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观察比例辅助通气(PAV)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幼兔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时相关参数的变化。方法将30只20~30 d日龄健康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4组:(1)PAV组(n=8),灌入胎粪混悬液后予PAV通气;(2)SIMV组(n=8),灌入胎粪后实施SIMV通气;(3)MAS组(n=8),胎粪灌入后不予通气但予持续氧气(500 mL·L-1)吸入;(4)对照组(n=6),灌入9 g·L-1盐水后予持续氧气(500 mL·L-1)吸入。分别于灌注前、灌注后0.5 h及通气1 h、2 h、3 h、4 h、5 h、6 h、7 h、8 h记录各组循环参数及呼吸力学参数,包括心率、呼吸频率、潮气量、呼吸道峰压(PIP)、平均呼吸道压(MAP)。灌注前(0点)和灌注后0.5 h(0’点)、通气4 h及通气8 h检测动脉血气,并计算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结果 PAV组和SIMV组4 h、8 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在正常范围;PAV组和SIMV组4 h、8 h a/APO2值均较0’点升高(Pa<0.05);PAV组与SIMV组在各时间点a/APO2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在通气过程中,SIMV组PIP及MAP较PAV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PAV组和SIMV组心率相近,各时间点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V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改善幼兔重度胎粪吸入时肺部氧合状态;在取得同样的血气值和氧饱和度情况下,与SIMV相比,PAV治疗幼兔MAS时PIP及MAP较低;PAV对幼兔重度胎粪吸入时的心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二氧化碳气腹对腹内感染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二氧化碳(CO2)气腹对细菌性腹膜炎的影响。方法将两组各30只新西兰白兔腹腔内分别注射大肠杆菌和脆弱类杆菌,建立两种腹内感染动物模型.各型再分为开腹组、气腹组和对照组。于术前,术后1d、2d、4d、7d取周围动脉血及腹水行细菌培养,同时以ELISA法检测血中IL-1及TNF-α水平。7d后处死并解剖动物,观察切口及腹腔感染情况。结果各开腹组及气腹组菌血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气腹组与开腹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各组切口感染及腹腔脓肿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开腹组IL-6水平于术后1d、2d显著高于气腹组;开腹组TNF-α水平在术后1~7d均显著高于气腹组。结论在细菌性腹膜炎时,CO2气腹较开腹手术时菌血症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气腹组较开腹手术组炎症反应轻,免疫功能恢复快。气腹并不会造成炎症的扩散。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肺出血幼兔肺动脉压力及肺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为预防新生儿肺出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15只幼兔耳缘静脉注射高分子右旋糖苷 (T 5 0 0 ) 1ml/kg,连续 5d (7只 )和 8d (8只 )。对照组 (8只 )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 ,连续 5d。经右心室穿刺 ,通过多道生理记录仪记录右心室压力 ,并以此反映肺动脉压力。透射电镜观察肺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实验组幼兔右心收缩压第 5天为 (16 6± 1 2 )mmHg (1mmHg =0 .133kPa) ,第 8天为 (19 2±1 1)mmHg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12 2± 1.3)mmHg(P <0 .0 1)。超微结构表现为肺动脉内皮细胞水肿 ,肺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破坏 ,II型上皮细胞内层状小体空泡变性。结论 高粘滞血症引起幼兔肺出血 ,伴有肺动脉压力显著升高及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异常。