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7月我院外科监护室采用无创正压通气 (NIPV )对有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病史、呼吸功能减退的 18例患者在围手术期应用NIPV治疗和护理 ,以期达到减少氧消耗、改善呼吸功能的目的。本文总结NIPV疗效及护理体会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 18例 ,男 14例 ,女 4例 ,平均年龄 (70 .0± 7.7)岁 ,COPD病史 8~ 15a ,平均病史 10a ,肺功能测试显示中、重度通气功能不全 ,FEV1(10 69.33± 5 11.0 0 )ml,最低 65 0ml,最高1810ml;平均FEV1/FVC值 (5 2 .12± 6.4 5 ) % ,最低 4 6.7% ,最高 …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急性呼吸衰竭合并多发性肺大泡患者的疗效。方法 :确诊的 14例COPD急性呼吸衰竭合并多发性肺大泡患者给予无创BiAP通气治疗 ,参数吸气压 (IPAP)自 4~ 6cmH2 O(1cmH2 O =0 .0 98kPa)开始 ,在 5~ 30min内调至 10~ 14cmH2 O ,呼气压 (EPAP) 2~ 4cmH2 O ,氧流量 2~ 5L/M ,每日持续或间断通气 8h以上。结果 :治疗 5d后全身症状及动脉血气改善明显 ,血气主要指标PaO2 (48.2± 11)mmHg ,PaCO2 (83.8± 16 .5 )mmHg ,治疗后分别为PaO2 (6 8.1± 10 )mmHg ,PaCO2 (5 8.2± 11)mmHg ,分别与治疗前相比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COPD急性呼吸衰竭合并多发性肺大泡患者采用无创BiPAP通气治疗疗效肯定 ,总有效率 92 .8% (13/ 14 ) ;对于合并有相对禁忌症如 :多发性肺大泡 ,重度肺气肿的COPD患者 ,只要调节合适的参数 ,不会出现气胸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对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稳定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符合入选条件的重度COPD患者7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n=38)和对照组(n=38),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辅助呼吸,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PaO2、PaCO2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PaO2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肺功能各项指标除对照组FEV1外,2组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FEV1、FVC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重度COPD患者,在稳定期给予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在老年重症肺炎并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选择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老年重症肺炎 12例设为序贯治疗组 ,以同步间隙指令通气 +压力支持 +呼气末正压 (SIMV +PSV +PEEP)方式行机械通气 ,待“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时可拔除气管插管 ,改换经面罩双水平正压通气 (PSV +PEEP) ,以后渐减PSV水平直至脱离呼吸机。选择同样病例 12例作为对照组 ,行常规有创通气以SIMV +PSV方式撤机。动态观察两组病例的感染、通气及氧合指标 ,记录有创和总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 (VAP)发生情况及住呼吸重症监护病房 (RICU)的天数。结果 :序贯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的血气分析结果相仿 (P <0 .0 5 ) ;有创通气时间分别为 (4.3± 2 .1)d和 (11.4± 4 .3)d(P <0 .0 1) ;总的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 (7.2± 2 .2 )d和 (11.4± 4 .3)d(P <0 .0 5 ) ;VAP发生例数分别为 1例和 7例 (P <0 .0 1)。结论 :对老年重症肺炎并急性呼吸衰竭行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可显著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0例,按照随机法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健康教育及呼吸操锻炼;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并由专业人员进行呼吸康复指导。所有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分别测定6min步行距离、Borg呼吸困难评分、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动脉血氧分压(PaO_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结果治疗后,实验组6 min步行距离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Borg呼吸困难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FEV1/FVC、PaO_2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aCO_2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肺康复训练时给予无创正压通气,可以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稳定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耐力,对改善患者预后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无创正压通气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92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肺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aO2、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FVC、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可有效改善动脉血气指标,提高肺功能。  相似文献   

7.
