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内关、足三里穴的几种指寸法与骨度分寸法定位之间的差异,探讨四肢部腧穴准确而简便的定位方法.方法:随机选择10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18~25岁),男女各半,采用体重秤、人体测高仪、圆杆直角规、电子数显游标卡尺等标准测量仪器,测量受试者的身高、体重、肘横纹至腕横纹的距离、膝中至外踝尖的距离、拇指同身寸、中指同身寸、四指横寸,比较内关穴、足三里穴骨度分寸定位与手指比量定位的差异.结果:内关穴的骨度分寸法定位与一夫法(横指同身寸法)比较无差异(P>0.05),足三里穴的骨度分寸法定位与一夫法比较差异性不显著(P>0.01),而两穴骨度分寸定位与中指同身寸、拇指同身寸定位法比较均差异性显著(P<0.01).结论:内关、足三里穴的骨度分寸定位与一夫法定位接近,与中指同身寸法及拇指同身寸法定位相差较大.提示四肢部腧穴的指寸法定位以一夫法较为准确,可用其作为临床参考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2.
郑勇 《中医研究》2003,16(1):38-39
目前临床常用的腧穴定位法包括骨度分寸法、体表标志法、手指同身寸法和简便取穴法四种。本文对手指同身寸法从理论和实验诸方面进行论证后 ,认为其有商榷之处 ,现略抒管见 ,请教于同道 ,以期对腧穴定位的标准化有益。手指同身寸法是以患者的手指为标准 ,进行测量定位的一种方法 ,又称指寸法。目前本科、大专和中专的《针灸法》、《腧穴学》教材中主要介绍了常用的中指同身寸、拇指同身寸和横指同身寸 (一夫法 )三种。此法起源于隋唐时代 ,古今医书中记载繁多。据不完全统计 ,仅中指同身寸就有四种之不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对于各种手指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膏肓、关元、三阴交穴的一夫法与骨度分寸法在定位之间的差异,探讨一夫法定位取穴的准确性与实用性。方法:分别记录78名受测者内踝尖至膑尖的长度、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的长度、肩胛骨内缘至后正中线的长度和横指同身寸的长度数据,把这些数据折成针灸学特定意义上的"1寸",然后乘以3,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背部的膏肓穴t=1.397,P=0.167,在a=0.05的检验水准下,结果两组均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下腹部的关元穴t=11.925,P0.00010.05,在a=0.05的检验水准下,两组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010.05);下肢的三阴交穴,在a=0.05的检验水准下,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0.05)。结论:膏肓穴的骨度分寸法定位与一夫法定位接近,而关元穴与三阴交穴的骨度分寸法定位与一夫法定位则相差较大,用一夫法定位取穴存在误差,不能完全代替骨度分寸法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找出针刺取穴偏差的关键所在。方法对比了骨度分寸折量法、手指同身寸比量法及简便取穴法。结果简便取穴法有较大的偏差,手指同身寸比量法本身就自相矛盾,每种手指同身寸与骨度分寸法又不统一。还提出了体表自然标志与腧穴骨性解剖标志不一致及不同姿势对腧穴取穴的影响。结论建议放弃简便取穴法;尽量采用骨度分寸折量法取穴,一些腧穴应注明取穴姿势、针刺方向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手指同身寸取穴法误差配对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王少鑫  陈兴华 《中国针灸》1997,17(4):243-244
本文测量了80例针灸门诊成年病人3种手指同身寸和6种骨度分寸法的实际长度,并折算成分寸长度,将两种取穴法之每寸长度分别进行配对比较,发现两者之差的均数与0的差别有非常显著意义,即同一个体手指同身寸取穴与骨度分寸取穴有非常显著差异。由于骨度分寸法是目前公认的标准取穴法,所以手指同身才取穴存在非常显著误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骨度分寸”的起源入手,从临床运用的角度出发,分别辨析了腧穴定位的“骨度分寸”“手指同身寸”、针身长度的“毫针寸”以及针刺深度的“刺法寸”4种“寸”之不同,要求针灸实践中应知其意、明其理,灵活掌握、准确应用,从而提高针灸治病的疗效,避免针刺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高远丽  张立志 《新中医》2017,49(10):164-165
<正>风市穴是足少阳胆经的腧穴,关于本穴的具体定位,古今针灸文献公认的有骨度分寸法和简便取穴法两种。前者为大腿外侧膝关节胭横纹水平线上七寸;后者为立正垂手时,中指尖所指的凹陷中,髂胫束后缘~([1])。而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2]中,"风市:在股部,直立垂手,掌心贴于大腿时,中指尖所指的凹陷中,髂胫束后缘。"  相似文献   

