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利用负压封闭引流管进行负压引流及局部磺胺米隆冲洗,治疗口腔颌面颈部间隙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06—2012-03期间收治的9例口腔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患者,其中男性3例,女性6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54岁,平均62.2岁。均采用以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为主的脓肿切开术,术前抽取脓液作细菌培养,术后以醋酸磺胺米隆溶液和生理盐水分别冲洗创口。结果:术后随访至所有创面完全愈合后2个月,均效果良好。创口平均愈合时间为10.1 d。结论:负压封闭引流管进行负压引流及局部磺胺米隆冲洗,治疗颌面颈部间隙感染,能够早期控制感染,并刺激创腔早期愈合,是临床上值得推荐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全程冲洗技术在治疗严重颌面部间隙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37例严重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分为2组,均采用以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为主的脓肿切开引流术,一组(18例)为单纯负压封闭引流术,另一组(19例)为负压封闭引流术联合全程0.9%氯化钠溶液冲洗.分别通过检测2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单脓腔VSD使用数量来比较2组方法的差异性.结果:通过统计学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术联合全程冲洗组在各项指标上均优于单纯负压封闭引流组.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联合全程冲洗可以防止脓性坏死物堵塞负压引流装置,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组织愈合,减少患者的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持续负压引流并生理盐水持续冲洗治疗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疗效。方法 对116例颌面间隙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常规手术切开引流(传统治疗组,58例)和手术切开VSD(VSD组,58例)这2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VSD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白细胞计数、瘢痕长度、换药次数、疼痛程度均低于传统治疗组,张口改善度优于传统治疗组(P<0.05)。结论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是治疗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更为有效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口腔颌面头颈部火器伤是现代战争中的高发伤、常见伤,它具有着感染风险大,致死率高的特点。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在临床中有着较为成熟的应用且疗效显著。近年来研究发现,VSD技术在火器伤救治中可以有效地促进引流预防伤口感染,VSD有望成为口腔颌面头颈部火器伤救治中的优选方法。本文就VSD技术在口腔颌面头颈部火器伤救治的优势和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VSD)在儿童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40例(男18例,女22例)儿童(17 d~14岁)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患者的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传统组进行常规开放式脓肿切开引流术,VSD组在进行切开引流术中使用VSD装置,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换药次数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前、术后3 d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 VSD组患者住院期间平均换药次数、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针对儿童颌面颈部间隙感染,在治疗中使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治疗效果良好,同时能够减少手术创伤、加快创面愈合、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口腔颌面外科术后经持续换药后未见明显好转、且呈持续性加重的颌面颈部感染的疗效。 方法采用VSD治疗8例口腔颌面外科术后经持续换药未见好转、且呈持续性加重的严重颌面颈部感染,在去除术后感染区坏死物质、彻底清创后,以负压封闭引流材料覆盖创口,0.9%氯化钠溶液冲洗,持续负压引流,直至引流液清亮、创缘组织无红肿、无压痛后,撤除VSD装置。 结果6例患者明确感染后,使用传统换药约7 ~ 8 d,感染呈进行性加重,遂使用VSD装置置于感染区,持续引流5 ~ 15 d后,可见引流液清亮,颌面部肿胀基本消失,创缘周围可见肉芽组织增生,伤口基本愈合;所有病例中有1例为放射性颌骨骨髓炎行腓骨肌皮瓣修复,明确感染、持续换药约20 d后,感染呈进行性加重,放置VSD 5 d后于手术室清除病灶骨,术后继续换药,伤口愈合;1例术后并发食管瘘患者使用VSD时间长,撤除VSD后,引流液清亮,颌面部肿胀较前明显减轻,创口可见肉芽组织增生,但左颈部仍可见到1个大小约1 cm × 1 cm的瘘管,邻近瘘管可见颈部膨隆明显,扪诊质硬,无波动感。左颈部磁共振成像(MRI)增强示:左颈部见3.9 cm × 2.3 cm × 5.0 cm大小的不规则占位病变,右颈部见1个大小约2.3 cm × 1.4 cm团块状病变,考虑淋巴结肿大(术后复发)。 结论VSD有利于控制感染,防止术后感染扩散,促进术后创面组织的愈合;同时肿瘤患者使用VSD存在促癌细胞转移、增殖的可能,在应用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其适应证,并密切监测创区变化,当发现可疑病变或创面延迟愈合时,应立即撤除VSD装置,根据具体情况行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头颈部恶性肿瘤根治重建后下颌下瘘口中应用的可靠性。方法12例口腔颌面部皮瓣移植修复术后下颌下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VSD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换药联合金因肽治疗。结果试验组治疗1周后拆除负压装置,瘘口收敛,其内充满良性肉芽组织,无渗出。随访4~14个月,瘘口区封闭,愈合良好。对照组经15 d~3个月换药后瘘口封闭。换药期间瘘口不良肉芽组织生长明显,需频繁局部清创。封闭后随访3~21个月,瘘口区愈合。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未与口内相通的下颌下瘘口可靠、有效,可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减少临床医师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闭式冲洗留置负压引流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6月~2019年9月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89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常规组(常规切开引流,n=42)与闭式冲洗留置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组(n=47)。