这些改变是高粘滞血症导致幼兔发生肺出血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单孔腹腔镜钩针鞘突管高位套扎术与三孔法腹腔镜鞘突管内口缝扎术治疗儿童精索鞘膜积液对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哈尔滨市儿童医院完成的73例行腹腔镜治疗的小儿精索鞘膜积液临床资料,分为缝扎组(行三孔法腹腔镜鞘突管内口缝扎手术)35例和套扎组(行单孔腹腔镜钩针鞘突管高位套扎手术)38例,对比分析两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手术前后尿乳果糖/甘露醇(ratio of lactulose to mannitol,L/M)、血清D-乳酸和尿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儿月龄、性别、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儿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尿L/M、血清D-乳酸和尿IFABP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套扎组尿L/M术前与术后1、2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缝扎组尿L/M术后1、2 d高于术前(P=0.000)。套扎组血清D-乳酸术前、术后2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缝扎组术后2 h血清D-乳酸高于术前(P=0.000)。套扎组尿IFABP术前、术后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缝扎组术后1 d尿IFABP高于术前(P=0.000)。结论单孔腹腔镜钩针鞘突管高位套扎术和三孔法腹腔镜鞘突管内口缝扎术均是治疗小儿精索鞘膜积液安全可行的术式。与缝扎术相比,套扎术对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婴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不同压力灌注停搏液心肌保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下行心室间隔缺损修补的婴儿 45例 ,按心肌保护液灌注压力不同随机分三组 :1组 ,P =6 0mmHg ;2组 ,P =45mmHg ;3组 ,P =30mmHg。观察 :①实验室指标术前、主动脉开放 (CCR)后 30min、6h、2 4h心肌酶 (CK MB、LDH)、心肌肌钙蛋白 (cTnI)浓度 ;②临床指标 :灌注诱导停搏时间 ;主动脉开放后复跳时间、自动转窦率 ;术后正性药物使用情况 ;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加强护理病房 )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①灌注压力与诱导停搏时间、复跳时间呈负相关 ,诱导停搏时间、复跳时间组 (118.7± 5 .5 )s、(2 5 .1± 16 .0 )s小于组 3(2 3.7± 5 .5 )s、(4 3.7± 2 2 .1)s,P<0 .0 5 ;②自动转窦率组 2 (93.3% )高于组 1(86 .7% )、组 3(86 .7% ) ;③ 3组在CCR后各时点CK MB、LDH、cTnI与基础值相比均有明显升高 ,P <0 .0 1;CK MB、cTnI以CCR后 30min最高 ,与其他时点相比P <0 .0 5 ;LDH以CCR后 6h最高 ,与其他时点比较P <0 .0 5。组 1CCR后 6hLDH(6 92 .2 4± 139.9)U/L明显高于组 3(5 6 9.0± 10 8.5 )U/L ,P <0 .0 5 ;④术后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的使用量组间各时点无统计学差异 ,停机时组 1虽高于组 3;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胆道闭锁术中胆汁成分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本组对62例BA患儿在Kasai术中收集从肝门流出的胆汁,以25例胆总管囊肿患儿术中收集的胆汁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胆汁中总蛋白(TP)、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固醇(CHO)、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胺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的浓度。术后随访2~16个月,随访内容有黄疸消退时间,术后血生化,术后胆管炎发生情况及术后1年存活情况。结果 BA组胆汁中ALT(210.13±127.75) U/L、GGT(319.03±206.73) U/L、TP(45.86±18.16)g/L、CHO (0.08±(0.04) mmol/L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ALT:(69.39±44.55) U/L; GGT:(73.22±99.29)U/L; TP:(21.78±15.36)g/L; CHO:(0.02±0.03) mmol/L(P<0.05); BA组胆汁中TBA( 189.81±107.81) μmol/L和DBIL (61.31±25.53 )μmol/L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TBA:(735.06±199.75)μmol/L; DBIL:(90.43±27.18)μmol/L(P=0.000和P=0.035)。术前肝功能较好组胆汁中ALT(86.24±65.63) U/L、AST(801.64±516.50) U/L和GGT (205.82±112.25) U/L 浓度显著低于术前肝功能较差组,ALT:(244.67±175.69) U/L; AST:(1409.52±927.05) U/L;GGT:(362.05±235.57)U/L(P<0.05);术前肝功能较好组胆汁中TBA (346.04±279.33)μmol/L 浓度显著高于术前肝功能较差组(192.47±93.55)μmbl/L(P=0.029)。术后3个月黄疸消退者胆汁TBA显著高于未消退者(251.18±131.83)μmol/L比(121.43±80.42) μmol/L,(P=0.007);术后3个月黄疸消退者胆汁DBIL(72.08±32.51 )μmol/L显著高于未消退者(40.22±23.47) μmol/L (P=0.022)。