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nm23-H1、PCNA、p53蛋白在肺多形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回顾性分析20例肺多形性癌组织中nm23-H1、PCNA、p53基因表达,并结合肺多形性癌的转移、侵袭力、肿块大小及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nm23-H1在肺多形性癌有无淋巴结转移中阳性率分别为25.0%和87.5%,差异有显著性(P<0.01),有无侵犯周围组织中阳性率各为37.5%和100%,差异有显著性(P<0.01);PCNA在肺多形性癌有无淋巴结转移中阳性率分别为66.7%和75.0%,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有无侵犯周围组织中阳性率各为68.8%和75.0%,差异无显著性(P>0.05);p53在肺多形性癌有无淋巴结转移中阳性率分别为83.3%和25.0%,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有无周围组织中阳性率各为68.8%和25.0%,差异有显著性(P<0.01)。Nm23-H1、p53基因表达与肺多形性癌淋巴结转移、侵袭力及预后有关。结论:m23-H1、P53基因能抑制肺多形性癌的转移及侵袭,而PCNA基因表达与肺多形性癌的转移和侵袭无明确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及转化生长因子13.(TGFβ1)基因在人食管癌(E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56例人食管癌组织中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及TGFβ1基因表达蛋白水平进行研究.结果 nm23-H1和TGFβ1表达水平与食管的TNM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及食管癌的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 nm23-H1、TGFβ1基因表达水平同时降低,预示食管癌的转移和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在人食管癌(E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56例人食管癌组织中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及TGFβ1基因表达蛋白水平进行研究。结果nm23-H1和TGFβ1表达水平与食管的TNM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及食管癌的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nm23-H1、TGFβ1基因表达水平同时降低,预示食管癌的转移和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食管癌组织MDR1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p53的关系。方法:用原位杂交法检测了57例食管癌组织标本中MDR1基因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了其中44例p53蛋白的表达并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57例食管癌组织中MDR1mRNA阳性表达率为35%(20/57),其中食管癌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阳性表达为29%(8/29),有淋巴结转移患者阳性表达分别为41%(12/28),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表达。临床Ⅱ期食管癌患者阳性表达分别为27%(8/30),临床Ⅲ-Ⅳ期阳性表达为44%(12/27),高于临床Ⅱ期患者的表达。食管癌患者MDR1mRNA表达与肿瘤大小、部位、分化程度、肿瘤浸润的程度无明显相关。44例食管癌组织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3%(32/44),其中食管癌浸润至肌层,p53表达率为45%(5/11),肿瘤浸润至外膜,p53表达率为82%(27/33),差异有显著性,P<0.01。食管癌患者p53表达与肿瘤大小、部位、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32例p53蛋白表达阳性的组织中有10例MDR1mRNA表达阳性,它们之间的表达在统计学上无明显相关。结论:MDR1基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p65和nm23-H1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在正常喉黏膜组织11例、喉癌40例患者的标本中,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p65和nm23-H1蛋白的表达,并将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p65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比正常喉黏膜组织的表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m23-H1蛋白在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比正常喉黏膜组织中的表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23-H1蛋白在喉癌高和中分化组比低分化组阳性表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比无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nm23-H1蛋白阳性表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喉癌中p65与nm23-H1蛋白的表达未发现相关性(P〉0.05)..结论 p65在喉癌组织中表达上调,提示可能通过抑制喉癌细胞凋亡,对喉癌的发生和发展起重要促进作用;nm23-H1蛋白在伴转移的喉癌组织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降低,提示nm23基因参与喉癌的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nm23基因表达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1997-06/1998-12行根治性治疗的乳腺癌患者60例.均为女性,年龄26~63岁.有腋淋巴结转移30例,无腋淋巴结转移30例.依国际抗癌协会临床分期标准,Ⅰ期30例,Ⅱ期16例,Ⅲ期14例,无Ⅳ期患者.随机选取同期乳腺囊性增生症患者20例作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两组患者标本中nm23基因的表达情况,观察nm23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远处转移及生存率的关系.nm23基因表达以细胞浆呈棕黄色为阳性.结果:乳腺癌患者60例,乳腺囊性增生症患者2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nm23基因在乳腺癌及乳腺囊性增生症中的阳性表达:乳腺癌中nm23阳性表达显著高于乳腺囊性增生症中nm23阳性表达(60.0%,30.0%,P<0.05).②nm23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临床Ⅰ~Ⅱ期患者nm23阳性表达率著性高于Ⅲ期患者(67.4%,35.7%,P<0.05);无淋巴结转移者nm23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86.7%,33.3%,P<0.05);雌激素受体(+)者nm23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雌激素受体(-)者(72.7%,25.0%,P<0.05);孕激素受体(+)者nm23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孕激素受体(-)者(75.0%,30.0%,P<0.05).③nm23阳性表达与远处转移及生存率的关系:无远处转移者nm23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有远处转移者(73.4%,14.3%,P<0.05);nm23阳性表达者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nm23阴性表达者(94.4%,50.0%,P<0.05).结论:检测乳腺癌组织中nm23基因对评价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nm23基因表达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1997-06/1998-12行根治性治疗的乳腺癌患者60例。均为女性,年龄2663岁。有腋淋巴结转移30例,无腋淋巴结转移30例。依国际抗癌协会临床分期标准,Ⅰ期30例,Ⅱ期16例,Ⅲ期14例,无Ⅳ期患者。随机选取同期乳腺囊性增生症患者20例作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两组患者标本中nm23基因的表达情况,观察nm23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远处转移及生存率的关系。nm23基因表达以细胞浆呈棕黄色为阳性。结果:乳腺癌患者60例,乳腺囊性增生症患者2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nm23基因在乳腺癌及乳腺囊性增生症中的阳性表达:乳腺癌中nm23阳性表达显著高于乳腺囊性增生症中nm23阳性表达(60.0%,30.0%,P<0.05)。