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黑龙江省鸡西市中医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再通、死亡、再梗死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再通率比较、再梗死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心肌梗死,可以提高此类患者血管再通率,降低再梗死发生率和减少死亡不良事件发生,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实施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急性脑梗死治疗相关常规护理(观察患者病情、简单健康宣教、用药指导等)。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穿刺部位是否出现皮下淤血、观察患者牙龈是否出血,记录患者皮下点状出血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是否发生一过性血尿。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出血并发症(穿刺部位皮下淤血、轻微牙龈出血、皮下点状出血、一过性血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患者出血并发症,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急性脑梗死患者共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超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评分(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3%,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1%,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患者预后,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60例接受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根据护理方法将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统计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0.00%(24/30),两数据组间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患者溶栓后的不良反应率为6.67%(2/30),对照组患者溶栓后的不良反应率为26.67%(8/30),两数据间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P <0.05)。结论在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一方面可提高治疗效果,另一方面可有效降低患者溶栓后的不良反应,方法经研究效果确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在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4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进行分组,超早期溶栓组22例患者在发病3 h内给予尿激酶溶栓+常规治疗,溶栓组21例患者在发病后3~6 h给予尿激酶溶栓+常规治疗,对照组357例患者则单纯给予常规治疗措施。比较3组的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超早期溶栓组的总有效率为90.9%,溶栓组为90.5%,对照组为57.7%,超早期溶栓组与溶栓组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但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超早期溶栓组、溶栓组治疗后1、10、20 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超早期溶栓组治疗后10、20 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溶栓组(P<0.05)。结论超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显著提高效果,与常规溶栓方案比较,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效果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3例,给予预见性护理。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对治疗后肌力进行评价。结果经过治疗NIHS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和肌力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患者被分为两组,观察在发病后6h内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临床探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4年5月脑外科治疗的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的方法,分析其溶栓时机、治疗效果、血管再通情况、症状改善情况、并发症等。结果所有患者均在发病6 h内进行溶栓,基本治愈6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3.75%;血管成功再通7例,接近完全再通4例,部分再通3例,未再通2例,再通率为87.5%;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继发性脑出血、再次梗死病例发生。结论急性脑梗死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效果显著,尽早实现血管再通,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超早期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口服丁苯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120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60例运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口服丁苯酞治疗,对照组60例运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两组通过神经功能受损进行对比。结果两组通过神经功能受损对比,观察组治疗后的1个月、2个月均好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超早期脑梗死患者运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口服丁苯酞治疗,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使其快速恢复,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超早期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对青年急性卒中患者血管再通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92例青年急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超早期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变情况以及血管再通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更为明显,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血管再通率分别为58.70%、63.04%、67.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9.27%、28.26%、43.48%,以上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rt-PA静脉溶栓治疗青年急性卒中的效果良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提高闭塞血管的再通率,安全性好,实用性强,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1.
目的阐述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并进行效果分析。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住院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组和硝酸甘油常规治疗组,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和再梗死率。结果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6h内的溶栓效果和再通明显高于对照组但6~12h的再通率以及再梗死率与对照组没有差异。结论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在急性发病6h内早期迅速治疗,对于溶栓效果和血管再通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 ,对比分析接受常规治疗(152例),溶栓治疗(246例),急诊PCI(378例)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平均住院时间急诊PCI组和溶栓治疗组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P<0.05);血管再通率常规治疗组明显低于溶栓和急诊PCI组(P<0.05),而急诊PCI组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溶栓治疗组(P<0.05);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急诊PCI组显著低于溶栓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P<0.05);再梗死发生率急诊PCI组显著低于溶栓组(P<0.05);急诊PCI后,中度以上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以及30d病死率都显著降低(P<0.05)。皮肤黏膜出血和消化道出血溶栓治疗组显著高于急诊PCI组和常规治疗组(P<0.05),严重颅内出血溶栓组显著高于常规治疗和急诊PCI组(P<0.05)。结论 AMI行急诊PCI治疗优于溶栓和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过程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提高救治效果及患者满意度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2017年10月在我科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92例患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临床护理路径,比较患者梗死血管再通率、胸痛缓解时间、重要血管不良事件(MACCE)的发生率、存活率及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组梗死血管再通率、存活率及住院时间均高于对照组,主要血管不良事件(MACCE)发生率、胸痛缓解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常规护理措施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可明显提高患者存活率及梗死血管再通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主要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栓患者护理干预对早期康复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80例急性脑血栓患者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康复护理,早期康复组则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急性脑血栓康复总有效率;康复护理满意度;干预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精神心理状态、运动功能。结果早期康复组急性脑血栓康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早期康复组康复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干预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精神心理状态、运动功能相近,P> 0.05;干预后早期康复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精神心理状态、运动功能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急性脑血栓患者护理干预对早期康复的影响大,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心理状态和运动功能,提升护理服务满意度,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急诊尿激酶静脉溶栓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急诊收治的8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溶栓组和PCI术组,溶栓组(41例)患者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PCI组(46例)患者接受PCI治疗。比较2组患者梗死血管再通率、治疗3个月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结果治疗3个月后,溶栓组和PCI组梗死血管再通率分别为58.5%和95.7%,PCI组显著高于溶栓组(P<0.05);溶栓组及PCI组患者LVEF分别为(54.1±7.6)%和(64.2±8.1)%,PCI组显著高于溶栓组(P<0.05);2组患者MACE发生率分别为17.1%和1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尿激酶静脉溶栓与PCI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均较为肯定,PCI对于提高术后患者血管再通率及LVEF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将171例70~81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85例,予常规抗血小板、抗凝、改善心肌缺血治疗;溶栓组86例,在常规组的治疗基础上予尿激酶2万U/kg进行个体化静脉溶栓治疗,最大剂量不超过150万U,同时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结果两组血管再通率、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4周内病死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出血率两组差异不大(P〉0.05)。结论对于70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是可行、安全的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超早期溶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常规抗血小板、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神经细胞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超早期溶栓治疗,溶栓药物选择尿激酶,药物总量50~150万 U,先给予50万 U 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ml 静脉滴注,15min 滴完,如临床症状缓解不再增加尿激酶用量;如无改善则再给予50万 U,30min 滴完;如有改善不再增加尿激酶;如无改善则再给予50万 U,60min 滴完。溶栓后立即给予20%甘露醇125ml 快速静脉滴注。2周后观察2组患者溶栓治疗血管再通情况、治疗前后 NIHSS 评分、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血管完全再通率4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0%(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0%(P <0.05);2组 NIHSS 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改善,且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临床疗效优于传统常规用药,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中采用静脉溶栓治疗联合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在入院接受相关指标检查后均按照医嘱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方案,常规组给予普通护理,实验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护理前后康复指标[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  相似文献   

19.
曾路 《江西医药》2021,56(6):856-857
目的 探究阿替普酶急诊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本院接受早期急性脑梗死的患者70例,依据门急诊号或住院号就诊的单双号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为35例.常规组采取临床服用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临床效果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实验组低于常规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效果方面,实验组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实验组低于常规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中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替普酶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可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降低患者的神经缺损情况,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湖北省京山县人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治疗。观察组两组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再通率;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30d内死亡、非致死性再梗死、心肌缺血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非致死性再梗死、心肌缺血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心肌梗死,可以提高此类患者血管再通率,减少此类患者临床不良事件发生,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