列联系数=0.362,P<0.05);高血压组血清尿酸水平为(375.6±74.0)μmol/L,对照组为(283.2±45.6)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P<0.01);随血压分级的增高,血清尿酸水平也增高,三级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7.2,P<0.01)。结论血清尿酸水平与高血压病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尿酸(UA)、钙离子水平对妊娠期高血压病人孕产结局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妊娠期高血压病人11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接诊的健康孕妇1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LDH、UA和钙离子水平以及母体和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比较观察组病人中母体和围产儿结局不良者与良好者血清LDH、UA和钙离子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妊娠期高血压母体和围生儿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LDH、UA、钙离子水平对妊娠期高血压母体和围生儿不良结局的预测效能。结果:观察组血清LDH、U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钙离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母体和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母体及围生儿不良结局者年龄和血清LDH、UA水平均高于良好结局者(P<0.05~P<0.01),钙离子水平低于良好结局者(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校正年龄后,血清LDH、UA水平升高和钙离子水平降低均为妊娠期高血压病人母体及围生儿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前期与血尿酸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高血压前期与血尿酸的相关性。方法以高血压前期患者(85例),健康对照组(70例)及高血压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血清尿酸水平。结果血尿酸水平高血压前期组(30175±34.15)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65.44士56.48)(P〈0.01),但低于高血压组(346.81±24.58)(P〈0.01);高血压前期组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5.44%,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3.54%(p〈0.01),低于高血压组27.12%(P〈0.01)。血压与尿酸相关性分析显示:血尿酸水平与收缩压、舒张压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215,0.274,P〈0.01)。结论高血压前期已有血尿酸升高,血尿酸可以作为预测及评估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张琼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10):1389-1392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体内血尿酸水平与动态血压的关系。 方法 随机选取61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进行24 h动态血压检查,并采血检测血尿酸水平,根据血尿酸水平中位数将病人分为尿酸正常组(NUA组)和尿酸偏高组(HUA组),比较2组24 h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值(24hSBP和24hDBP)、白昼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值(dSBP和dDBP)、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值(nSBP和nDBP),及血压变异性(BPV)参数包括24 h收缩压标准差(24hSBPSD)、24 h舒张压标准差(24hDBPSD)。并行相关分析血尿酸水平与各动态血压参数的相关性。按24hSBP再将病人分为血压控制良好组和血压控制不良组,比较2组血尿酸水平和动态血压各参数的区别。 结果 HUA组24hSBP、dSBP和24hSBPSD均较NUA组增高(P < 0.05),并与血尿酸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5~P < 0.01);血压控制良好组血尿酸水平低于血压控制不良组(P < 0.01);血压控制良好组24hSBP、dSBP和nSBP水平均低于血压控制不良组(P < 0.01)。 结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尿酸水平越高,收缩压也随之增高,收缩压BPV也越大,监测血尿酸水平对高血压的防治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丁可可 《中外医疗》2010,29(26):6-7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SUA)水平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 24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分为冠心病组182例和非冠心病组66例;冠心病组分为单支病变组78例,双支病变组48例,三支病变组56例。测定血清尿酸(SUA),同时记录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等相关因素。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血清尿酸水平明显增加(P〈0.05);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血清尿酸均高于单支病变组。结论血尿酸水平升高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SUA水平可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4.
李国杰  刘雅楠 《当代医学》2021,27(13):45-47
目的探究高血压患者血尿酸(UA)水平与动脉僵硬度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5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9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中的UA水平、hs-CRP,检测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分析尿酸水平与超敏C反应蛋白、动脉僵硬度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舒张压(DBP)、收缩压(SBP)、hs-CRP、UA、CFPWV明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随着UA水平的上升,hs-CRP也不断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随着UA水平的上升,CFPWV也不断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动脉僵硬度、超敏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随着血尿酸水平上升,动脉僵硬度、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也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测定120例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浓度,与120例血压正常人对照组比较,并测定120例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到理想水平后,血尿酸的变化。结果:血尿酸水平高血压组高于对照组,中、重度高血压明显高于轻度高血压,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尿酸水平升高与高血压有密切关系,血压控制达理想水平后,血尿酸值也下降,与治疗前血尿酸水平相比有统计学意义。降压治疗时要注意保护肾脏,应用降血尿酸水平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210例和非冠心病患者60例;冠心病组又分为单支病变组82例,双支病变组58例,三支病变组70例。分别测定血清尿酸(SUA)及血脂水平,同时记录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等相关因素。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SUA水平呈递增趋势,其中多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相关。血尿酸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测定120例不同危险度分层的高血压患者(高危与很高危组60例,中危与低危组60例)与4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尿酸水平。结果:高血压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尿酸血症(HUA)检出率(41.67%)也高于对照组(10.0%,P<0.01)。且高危与很高危组血尿酸水平则高于中危与低危组(P<0.05),HUA检出率(51.67%)也高于后者(31.67%,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显著升高且与病情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及血尿酸检测的意义。方法分析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及血尿酸含量。结果未愈组与康复组比较,有高血压病史者比例和Cr、UA、ApoA1水平较高(P<0.05),而有吸烟、心肌梗死史、卒中史者比例及GLU、TC、TG、LDL、HDL、ApoB的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三个主要影响因素:高血压病史、UA水平和ApoA1水平。血尿酸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的预后相关,血尿酸水平高者,病情重,预后差(P<0.001)。结论脑梗死预后与高血压病史、血尿酸等危险因素有关,测定血尿酸含量有助于判断病情及评估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伴高血压和冠心病不伴高血压与血清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11月~2011年11月期间在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8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冠脉造影方法确诊冠心病,采用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标准确定冠心病的类型,采用美国JNC7指南标准确诊高血压,采用酶法测定血清尿酸水平,比较不同类型冠心病之间各危险因素的差异及冠心病伴高血压和冠心病不伴高血压与血清尿酸水平的关系。结果除甘油三酯外,不同类型冠心病之间各危险因素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冠心病伴高血压组的血清尿酸水平略高于冠心病不伴高血压组,但两组间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的类型不影响血清尿酸的水平,冠心病伴高血压组的血清尿酸无明确的高浓度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代谢综合征者的血尿酸的水平以及其与代谢指标的关系研究。方法测量人体测量学指标,测定血脂、血糖、胰岛素和血尿酸等指标。将非代谢综合征者按符合代谢综合征组分项目数分为正常人、1项、2项、3项以上的4组。结果非代谢综合征者血脂异常和血压异常的患病率最高,肥胖次之。血尿酸的水平随代谢异常项目的增加而升高。多元回归分析:血尿酸与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等代谢综合征的亚组分正相关。结论非代谢综合征者血尿酸的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亚组分密切相关。其可能参与代谢综合征的形成。加强血尿酸的控制,可能降低代谢综合征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