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观察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内伤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 6 2例采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 ,对照组6 2例采用辨证分型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优于对照组 (P <0 .0 1 ) ,总有效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是治疗内伤头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肖联民 《中医药导报》2004,10(11):39-40
目的 :观察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单个单侧腰椎盘间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将 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8例 ,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夹脊穴注射曲安缩松注射液治疗 ;对照组以单纯电针治疗。结果 :治愈率治疗组为 76 .3% ,对照组为 5 2 .6 % ;两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电针配合曲安缩松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提高疗效 ,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3.
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电针夹脊穴配合穴位注射当归加维生素 B1 2 注射液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 3 2例 ,并与单纯电针治疗的对照组进行比较 ,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优良率为 87.5 % ,对照组优良率为 65 .6% ,差异有显著意义(t=4.2 67,P<0 .0 5 )。结论 :电针配合穴位注射疗效优于单纯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电针穴位注射组用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电针组单用电针治疗。结果:电针穴位注射组治愈率68.33%、总有效率95%,电针组治愈率35%、总有效率7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配合穴位注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电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不同穴位对慢性轻度不可预知应激(UCMS)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及血浆中胃饥饿素(ghrelin)含量的影响。方法:45只SD大鼠随机分正常组、模型组、电针1组、电针2组和氯丙咪嗪组。采用UCMS复制抑郁模型。电针1组针刺"百会"+"安眠"穴、电针2组针刺"百会"+"足三里"穴,隔日电针治疗30min;氯丙咪嗪组每天腹腔注射5mg/kg氯丙咪嗪均治疗4周。在UCMS 4周及8周时进行强迫游泳实验、旷场实验和蔗糖偏好实验;血浆ghrelin的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结果:UCMS刺激4周后,模型组、电针1组、电针2组和氯丙咪嗪组在强迫游泳实验中的静止时间均显著增加,挣扎时间显著降低(P0.05,P0.01),表现出显著的绝望行为;在旷场实验中的直立次数和总路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活动度无差异。各治疗组治疗4周后,绝望行为得到显著改善(P0.05,P0.01);蔗糖偏好率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P0.01),改善了应激大鼠的快感缺失。UCMS 8周后各组大鼠血浆中ghrelin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百会"穴+"安眠"穴、"百会"穴+"足三里"穴均可以显著改善UCMS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且两种不同穴位的配伍疗效并无显著差异;抑郁样行为后期的变化(恶化或改善)与血浆中ghrelin含量无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6.
不同方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i JP  Cai J  Gan XM 《中国针灸》2011,31(5):405-408
目的:比较常规针刺、电针、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随机的方法,将91例颈性眩晕患者分成常规针刺组(30例)、电针组(31例)和电针穴位注射组(30例),3组均取足三里、风池、安眠、太阳、合谷、印堂、百会、四神聪,常规针刺组用平补平泻法针刺,电针组加用G 6805电针治疗仪,电针穴位注射组在电针组治疗基础上,于风池或安眠穴采用维生素B120.5 mg及0.2%利多卡因2 mL穴位注射,治疗4周共20次.观察治疗前后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法在治疗前后进行评分,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3组治疗后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及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1),电针穴位注射组较其他两组改善更明显(P<0.05,P<0.01),电针组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为63.3%(19/30),电针组为80.6%(25/31),电针穴位注射组为90.3%(28/30),3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常规针刺、电针、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均有效,其中电针穴位注射组疗效最好,电针组疗效次之,说明常规针刺、电针、穴位注射治疗在颈性眩晕上疗效有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腕管综合征患者按入组先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予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予普通针刺治疗,共治疗1个疗程。经治疗后,从症状和体征上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8%和77.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腕管综合征操作简单、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电针、穴位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 62例 67耳 ,并与西医治疗的 66例 71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76.1% ,对照组总有效率 78.8%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表明电针、穴位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电针治疗,治疗组加用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0.0%、对照组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当归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自血穴位注射配合四物消风散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用自血穴位注射配合四物消风散治疗,对照组用地氯雷他定配合四物消风散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变化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复发率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各症状体征及总积分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9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3个月后复发率比较,治疗组(17.2%)低于对照组(53.6%)(P0.05)。结论:自血穴位注射配合四物消风散与口服地氯雷他定配合四物消风散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相当,但前者在控制复发方面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1.