评估两组疗效,并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手术前后脓肿范围以及术后张口受限程度变化。采用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评估术后不同时间患者创面疼痛程度。结果:VSD组疗效分级优于常规组(P<0.05);术后3 d VSD组WBC、NEUT、hs-CRP均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1周,VSD组脓肿直径低于常规组,张口度及张口度缓解值均高于常规组(P<0.05);术后24 h、72 h、1周两组疼痛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VSD组术后不同时间疼痛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VSD技术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整体疗效优于传统切开引流,可快速降低患者全身炎症反应,促进术后创面修复,缓解张口受限及创面疼痛感,减少换药次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治疗儿童颌面部间隙感染中的优势。方法 复习2016年6月—2017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外科收治的8例儿童(5~10岁)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3例患者采用VSD治疗,5例采用局部切开、常规引流治疗,分析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病因、细菌感染类型,比较炎症指标、住院天数变化,评估治疗效果。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术前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指标呈下降趋势,VSD组比传统组下降更显著(P<0.05);常规引流住院天数平均10.17 d,VSD治疗患者平均9.8 d(包括复发后VSD治疗患者)。传统组有2例患者出院后复发,最后采用VSD技术治疗痊愈。结论 适时采用VSD技术,可提高儿童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胸腔镜下闭式引流治疗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伴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DNM)的诊疗经历,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及口腔科治疗的3例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伴DN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3例患者,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41~53岁,经颌面颈胸部CT检查确诊,均在全麻下行颈部切开VSD联合胸腔镜下闭式引流,颈部VSD装置于术后1周左右在全身麻醉下取出,胸腔闭式引流管置管约36 d,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48 d(44~57 d),术后随访33~50个月,感染未复发.结论:VSD联合胸腔镜下闭式引流治疗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合并DNM,引流效果可靠、手术创伤小,患者满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口腔癌患者游离皮瓣修复术后供区植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50例口腔癌游离皮瓣修复患者,其中30例采用改良VSD法进行供区植皮后处理,20例患者进行常规加压包扎法处理。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改良VSD 组植皮术后愈合时间较加压包扎组明显缩短,供区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较加压包扎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改良VSD在口腔癌游离皮瓣修复术后供区植皮效果良好,性价比高,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自制双腔负压引流管与传统引流管的引流效果。方法:对家兔背部皮下接种粪便造成皮下脓肿,分别用自制双腔负压引流和传统引流管引流脓肿,观察创面愈合状况,引流物性状以及引流物带菌量。结果:用自制双腔负压引流管引流脓肿较传统引流管引流效果好,创面愈合速度快,创面带菌量少(P〈0.05)。结论:用自制双腔负压引流管引流脓肿是一种安全方便、有效的方法,能够加快脓肿愈合,缩短治疗时间,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A fibrin sealing system is described and its application in various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ical procedures is discussed. The system produces hemostasis, promotes wound healing, and serves as a tissue adhesive.  相似文献   

14.
Case report. A combination wound treatment with maggot therapy for wound debridement and vacuum sealing for wound conditioning was implemented on a latissimus dorsi muscle flap affected by partial necrosis of the skin and fatty tissue layers in a diabetic patient. This led to spontaneous epithelialisation of the defect within the previously radiated tissue. Decisive factors in this were the existence of vital muscle layers, effective debridement of the wound base by the maggots and the promotion of angiogenesis by the vacuum therapy. Discussi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free maggot application and the method involving a so-called Bio-bag are highlighted.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wounds these therapy options, whether separately or in combination, have proved to be feasible alternatives enabling cleaning and size reduction of the wounds and even, in isolated cases, spontaneous wound heal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