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白莉  徐刚  朗嘉兴  余琼  杨海山 《当代医学》2010,16(11):131-135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在肾动脉相关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肾脏增强扫描病人的MSCT造影增强检查,使用GELight-speed16排CT进行螺旋薄层扫描,扫描参数:120Kv,300~350mA,层厚5mm,螺距1.375∶1,重建层厚1.25mm,扫描速度为0.5s/圈。造影剂总量80~100mL,注药速度3.0~3.5mL/s。在独立工作站ADW4.2上进行三维肾动脉重建,使用不同的旋转轴观察肾动脉的空间解剖细节及其与肿瘤性病变的关系。结果能清晰显示肾动脉的起源、粗细、分支、变异以及肾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夹角。全部病例三维肾动脉血管图像能充分显示肾动脉的空间关系与解剖细节,为肾动脉性疾病与畸形病人做出明确诊断,而且能准确、直观地观察肾动脉与肾肿瘤的空间解剖关系,为手术提供较好的术前评价。其中空间结构显示VR最佳,狭窄测量及血管腔内观察2D-MIP最佳。结论MSCT三维肾动脉成像能够清晰显示肾动脉的起源、管径粗细、与腹主动脉夹角以及各种变异。准确、直观地显示肾动脉的立体解剖特点,为肾动脉相关性疾病的在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MSCT肝门血管三维重建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MSCT(多层螺旋CT)肝门血管三维成像的临床价值。[方法]运用MSCT对21例肝癌病人进行全肝增强双期扫描,使用三维表面重建(3D-SSD)和三维容积重建(4D—angio)技术完成肝门血管三维成像.[结果]21例肝动脉和门静脉均得到高质量的三维图像,肝段和段以下血管显示清楚。病变供血血管和邻近血管关系清晰.[结论]MSCT肝门血管三维影像对临床肝脏外科手术具有重要的帮助和指导作用,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法MSCT(CTA)与选择性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法(DSA)对诊断肾癌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26例病理证实的肾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CTA)与选择性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影像特征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法MSCT(CTA)对肾癌的肿瘤血供类型,肿瘤供血动脉来源的诊断符合率和肾动脉解剖显示正确率达到96.15%.选择性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法(DSA)对肾癌的肿瘤血供类型,肿瘤供血动脉来源的诊断合率和肾动脉解剖显示正确率达到92.31%. 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法MSCT(GTA)与选择性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法(DSA)对诊断肾癌都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两组正确率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法MSCT(CTA)比选择性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法(DSA)对指导肾癌的介入与外科手术治疗具有较大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法MSCT(CTA)与选择性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法(DSA)对诊断肾癌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26例病理证实的肾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CTA)与选择性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影像特征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法MSCT(CTA)对肾癌的肿瘤血供类型,肿瘤供血动脉来源的诊断符合率和肾动脉解剖显示正确率达到96.15%.选择性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法(DSA)对肾癌的肿瘤血供类型,肿瘤供血动脉来源的诊断合率和肾动脉解剖显示正确率达到92.31%. 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法MSCT(GTA)与选择性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法(DSA)对诊断肾癌都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两组正确率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法MSCT(CTA)比选择性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法(DSA)对指导肾癌的介入与外科手术治疗具有较大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法MSCT(CTA)与选择性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法(DSA)对诊断肾癌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26例病理证实的肾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2T(CTA)与选择性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影像特征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法MSCT(CTA)对肾癌的肿瘤血供类型、肿瘤供血动脉来源的诊断符合率和肾动脉解剖显示正确率达到96.15%.选择性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法(DSA)对肾癌的肿瘤血供类型、肿瘤供血动脉来源的诊断合率和肾动脉解剖显示正确率达到92.31%. 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法MSCT(CTA)与选择性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法(DSA)对诊断肾癌都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两组正确率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法MS(3T(CTA)比选择性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法(DSA)对指导肾癌的介入与外科手术治疗具有较大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薄层增强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肺动静脉畸形(PAVMs)的诊断价值。方法经肺动脉造影(PADSA)或手术证实的11例肺动静脉瘘患者,行多层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并将其与图像处理技术的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法重建(M IP)、容积再现(VR)相结合,观察病灶的空间解剖关系。结果 11例患者的MSCT检查及重建成像诊断结果与PADSA诊断相符,均能充分显示引流肺动、静脉的空间关系与解剖细节,能准确、直观地观察畸形血管的走行、数目、直径。6例病人可见"血管蒂"征,5例可见"动脉瘤"征。7例为单纯型,3例为复杂型,1例为弥漫型。结论 MS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可取代有创性DSA检查成为PAVMs的无创性首选检查和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2例经DSA诊断或手术治疗的脑动脉瘤患者临床怀疑脑动脉瘤患者术前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容积扫描所得的数据进行3D重建后分析。结果:82例患者,共检出脑动脉瘤95个,DSA共检出97个,诊断符合率为98%;且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成像能够全面直观地显示动脉瘤的大小、形态、位置,能多方位观察瘤体与载瘤动脉的空间解剖关系。结论:运用多种三维成像技术,能充分显示动脉瘤的空间解剖结构,可作为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在肺血管研究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层螺旋CT(MSCT)扫描速度快、层厚薄,采用多种后处理技术,图像空间分辨率高。MSCT肺动脉造影被广泛应用于研究肺血管,其可从任意方向观察肺血管解剖结构,便于肺血管解剖研究;其可清晰显示肺栓塞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从而对肺栓塞准确诊断。该技术还可从多个方向观察肺肿瘤与肺血管关系,显示肿瘤供血动脉及肺血管的受侵情况;同时,对肺动脉瘤、肺海绵状血管瘤及肺隔离症异常肺血管的显示直观、清楚。  相似文献   

9.