②nm23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临床Ⅰ~Ⅱ期患者nm23阳性表达率著性高于Ⅲ期患者(67.4%,35.7%,P<0.05);无淋巴结转移者nm23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86.7%,33.3%,P<0.05);雌激素受体(+)者nm23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雌激素受体(-)者(72.7%,25.0%,P<0.05);孕激素受体(+)者nm23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孕激素受体(-)者(75.0%,30.0%,P<0.05)。③nm23阳性表达与远处转移及生存率的关系:无远处转移者nm23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有远处转移者(73.4%,14.3%,P<0.05);nm23阳性表达者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nm23阴性表达者(94.4%,50.0%,P<0.05)。结论:检测乳腺癌组织中nm23基因对评价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Bcl-2、VFAGF和nm23-H1基因在肺癌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3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Bcl-2、VEGF和nm23-H1基因的表达。结果 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在高、中和低分化肺癌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肺癌P-TNM分期组间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nm23-H1蛋白在淋巴结元转移肺癌组中显著高于转移组(P〈0.05),VEGF蛋白的阳性表达在肺癌病理分级、P-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各组间均有显著性(P〈0.05)。Bcl-2、VEGF和nm23-H1基因在肺癌中的表达元相关性。结论 Bcl-2、VFAGF和nm23-H1基因在肺癌的组织发生上起着重要作用,三种基因蛋白产物的检测对肺癌患者的诊治和预后评估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食管癌组织nm23-H1基因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4例食管癌标本中nm23-H1基因的表达。结果 26例无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中,有14例阳性表达,而在28例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中,13例阳性表达,两者无显著性差异。26例无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中,nm23-H1display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nm23-H1、VEGF-C和CD31联合检测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诊断与淋巴结转移方面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10例PTC手术切除标本中nm23-H1、VEGF-C和CD31表达情况,同时以6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乳头状增生组织和2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作为对照。结果nm23-H1、VEGF-C和CD31在PT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1%、68.2%和64.1%,明显高于良性乳头状增生组(35%、33.3%和43.1%),其中nm23-H1在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73.5%)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组(35.7%)(P0.05);而VEGF-C和CD31在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90.5%和78.1%)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4.4%和51%)(P0.05)。且PTC组织中nm23-H1的表达与VEGF-C的表达呈负相关(r=-0.63,P0.05)。结论在PTC组织中,nm23-H1可能通过对G蛋白的控制来影响VEGF-C、CD31的表达及淋巴结的转移,三者联合检测为早期判断PTC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转移潜能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nm23—H1基因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nm23-H1基因表达在大肠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抗nm23-H1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化ABC方法对121例大肠癌组织进行标记分析。结果:nm23-H1蛋白在大肠癌低分化组的阳性率明显低于高,中分化组(P<0.05);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明显低于淋巴结未转移组(P<0.05),而临床Dukes分期中A期组阳性率分别显高于C期组及D期组(P<0.05)。结论:nm23-H1表达缺失的大肠癌具有更强的浸润及淋巴强转移能力,nm23-H1基因可作为判断大肠癌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TGF-β1、nm23-H1和CD31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甲状腺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EnVisionTM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10例癌周组织TGF-β1、nm23-H1和CD31的表达;并计数CD31标记的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TGF-β1阳性表达率76.37%、nm23-H1阳性表达率65.46%,均高于癌周组织,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6.64、10.61,P均〈0.05);MVD与TGF—B1的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70,P〈0.05),MVD与nm23-H1的表达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62,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TGF—β1、nm23-H1和CD31表达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进展和肿瘤转移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CD44V6和nm23-H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D44V6和nm23-H1在胃癌的浸润、淋巴结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和在预后方面的价值。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方法,检测CD44V6和nm23-H1蛋白在65例胃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CD44V6的阳性表达率随胃癌浸润的加深而升高,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呈正相关,CD44V6阳性者术后3年生存率低于阴性者(P〈0.05)。nm23-H1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呈负相关,与预后呈正相关。结论:CD44V6和nm23-H1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等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nm23-H1和Livin表达对接受铂类药物辅助化疗的晚期胃癌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初治胃癌病人57例,采用奥沙利铂为主的方案进行一线化疗。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胃癌组织进行nm23-H1和Livin表达的检测。结果 nm23-H1表达阳性率为54.4%(31/57),与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细胞分化、临床分期均无关(P〉0.05);Livin表达阳性率为42.1%(24/57),与细胞分化有关(χ2=9.344,P〈0.05),而与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无关(P〉0.05)。nm23-H1表达阳性胃癌病人中位肿瘤进展时间显著长于nm23-H1表达阴性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0,P〈0.05);而Livin表达阴性胃癌病人中位肿瘤进展时间显著长于Livin表达阳性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8,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nm23-H1表达阳性或Livin表达阴性的病人具有较长的无进展生存期(P〈0.05)。结论 nm23-H1和Livin的表达与术后晚期胃癌病人接受铂类药物化疗的预后有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断术后晚期胃癌病人接受铂类药物化疗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5.
