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探究老年冠心病病人不同中医证型与血脂水平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拟诊为冠心病的老年病人167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00例)及非冠心病组(67例),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痰阻心脉、心血瘀阻、阴寒凝滞、气虚血瘀四型,比较冠心病病人不同中医证型与血脂水平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阻心脉证TC、LDL-C、载脂蛋白B均显著高于其他各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痰阻心脉证和心血瘀阻证TC显著高于其他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中医证型以痰阻心脉证和心血瘀阻证常见,痰浊与血脂异常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痰阻心脉证中血脂最显著。  相似文献   

2.
崔红玲 《山东医药》2008,48(23):61-62
对27例隐匿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30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浆溶血磷脂酸(LRA)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 Ⅰ(Apo AⅠ)、载脂蛋白B(ApoB)等血脂指标进行检测.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LPA的影响因素.结果 冠心病组TC、TG、LDL、Apo B、L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HDL、Apo A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LPA与TC、LDL、Apo B呈正相关,与HDL、Apo A Ⅰ呈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LDL、HDL、Apo B纳入回归方程.认为血浆LPA和血脂水平密切相关,两者在隐匿型冠心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血瘀证及痰浊证与其他证型颈动脉彩超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冠心痛不同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比研究冠心病病人血瘀证和痰浊证和其他证型(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气滞证和寒凝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所有病人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行血脂检查.包括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结果 血瘀证和痰浊证组颈动脉病变程度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0.05),血瘀证和痰浊证是冠心痛的危险证型.结论 颈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可作为冠心病血瘀证及痰浊证与其他证型的宏观分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脂蛋白a水平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进行监测,阐明各种血脂指标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其中冠心病79例,男39例,女40例,对照组61例,男26例,女35例,测定其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及脂蛋白 a(Lpa)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TC、TG、LDL和HDL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Lp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Lpa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90,P<0.01)。结论:Lpa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范围及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黄志军  祁述善 《山东医药》2008,48(28):32-33
采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隐匿型冠心病患者及健康对照组的溶血磷脂酸(LPA)、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Ⅰ(ApoAⅠ)、ApoB水平,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LPA的影响因素.结果 隐匿型冠心病患者TC、TG、LDL、ApoB、LP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HDL、ApoAⅠ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LPA与TG、LDL、ApoB呈正相关(P<0.05),与HDL、ApoAⅠ呈负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LDL(回归系数0.47,P<0.05)、HDL(回归系数-0.41,P<0.05)、ApoB(回归系数0.39,P<0.05)纳入回归方程.认为血脂和LPA与隐匿型冠心病的发病密切相关,LPA与TG、LDL、HDL、ApoAⅠ、ApoB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脂蛋白a水平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进行监测,阐明各种血脂指标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其中冠心病79例,男39例,女40例,对照组61例,男26例,女35例,测定其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及脂蛋白a(Lpa)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TC、TG、LDL和HDL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Lp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Lpa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90,P<0.01).结论Lpa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范围及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冠心病中医证候与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中医症候对患者进行分型,分为非血瘀痰阻证型、痰浊内阻证型、心血瘀阻证型,同时选取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2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炎症因子水平,同时进行分析。结果 Cpn Ig G阳性率比较非血瘀痰阻证型痰浊内阻证型心血瘀阻证型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白细胞介素-18(IL-18)、可溶性CD40配体(s 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各项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其他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中医证候与炎症因子存在密切关系,我们可以根据患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对患者进行参考分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前体(Pro-BNP)水平和不同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为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和辨证论治规范化提供客观临床依据。