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比较人离体牙在低温冷冻保存前后的牙本质和牙髓细胞的生物特性,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需要拔除的无龋坏、无缺损新鲜离体前磨牙或第三磨牙40颗。其中20颗离体牙制成牙本质盘标本,随机分为程序降温组和新鲜拔除组,每组10颗;冻存复苏后,进行力学分析以及用扫描电观察两组标本的牙本质表面和纵剖面。剩余20颗牙使用改良组织块法原代分离牙髓细胞,冻存复苏后,观察分析冻存前后的细胞形态及生长特性。结果:低温冷冻保存复苏后,离体牙的牙本质和牙髓细胞的生长特性的情况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程序低温冷冻技术保存牙齿,牙体牙髓组织生物学特性均能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完全脱位牙不同离体时间和保存液对牙周膜细胞活力的影响。方法:麻醉拔除犬牙35个,首先将20个牙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室温干燥放置0、30、60、120、240 min组,另15个牙室温干燥放置30 min后,随机分为3组,分别放入牛奶、HBSS液,100 g/L蜂胶液中浸泡2 h。各组处理完成后,采用全牙消化法获得牙周膜细胞,并通过4 g/L台盼蓝染色法检测各组牙周膜活细胞数和存活率。结果:室温干燥放置30、60、120、240 min后,牙周膜细胞存活率依次为33.6%、23.6%、18.5%、0.8%,而0 min的牙周膜细胞存活率可达95.5%。拔后30 min,经牛奶、HBSS液和100 g/L蜂胶液中保存2 h后,牙周膜细胞均有活力,其细胞存活率大小依次为100 g/L蜂胶液、HBSS液和牛奶,其中100 g/L蜂胶液与HBSS液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牛奶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随着离体时间延长,完全脱位牙根面牙周膜细胞活力明显下降。100 g/L蜂胶液和HBSS液保存犬牙牙周膜细胞活力优于牛奶液。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对牙周膜细胞表达骨保护因子(osteoprotegerin,OPG)的影响。方法临床收集青少年患者的新鲜正畸拔除前磨牙,刮取牙周膜组织进行细胞培养。采用有限稀释法获得牙周膜细胞克隆.并进行细胞克隆鉴定。培养基中加入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MTT法检测牙周膜细胞增殖水平,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OPG含量。结果DEX质量浓度在40ng/mL以上时显著降低细胞对OPG的表达量(P〈0.001);DEX对细胞增殖没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可以通过抑制牙周膜细胞对OPG的表达提高牙周骨质吸收活性。  相似文献   

4.
《口腔医学》2015,(10):813-817
目的观察比较Hanks'平衡盐溶液(简称HBSS)、牛奶及2%Na F这几种不同处理液对干燥放置的脱位牙牙周膜作用效果的差异,为临床选择适宜的处理液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因正畸治疗需要而拔除的前磨牙277颗模拟外伤脱位牙,在不同干燥放置时间点分别用HBSS、牛奶及2%Na F进行浸泡处理后,采用台盼蓝染色计数法及HE染色技术,观察比较各种条件下根面牙周膜细胞的存活状况及组织学表现。结果干燥时间为0.5 h时,HBSS组牙周膜细胞存活率(94.60±0.72)%,大于2%Na F组(84.37±3.98)%,差异有显著性(P<0.05);干燥时间为2、4 h时,HBSS组牙周膜细胞存活率(63.03±3.05)%、(13.38±1.04)%大于牛奶组(48.9±3.47)%、(5.73±1.29)%及2%Na F组(51.93±1.72)%、(8.60±0.74)%,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处理液对于离体干燥保存的脱位牙的牙周膜的修复作用各有不同,HBSS的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6种不同保存液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培养因正畸拔除的前磨牙分离出的牙周膜成纤维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在自来水、Hank平衡盐溶液、豆浆、生理盐水、牛奶和DMEM高糖培养基6种保存液中1h、2h、4h、8h和24h五个时间点时的细胞生物学活性。