陈志林 《中外医疗》2016,(6):185-18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对腹部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整群选取2014年5月—2015年8月该院收治的疑似腹部血管性疾病的54例患者纳入该研究,采用多层螺旋CT腹部血管成像扫查(MSCT)方法进行肝脏动脉期与门脉期增强扫描,对比腹部彩超与MSCT的检测结果.结果 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对于腹部大、中、小血管形态改变可予以清晰显示,对于腹部脏器肿瘤其他表现也可同时展开观察,诊断准确率为100.0%(54/54),彩超诊断准确率为77.8%(42/54),多层螺旋CT对于腹部血管性疾病检出率远高于腹部彩超(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腹部血管成像扫查属于无创检查技术的一种,其对于腹部血管疾病患者血管走行以及血管与周围脏器之间的关系可展开多角度乃至多方位观察,有效支持了临床诊断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泌尿系肿瘤术前一站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3例泌尿系肿瘤患者,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三期增强扫描分别重建层厚2mm,层间距1mm,进行图像重组肾动脉成像、肾静脉成像、尿路成像。[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满意的肾动脉、肾静脉及尿路图像,图像诊断与病例的手术病理结果符合。[结论]多层螺旋CT一次扫描可以得到动脉、静脉、尿路三维立体图像,可以全面快速完成泌尿系肿瘤的术前检查,且诊断符合率高。  相似文献   

11.
CT的发展与新趋势--多层面CT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瑾  谢坪  付凯 《当代医学》2001,7(6):63-64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简称CT),经20多年的发展技术上已相当成熟,应用范围已日趋扩大,由原来头、胸、腹与四肢,扩展到心脏在内的更大领域。特别是近年开发的多层面CT,是CT发展的新方向,也是高质量、高速度扫描方式的重大进步。由于它是一次扫描旋转过程中获得4个层面图像投影数据成像系统,对临床影像诊断意义明显,同时也是当今单层CT最有力的换代产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研究和评价CT检查在鼻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鼻骨外伤患者分别行CT横轴位扫描和CT冠状位扫描检查,对比分析其相应的表现并做出诊断。结果12例患者中,CT横轴位扫描发现明确鼻骨骨折11例,不明确和骨折线不清1例;CT冠状扫描检查结果全部显示阳性,但有1例对鼻骨骨折的显示不如CT横轴位扫描,其中单侧鼻骨骨折7例,双侧鼻骨骨折5例,并对鼻区复合伤和周围情况显示清楚。结论CT检查是鼻骨骨折的应选检查方法之一,为更明确地显示鼻骨骨折,CT扫描两种检查方法互相补充,对诊断鼻骨骨折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3D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CTA) is a noninvasive volumetric imaging technique increasingly used for evaluation of vascular system. The introduction of Multidetector CT (MDCT) has increased scanning speed, allowing shorter acquisition time, greater volume coverage and decreased contrast requirement while diminishing respiratory motion artifacts. Thin-slice collimation protocols are routinely used which generate isotropic 3D voxels that improve image quality. The ideal CTA study requires scanning at peak vascular enhancement for optimal opacification of arteries with separation of arteries and veins. MDCT has enabled complete lower extremity inflow and runoff studies with a single injection, as well as thin-section CTA covering the entirety of the Carotid arteries and Circle of Willis. Sixteen row MDCT has increased scanning speed further facilit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applications such as coronary CTA. CTA when perfomed with MDCT offers a “one scan – many views” option useful in imaging vascular diseases. CTA has important advantages over conventional angiography, such as reduced risk, diminished time and better patient acceptance. With MDCT, 3D CTA is crossing vessel tortuosity and evaluation of vessel fragility.Key Words: Multidetector CT, CT angiography, Volume Rendering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GE公司生产的DISCOVERY CT750 HD宝石CT图像质量检测所需的质控模型本身、质控模型的定位、图像获取的扫描参数及方法、各种图像质控参数的获取和分析方法作了较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总结几年来 CT检测的经验 , 阐述了 CT设备质量保证的意义 , 根据实际 CT应用质量检测的需要 , 对 CT应具备的几个功能提出了要求 , 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客观性 .