方法 90例冠心病患者,运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搜集病史、症状、体征等,参照证型评分表,予以中医辨证分型,然后统计冠心病常见中医证型(心血瘀阻证、痰浊闭阻证、心肾阳虚证)的Pro-BNP水平,同时选取健康对照组20名,检测其血浆Pro-BNP水平,分析比较上述冠心病中医证型与血浆Pro-BNP水平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的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冠心病中心肌梗死组与心绞痛组血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Pro-BNP水平在心血瘀阻证、痰浊闭阻证、心肾阳虚证3个证型中呈现递增趋势(P0.05)。结论 Pro-BNP是冠心病重要的预测评价指标,独立于其他危险因素,可作为冠心病有效的独立的诊断标志物;其水平变化与冠心病中医证型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也与冠心病严重程度有关;可用于指导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脑梗死中医证型与血脂指标之间的关系,为其证型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120例患者经辨证分为风痰瘀阻组(40例),痰热腑实组(40例),气虚血瘀组(40例),观察患者血脂的各项指标。结果TG、TC、LP(a)水平在风痰瘀阻组、气虚血瘀组和痰热腑实组呈现从高到低,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LDL—C水平在风痰瘀阻与气虚血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热腑实组的HDL-C水平高于其它两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血瘀组的LDL—C高于其它两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oA、ApoB水平在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oE水平在风痰瘀阻组、气虚血瘀组和痰热腑实组呈现从高到低,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以运用血脂指标对脑梗死的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判别分类;“痰”“瘀”是中风实邪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上海地区中国人血脂紊乱类型与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中国人脂代谢紊乱的类型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830例年龄≥40岁(男300例,女530例)正常人和血脂紊乱者,后者分为7个亚组,包括单纯低高密度脂蛋白(HDL)组(亚组Ⅰ)、单纯高甘油三酯(TG)组(亚组Ⅱ)、单纯高胆固醇(TC)或高低密度脂蛋白(LDL)组(亚组Ⅲ)、低HDL合并高TG组(亚组Ⅳ)、低HDL合并高TC或高LDL组(亚组Ⅴ)、高TG合并高TC或高LDL组(亚组Ⅵ)、低HDL合并高TG及高TC或高LDL组(亚组Ⅶ),用稳态模式评估法(HOMA)评价胰岛素抵抗(IR)。结果:校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等因素后,伴有高TG的各血脂异常 亚组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升高较为明显,总体脂、腹部脂肪对血脂紊乱的影响较为显著;体脂对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影响部分是通过TG介导的,结论:TG升高可作为个体存在胰岛纱抵抗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149例慢性肾衰患者血脂水平及其与肾功能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脂水平对慢性肾衰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149例慢性肾衰患者(观察组)和30例健康献血者(对照组)血脂[TG、TC、HDL—C、LDL—C、血肌酐(SCr)]水平,并分析上述指标与肾小球滤过率(GFR)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TG、TC轻度升高,HDL—C明显下降,LDL—C明显升高。GFR与TG、TC无明显相关性,而与HDL-C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21,P〈0.05),与LDL—C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29,P〈0.01)。结论慢性肾衰患者存在明显的血脂代谢异常;其可能是加快肾脏功能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降脂通便胶囊治疗高脂血症阴虚血瘀型病人3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降脂通便胶囊治疗高脂血症阴虚血瘀型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高脂血症阴虚血瘀型病人39例为治疗组,口服自制降脂通便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服用1个月。另设同期体检血脂正常者39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组治疗1个月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变化及阴虚血瘀型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1个月后与治疗前及血脂正常组比较,治疗1个月后TC、TG、LDL—C均有显著降低(P〈0.01),接近对照组水平(P〉0.05),阴虚血瘀证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降脂通便胶囊在有效降低血脂的同时,能缓解阴虚血瘀证病人的症状。  相似文献   

13.
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患者血尿酸(UA)水平的检测,阐明UA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和范围的相关性。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共113例,其中冠心病组64例,男51例,女13例;对照组49例,男24例,女25例。通过测定U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脂蛋白a(Lpa)及血糖(Glu)水平进行2组间比较。结果:冠心病组患者TG、TC、LDL、HDL、Lpa及Glu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U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UA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53,P<0.05)。结论:U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范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脂代谢紊乱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我院体检健康者4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脂指标,包括TC、TG、LDL、HDL及载脂蛋白B(ApoB)。将观察组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分为两个亚组,即发生心脑血管事件24例(阳性组)和未发生心脑血管事件21例(阴性组),并比较两组患者血脂指标。