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文雅  胡德英  袁金荣 《全科护理》2016,(21):2261-2262
正自杀是指个人在自我意识的控制下,自愿的有步骤、有计划地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在中国居死亡原因的第5位。现阶段,自杀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1])。随着癌症发病率的增高,癌症病人自杀率也随之增高,据统计,70%以上的癌症病人饱受病痛折磨,甚至丧失做人的尊严和生存的欲望~([2])。2014年2月我科收治1例老年肺癌病人,在住院期间自服过量阿普唑仑自杀,  相似文献   

2.
自杀是一种由于自身有意识的动作或行为造成的非正常死亡[1]。癌症病人是自杀的高危人群[2]。我科自1996年组建以来,收治乳腺癌病人6 000余例,出现1例病人割腕自杀,因及时发现,经积极救治及心理疏导,平稳度过治疗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入院精神病病人中有自杀未遂行为病人的情况,并探讨住院自杀安全防范。[方法]分时段抽取2013年在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精神病病人病历,对有自杀未遂行为的病人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安全护理措施进行探讨。[结果]2013年744例住院精神病病人中,自杀未遂者占7.39%,住院自杀风险很高;女性自杀未遂率为8.88%,高于男性自杀未遂率5.82%;20岁~30岁自杀未遂率最高;自杀方式以大量服用精神疾病药物为多见;1月发生率最高;疾病以心境障碍最多见。[结论]精神科病房是自杀隐患较高的住院场所,应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及安全护理措施,减少和防止自杀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4.
<正>自杀是指由于社会、家庭、自身因素导致人心理失衡,从而采取一些极端的方式自行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1]。病人一旦自杀,不仅给家属带来极大的痛苦,同时给医院和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加强对病人的观察与护理,早期识别病人自杀先兆表现,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是临床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应十分重视的一个环节,也是医院管理者不容忽视的内容。我院2008年12月—2013年5月共上报住院病人自杀案例2 2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正性暗示在癌症自杀倾向病人护理干预中的作用,为减少癌症晚期自杀提出干预措施。[方法]随机抽取我科2014年2月—2014年8月的60例晚期癌症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行为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自杀态度评分和治疗后的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干预组病人的自杀态度评分和症状自评量表评分(除躯体化、恐惧、偏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正性暗示治疗对于晚期癌症病人的自杀意念具有较好的干预作用,能一定程度消除自杀倾向和淡化自杀因素,协助病人消除消极心理。  相似文献   

6.
曹秀华  陈军  牛卫东 《临床荟萃》2002,17(24):1440-1441
自杀是自愿并主动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1] 。大量研究结果显示 ,在严重的精神刺激 ,某些晚期疾病、失业、失恋、失学、家庭关系不和等 ,可导致矛盾心理而造成自杀。我科 1995年1月至 1999年 1月 ,5年中抢救自杀患者 14 84例 ,现对自杀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本组 14 84例患者中 ,男性 2 91例 ,占 19.6 % ,女性 1193例 ,占 80 .4 % ;年龄 13~ 85岁 (不包括儿科 ) ,13~ 2 0岁者319例 ,占 2 1.5 % ;2 1~ 5 0岁者 10 5 5例 ,占 71.1% ;5 1岁以上者 110例 ,占 7.4 %。自杀方式中安定类 933例 ,占 6 2 .9% ;各种药物 2 6 0例 ,占 1…  相似文献   