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能谱CT与PET CT扫描诊断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1例疑似肺癌患者,采用螺旋CT、能谱CT及PET CT扫描,同时行血清癌胚抗原(CEA)、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 1(CYFRA21 1)及神经元烯醇化酶(NSE)检测,比较不同扫描方法及不同扫描方法联合肿瘤标志物的诊断价值。结果〓61例患者经3种扫描方法检查,PET CT诊断的真阳性患者43例(7049%),能谱CT为40例(5902%),螺旋CT为35例(5902%),3种诊断方法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例肺腺癌患者通过能谱CT诊断14例,PET CT和螺旋CT分别诊断13例和12例,PET CT与能谱CT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9348%和8696%,均高于螺旋CT(7609%,P<005),PET CT与能谱CT扫描的准确率分别为9180%和8197,均优于螺旋CT(6885%,P<005)。PET CT与能谱CT对纵膈转移性淋巴结检出率分别为8889%和7778%,显著高于螺旋CT(6111%,P<005)。将3种扫描方法与肿瘤标志物检测联合诊断肺癌,PET CT、能谱CT联合肿瘤标志物诊断的特异度分别为8667%和7857%,均高于螺旋CT(6667%,P< 005);PET CT及能谱CT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344%和8852%,均高于螺旋CT(7869%,P<005);能谱CT扫描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与PET CT诊断的灵敏度(9149%,9348%)和准确率(8852%,9180%),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螺旋CT、能谱CT和PET CT在诊断肺癌方面,PET CT的灵敏度和准确率最高,能谱CT次之,螺旋CT最低。在诊断纵膈转移性淋巴结方面也有明显差异(P<005)。能谱CT诊断肺腺癌具有一定的优势,而能谱CT扫描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与PET CT诊断肺腺癌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常规CT检查难以获得脑梗死的血流动力学信息,CT灌注成像可反映脑梗死患者脑组织血流异常灌注情况。文中探讨联合应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和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临床疑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脑CTP联合头颈部CTA扫描检查,用CT灌注软件和血管软件进行评估。结果梗死区与对侧脑区相比,灌注值(perfusion)、强化峰值(peak enhancement,PE)、达峰值时间(time to peak,T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对灌注值(relative perfusion,rP)、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BV,rCBV)呈下降趋势。梗死区TTP值显著延长。CTA显示38例患者中8例(21.1%)病灶侧大血管大致正常,12例(31.6%)发现病灶侧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5例(13.2%)病灶侧大脑前动脉狭窄、闭塞;5例(13.2%)病灶侧大脑后动脉狭窄、闭塞;8例(21.1%)病灶侧颈内动脉狭窄、闭塞。所有病例均未发现颅内动脉瘤、血管畸形、颅内占位病变。结论 CTP及CTA联合检查具有快捷、经济的特点,可同时观察急性脑梗死血液动力学改变并分析病变区供血动脉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病理生理学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T胶片与工作站显示屏联合阅片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0例随机CT病例进行胶片阅片与显示屏阅片对照研究,分别统计其漏诊率.结果 1842例阅片结论相同,胶片阅片漏诊148例,显示屏阅片漏诊6例.结论 单一胶片和单一显示屏阅片都存在一定的不足,胶片与显示屏联合阅片能弥补这些不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丘脑梗死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血管狭窄部位、血流灌注、脑梗死危险因素及短期预后等方面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新发丘脑梗死患者33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Logistic多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发病时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患者CT血流灌注(CTP)后循环的灌注减低有相关性(P=0.009),随着临床症状的加重,后循环区的灌注亦有减低.CT血管成像(CTA)前循环、后循环血管狭窄部位及CTP前循环灌注减低与临床症状无明显相关性(P=0.954,P=0.660,P=0.218).结论丘脑梗死早期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椎-基底动脉供血区的灌注减低有明显相关性,这一结果符合丘脑血供主要来源于后循环的特点,也提示血流灌注与临床症状的相符性较其他各项更准确,可为早期血管再通、逆转缺血争取时间,为判断临床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PET/CT一出现就成为最先进的医学影像设备。它是PET和CT的完美的结合,PET/CT的核心是可以进行图像融合,提供了来自两台扫描仪的信息。PET/CT的临床应用包括在肿瘤、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方面。PET/CT推进了影像医学的进步。微型PET/CT使现代医学基础研究获得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