结果在五个时间点,DMEM组细胞残存率大于生理盐水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豆浆、HBSS和DMEM三组之间细胞残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1h、4h和24h 3个时间点,牛奶组细胞残存率大于DMEM组和豆浆组,其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牛奶、豆浆、HBSS和DMEM高糖培养基4种溶液是有效的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临时保存液,而生理盐水和自来水保存效果差,不适合作为保存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不同时间深冷冻保存对牙本质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新鲜牛下颌中切牙70个,制成70个实性块状牙本质标本分7组,每组10个,A、B、C三组放在-196℃液氮中分别深冷冻保存1周、1月和6个月,D、E、F三组放在-80℃低温冰箱中分别深冷冻保存1周、1月和6个月,再与对照组G组一起测试标本的压缩强度、弹性模量、比例极限等力学性能.结果:不同温度不同时间深冷冻保存后牙本质压缩强度、弹性模量、比例极限没有明显差异.结论:深冷冻保存对牙本质的力学性能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李珍  崔亮  王威  张丁 《北京口腔医学》2009,17(6):305-308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评估4种根管充填材料对牙周膜细胞的毒性。方法体外培养牙周膜细胞,取AH Plus、Cortisomol、RoekoSeal和氧化锌丁香油糊剂4种材料的新鲜和陈旧样本,新鲜样本在材料固化后即刻提取浸提液,陈旧样本于37℃恒温水浴箱内放置7d提取浸提液,并分别制成50%稀释液,与人牙周膜细胞接触24h、48h,通过二甲基噻唑二苯基四唑溴盐比色法,比较不同时期、不同浓度、不同材料对牙周膜细胞的毒性。结果新鲜样本:RoekoSeal对牙周膜细胞无毒性,AH Plus有轻度毒性,Cortisomol和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有重度毒性;陈旧样本:RoekoSeal对牙周膜细胞有轻度毒性,AH Plus,Cortisomol有中度毒性,氧化锌丁香油糊剂仍为重度毒性;随着浸提液与细胞作用时间延长,RoekoSeal和AH Plus的毒性增强,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而Cortisomol和氧化锌丁香油糊剂的毒性与细胞作用时间长短无相关性。4种材料浸提液原液和50%稀释液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RoekoSeal不论在何种情况下,是4种材料中对牙周膜细胞影响最小的材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室温下改良HBSS液对体外培养人牙周膜细胞(PDLC)存活和克隆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台盼蓝染色法和平板克隆形成试验检测体外培养的第4代人PDLC。在HBSS中添加青霉素、链霉素各100U/m1、地塞米松8mg/LTZ1、3、5mmol/L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制成改良HBSS液,并与HBSS液比较,观察PDLC在上述溶液中保存不同时间后的细胞活性及克隆能力的变化。结果3mmol/L和5mmol/LGSH组保存的细胞存活率在2。24h显著高于HBSS液组,且5mmol/LGSH组保存的PDLC克隆能力在1-12h显著高于HBSS液组。结论含5mmol/LGSH改良HBSS液保存人PDLC活性的效果在12h内明显好于HBSS液。  相似文献   

9.
胶原基纳米骨的遗传毒性及对体外培养细胞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体外研究胶原基纳米骨的遗传毒性,及对原代培养的人牙周膜成纤维样细胞、兔成骨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Ames致突变试验、MTT法及碱性磷酸酶(ALP)检测法,测定不同浓度胶原基纳米骨(nHAC)的浸提液对鼠伤寒沙门菌的致突变比值的影响和对人牙周膜成纤维样细胞及兔成骨细胞的影响。结果:nHAC的浸提液各剂量组对鼠伤寒沙门菌的致突变比值均小于2,nHAC不会引起鼠伤寒沙门菌的回复突变数增加。不同时间点用不同浓度浸提液培养的人牙周膜成纤维样细胞正常增殖,浸提液不影响兔成骨细胞的功能表达。结论:胶原基纳米骨无遗传毒性,不影响人牙周膜成纤维样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兔成骨细胞的成骨活性,是一种组织工程骨支架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10.