7.
自杀是一种有意识自我毁灭行为,自杀者结束自己的生命为的是“得到解脱”,却给周围人带来巨大和持久的悲痛[1]。我国自2000年以来,平均每年10万人中有22.2人自杀,每2分钟就有1人自杀[2]。临床资料提示:慢性躯体疾病容易导致自杀意念[3]。因为心境障碍、躯体疾病等原因,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的自杀行为时有发生,不仅给家属带来失去亲人的痛苦,而且会使医院和医护人员面临法律纠纷[4]。为了有效识别住院患者的自杀倾向,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降低自杀率,本次研究对本院住院患者进行自杀风险评估并提出相关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急诊抢救的自杀病人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58例急诊抢救的自杀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自杀病人女性(186例)明显多于男性(72例),自杀病人21岁~40岁为最多(159例);口服药物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245例),其中以口服安眠药居多(152例);总死亡4例,男性自杀死亡率(2/72)高于女性(2/186);自杀多发生于18:00~24:00(102例);来院方式以出租车为主(130例);自杀季节分布以春夏季多见(160例)。[结论]急诊自杀抢救病人以年轻人、女性居多,采用安眠药为主要手段。大部分抢救成功,但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9.
精神病人发生自杀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杀是指自愿并主动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在一般人群中约有1%的人死于自杀,其中94%的人有精神病史[1],精神病人自杀率为一般人群的10~30倍,尤以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最多[2].为了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找出相关的因素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干预对策,笔者对38例自杀未遂的精神病人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心身疾病住院病人自杀的原因及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调查8例住院病人自杀病例,对自杀病人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对自杀病人的主治医生、责任护士以及自杀事件发生时的当班护士和病人家属进行访谈。[结果]8例自杀病人均为消化系统心身疾病病人,以胃肠道疾病为主,自杀时间以晚上居多;跳楼自杀者占多数,是病人采取的最主要方式。[结论]心身疾病复杂的生物心理社会病因的交叉机制以及医院安全管理上的薄弱环节是病人自杀的综合原因。建议实施基于纽曼系统模式的护理干预以减轻病人的应激反应,筛查自杀高危病人以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帮助病人获得良好的社会支持以及采取护理安全防护措施等来有效预防病人自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晚期癌症病人尊严丧失和社会支持状况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中文版病人尊严量表(PDI)与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山东省肿瘤医院和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256名中晚期癌症病人进行调查。[结果]中晚期癌症病人尊严丧失率为53.5%,尊严丧失总分为(54.68±22.22)分,社会支持总分为(37.11±9.77)分,两者总分及各维度之间呈负相关(r为-0.202~-0.523,P0.01)。[结论]中晚期癌症病人尊严丧失与社会支持相关。  相似文献   

12.
乐雷钧  陈敏 《天津护理》2012,20(3):184-185
自杀是指个人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自愿、有目的、有计划地采取伤害,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自杀既是一个健康问题,又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1]。它不仅存在于医院外的普通人群,综合性医院内的住院患者自杀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对住院患者自杀行为  相似文献   

13.
<正>自杀(Suicide)是近年来医学界日益关注的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并已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世界卫生组织调查表明,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到2012年,全球自杀率已经上升了60%[1],且新增部分主要位于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 country),而在中国,自杀已经成为第五大主要死亡原因[2]。抑郁症(Depression)是导致自杀的重要精神障碍性疾病之一,近年来国内外进行了一些血清总胆固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住院病人自杀规律,为预防病人自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5年1月-2012年3月在我院发生的15例住院病人自杀事件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住院病人自杀的心理行为特征.[结果]肿瘤病人是自杀的高危人群;病人在自杀前多明显表现出低落情绪或流露出自杀意念;自杀方式主要为坠楼;多选择在陪护人员离开病房或睡觉、工作人员少的夜班时间采取自杀行为.[结论]采取自杀行为的病人其心理行为具备一定特征,可以针对性地制定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据统计,我国总的自杀率为23/10万,每年自杀人数约为28.7万,农村自杀率是城市的3倍[1].在现代社会中,自杀已成为一个值得重视和研究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近年来尤其老年人的自杀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艾滋病住院病人自杀临床特点及原因,为自杀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对5例艾滋病病人自杀事件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知晓自杀事件的医护人员进行访谈,将访谈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提炼主题。[结果]艾滋病病人自杀原因可能是:病情重、失去治疗信心、无法接受艾滋病诊断及病耻感、社会支持差、未进行及时有效干预。[结论]通过加强宣传艾滋病相关知识、重建家庭与社会支持体系,减轻病耻感,建立住院艾滋病病人心理评估体系、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同时加强医院安全管理,可有效预防住院艾滋病病人的自杀事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病人自杀的规律.[方法]时我院30例住院精神病人自杀的病例资料进行详细分析.[结果]30例自杀死亡者有24例(80%)为男性抑郁症,自杀时间多发生在住院的第1个月.[结论]对新入院男性抑郁症实行重点监护是减少自杀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自杀在我国的死亡原因中排序至第五,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每年有25.8万人自杀,约200万人自杀未遂[1],自杀是指个体有意识地采取各种手段自愿结束自己生命的异常行为[2]。自伤指故意对自己身体造成伤害的行为。它不同于自杀,有时作为自杀企图或自杀未遂的表现之一。自杀  相似文献   

19.
自杀是一种由于自身有意识的动作或行为造成的非正常死亡[1].癌症病人是自杀的高危人群[2].我科自1996年组建以来,收治乳腺癌病人6 000余例,出现1例病人割腕自杀,因及时发现,经积极救治及心理疏导,平稳度过治疗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范继美  戴明华 《全科护理》2009,7(24):2195-2196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病人自杀的规律。[方法]对我院30例住院精神病人自杀的病例资料进行详细分析。[结果]30例自杀死亡者有24例(80%)为男性抑郁症,自杀时间多发生在住院的第1个月。[结论]对新入院男性抑郁症实行重点监护是减少自杀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