句红萍  吴雪芹  黄长虹  张伟  张涛 《临床荟萃》2004,19(16):904-905
目的 观察双水平正压呼吸机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3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在原有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 ,治疗组 6 4例采用无创面罩双水平正压呼吸机通气治疗 ;观察双水平正压呼吸机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临床症状、无创氧饱和度 (SaO2 )、第 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临床有效率、SaO2 、FEV1均有提高及改善 (P <0 .0 5 ) ,但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提高更显著 ,两组治疗前上述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而治疗后大多数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双水平正压呼吸机通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和研究无创呼吸机在呼吸衰竭急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04—2015-03呼吸衰竭急诊患者105例,将其按投币法随机分为无创正压通气组与持续给氧组。持续给氧组患者治疗方式为常规对症支持+低流量持续吸氧;无创正压通气组患者治疗方式为常规对症支持+无创呼吸机通气,将两组患者救治后肺功能、血气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急诊救治前后肺功能检测指标组间对比:两组患者救治前FVC、FEV1、FEV1%等检测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创正压通气组患者救治后FVC、FEV1、FEV1%等检测值均高于持续给氧组(P0.05)。两组患者急诊救治前后血气分析指标组间对比:两组患者救治前Pa O2、Pa CO2、p 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创正压通气组患者救治后Pa O2、p H值明显高于持续给氧组,Pa CO2明显低于持续给氧组(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在呼吸衰竭急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情况和肺功能。  相似文献   

9.
刘华  王华  陈艳波  李兰英  张柏芳 《新医学》2006,37(8):514-516
目的:观察呼吸康复联合无创正压通气对COPD患者血气分析、肺功能和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COPD并呼吸衰竭(稳定期)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2组病人均接受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并由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呼吸康复指导.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分别测定PaO2、PaCO2、FVC、FEV1、6 min最大步行距离.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PaO2显著升高,FEV1、6 min最大步行距离显著提高,且与对照组相应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呼吸康复联合无创正压通气对COPD患者有较好的康复作用,可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肺通气功能情况与正常人有何异同。方法 选择病程小于 3年的老年哮喘缓解期患者 2 1例 (A组 )、青壮年哮喘缓解期患者 2 0例 (B组 ) ,健康青壮年 15例 (C组 ) ,比较三组之间肺通气功能指标。结果 VC %、FEV1/FVC、FEV1% :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VC %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 >0 0 5 ) ;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MMF %、V75 %、V5 0 %、V2 5 % :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0 1)。结论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小气道通气功能仍不正常 ,存在气流受限 ,需维持缓解期治疗 ,定期复查肺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脉冲振荡法(IOS)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支气管炎的检测意义。方法选择100例COPD患者、100例急性支气管炎患者与正常对照者100例行常规肺通气功能及IOS检测。观察VC、FVC、FEV1%、FEV1/FVC、MMEF、VMAX、MVV;Fres、Zrs、R5、R20、R35、X5、Rc、Rp。结果 COPD组与正常组比较,VC、FVC、FEV1%、FEV1/FVC、MMEF、VMAX、MVV明显降低,P<0.05;Zrs、Fres、R5、R35、X5、R20、Rp明显升高,P<0.05。急性支气管炎组与正常组比较,VC、FVC、FEV1%、MVV明显降低,P<0.05;Zrs、Fres、R5、R20、R35、X5、Rp明显升高,P<0.01。COPD组与急性支气管炎组比较,VC、FVC、FEV1%、FEV1/FVC、MMEF、VMAX明显降低,P<0.01;Zrs、Fres、R5、R20、R35、X5、Rp明显升高,P<0.01。结论 COPD存在阻塞性和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急性支气管炎存在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COPD、急性支气管炎均存在总气道阻力、周边气道阻力、周边弹性阻力异常升高。COPD气道阻力升高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联合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和氨溴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联合BiPAP通气,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雾化吸人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和氨溴索。观察2组治疗前和治疗7d后动脉血气(PaOz、PaC02)、肺通气功能(FEVl、FEVl/FVC)、呼吸频率(RR)、呼吸困难程度评分(MMRC)、气管插管率、死亡率和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治疗7d后,2组Pa02、PaCL)2、FEVl、FEVl/FVC、RR、MMRC、气管插管率和住院时间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Bin岬联合雾化吸人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和氨溴索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呼吸衰竭、肺功能和呼吸困难症状,降低气管插管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在急诊中应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52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加BiPAP组.对照组(26例)给予常规抗感染,通畅气道,持续低流量吸氧及应用呼吸兴奋剂等治疗.试验组(26例)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BiPAP无创通气治疗.结果 经BiPAP呼吸机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和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恢复正常,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中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可以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提高动脉血气分析及肺功能.试验组较对照组pH、PaO2、PaCO2、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等明显改善,是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4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48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2例用鼻导管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组26例加用BiPAP呼吸机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动脉血气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心率(HR)、呼吸频率(RR)、pH值、动脉氧分压(PaO2)及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相比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5),且治疗后72 h治疗组PaCO2和RR改善程度更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HR、pH和PaO2改善程度也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王胜  徐凤珍  陈余清 《临床荟萃》2007,22(12):837-839