术后1年存活者胆汁TBA浓度较术后1年死亡者显著增高(258.63±105.63)μmol/L比(110.63±46.08) μmol/L,P= 0.015);术后1年存活者胆汁ALT浓度较术后1年死亡者显著降低(8.72±8.83)U/L比(95.15±44.18)U/L,P=0.048。结论 BA术中胆汁成分与预后有明显的关系,胆汁中TBA较高、DBIL较高的BA患儿术后3个月黄疸消退较好;胆汁中TBA较高、ALT较低的BA患儿术后1年存活情况较好。胆汁TBA和ALT浓度可作为评价BA短期预后和中期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测定心指数(CI)、血清乳酸浓度(Lac)、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等指标,评估新生儿在经过体外循环术后的早期血液动力学状况.方法 2007年1月至11月,80例患儿作心脏术后48 h的血液动力学评估,包括新生儿组47例,年龄3~29 d,体重2.6~4.2 kg;婴儿组33例,年龄30~180 d,体重3.1~6 kg.并初步讨论新生儿心脏术后较高死亡率原因.结果 术后存活患儿两组比较中,新生儿组CI值[(2.01±0.35)L/(min·m~2)]<婴儿组[(2.26±0.39)L/(min·m~2)],术后2、6 h两组CI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组脉压<婴儿组,CI与新生儿组脉压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心率155次/min是心输出量的适宜心率;新生儿组血清Lac婴儿组,术后12 h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存活患儿的术后SvO_2均60%,SvO_2两组间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I与SvO_2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血清Lac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新生儿4例死亡(死亡率8.5%),与术前心跳骤停,严重酸中毒,冠状动脉畸形,体外循环时间过长有关,术后6~12 h血清Lac值10 mmol/L,SvO_2<50%;婴儿组1例死亡(死亡率3.0%),与手术方法增加了心脏前后负荷有关.结论 新生儿心脏术后的心输出量能满足全身脏器的氧需,血清Lac水平和变化趋势可以评估疗效和预后,SvO_2能及时反映心输出量对组织器官的供氧状况.新生儿心脏术后的较高死亡率可能同本身病种的复杂性、危重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极低出生体重儿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s)的骨代谢特点及变化趋势.方法 95例VLBWIs作为观察组,生后3 d内、2,4周检测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ALP).30例足月正常体质量儿作为对照组,生后3 d内检测血清钙、磷、ALP.结果 观察组3 d内血清钙为(1.92±0.33)mmol/L,对照组为(2.24±0.19)mmol/L,P<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血清ALP为(199.9±90.4)U/L,对照组为(133.0±36.4)U/L,P<0.001.2周时两组血清钙、ALP均呈上升趋势,血清磷水平均呈下降趋势.4周血磷有所回升,血钙保持稳定,ALP继续升高明显;出生体质量、3 d内ALP、3 d内血钙、4周后血磷与4周后血ALP密切相关,为其影响因素.观察组自发性骨折3例.结论 出生体质量是VLBWIs骨营养的影响因素.动态监测血清钙、磷、ALP可以早期评价VLBWIs的骨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生儿及小婴儿腹腔镜手术适宜气腹压力与基本生理指标间的函数关系.方法 A组20例腹腔镜手术患儿,在气腹前,气腹压力5mmHg和10mmHg时,分别记录患儿腹围,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i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2).B组30例腹腔镜手术患儿,气腹压力由6 mmHg逐步增加,当PETCO2达到或超过50 mmHg时,记录上一气腹压力值,即为适宜该患儿的气腹压力.结果 A组:5 mmHg气腹压力可使腹腔容积增加约35%,且PETCO2均小于50 mmHg.10 mmHg气腹压仅可使腹腔容积再增加约11%.B组:实验得到的个体化气腹压力与身长、体重、年龄、Kaup指数均存在相关.经逐步回归法的多元线性回归,得到回归方程为气腹压力(mmHg)=3.926+1.468×体重(kg).结论 该函数关系适于预判3个月以内且心肺功能基本正常患儿的适宜气腹压力,术中根据PETCO2监测可对气腹压做进一步调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剂量阿奇霉素对哮喘儿童气道反应性的影响.方法 中重度持续哮喘患儿104例分为A组(56例)和B组(48例).所有患儿均应用沙美特罗替卡松(50/100μg/剂)2剂/d,吸人4周,重度持续哮喘患儿加服孟鲁司特5 mg/d,合并过敏性鼻炎者加糠酸莫米松100~200μg/d喷鼻,然后进入观察期.A组继续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剂量同前),并加口服阿奇霉素7.5 mg/( kg·d)(最大剂量250 mg/d),每周服药2d;B组仅继续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剂量同前).观察期为12周.