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骨康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对患者骨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0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用温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骨康胶囊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骨密度、骨代谢、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6%)高于对照组(71.7%)(P0.05)。两组治疗后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均增加(P0.05);观察组治疗后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和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INP)水平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B-ALP和PI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骨康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疗效明显,且可改善患者骨代谢。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壮骨胶囊对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证候群及对骨密度水平的影响,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按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壮骨胶囊治疗,对照组予乐力钙治疗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及腰椎和股骨颈的骨密度变化,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骨密度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骨密度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壮骨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有显著临床疗效,能有效增加骨密度,显著改善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给予补肾活血中药,每日1剂;对照组口服阿仑膦酸钠片70 mg,每周1次,碳酸钙D3片600 mg,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2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腰椎(L1~L4)及左侧股骨颈骨密度、血清骨钙素(BGP)、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Ⅰ型原胶交联C-末端肽(CTX),并检测安全性指标。治疗后评价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BGP、BAP、TRACP-5b、PINP、CTX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BGP、BAP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安全性指标未见异常改变。结论补肾活血法能有效提高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改善临床症状,可能与其有效调节骨转换代谢平衡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杜仲补肾健骨颗粒联合温针灸治疗肾虚精亏型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日照中医医院医院骨伤三科住院治疗的骨质疏松症患者14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71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抗骨质疏松症基础治疗,对照组另给予鲑鱼降钙素肌肉注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杜仲补肾健骨颗粒联合温针灸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6周。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VEGF、TNF-α、TGF-β、PINP及BGP的编号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16周后中医证候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4周、12周、16周后PINP、BGP、TGF-β水平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周、12周、16周后VEGF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3%,对照组有效率为5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杜仲补肾健骨颗粒联合温针灸治疗肾虚血瘀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中医证候,降低患者血清TNF-α、PINP、TGF-β水平,上调血清VEGF水平。  相似文献   

5.
曾叶明 《新中医》2017,49(2):84-86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汤治疗肾虚血瘀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疗效机制。方法:将110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5例。2组均予阿法骨化醇胶丸治疗,观察组再予补肾活血汤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骨钙素(BGP)、抗酒石酸碱性磷酸酶(TRACP-5b)的变化,评估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腰椎、股骨颈骨密度均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腰椎、股骨颈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中BGP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而TRACP-5b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BGP水平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而TRACP-5b水平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对照组78.2%,观察组92.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1,P=0.0310.05)。结论:补肾活血汤治疗肾虚血瘀型老年骨质疏松症安全有效,能有效提高患者骨密度及改善骨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6.
赵勇  李妮  彭馨怡 《四川中医》2023,(1):160-163
目的:探讨自拟黄芪生骨方联合双膦酸盐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的临床效果及对骨密度(BMD)、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86例POP患者,按照就诊时间编号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每组各43例,比较两组POP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BMD骨密度(BMD)、骨代谢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POP患者中医证候积分、BMD、血清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β-CTX)、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BMD、BGP、BALP、PINP均显著高于常规组,中医证候积分、β-CTX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POP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黄芪生骨方联合双膦酸盐治疗POP疗效确切,可以提高患者骨密度,改善患者骨代谢。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8年5月—2020年7月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接收的9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双盲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4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而研究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用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骨密度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的股骨颈、腰椎L2~L4骨密度明显高于常规组,VA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其骨密度,并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8.
韩春 《新中医》2022,54(9):180-183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腰肌劳损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推拿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温针灸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体征积分、中医证候积分、背肌力、腰部耐力时间、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4个疗程后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体征积分、中医证候积分、背肌力、腰部耐力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体征积分、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体征积分、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背肌力、腰部耐力时间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背肌力、腰部耐力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OD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VAS、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慢性腰肌劳损效果明显,可以...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颈气血亏虚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将80例颈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单纯针刺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温针灸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中医临床证候积分疗效、血压变化以及伴随症状积分。结果: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总有效率研究组9 5.0%,对照组为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2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伴随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2项积分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颈性高血压病,可有效辅助控制血压,改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壮骨方联合唑来膦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94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唑来膦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补肾健脾壮骨方治疗,2组疗程均为1年。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骨密度(BMD)和骨代谢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49%,高于对照组的70.21%(P<0.05)。2组治疗后胫膝痠耎和腰背疼痛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胫膝痠耎和腰背疼痛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股骨颈与腰椎L2~4BMD较治疗前增加(P<0.05);观察组治疗后股骨颈与腰椎L2~4BMD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清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和I型前胶原N端前肽(PIN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TX、B-ALP和PI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健脾壮骨方联合唑来膦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疗效良好,可改善患者骨代谢,增加骨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