p16、CyclinD1及nm2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p16、Cyclin D1及nm23基因蛋白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64例NSCLC中p16、Cyclin D1及nm23蛋白的表达。结果 p16、Cyclin D1及nm23在NSCLC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2.2%、65.6%、53.1%;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与NSCLC的分化程度和患者术后生存期呈正相关(P〈0.05);p16、nm2  相似文献   

16.
研究食管鳞癌组织中nm2 3基因表达与肿瘤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 43例食管癌手术切除标本中nm2 3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食管鳞癌组织中nm2 3基因表达阳性率为 74 4% ( 3 2 /4 3 ) ,其表达水平与癌浸润深度和TNM分期有关 ( P <0 0 5 )。早期病例nm2 3基因表达明显低于中晚期食管癌。有淋巴结转移者均为高表达。结论 :nm2 3基因过度表达与食管鳞癌的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nm2 3基因表达可作为中晚期食管癌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之一 ,过度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7.
CD44v6、nm23-H1和CEA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CD44v6、nm23-H1和癌胚抗原(CEA)的蛋白表达与大肠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D44v6、nm23-H1和CEA在76例大肠癌组织的蛋白表达水平,并观察它们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大肠癌组织中CD44v6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的延迟和恶性程度的增加相关;nm23-H1蛋白低表达与远处转移、Dukes分期的延迟相关;CEA蛋白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浸润深度的增加相关。联合测定CD44v6、nm23-H1、CEA蛋白的表达可明显提高检测大肠癌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中CD44v6阳性表达、nm23-H1低表达和CEA高表达与大肠癌的浸润和转移相关,综合分析3个指标,能更准确地判断大肠癌的转移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组织蛋白酶D(Cath-D)、PCNA、nm23蛋白表达与宫颈鳞癌的分化、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并探讨Cath-D和PCNA、nm23蛋白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0例正常宫颈组织(NEC)、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48例宫颈鳞癌组织(ICC)中Cath-D、PCNA、nm23蛋白的表达。结果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Cath-D 83.33%、PCNA79.19%、nm23蛋白77.08%,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与宫颈鳞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有关,Cath-D与PCNA及nm2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结论在宫颈鳞癌的分化、侵袭性生长及转移过程中,癌细胞中的Cath-D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而且在肿瘤细胞中Cath-D与PCNA、nm23蛋白可同时过高表达,具有相互协同作用可能,是宫颈鳞癌高度恶性和预后不良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ER、PR、c-erbB-2和nm23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乳腺癌癌基因c-erbB-2、抑癌基因nm23和雌激素(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6例浸润性乳腺癌c-erbB-2、nm23及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结果①ER的表达与癌组织分化、肿瘤TNM分期及肿瘤大小呈负相关,小叶癌ER阳性率高于导管癌,而与患者年龄及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②PR的表达与癌组织分化、肿瘤TNM分期呈负相关,与肿瘤大小、肿瘤类型、患者年龄及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③c-erbB-2表达与肿瘤TNM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患者年龄、肿瘤类型无显著相关性。④乳腺癌Ⅰ期nm23表达的阳性率及阳性强度明显高于Ⅱ、Ⅲ期癌,nm23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而与肿瘤大小及类型无显著相关性。⑤ER与PR表达呈正相关;nm23表达与ER、PR表达呈正相关,与c-erbB-2表达呈负相关;癌组织c-erbB-2与ER表达呈负相关,与PR表达无显著相关性。结论ER、PR、c-erbB-2及nm23的联合检测能够较好地反映乳腺癌病理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