试验结束两组分别评定观察期内有症状天数;开始及结束时,两组分别检测一秒钟用力呼气量( FEV1)、最大呼气峰流量(PEF)占预计值的百分率,观察期第15天及结束时检测使FEV1下降20%的组胺激发剂量(PD20-FEV1);观察开始前24h及结束后24h分别检测24h尿17-羟皮质醇(17-OHCS)和17-酮皮质醇(17-KS);试验结束后2周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 (1)A、B两组有症状天数分别为(2.13±1.18)d、(2.25±1.19)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54,P=0.59).(2)观察前、后PEF占预计值百分率:A组分别为(49.77±15.02)%、(82.73±7.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9,P=0.000),B组分别为(52.69±13.90)%、(81.15+7.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7,P=0.000);观察前、后FEV1占预计值百分率:A组分别为(50.48±15.08)%、(83.18±6.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5,P=0.000),B组分别为(53.29±13.89)%、(82.73±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3,P=0.000).(3)观察期第15天、结束时PD20-FEV1水平:A组分别为(65.13±26.08) μg、(460.79± 221.72) μ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4,P=0.000),B组分别为(65.27±25.75) μg、(65.66±25.09) μ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5,P=0.15);观察期结束时A、B两组间PD20 - FEV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9,P=0.000).(4)观察前、后24h尿17 -OHCS水平A组分别为(14.27±3.41) nmol/L、(14.43±3.69) nmol/L,B组分别为(14.31±3.66) nmol/L、(14.56±3.37)nmol/L,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前、后24h尿17-KS水平A组分别为(22.43±5.69)nmol/L、(22.07±5.21) nmol/L,B组分别为(22.40±5.04)nmol/L、(22.54±4.74)nmol/L,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观察期结束后2周血清ALT水平A、B两组分别为(20.39±9.12)U/L、(20.83±7.83) U/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6,P=0.79);AST水平A、B两组分别为(20.68±8.67) U/L、(21.44±8.60) U/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P=0.66).结论 小剂量阿奇霉素口服12周,并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可降低哮喘患儿的支气管高反应性,但未减少患儿的有症状天数,也未使FEV1、PEF较单独应用沙美特罗替卡松改善明显,对患儿肾上腺功能及肝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术中应用Mistral-Air充气式保温毯对接受全身麻醉的新生儿围术期体温、术后并发症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择期开腹手术、接受全身麻醉的足月新生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对术中新生儿行Mistral-Air充气式保温毯的保温治疗,对照组则选择传统常规无保温毯式保温方法,术后均使用37℃保温箱送入麻醉苏醒室.分别记录新生儿麻醉前(T0),术中30 min(T1),拔管后(T2),入PACU后15 min(T3),30 min(T4)的鼻咽温、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记录新生儿拔管时间、拔管后呼吸暂停及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测量T0和T2时新生儿的凝血指标(PT、APTT、TT、Fib).结果 观察组术中及术后苏醒期体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中及术后苏醒期心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PT、APTT、TT、Fib四项凝血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术中应用Mistral-Air充气式加温毯,能够改善术后凝血功能,有效预防新生儿术中及苏醒期体温降低,缩短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前白蛋白(PAB)及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对于鉴别轻、重度窒息新生儿的肝损害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窒息新生儿,依据Apgar评分,分为轻度和重度窒息组,对不同窒息程度早产儿(84例)、足月儿(101例)的PAB、RBP、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进行比较,并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与轻度窒息组比较,重度窒息组早产儿的谷草转氨酶较高,PAB、RBP较低(P0.05);重度窒息组足月儿的PAB较低(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早产儿重度窒息组的PAB,足月儿轻度窒息组的AST、PAB和重度窒息组的PAB均明显好转(P0.05)。