8.
常用的腧穴定位方法有骨度分寸定位法、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手指同身寸定位法、简便取穴法等。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又称自然标志定位法,是指以人体解剖学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可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2种。作为一种定穴依据,其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腧穴的准确选取。笔者在临床应用和教学过程中发现,体表标志定位法在应用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果不加以  相似文献   

9.
1操作手法①病人俯卧于硬板床上,下肢伸直,双手取自然位,术者用双手在患者腰背两侧由内向外沿肋骨方向作“八”字形推法。用力均匀,轻重适度,自上而下从背上部到腰部进行操作。作3~5次。②术者位于患者腰部方向施行搞法或掌揉法2~3分钟,解除局部肌肉痉挛,达到行瘀活血。③术者位于患者足心位,用中指或拇指分别点压在两侧的谢阳穴,用力适度,以患者耐受为限,命患者双手撑起,臀部向后上方移,双手不得移位,肘部内曲,臀部靠近下肢排肠肌,然后还原至开始的俯卧位,胸腹贴床,整个过程为一个完整动作,根据患者扭伤程度、体力强…  相似文献   

10.
介绍王莉莉主任医师运用独创的五线三区十二穴定位法治疗非特异下腰痛的临床经验。王莉莉认 为,非特异性下腰痛除腰部症状外常合并臀部或下肢放射痛及活动受限等表现,以经络循行路线来看,其与督 脉、少阳经、太阳经经筋致病关联最为密切。运用五线三区十二穴定位法治疗,可获良效,其取穴具有特点: 第一是腧穴的分布及定位,利用现代化解剖知识辅助腧穴定位,改进穴位的定位方式,使得定位更快速精准, 患者针感更强,疗效更佳。第二是以体表解剖标志或骨性标志为关键,并结合骨度分寸折量,将相邻穴位分经 分部进行对比、定位。第三是在辨病、辨证、辨区基础上五线三区十二穴定位法取穴更加准确,简单易学,有 利于提高针灸疗效,便于进一步规范化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人体项部骨度分寸法之间存在的差异,探讨项部腧穴的定位方法,确定项部长度基本单位"寸"的相对数值。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和实际测量,测量100例受试者双侧完骨穴、双侧完骨、双侧天柱穴之间的弧形距离和大椎穴至后发际的距离,根据经典文献对骨度折量寸的记载,折算4种方法"寸"的相对数值。结果:大椎穴至后发际间距与双侧天柱穴间距折算成"寸"的数值差异巨大,双侧完骨穴间距与双侧完骨的间距折算成"寸"的数值存在较大差异,双侧完骨穴间距与双侧天柱穴间距折算成"寸"的数值更为接近。结论:骨度法"直寸"和"横寸"差异巨大,对于项部,双侧完骨穴间距作为"九寸"折算成"横寸"的数值更加接近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12.
骨度分寸法与指寸法是传统的两种基本取穴法,不同的腧穴定位法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临床使用不同的定位法取穴,可导致一穴多个位置的情况,不利于针灸疗效的提高。不少学者经深入研究得出了许多结论,为准确掌握和适当使用这两种取穴法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1 "经验效穴"溯源 "经验效穴"现代针灸辞典解释:即取穴法之一,对于某些病症医生根据本人或他人的临床实践经验而选定有关穴位进行治疗,如癫痫取腰奇,小儿疳积刺四缝等.专业古籍著作中对经验效穴无直接记载,近现代针灸辞典中也未统一录入,笔者查阅《中国针灸大辞典》《新编针灸大辞典》《实用汉英针灸辞典》等辞典中均无此词条.根据其含义推查,最早相关雏形应源于明代李梃《医学入门》中"治病要穴"一词,该书中针灸篇总结治病要穴一节,分部列举出临床对症经验要穴:头部:百会、上星等9穴;胸腹部:膻中、巨阙等15穴;背腰部:大杼、神道等19穴;手部:肩井、肩髃等21穴;腿部:环跳、风市等26穴.  相似文献   

