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0 毫秒
1.
异位睾丸11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异位睾丸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1例异位睾丸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异位睾丸中,2例位于股管因发育太差行睾丸切除;1例位于会阴,1例位于阴囊外侧,7例位于腹外斜肌腱膜浅面的Denis Browne袋中,均行同侧睾丸固定术.术后随访3个月~14年,治疗效果良好.结论:异位睾丸属于隐睾的一个亚类,同隐睾有相似的病理和生理变化,但在解剖部位、精索长度及治疗方式上与其他类型隐睾有差异.早期手术是惟一的治疗办法,根据睾丸情况选择行睾丸复位固定或睾丸切除.  相似文献   

2.
正睾丸异位(ectopia of testis)是隐睾疾病中的一类,发病率占隐睾的5%,而隐睾发病率仅为1%[1]。睾丸横过异位(transverse testicular ectopia, TTE)是睾丸异位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为双侧睾丸穿过同一腹股沟管下移到腹股沟管内或阴囊,较为罕见,而睾丸横过异位合并输精管融合更加罕见[2]。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睾丸横过异位合并输精管Y型融合1例,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患儿,男,4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睾丸横过异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患儿,7岁,男性,术前超声、CT判断右侧隐睾位于同侧腹腔内,腹腔镜下见患侧睾丸精索血管横过异位,双输精管单侧起源伴行,与对侧精索及横过睾丸精索血管共同穿过已闭合的内环口,进入对侧腹股沟管。腹腔镜下游离患侧精索,经腹股沟开放手术将异位睾丸通过阴囊中隔复位固定到对侧阴囊肉膜下。结果术中未发现苗勒管残留,手术顺利。术后随访3个月,患儿双侧睾丸位置理想,血流良好。结论睾丸横过异位是罕见睾丸下降不良畸形,术前难确诊,宜及早诊治,腹腔镜处理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孙明  闻宁  吴斌 《中华男科学杂志》2007,13(11):1035-1036
异位睾丸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畸形,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术前不易确诊,治疗原则及方法与隐睾类似.笔者结合所收治的1例十分罕见的特殊类型异位睾丸并发睾丸肿瘤临床病例,对相关内容予以临床分析及探讨.  相似文献   

5.
孙明  闻宁  吴斌 《男科学报》2007,13(11):1035-1036
异位睾丸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畸形,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术前不易确诊,治疗原则及方法与隐睾类似。笔者结合所收治的1例十分罕见的特殊类型异位睾丸并发睾丸肿瘤临床病例,对相关内容予以临床分析及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睾丸鞘膜恶性间皮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 报告1例睾丸鞘膜恶性间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73岁,临床表现右侧阴囊进行性增大1年,B超睾丸周围可见约7.5 cm×4.1 cm液性暗区.检索Pubmed和CBM数据库相关文献进行学习.结果 患者行右侧睾丸鞘膜切除术,术后病理:睾丸鞘膜间皮细胞增生,伴非典型性增生,局灶恶变,免疫组化:CK5/6(+),Calretinin(+),E-cadlherin(+).3周后行右睾丸切除,术后11个月患者出现右侧阴囊肿物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行右侧阴囊肿物切除及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后病理:脂肪结缔组织及纤维组织中恶性间皮瘤浸润,免疫组化:CK5/6(+),Calretinin灶状(+).结论 睾丸鞘膜恶性间皮瘤临床罕见,生物学行为进展快,临床症状不典型,缺少特异性肿瘤标记物,术前诊断较难,诊断主要依据病理,治疗以根治性手术为主,术后需长期严密随访,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7.
睾丸异位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 ,31岁。因右侧阴囊内睾丸缺如 31年 ,左侧腹股沟可复性包块2 1年入院。查体 :阴囊右侧空虚 ,阴囊左侧上方可触及一包块 ,约 4cm× 5cm大小 ,平卧后消失。B超检查双侧腹股沟处未见睾丸样包块回声。以“右侧隐睾 ,左侧腹股沟斜疝”予手术治疗 ,术中探查右侧腹股沟 ,未发现睾丸或睾丸样组织 ,而在左侧斜疝修补术中 ,于内环附近发现一睾丸 ,大小约 1 .2cm× 1 .5cm×2 .0cm ,附睾及输精管发育不良 ,行异位睾丸切除及斜疝修补术。病理报告为睾丸内曲细精管存在 ,未见生精细胞 ,管壁增厚呈玻璃样变 ,间质胶原化 ,可见少量间质…  相似文献   