ROC曲线显示,前白蛋白对于窒息足月儿、早产儿肝功能损害评价均有较好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论前白蛋白可作为评价新生儿窒息肝损害的指标,并可以用于判断窒息程度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罗汉果皂苷Ⅵ(MⅥ)对小鼠脓毒症致急性肝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MⅥ低剂量组(低剂量组,25 mg/kg)、MⅥ高剂量组(高剂量组,100 mg/kg)和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物1α(PGC-1α)抑制剂组(抑制剂组,100 mg/kg MⅥ+30 mg/kg PGC-1α抑制剂SR-18292),每组12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制备脓毒症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开始腹腔注射给药,每天1次,连续3 d。ELISA法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浓度;比色法检测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肝脏线粒体呼吸功能,计算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T-PCR检测肝组织线粒体DNA(mtDNA)的拷贝数及肝组织中PGC-1α、核呼吸因子1(NRF-1)、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PGC-1α、NRF-1和TFAM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ALT、AST水平及肝组织中MDA含量显著增加(P < 0.05),肝组织中GSH-Px和SOD活性显著降低(P < 0.05);肝组织病理学损伤严重;肝组织线粒体呼吸控制率和mtDNA拷贝数,以及肝组织中PGC-1α、NRF-1、TFAM的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 < 0.05)。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ALT、AST水平及肝组织中MDA含量显著减少(P < 0.05),肝组织中GSH-Px和SOD活性显著增加(P < 0.05);肝组织病理学损伤得到改善;肝组织线粒体呼吸控制率和mtDNA拷贝数,以及肝组织中PGC-1α、NRF-1、TFAM的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P < 0.05);低剂量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PGC-1α抑制剂SR-18292可显著抑制高剂量MⅥ的干预效果(P < 0.05)。结论 MⅥ能有效减轻小鼠脓毒症致急性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增强PGC-1α介导的线粒体生物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过敏性紫癜(HSP)及预防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法,将103例HSP患儿分为肝素组(57例)和对照组(46例),肝素组在一般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100~125 U/(kg·次)静脉滴注,1次/d,连用10~14 d.观察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皮疹反复发生率,治疗前、后D-二聚体及早期肾损害指标的变化.结果 肝素组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的消退时间分别为(15.23±3.14)d、(6.80±1.96)d、(6.68±3.42)d,较对照组[(17.11±4.79)d、(8.30±2.67)d、(8.59±4.09)d]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皮疹反复发生率为14.6%,较对照组(39.1%)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随访3个月时D-二聚体阳性率为15.8%,较对照组(37.0%)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早期肾损害指标尿中微量蛋白、β2微球蛋白、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水平分别为(12.22±3.92)mg/L、(5.35±0.51)mg/L、(8.12±1.65)U/L,较对照组[(14.15±5.17)mg/L、(6.54±2.67)mg/L、(10.04±2.60)U/L]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缩短HSP病程,并可有效预防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新生猪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模型建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采用盲肠结扎加穿孔(CLP)建立新生猪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模型的方法及实验与临床意义。