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踝关节Danis-Weber骨折分型是按外踝骨折部位与下胫腓联合关系作为分类准则,共分A、B、C三型。其中C型指腓骨在下胫腓联合近侧骨折,可伴有内踝骨折或三角韧带损伤,是踝关节骨折中较严重类型,一般都需要手术治疗。自1989年1月-2000年6月我院手术治疗踝关节Danis-WeberC型骨折3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踝关节调整术治疗陈旧性踝关节骨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踝关节骨折后,若初期处理不当,复位较差,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为避免创伤生踝关节炎的发生,应用踝关节调整术治疗陈旧性踝关节骨折,方法:清理踝关节增生之骨质及瘢痕组织,固定下胫腓关节,保持距骨位置,调整踝关节宽度,结果踝关节调整术后,踝关节骨折得到满意复位,减少了踝部肿痛及行走困难,避免了创伤踝关节炎的发生,结论:踝关节调整术是治疗陈旧性踝关节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踝关节骨折临床较为常见,由于踝关节承受全身重量,需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处理不当易出现踝关节不稳及创伤性关节炎而致踝关节功能受损。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02年8月,手术治疗各种踝关节骨折脱位5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踝关节骨折是一种波及关节的损伤,术后关节面的解剖复位对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对25例踝关节骨折术后内外踝结构恢复不佳病例进行分析,提出了预防方法,以提高踝关节骨折的复位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可吸收螺钉在踝关节骨折内固定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芬兰生产的“BIOFIX”可吸收螺钉,其成分为SR-PGA(自身增强聚乙交酯)和SR-PLLA(自身增强聚丙交酯),用于31例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石膏托固定4~6周。随访28例,随访时间6~22个月。结果 参考Cedell方法,踝关节功能评定为优良26例,可2例,优良率为93%。结论 可吸收螺钉用于踝关节骨折内固定,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踝关节是一个负重关节,其骨折脱位是临床常见损伤,及时关节面解剖原位固定,早期功能锻炼是恢复踝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可靠保证。我院自1999年6月~2004年4月共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84例,治疗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踝关节骨折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踝关节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选取48例踝关节骨折病人分别应用1/3管形钢板及螺钉内固定。结果40例随访6个月~3.5年,优良率为92.5%。结论踝关节的良好重建、合理有效的固定以及术后早期积极的功能锻炼是得到良好结果的保证。应用1/3管形钢板及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复杂踝关节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复杂踝关节损伤内固定手术的方法,评价其临床实用意义。方法 应用双螺钉固定腓骨下端骨折治疗Danis-Weber分类C型踝关节损伤36例。结果 所有骨折于术后4~13个月均骨性愈合,按AOFAS评分标准,36例患者评分96~100分,平均98.6分。结论 复杂踝关节损伤需及时行内固定手术。双螺钉固定腓骨下端骨折的方法简单,损伤小,固定可靠,对皮肤条件不好的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9.
踝关节骨折伴距骨软骨损伤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伴距骨软骨损伤的规律及治疗。方法:通过应用踝关节骨骼标本及距骨模型,观察在模拟踝关节骨折各种外力应用下距骨模型受力及关节面压缩情况,并对42例踝关节骨折在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所见及关节镜图像进行分析。结果:踝部骨折伴距骨软骨损伤的部位、程度与损伤时足位置及外力、关节类型密切相关,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结论:此规律有利于踝关节镜入路的选择和手术步骤的制定,遵循其规律可做到踝关节镜手术操作准确,避免漏诊,减少意外损伤,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踝关节骨折31例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踝关节骨折是创伤骨科中常见的骨折之一,它是一种关节内骨折,治疗需要精确的解剖复位和牢固的内固定,以确保关节早期活动并促进关节软骨的修复,处理不当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自1999年1月~2006年1月,笔者共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31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严重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37例严重踝关节骨折脱位进行手术治疗,定期复查。结果:随访时间10-36个月,平均16.4个月。手术疗效:优23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89.4%。发生创伤性关节炎1例。结论:手术治疗严重踝关节骨折脱位可取得满意的复位和临床效果,复位的质量与疗效密切相关,尤其是要注意纠正腓骨的短缩畸形。  相似文献   