8.
睾丸异位少见 ,而异位到对侧腹股沟者更少见 ,我院于 1998年 1月收治 1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病儿 6岁 ,因生后双侧阴囊内无睾丸而求治。体检 :双侧阴囊空虚 ,右腹股沟区中部皮下可触及1.0cm× 0 .5cm包块 ,左侧腹股沟区未触及包块。腹部B超示右腹股沟区可探及直径 1.0cm睾丸样回声 ,左腹股沟及腹腔无异常。术前诊断 :双侧隐睾。行双侧腹股沟探查 ,切开右侧腹股沟管 ,于内环处发现 2个大小相似 ,约 1.0cm× 0 .5cm× 0 .4cm质地软的睾丸 ,表面光滑 ,每个睾丸后上缘均与附睾头相连 ,附睾体、尾与睾丸分离 ,尾部各有一输精…  相似文献   

9.
睾丸间质细胞瘤临床罕见。本文报告1例双侧睾丸恶性间质细胞瘤.患者男性,62岁.因阴囊坠胀疼痛伴发热3月余以左睾丸精原细胞瘤收入院。检查:左睾丸8×5×5cm 大小,质硬,固定;右侧隐睾60多年,但可触及条索状质硬的肿块.血沉40mm/h.细胞学穿刺:双侧睾丸精原细胞瘤.在局麻下行双侧阴囊肿物切除术,术中见右侧肿物与阴囊皮肤粘连,分离后切除肿物。病理诊断:双侧睾丸恶性间质细胞瘤(图略).讨论睾丸肿瘤约占男性肿瘤的1%.睾丸间质细胞瘤占睾丸肿瘤的2~3%.其恶变率为10%.截至1981年,世界文献中报告恶性间质细胞瘤21  相似文献   

10.
横过异位睾丸临床上少见。我院1986年~1988年收治三例,报告如下: 例1.8岁,于1988年3月以左侧隐睾,右侧腹股沟斜疝入院。体检:左侧阴囊空虚,左侧腹股沟未触及包块。右侧阴囊扪到睾丸。站立时右侧腹股沟管中部触及约2.0×2.0cm肿物。质软,平卧后肿物消失。术前诊断:左腹腔型隐睾,右腹股沟斜疝。于1988年3月11做左睾丸牵拉固定术,术中探查左腹股沟管、腹腔及腹膜后,均未找到睾丸。又取右大腹切口,行疝修补术时,手指探查内环周围腹壁,偶然发现内环上内侧有约1.5×1.5cm睾丸,突入腹腔。睾丸后上缘与附睾相连,其尾部有输精管及精索合并进入内环。精索与右侧精索相连,牵拉时可使右侧睾丸在阴囊内回缩。沿其精索做纯性分离,从膀胱前上向左走行,确认该睾丸为左睾丸异位于右侧。将异位睾丸和精索经膀胱前上提至左侧切口,行左睾丸牵拉固定术。因左右侧精索相连,  相似文献   

11.
患儿,男,1岁。主因右侧阴囊内无睾丸伴左侧腹股沟可复性肿物1年入院。查体:右侧阴囊发育欠佳,内无睾丸。右侧腹股沟内亦未及。左侧腹股沟内有一肿物,透光试验阴性,可还纳入腹。左侧阴囊发育良好,内可触及睾丸样组织两个,均约1.5cm×1.3cm×1.2cm大小。彩超示:左侧斜疝;左侧阴囊内双睾丸;右侧隐睾。初步诊断:右睾丸横过异位;左侧斜疝。经过术前准备,在全麻下行左侧疝囊高位结扎术,异位睾丸右侧阴囊内固定术。术中见两睾丸均有各自的精索和输精管,两睾丸膜状相连。与内侧睾丸相连的精索和输精管由膀胱前壁穿出内环口,考虑其为异位的右侧睾丸。  相似文献   