方法:选用健康长白新生猪14只,随机分成实验组(E组,n=9)和对照组(C组,n=5),实验组施行盲肠结扎加穿孔(CLP)制成MODS动物模型,对照组只行剖腹和盲肠探查术。动态观察两组血清生化指标(ALT,AST,ALB,BUN,Cr,CKMB,lac)及血小板、血气分析(PaO2,PaCO2)的变化,通过光镜观察动物各重要生命器官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动物在CLP后血ALT,AST,BUN,Cr,CKMB,lac24h即已开始升高,48~96h明显升高,48h时ALT为83.0±9.3U/L、AST为348.8±132.9U/L、BUN为10.5±2.5mmol/L、Cr为79.2±9.0μmol/L、CKMB为5152.0±1857.8U/L、lac为12.3±4.0mmol/L(P<0.01),96h后开始有所降低,但仍高于0h;ALB24h后开始降低,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血小板24h开始降低,96h与0h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aO2和PaCO248h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实验组动物死亡率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MODS的发生率为56%。实验组动物肺、肝、心、肾、胃肠道等器官均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结论:CLP诱发了新生猪多个器官的功能障碍,该实验可用于新生动物MODS模型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嗜铬粒蛋白A(CgA)、尾加压素Ⅱ(UⅡ)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儿血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58例CHF患儿为心衰组,其中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17例,扩张型心肌病41例;另选取门诊健康体检儿童2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血清CgA及UⅡ水平;采用双向侧流免疫法测定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室重塑指标;Pearson相关或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血清CgA、UⅡ与心室重塑的相关性。结果心功能Ⅱ级患儿的血清CgA、NT-proBNP水平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gA、NT-proBNP水平在心功能Ⅲ级、Ⅳ级患儿中高于对照组,并且随着心功能损害加重而升高(P0.05)。UⅡ浓度在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患儿中均低于对照组,并且随着心功能损害加重而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与扩张型心肌病患儿间血清CgA、UⅡ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gA浓度分别与左心室质量分数(LVMI)、NT-proBNP、心功能分级成正相关(r分别为0.279、0.649及0.778,P0.05),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UⅡ成负相关(r分别为-0.369、-0.322及-0.718,P0.05)。血清UⅡ分别与NT-proBNP、心功能分级成负相关(r=-0.472、-0.591,P0.05),而与LVMI、LVEF、LVFS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CgA可能参与CHF患儿心室重塑,血清CgA和UⅡ有可能为心衰的诊断和心功能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多系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对儿童多器官系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睡眠障碍诊疗中心,经多导睡眠监测仪( polysomnography,PSG)监测确诊为OSAHS的儿童89例,根据病情轻重分为轻度组59例、中重度组30例,选取同期来本院体检的健康儿童100例为正常对照组.测量身高、体重、体重指数、血压,记录腺样体面容、牙咬合情况,测定血常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检查心电图和心脏B超,比较各组结果.