12.
胫骨Pilon骨折的诊治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踝关节骨折是最常见的关节内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总数的3.92%,Pilon骨折约占胫骨和踝关节骨折的4%~7%。关于Pilon骨折的报道可以追溯到100年前,法国医师Lambotte于1905年首先报道1例经踝关节面胫骨远端骨折的内固定手术方式。因胫骨远端形状类似药店碾药用的杵(Pilon),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方法、手术时机及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56例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时机、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的情况,比较不同类型的踝关节骨折预后情况。结果骨折愈合时间8~14周,愈合效果优良率达97.06%,有2.94%效果不佳。结论对新鲜踝关节骨折如保守治疗达不到解剖复位,应尽早手术以恢复踝关节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方法、手术时机及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56例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时机、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的情况,比较不同类型的踝关节骨折预后情况。结果骨折愈合时间8~14周,愈合效果优良率达97.06%,有2.94%效果不佳。结论对新鲜踝关节骨折如保守治疗达不到解剖复位,应尽早手术以恢复踝关节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踝关节骨折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骨折均Ⅰ期愈合,愈合时间为12~19周,平均14.62周。骨折复位固定满意。患者均获随访12~18个月,优良率91.67%(33/36)。结论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固定牢靠、可促进切口早期愈合和恢复关节良好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3D打印技术结合术前虚拟手术设计在踝关节骨折中的临床应用,判断其疗效。方法 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共治疗77例踝关节骨折,骨折的AO分型:A型15例、B型42例、C型2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踝关节螺旋CT扫描,存储为Dicom格式数据,通过mimics软件进行虚拟骨折复位,同时将数据转换为STL格式,输入打印机制作出和踝关节实体1∶1大小的骨折模型,制定修复方案。统计手术的操作时间和手术中的出血量。出院后,每月复查拍片,观察骨折的愈合状况。根据踝关节功能的评分标准来评价患足功能。结果 77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患者的手术时间(64±15)min、术中出血(80±15)mL,切口一期愈合。所有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3.5个月。无血管、神经损伤、钢板断裂等并发症。根据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治疗效果:优45例,良26例,优良率为92.08%。结论 3D打印结合虚拟手术设计在踝关节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有着损伤小,出血少,操作简单,可以减少手术中的操作时间,使患者能够早期迅速恢复,特别适合粉碎性骨折。  相似文献   

17.
陈旧性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陈旧性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进行分析,确定恰当的治疗方案。方法:对46例陈旧性踝关节骨折患施行手术治疗,37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9例行踝关节融合术,应用AOFAS评分系统进行评分。结果:随访26-121个月,平均87个月。远期疗效良好,骨折全部愈合,无痛可负重,但延迟1-3个月手术AOFAS评分术后较术前明显提高,延迟三个月以上术后较术前无明显提高。结论:延迟1-3个月手术的踝关节骨折如踝穴恢复完整并获得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宜行关节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否则宜行关节融合术。延迟三个月以上手术的骨折,由于软骨和软组织发生退变,难以获得解剖复位,宜行关节融合术。  相似文献   

18.
踝关节骨折是临床上较常见的骨折之一,治疗要求较高。我科自1994年以来共收治踝并节骨折脱位患者152例,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踝关节骨折中腓骨骨折的诊断及治疗进展。方法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并依据Danis-Weber分型对各型骨折进行讨论总结。结果保守治疗对于A型腓骨撕脱骨折并非理想治疗方式,手术方式需要根据骨折块位置、大小决定;对于单纯B型骨折,无论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能取得较为不错的结果;当C型骨折位置较高、不影响踝关节稳定时可进行保守治疗,而当位置较低影响踝关节稳定时,需手术治疗。结论对于踝关节骨折中腓骨骨折,首先应明确骨折是否为稳定骨折,无论是否手术治疗,目的都在于恢复踝关节下胫腓联合关系及踝关节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0.
关节镜下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刚  郑松  范国民  张玉山 《中国骨伤》2008,21(10):787-788
踝关节是个高度适配的鞍状负重关节,骨折时还可同时伴有软骨、韧带和肌腱的损伤,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高。作为常见的关节内骨折,踝关节稳定性重建非常重要,但临床上仍发现部分患者虽然影像学资料显示复位固定满意,但并发后期关节炎,影响生活质量。同时部分患者骨折部皮肤条件差,切开手术感染概率高,为此,我们利用关节镜技术,进行微创手术治疗踝部骨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