脉冲Nd:YAG激光照射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不同输出功率和照射时间设置下脉冲Nd:YAG激光照射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并分析其相关性,比较照射前后细胞形态学的变化。方法 将原代培养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接种于96孔板,细胞按照射时间不同和输出功率不同进行分组并照射。计算细胞的存活率,并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存活率的差异,分析输出功率、照射时间与细胞存活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0 s组、20 s组的0·5 W及1 W设置下细胞存活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设置下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存活率随照射时间增加而下降的趋势比随输出功率增加而下降的趋势明显。在较低设置下,细胞接受照射后形态未出现明显变化;在较高能量照射后,细胞形态出现变化甚至导致部分细胞死亡。结论 脉冲Nd:YAG激光照射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可造成损害,导致细胞存活率的降低,其中照射时间比输出功率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The effects of cryopreservation on periodontal regeneration of transplanted rat molars were investigated histologically and histochemically in rats. Bilateral first and second maxillary molars of 4-week-old Wistar rats were gently extracted and transplanted into the abdominal subcutaneous connective tissue immediately or after cryopreservation in liquid nitrogen overnight. Donor teeth were slowly frozen by a rate-controlling freezer (program freezer) using 5% dimethylsulfoxide (DMSO) and 6% hydroxyethyl starch (HES) as cryoprotectants. One-four weeks after transplantation, they were carefully excised with the surrounding tissues. Regeneration of acellular cementum, periodontal ligament, and alveolar bone were observed 2 weeks after immediate transplantation. The pulp was repaired by the ingrowth of granulation tissue from the root apex followed by the formation of calcified tissue. The regenerated periodontal ligament was positive for alkaline phosphatase (ALP). Small or mononuclear 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TRAP) positive cells were scattered on the newly formed alveolar bone and on the hard tissue in the pulp, but there was no external or internal progressive root resorption at 4 weeks. Cryopreserved teeth had acellular cementum with a rough surface at 1 week, but with the increase of cementoblasts and the appearance of periodontal ligament and alveolar bone, the surface became smooth at 3 weeks. Epithelial rests of Malassez (ERM) also revived. After regeneration of the periodontal tissues at 4 weeks, there was no evidence of root resorption. Although the process proceeded slowly, the cryopreserved teeth showed the periodontal regeneration substantially similar to that of the immediately transplanted teeth without progressive root resorption, indicating that they could be applicable for clinical use.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牙周膜细胞与牙根共同再植入人造牙槽窝内,其组织形成的能力与促进牙周再生的潜能。方法:拔除2只杂种狗的第三、第四前磨牙,得到牙周膜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拔牙后1个月,将体外培养的牙周膜细胞与自体牙根共同再植入右侧下颌无牙区的人造牙槽窝内,左侧下颌作为对照。再植2个月后,处死动物,标本制成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下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实验组标本中,在与近根尖部分牙根相对的一些区域可以看到垂直于骨表面的纤维束包埋于牙槽窝壁中。结论:即使被植入人造牙槽窝中,体外培养的牙周膜细胞仍保留了在体内形成类牙周膜组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牙周膜细胞(PDLCs)和骨髓基质细胞(BMSCs)共培养是否更利于牙周组织再生。方法 :用组织块法培养PDLCs,用全血贴壁法培养BMSCs,检测它们的成骨、成脂诱导分化能力。用Transwell小室共培养这两种细胞,通过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共培养后这两种细胞的增殖能力及部分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PDLCs和B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共培养能促进它们各自增殖,上调Ⅰ型胶原(COLI)、碱性磷酸酶(ALP)、骨涎蛋白(BSP)、骨钙素(OCN)、核心结合因子2(RUNX2)的表达。结论:PDLCs和BMSCs共同运用作为种子细胞可能更有利于牙周组织再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LIM矿化蛋白1(LIM mineralization protein 1,LMP-1)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T43.1a-LMP-1,转染人牙周膜细胞,观察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T43.1a-LMP-1,脂质体法转染人牙周膜细胞,四唑盐比色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真核表达载体pET43.1a-LMP-1转染对牙周膜细胞活性以及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的影响。结果与空质粒转染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pET43.1a-LMP-1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后牙周膜细胞中LMP-1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强(P〈0.05);细胞增殖明显增加;ALP表达明显增强,并随时间延长逐渐上升。结论外源性LMP-1转染进入牙周膜细胞能够促进细胞的增殖和矿化能力。  相似文献   

15.
