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顾静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24):3552-3554
目的:探讨急诊小儿高热惊厥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10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路径模式,观察组患儿给予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比较两组患儿的急救结果、急救时间、住院时间、体温及家属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病情稳定所占比例为87.2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分别为10.91%、1.8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55%、14.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儿急救前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后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急救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2.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可以有效改善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结果,减少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董宜花 《妇幼护理》2022,2(16):3752-3754
目的 分析予以急诊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58例急诊小儿高热惊厥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9例)实施常规急诊护理模式,观察组(29例)实施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疾病控制效果、临床指标、急救效率、家属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儿并发症、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疾病稳定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体温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问诊分诊、等候、转运、总急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救治急诊小儿高热惊厥患儿过程中,以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进行干预,效果显著,可进一步提升效率,确保急救效果,获得家属认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在急诊小儿高热惊厥疾病治疗中常规护理路径模式和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所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于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在医院中进行高热惊厥治疗的小儿共82例,随机分组法将患儿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患儿常规护理路径模式,观察组给予患儿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观察两组患儿急救前后体温变化情况、临床治疗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急救后观察组体温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小儿高热惊厥疾病治疗中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所取得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路径模式,有助于降低患儿体温,优化患儿的临床指标,患儿及其家属对本次护理工作均有较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杭佳 《妇幼护理》2023,3(15):3582-3584
目的 探究急诊高热惊厥患儿行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 2021 年 10 月至 2022 年 10 月我院 92 例急 诊高热惊厥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6 例)应用常规护理路径。实验组(46 例)应用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对 比两组急救指标、家属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体温。结果 实验组惊厥抽搐时间、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 (P<0.05)。实验组总满意度(97.83%)高于对照组(80.43%)(P<0.05)。实验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4.34%)明显低于对照组 (19.57%)(P<0.05)。实验组体温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小儿高热惊厥开展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能够提高急救 质量,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减少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5.
隋琳琳 《妇幼护理》2023,3(13):3190-3192
目的 探讨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对急性高热惊厥患儿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1 年 8 月至 2022 年 8 月期间本院 收治的 100 例急性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50 例。对照组予以 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全程绿色通道护理模式。分析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预后情况。 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 理后,观察组的高热持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 对急性高热惊厥患儿使用全程 绿色通道护理路径,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儿的预后效果,提升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全程绿色通道结合无缝隙护理对小儿高热惊厥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4~11月我院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儿入院后采用常规急救护理,试验组患儿入院后采用全程绿色通道结合无缝隙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急救时间、退热时间、惊厥抽搐消失时间、入院后平均惊厥发生次数及入院时、2h后、6h后两组患儿体温,并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儿急救时间、退热时间、惊厥抽搐消失时间及入院后平均发生惊厥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入院时两组患儿体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2h后和护理6h0.05);试验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2.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95%(P0.05)。结论 全程绿色通道结合无缝隙护理可较常规护理更显著提高高热惊厥患儿的救治效果,节省急救时间,快速缓解患儿高热、惊厥等临床症状,改善预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明海宁 《妇幼护理》2022,2(13):3038-3040
目的 分析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在急诊小儿高热惊厥效果、症状恢复时间及体温水平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 2021 年 6 月至 2022 年 6 月本院收治的 100 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按随机数表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0 例)应用常规通道 护理路径干预,研究组(50 例)实施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的急诊结果、症状恢复时间及体温水平分析。结果 研 究组患者的病情稳定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出现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高热持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急救 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 6h 体温水平、护理后 12h 体温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可缩短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时间,改善患者临床状况和体温水平,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申婷 《妇幼护理》2023,3(6):1379-1381
目的 探讨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的应用对于小儿高热惊厥急诊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 2020 年 2 月至 2022 年 7 月期间收治的 78 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两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9 例。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的急诊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患儿家长的 满意度、急救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前后的乙酰胆碱酯酶、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 依从性、患儿家长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急救时间、惊厥消失时 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更短(P<0.05)。观察组患儿的乙酰胆碱酯酶水平、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高热惊厥实施基于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可以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以及患儿家长的满意度,促进临床 症状的消退,加快其康复进程,对于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改善患儿的预后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敏 《妇幼护理》2023,3(15):3572-3575