结果 OSAHS轻度组、中重度组体重(kg)分别为23.3 ±10.1、21.9±8.4,身高(cm) 114.9±16.2、110.8±13.3,均低于正常组(31.8±10.1、136.1±15.1)(P <0.05),腺样体面容发生率23.7%、26.7%,牙咬合异常率74.6%、60.0%,明显高于正常组(0,4%)(P<0.05);OSAHS中重度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20±0.30) mmol/L]、胰岛素[2.79 (0.84~16.16) mU/L]低于正常组[(1.40±0.27) mmol/L、4.92(0.76~16.80) mU/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2.61 ±0.75) mmol/L]高于正常组[(2.32 ±0.62) mmol/L] (P <0.05);OSAHS轻度组、中重度组红细胞计数(×1012/L)分别为4.93 ±0.37、5.23 ±0.22,血小板计数(×109/L) 292.92±75.64、292.50±63.05,明显高于正常组(4.70 ±0.31,255.60±69.12) (P< 0.05),收缩压(mm Hg,1 mm Hg =0.133 kPa)分别为98.54±10.44、99.13±19.13,高于正常组(87.88±11.37) (P <0.05),右室内径(mm) (14.24±1.64、13.17±2.07)小于正常组(16.10±2.96),主肺动脉内径(mm)(17.05±3.33、16.33±3.14)大于正常组(14.11 ±2.52),右室壁厚(mm) (3.43±0.26、3.57 ±0.20)大于正常组(3.32 ±0.25) (P <0.05),OSAHS中重度组心率[(94.43 ±10.64)次/min]比正常组[ (87.12±16.20)次/min]增快(P<0.05);OSAHS中重度组与轻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OSAHS颌面发育畸形明显,可以影响其他系统的功能,有生长发育减缓、代谢紊乱、血液黏度增加、血压升高、心脏结构改变的倾向.  相似文献   

18.
对14例紫癜性肾炎(SHN)、17例不伴尿常规改变过敏性紫癜(SHP)和12例正常儿童的血浆内皮素-1(ET-1)、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及D-二聚体(D-D)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SHN患儿的血浆ET-1(88.48±22.96)ng/L、vWF(1.59±0.38)U/ml及D-D(1.45±0.39)m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3.73±17.89)ng/L、(0.99±0.30)U/ml,(0.28±0.23)mg/L.P均<0.01。在治疗后,SHN患儿的血浆ET-1、vWF和D-D水平均显著下降(P均<0.01);SHN患儿的血浆ET-1和D-D水平与血清肌酐呈正相关(分别为r-O.794,P<0.01;r=0.826,P<0.01)。表明肾血管内皮损伤所致ET-1过度生成、血管内凝血及继发性纤溶可能参与本病肾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不同剂量氨基胍对内毒素休克兔模型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Wang L  Fan XM  Tang HX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3):206-209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不同剂量氨基胍对内毒素休克模型兔肾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氨基胍治疗的剂量、时间依赖性.方法 40只新西兰白兔麻醉后被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内毒素组、氨基胍一组、二组、三组.除对照组外,其他四组每只兔静脉推注大肠杆菌O55B5内毒素(LPS)400μg/kg,当平均动脉压下降为原来的30%时,休克诱导成功.氨基胍一、二、三组每只兔分别静脉注射30、50、100 mg/kg的氨基胍,对照组及内毒素组给予相应剂量的生理盐水.在注射内毒素前(T0)、休克时(T)、休克后第1(T1)、2(T2)、3(T3)、4(T4)、5(T5)、6(T6)小时记录尿量,在T、T2、T4、T6时间点测定血硝酸盐、亚硝酸盐(NO-3/NO-2,NO的代谢产物)、尿素氮(BUN)、肌酐(Scr)、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结果 LPS可引起血NO-3/NO-2、BUN、Scr、尿RBP显著升高[分别从T点的(47±5)μmol/L、(5.8±1.5) mmol/L、(41±10)μmol/L、(240±61)ng/L,升高至T6 点的(160±18)μmol/L、(15.5±1.8) mmol/L、(166±23) μmol/L、(1580±180) ng/L, P均<0.01].尿量显著减少[从T0点的(17.6±2.8)ml降低到T6 点的(1.3±0.6)ml,P<0.01] .三个氨基胍组均可减轻 NO-3/NO-2、BUN、SCr、RBP升高的程度,增加尿量.氨基胍一、二、三组在T6点的NO-3/NO-2分别为(58±8)、(50±14)、(46±9)μmol/L,与内毒素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均<0.01);BUN分别为(8.2±2.9)、(7.5±1.9)、(5.5±1.8)mmol/L, 与内毒素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均<0.01);RBP分别为(350±60)、(272±72)、(248±103) ng/L,与内毒素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P分别<0.05、<0.05、<0.01);尿量分别为(11.1±2.4)、(12.1±1.3)、(17.1±2.4)ml,与内毒素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均<0.01).效果以大剂量氨基胍组为著.结论氨基胍可抑制NO的形成,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氨基胍可不同程度地减轻LPS引起的尿量和肾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