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方法 将 40 例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穴位注射组(穴注组)20 例,常规药物组(对照组)20 例,观察两组尿蛋白及肾功能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两组尿蛋白定性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05),两组尿蛋白定量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05);治疗前后尿素氮比较,穴注组有显著差异( P< 0.01),对照组无显着差异( P> 0.05),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均无显着差异( P> 0.05)。结论 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肾炎疗效明显优于常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透刺治疗强迫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强迫症患者分为两组,氯米帕明组(对照组)及透刺治疗加氯米帕明组(治疗组)各30例。采用Yale-Brown强迫症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副反应量表(TESS)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分别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对照组痊愈率为26.7%,显效率为56.6%。治疗组痊愈率为43.3%,显效率为7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33%,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6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透刺加小剂量氯米帕明疗效好于氯米帕明。提示透刺治疗的疗效肯定,副作用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穴位刺激调控法治疗强迫症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穴位刺激调控法治疗强迫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强迫症患者65例分为氯米帕明组33例和穴位刺激调控组32例,进行对照研究。用Yale-Brown强迫症量表(Y-BOC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氯米帕明组痊愈率为24.2%(8/33例),显效率为27.3%(9/33例)。穴位刺激调控组痊愈率为37.5%(12/32例),显效率为34。4%(11/32例)。第4周末起两组间的Y—BOCS评分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穴位刺激调控组疗效优于氯米帕明组。氯米帕明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穴位刺激调控组。结论 穴位刺激调控组疗效优于氯米帕明组、不良反应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臭氧穴位注射治疗下腰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艳  陈锋  吴松 《中国针灸》2007,27(2):115-116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臭氧治疗下腰痛的临床价值。方法:120例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当归穴位注射组、臭氧穴位注射组,分别于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局部阿是穴予以电针、当归穴位注射、浓度为30μg/mL臭氧注射。结果:臭氧注射组有效率为97·5%,高于电针组、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组的85·0%和87·5%,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或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而电针组与当归穴位注射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臭氧穴位注射治疗下腰痛方法易行、疗效高,是值得推荐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胸腰段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电针配合耳穴贴压)和对照组(药物),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VAS、QS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91%和76.3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及Q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而治疗组降低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Q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而治疗组升高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表明采用电针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确切的疗效,能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治疗肩周炎简单高效的方法。方法将80例肩周炎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采用穴位注射加推肘拉腕手法和单纯推拿手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5.0%;治愈率分别为60.0%和37.5%。治疗组在治愈率及见效时间上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注射加推肘拉腕法治疗肩周炎起效快、疗程短,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穴位刺激治疗强迫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强迫症患者分为两组,氯米帕明组(对照组)及穴位刺激调控法加氯米帕明组(治疗组)各30例.采用Yale-Brown强迫症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副反应量表(TESS)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分别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对照组痊愈率为26.7%,显效率为56.6%.治疗明组痊愈率为43.3%,显效率为7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33%,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6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穴位刺激调控法加小剂量氯米帕明疗效好于氯米帕明.提示穴位刺激调控法的疗效肯定,副作用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敷贴防治阿奇霉素消化道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因"感染"单纯采用阿奇霉素治疗的36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法,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180例予"阿奇霉素粉针剂"治疗,治疗组180例予"阿奇霉素粉针剂+中药穴位敷贴"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胀的例数,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在开始治疗的第1天、第3天、第6天血清中C-反应蛋白量。结果:治疗组无反应、轻微反应、中度反应、重度反应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不良反应率为35.6%,治疗组为8.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治疗第1天血清C-反应蛋白量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第3天、第6天时血清C-反应蛋白量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治疗能有效预防阿奇霉素导致的消化道不良反应,同时能降低血清中C-反应蛋白的量,从而降低机体的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结合电针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退行性膝关节炎治疗选择提供必要的依据。方法:将60例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贴敷结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3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症状均有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配合电针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疗效显著,优于单纯电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王静静 《新中医》2014,46(3):47-49
目的:观察步长稳心颗粒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植物功能紊乱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植物功能紊乱性心律失常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60例,2组均进行基础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步长稳心颗粒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心律平治疗。2组均治疗1月,观察临床疗效以及心电图疗效。结果: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显效27例,有效2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显效23例,有效22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7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心电图改善情况:治疗组显效27例,有效2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显效22例,有效20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7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步长稳心颗粒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植物功能紊乱性心律失常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