牙齿全脱出是牙外伤最严重的一种类型,离体时间及储存介质是影响再植牙预后的2个重要因素。良好的储存介质在保持牙周膜细胞活性的同时,应能降低再植牙术后发生炎症性吸收和替代性吸收的风险。文章就全脱出牙齿储存介质对牙周膜细胞的作用与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低氧对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 PDLCs)增殖与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鉴定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分别用浓度为0、100、200、400 μmol/L的CoCl2作用于细胞,采用MTT法观察CoCl2对PDLCs增殖的影响,运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免疫印迹技术检测CoCl2模拟低氧对PDLCs成骨分化的影响。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证实,培养细胞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200 μmol/L及400 μmol/L的CoCl2均能抑制PDLCs的增殖及碱性磷酸酶、RUNX2、Ⅰ型胶原的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氯化钴模拟的低氧环境对PDLCs增殖及成骨分化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鲁红  田宇  吴织芬 《口腔医学》2012,32(5):270-273
目的 研究评价松质骨基质(CBM)作为细胞载体应用于牙周组织工程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犬自体牙周膜细胞(PDLCs)接种到CBM三维支架上,扫描电镜观察PDLCs在CBM支架上的生长、附着情况;同时,将PDLCs/CBM复合植入动物牙周组织缺损,以空白组及仅植入CBM组为对照组,术后8周观察评价其牙周组织的再生情况。结果 扫描电镜显示PDLCs在CBM上伸展充分,生长旺盛,而CBM具有良好的多孔网状结构。动物实验结果可见PDLCs/CBM复合植入组较对照组有更多的新生牙骨质、新生牙周膜和新生牙槽骨生成,缺损处牙周组织几近完全再生,且未见上皮长入。结论 CBM可作为细胞载体用于牙周组织工程研究,有望用作牙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牙周膜细胞(PDLCs)接种松质骨基质(CBM)支架复合移植对牙周组织再生修复的影响和意义。方法将体外培养的狗自体PDLCs接种到CBM三维支架上,体外进行细胞计数和扫描电镜观察,并植人狗人工牙周组织缺损处,表面覆盖聚四氟乙烯膜(e-PTFE),以单纯翻瓣组和只覆盖e-PTFE组作为对照。术后8周对动物组织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和测量,分析比较各组牙周组织的再生情况。结果PDLCs在CBM支架材料上形成良好的贴附并增殖,扫描电镜可见CBM具有良好的多孔网状结构,细胞在CBM上生长旺盛,伸展充分。自体PDLCs/CBM/e-PTFE膜复合植入组较单纯翻瓣组和e—PTFE组有更多的新生牙槽骨、新生牙周膜和新生牙骨质生成,且未见上皮长入。结论PDLCs接种松质骨基质支架复合移植能更有效地促进牙周组织再生和重建,CBM有望用作牙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9.
细胞-支架构建方式的牙周组织工程实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 观察评价细胞 支架构建方式的组织工程方法对牙周组织再生修复的影响和意义。方法 体外培养动物自体牙周膜细胞 (PDLCs) ,传代扩增后接种到纳米羟基磷灰石材料 (nHAC)三维支架上 ,扫描电镜观察PDLCs在nHAC支架上的附着及生长情况 ;同时 ,将PDLCs nHAC复合物植入动物牙周组织缺损中 ,术后 8周观察 ,评价其牙周组织的再生情况。结果 扫描电镜显示 ,nHAC具有良好的多孔网状结构 ,PDLCs在nHAC上贴附牢固 ,生长旺盛。动物实验可见 ,PDLCs nHAC植入组较对照组有更多的新生牙槽骨、新生牙周膜和新生牙骨质生成 ,缺损处牙周组织几乎完全再生 ,且未见上皮长入。结论 应用细胞 支架构建方式的牙周组织工程方法能获得理想的牙周组织再生和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