12.
<正>睾丸横过异位(transverse testicular ectopia,TTE)是指双侧性腺从单个腹股沟管内下降至同侧阴囊,对侧阴囊及腹股沟管内无睾丸组织,这是一种及其罕见的男性生殖系统畸形,也被称为睾丸交叉异位。患者多表现为一侧隐睾,对侧腹股沟疝,部分患者可在一侧阴囊触及双侧睾丸。此类病例临床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对睾丸横过异位(TTE)的认识,以求早诊断早治疗.方法:报告1例睾丸横过异位患儿的临床资料.术前结合彩超等已明确诊断,术中将异位的睾丸经阴囊纵隔固定于同侧阴囊内.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治疗效果良好.结论:早期手术是治疗睾丸横过异位的唯一方法,根据睾丸情况及精索长度选择睾丸固定或睾丸切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输尿管异位开口的诊断及治疗。方珐回顾性分析32例异位输尿管开口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B超检查28例,IVU29例,CT13例、MRU7例,膀胱镜检查13例,异位开口插管造影8例,膀胱尿道、阴道造影12例。对其临床特点、诊断及外科治疗方式进行分析。结果术前确诊28例(93.3%)。行单侧肾脏输尿管或上半肾输尿管切除各12例,输尿管膀胱再植术4例,分期行左、右输尿管膀胱再植、左掌长肌移植尿道括约肌成形l例,左上重复肾、输尿管切除及左下、右侧输尿管膀胱再植1例,未行手术2例。30例术后随访3—16年,效果良好。结论输尿管异位开口的诊断需结合病史、体检、B超、IVU、膀胱镜、CT、MRU等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必要时行腹腔镜检查。上半肾输尿管切除及输尿管膀胱再植是治疗输尿管异位开口合并上/下尿路畸形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5.
正患儿,男,1岁10个月,因"发现右侧腹股沟可复性包块1年"来我院就诊,门诊诊断为"右侧腹股沟斜疝"收治普外科,入院后B超检查示左侧阴囊及腹股沟内未探及睾丸回声,右侧腹股沟探及2个似睾丸组织样回声,大小分别约为1.1 cm×0.6 cm、1.2 cm×0.7 cm,椭圆形,边界清,内部回声均,周围伴有少量积液(图1)。遂考虑异位睾丸转入我科治疗,查体:左侧阴囊空虚,右侧腹股沟管近阴囊口处可扪及一包块,质韧,活动度可。因考虑辐射及麻醉损伤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输精管异位开口于苗勒管囊肿的临床特点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2例均经精道造影证实,经尿道行苗勒管囊肿切开及开窗术。结果例1左侧精道造影显示左输精管异位开口于苗勒管囊肿合并左精囊缺如;例2双侧精道造影显示左侧输精管异位开口于苗勒管囊肿合并左精囊缺如,右侧输精管末端横过异位开口于对侧,右精囊发育不良。术后2例患者精液内均出现精子,例2血精症状消失。结论输精管异位开口于苗勒管囊肿均合并同侧精囊缺如。可表现为梗阻性无精子症或血精症。精道造影是确诊的可靠方法。根据苗勒管囊肿的大小,可行囊肿切除术或切开术。手术可缓解血精等症状,但患者的生育能力不易恢复,可借助辅助生殖技术(ART)解决生育问题。  相似文献   

17.
输尿管异位开口是小儿先天性泌尿系统疾患,常合并肾、输尿管的重复畸形,诊断并不困难。但有些病例,由于肾、输尿管发育的严重畸形,症状隐蔽,容易误诊。现将5例罕见的病例介绍如下。 病例介绍 例一 女性,2岁。因生后发现阴道口肿物,诊为阴道囊肿入院。检查:阴道口有一囊性肿物,1.3cm×1.3cm×1cm大,静脉尿路造影(IVU)左肾不显影,右肾增大。术中切开囊肿有少量浑浊液体,囊腔与上方相连,不能完整分离,囊壁病理检查为移行上皮组织。最后诊断左肾发育不良伴输尿管异位合并末端囊肿。 例二 女性,2岁。生后发现阴道口有一肿物,排尿时增大,诊为阴道囊肿入院。检查:阴道口有一肿物,囊性,小指头大。IVU示左肾不显影,右肾增大。膀胱镜检查:输尿管间嵴平坦,左输尿管口缺如。囊肿穿刺造影显  相似文献   

18.
病例1 女,48岁.行胆囊切除时发现胃前壁大弯侧有淡黄色块状物镶嵌于胃壁上,直径约4 cm,遂行胆囊切除并将胃壁肿块连同周围5 cm范围胃壁切除.切除标本见肿块呈分叶状,浅黄色,位于粘膜下及肌层.术后病理诊断: 胃异位胰腺.  相似文献   

19.
<正>异位睾丸是指睾丸已出腹股沟外环,未进入阴囊底部,而是位于腹外斜肌腱膜浅面、阴茎根部、股部、会阴,甚至对侧阴囊等部位[1],临床比例较少。其中对侧阴囊部位的睾丸横过异位指双侧睾丸在下降过程中只经过了单侧腹股沟管,亦称睾丸假两性畸形、单侧双睾丸等[2],临床非常罕见。本文报道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近几年收治的2例睾丸横过异位的患者,并结合文献复习。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异位睾丸患者2例,病例1为4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膈疝合并肺内异位肝的诊疗方案。 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右侧肝膈疝合并肺内异位肝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治疗方案及病理,对异位肝进行相关的探讨及文献复习。 结果患者接受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膈疝修补术,术中发现右肺下叶肿物,与疝入胸腔组织不连续。病理结果提示为异位肝组织。患者术后一年复查胸部CT未见异常,随访无特殊不适。 结论异位肝在临床上极为少见,病例结合相关文献复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且腔镜微创手术不仅直观观察,也可直接切除明确诊断且治愈该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