目的 探讨全程绿色通道护理结合针对性急救护理应用于小儿急诊高热惊厥的护理效果。方法 2021 年 7 月至 2022 年 7 月我院收治的 60 例急诊高热惊厥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 实施全程绿色通道护理结合针对性急救护理。比较两组的抢救效率、退热时间、惊厥发作次数、复发情况及家属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的问诊分诊时间、等候时间、转运时间、总急救时间、退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惊厥发作次数, 复发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程绿色通道护理结合针对性急救护理模 式能够提高急诊高热惊厥患儿的抢救效率,缩短退热时间,减少惊厥发作次数和复发,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急诊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急救与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方法。结果经过有效的急诊抢救与护理,研究组高热惊厥停止发作的平均时间、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给予高热惊厥急诊患儿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抢救效果,保障患儿的健康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儿童早期预警评分联合分级护理在急诊高热惊厥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5月1日~2019年5月31日收治的280例高热惊厥患儿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改良儿童早期预警评分联合分级护理;比较两组急救效果及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体温恢复时间、惊厥持续时间及家属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改良儿童早期预警评分联合分级护理应用在急诊高热惊厥患儿中,能强化急救效果,提高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缝连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高热惊厥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1日~2019年3月1日进行急救治疗的80例高热惊厥患儿,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无缝连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比较两组家属满意度,患儿护理情况、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家属对疾病认知、急救知识、降温方式知晓情况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护理后,观察组患儿体温、退热时间、惊厥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高热惊厥患儿护理中应用无缝连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可提高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情况和配合护理工作,缩短患儿退热时间及惊厥时间,改善患儿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本院接诊的40例高热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对症治疗并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恢复情况、惊厥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儿家属健康知识掌握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高热消退时间、惊厥好转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惊厥复发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健康知识掌握度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提升小儿高热惊厥预后效果和护理服务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阶段性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效果,以利于患儿尽快康复.[方法]:将我院76例发生高热惊厥的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患儿根据疾病特点,有侧重地给予阶段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复发率、体温降低时间、家属知识掌握情况和对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试验组患儿体温、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儿家属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高热惊厥中实施阶段化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家属对疾病的认识,预防高热惊厥的反复发作,有利于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5.
王群芝 《妇幼护理》2023,3(23):5666-5668
目的 探究高处坠落伤患儿急救引入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2020年3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79例高处坠落伤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护理路径(n=40),研究组实施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n=39).观察比较两组的抢救效率、近远期预后及家长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静脉通道建立时间、病情评估时间、急诊治疗开始时间、转入专科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短期预后和长期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程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急救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0例高热惊厥患儿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除对症治疗外,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急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医急救护理措施。对比2组退热时间、止惊时间、复发次数和并发症发生率,运用自制满意度量表评价2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和止惊时间分别为(19.4±7.3)min和(27.4±8.2)min,对照组分别为(28.5±10.1)min和(39.5±9.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复发次数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急救护理干预能有效治疗高热惊厥患儿。  相似文献   

17.
陈峰 《护理研究》2015,(12):1519-152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9月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80例高热惊厥患儿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40例,常规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护理效果及其家属对急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指标、护理效果及患儿家属对急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热惊厥患儿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制高热惊厥抢救盒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5-12月在我院留观治疗的110例首次高热惊厥患儿作为对照组,选择我院2016年1-8月我院留观收治的首次发作的高热惊厥患儿11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按照医院常规方法进行处理及抢救,观察组使用自制高热惊厥抢救盒实施处理及抢救,比较两组抢救措施落实时间、患儿抽搐停止时间、体温下降时间、患者家属满意度及当班医生对护士处理及时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各项抢救措施落实时间和患儿抽搐停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患儿家属对护士满意度、医生对护士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自制高热惊厥抢救盒,能够减少护士开始实施抢救措施的时间,缩短惊厥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患儿家属及值班医生对护士处理及时的满意度,且抢救盒易于制作,可在医院儿科急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对高热惊厥患儿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便利抽取2020年6月1日~2021年8月31日收治的98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优化组。将2020年6月1日~12月31日入院的49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流程;将2021年1月1日~8月31日入院的49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优化组,实施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优化组患儿退热时间和惊厥消失时间、急诊分诊时间、转运时间及急救总时长均短于对照组(P<0.05);优化组患儿家属对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应用于急诊高热惊厥患儿中,可缩短其退热时间和惊厥消失时间,提高转运效率及抢救效率,临床效果更加突出,家属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20.
周亮平  戴立荣 《全科护理》2021,19(2):239-241
目的:探讨“三位一体”模式在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86例高热惊厥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三位一体”模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疾病复发率及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护理中应用“三位一体”模式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降低疾病复发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