目的探讨脉冲振荡肺功能(IOS)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测定37例COPD患者的IOS主要参数,与37例健康人作比较,并与常规肺功能指标作直线相关分析,同时评价各IOS主要参数在COPD诊断中的价值。结果与健康组比较,COPD组呼吸总阻抗(Zrs)、5 Hz与20 Hz时黏性阻力及其差值(R5、R20、R5-R20)、共振频率(Fres)及中心和周边阻力(Rc、Rp)均明显增高,5 Hz时电抗(X5)明显下降(均P<0.01);在COPD组,Fres、Rp、R5-R20、CL、Zrs与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占预计值%)呈显著负相关,Fres、CL与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也呈明显负相关,而X5与FEV1占预计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0.001)。Fres、R5-R20、X5诊断COPD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分别为94.6%、91.9%、54.1%)和特异度(75.7%、67.6%、100%)。结论IOS测定能较好地反映COPD气道阻力的变化,可用于COPD的病情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口/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老年重叠综合征(OS)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20例60岁以上OS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采用BiPAP治疗 常规临床治疗(药物治疗 氧疗 体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临床治疗。比较入院时、治疗结束时患者的多导睡眠图仪(PSG)、动脉血气(pH、PaO2、PaCO2)、肺功能(FEV1、FEV1/FVC和MVV)及两组间治疗费用、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等的差别。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pH、PaO2、PaCO2)、肺功能(FEV1、FEV1/FVC和MVV)及试验组的PSG监测结果均有明显好转;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别(0/10vs1/10,P=0.277)。结论 BiPAP对老年OS并呼吸衰竭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呼吸训练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效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钦刚  胡平 《中国康复》1999,14(1):22-23
为研究呼吸训练配合深吸气练习器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效果。将48例缓解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26例,进行呼吸训练配合抗阻深吸气锻炼,每天30min;对照组22例进行临床常规治疗,各3个月。测定并对比训练前后肺指标PVC(ml)、FEV1.0(ml)、MMF(S/L)、MVV(L)。  相似文献   

18.
脉冲振荡法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脉冲振荡法 (IOS)测定指标在COPD的特征性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分析 16 5例健康人 ,95例COPD患者的IOS指标 (Rf、Zrs、R5、R2 0、R35、X5、Rc、Rp) ,同时测定传统通气功能 (VC、FEV1.0 、FEV1.0 %、MMEF、MVV)。IOS结果作t检验。结果 COPD组与健康组比较 ,IOS各项指标均明显增高 (P <0 .0 1)。其中以共振频率(Rf)、周边气道阻力 (Rp)、呼吸阻抗 (Zrs)、气道总阻力 (R5 )、弹性阻力 (X5 )明显高于中心气道阻力 (R2 0Rc)及上气道阻力 (R35 )。COPD组IOS测定结果输出图形具有特征性改变。结论 IOS方法能较好地全面反映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呼吸生理的改变 ,有较大的临床肺功能诊断价值 ,值得推广应用 ,但不能替代传统肺功能而应互补结合则为更优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叠综合征(OS)双水平正压通气的治疗疗效.[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经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分为OS组和COPD组,对19例OS进行夜间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对治疗前、后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OS组夜间睡眠呼吸紊乱较单纯COPD组严重,差异有显著性(P<0.05).OS组经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夜间睡眠呼吸指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OS组存在严重的夜间睡眠呼吸紊乱,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联合舒利迭对老年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中重度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感染、吸氧、解痉平喘、祛痰等常规治疗,并采用BiPAP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吸人舒利迭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7d的动脉血气主要指标、治疗前及治疗后7d及3、6个月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评价结果(SQGR评分)。结果治疗前、后两组动脉血气主要指标、肺功能主要指标、SQGR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其中观察组治疗后7dPaCO:显著低于对照组[(42.9±7.9)mmHg与(47.6±8.0)mmHg,t=8.467,P〈0.001]。两组1秒用力呼气容积在治疗后3、6个月与治疗后7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在治疗后3、6个月分别与治疗后7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49.9±5.1)%与(47.1±4.2)%,(50.2±5.0)%与(47.1±4.2)%;对照组:(49.0±5.4)%与(46.6±5.9)%,(49.8±5.2)%与(46.6±5.9)%;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SQGR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后7d[(40.8±8.5)分与(45.9±10.8)分,P〈0.05],并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的SQGR评分[(40.8±8.5)分与(46.0±8.0)分,P〈0.05]。结论BiPAP联合吸入舒利迭治疗中重度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效果较好,能改善肺功能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