14.
目的:验证推拿配合三步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方法:推拿采用平推腰背膀胱经、督脉,拿揉下肢;点揉委中、中脉、仆参诸穴,点按阿是穴;叠掌揉患处;弹拔背腰部膀胱经第一侧线及腰部夹脊穴、肾俞、志室、大肠俞等穴。三步针刺法,第一步针刺腰痛穴,反复捻转强刺激,不留针,配合患者腰部环转运动;第二步用齐刺法,以捻转泻法对阿是穴施术24次,配合腰部前俯后仰、左右旋转运动。第三步以2寸毫针刺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等穴,不留针,起针后配合腰部前俯后仰,左右旋转运动。结果:痊愈13例,显效1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75%。  相似文献   

15.
痛证乃机体内外发生一种难以忍受的苦楚,是疾病劳伤等引起的不适感觉。痛之一症甚为复杂,可见于急性病,也可见于慢性病,是临诊中常见的症状之一,按部位,疼痛可出现头部、躯干、四肢、胸腹、胁背、筋骨、皮肉、经络脏腑。《素问·举痛论》阐述疼痛的病变,共为十二条...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自贵刊所年第二期刊登“自我调整血压功”后,我收到许多读者来信。他们按照该方法修炼,有的在很短时间内,血压由190/90mmHg就降到130/80mmHg,同时也提出,点穴法的部位和标志等问题,我都复了信。为让更多的患者受益,现把共性问题答复如下:一、选穴法:上肢选准调压点有两种:一是按人体固有的生理标志“腕生轮法”,即用食指、中指、无名三指并拢,从胞的生轮处到调压点即是“同身寸”;二是用经穴法:即手少阴心经的经脉上、神门穴与通里穴、两穴中间靠近尺骨缘有一个隆起点,用食指一点很敏感的酸胀麻的感应、即是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分析30部现代针灸教材中治疗小儿遗尿的"同功穴"及其规律谱。方法人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相结合,查阅30部现代针灸相关的教材,总结针灸治疗小儿遗尿的"同功穴"并分析其规律,归纳出30部教材中主治小儿遗尿的"同功穴"的频次、归经、所属部位以及特定穴规律谱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通过分析得出,现代教材中针灸治疗小儿遗尿的"同功穴"共有48个;所属经脉主要为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厥阴肝经;所在部位主要集中于下肢部、胸腹部、背腰部;特定穴类别选用主要是五输穴。结论将现代针灸教材中治疗小儿遗尿的"同功穴"进行统计整理,利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思想选穴配伍,增强针灸治疗小儿遗尿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所谓失眠,是指较长时间不能获得正常睡眠,轻者入睡困难,睡后易醒,时睡时醒;重者彻夜不眠,且常伴有头痛。眩晕、健忘、肢体困倦等现象。下面介绍几种操作简便而又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家庭自我治疗失眠的方法:一、点按么要穴。治疗失眠的九个要穴是:头颈部的印堂。太阳、安眠(耳垂后级明与风地两穴连线的中点):上肢部的极泉、合谷、神门;下肢部的足三里、大冲、失眠(足底面跟部中心地每次治疗,可根据病因病机,选择2至4个穴位点按即可,不必每个穴位都点。具体操作方法有二:一是用拇指(或食指或中指)指端贴于穴位中心,一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整理《腧穴主治·国家标准GB/T30233-2013》中主治神志病的腧穴,总结和分析腧穴主治疾病的个数、归经及所属部位,为腧穴配伍和临床针灸处方的规范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人工检索《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主治神志病的腧穴,对其进行个数的统计、归经和部位的分析。结果:《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主治神志病的腧穴共计80个;其中神门穴主治疾病最多,其次为百会;从腧穴所属经脉上看,依次为督脉、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等;其中督脉的腧穴个数最多,为17个,占总数的21.25%;从同功穴所分布部位上看,依次为头面部、上肢部、下肢部、背腰部和胸腹部,其中同功穴主要分布在头面部,占总数的30.00%。结论:神志病"同功穴"多集中于头面部,多为循行于督脉的腧穴,且遵循了辨证选穴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针灸临床中,为了提高临床疗效,如何进行腧穴准确定位十分重要,而且历代医家也非常重视,如《太平圣惠方》曰:“穴点以差讹,治病全然纰缪”即是此意。腧穴定位的方法常见有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骨度”折量定位法、指寸定位法和简便取穴4种方法,其中“骨度”折量定位法为后世医家首选取穴标准,其次是参用其他方法。但用“骨度”折量法在针灸临床当中如何准确地定取穴位,也让许多针灸临床工作者感到困惑。现笔者就针灸临床中运用“骨度”折量定位法与等分法相结合来定位取穴谈~点心得,以供同道参考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