结果观察组TC、TG、LDL及ApoB水平高于对照组,而HD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阳性组患者TC、TG、LDL及清蛋白(Alb)水平均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脂代谢紊乱,脂代谢紊乱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有联系,临床治疗时应对脂代谢紊乱进行干预,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外周血脂和载脂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20例冠心病患者(CHD组),检测其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回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100(APOB100)的水平,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患者外周血TG、TC、LDL—C、APOB100升高,而HDL—C、ApoA1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患者HDL—C水平与APOA1水平呈正相关(P〈0.05),LDL—C水平与APOB100水平亦呈正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脂和载脂蛋白异常,血脂及脂蛋白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的重要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冠心病4种临床分型患者血生化指标含量的差异及特征。方法收集216例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胆红素、血脂常规指标、血脂综合指标具体数据及冠心病具体分型,分析不同分型冠心病患者各指标含量的差异,综合分析各指标对冠心病患者分型的影响。结果不同分型冠心病患者血脂常规指标中三酰甘油(TG)(F=47. 32,P=0. 00)、总胆固醇(TC)(F=59. 19,P=0. 00)、高密度脂蛋白(HDL)(F=53. 35,P=0. 00)、低密度脂蛋白(LDL)(F=49. 66,P=0. 00)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脂综合指数LCI(F=90. 02,P=0. 00)、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F=31. 87,P=0. 00)、非HDL(NON-HDL)(F=47. 68,P=0. 00)、TC/〔HDL+总胆红素(TBIL)〕(F=10. 19,P=0. 00)、LDL/(HDL+TBIL)(F=6. 24,P=0. 00)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TBIL(F=26. 26,P=0. 00)、直接胆红素(DBIL)(F=26. 41,P=0. 00)、间接胆红素(IBIL)(F=35. 06,P=0. 00)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12个指标异常情况与冠心病患者分型情况拟合Logistic回归方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 62,P=0. 00),入选方程8个指标影响大小依次为:LDL、AIP、LDL/HDL+TBIL、TC/HDL+TBIL、NON-HDL、TC、LCI、TBIL。结论 LCI、AIP、LDL/HDL+TBIL、TC/HDL+TBIL、NON-HDL、TC、LDL、TBIL为具体分型冠心病的主要指标,综合评价上述指标含量分布特征,可为冠心病鉴别诊断提供经验,为不同分型冠心病的预防性治疗提供可循依据。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和尿酸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中血脂和尿酸(UA)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测定并分析ACI患者及对照组的血清尿酸(UA)、甘油三酯(TG) 、总胆固醇(TC) 、低密度脂蛋白(LDL) 、高密度脂蛋白(HDL).结果 ACI组UA、T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HD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且UA与TG(r=0.378,P<0.01)和TC(r= 0.423,P<0.01)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高尿酸血症和高脂血症是ACI危险因子,测定ACI患者的UA及血脂有助于判断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客观化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筛选NAFLD患者176例及健康对照组60例,观察记录两组人员中医证侯、肝功能、血脂、B超、CT肝脾比值结果,根据临床证候对`NAFLD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为肝郁脾虚型、湿热内蕴型、痰瘀互结型、肝肾不足型4组,与对照组及各组间相互比较,分析辨证分型与客观化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NAFLD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以肝郁脾虚居多(29.54%)。各临床分型与对照组相比其客观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各组间比较ALT升高多集中在湿热内蕴型和痰瘀互结型,TG升高多为痰瘀互结型,LDL、TC升高多为肝肾不足型,CT肝脾比值降低以湿热内蕴型和痰瘀互结型为甚,B超呈重度改变多发于湿热内蕴型。结论:NAFLD患者客观化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具有一定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病变与血脂代谢异常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与血脂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 将2 6 7例疑似冠心病的患者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非冠心病组) 1 0 1例,冠心病组1 6 6例,其中单支病变组54例,双支病变组6 8例,三支病变组4 4例,同时测定并统计分析血脂各成分及其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CHD)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甘油三脂(T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的增加,TC、LDL C、载脂蛋白B(ApoB)、TC HDL- C、LDL- C HDL- C升高,HDL- C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组血脂各组分和其比值与冠状动脉积分的相关分析表明,TC HDL- C、LDL -C HDL -C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最强。结论 血脂代谢紊乱的严重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是一致的,通过异常的血脂代谢有可能初步预测冠状动脉病变,其中LDL- C HDL- C、TC- HDL C比值优于其他血脂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脂及脂蛋白变化与结直肠腺瘤的关系。方法 结直肠腺瘤患者 180例 ,对照组 5 5例 ,收集清晨静脉血 2ml,分别测定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脂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 ,并根据腺瘤的部位、大小、数量、组织成分、异型增生的情况进行分组 ,分别比较各组的测定值。结果 腺瘤组TC、TG、LDL C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1) ,HDL C显著下降 (P <0 .0 1) ,其他各亚组测定值也有相应改变。结论 TC、TG、LDL C与腺瘤的发生及恶变有关 ,HDL C对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