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资料与方法2007年6月~2008年12月我院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加乳头切开术(EST)38例,其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19~85岁,平均52岁。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黄疸、食欲不振等。  相似文献   

2.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170例检查的经验和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操作技巧、安全性及对胰胆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1992年15月-1997年10月对170例患者用OlympusJF-20纤维十二指肠镜从Vater壶腹乳头处进行插管注射造影剂,使胰胆管在X线下显影。结果本组总成功155例(91.2%),疾病检出率80%,其中胆道结石占44.5%,胆总管扩张占12.9%,胰腺炎占9.6%,其它疾病较少见。并发症4例(2.4%),均无严重后果。结论ERCP对黄疽、腹痛、胰胆管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均有较高价值,并且是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乳头旁憩室与胰胆疾病ERCP检查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乳头旁憩室与胰胆疾病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内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插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4 ̄1996年进行ERCP检查的1422例患者(127例有乳头旁憩室,1295例无憩室)的内镜下表现,插管情况及最终诊断。结果:有憩室组总插管显影126例,胰胆管显影100例,选择性插管失败3例,有憩室组插管后显影的126例中有胆胰系统疾病者96例(76.2%),无憩室组阳  相似文献   

4.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主要是运用长的重复时间(TR〉3000ms)及特长的回波时间(TE〉150ms)来区分静态或缓慢流动的液体和周围软组织结构,含水的胰胆管显影。MRCP检查是临床用于观察胰胆管正常解剖结构和病理形态的重要的检查手段,由于MRCP无放射性损害、非侵袭性、无须插管和注射造影剂、安全可靠、患者无痛苦等优势,为临床手术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背景:在胆管疾病诊断中,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和超声内镜(EUS)成像已经取代了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但是ERCP对于胆管疾病的治疗是必需的。该研究评价了一种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新方法,即运用前斜视EUS治疗。方法:19例急性腹痛伴肝功能指标升高的患者纳入该研究。运用倾斜视角EUS评价胆管系统。当发现胆石或胆泥时,进行胆管套管插入和括约肌切开术。结果:EUS发现4例胆石症患者,12例胆泥患者,随后的胆管造影和括约肌切开取石证实了所有诊断。1例患者发生胆管插管失败。EUS发现3例慢性胰腺炎。整个操作过程(EUS加上ERCP和胆管治疗)平均27min,无操作相关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我科自2001年10月-2005年7月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95例,发现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23例,占24%,本文分析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诊断及与胰胆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胰胆管合流异常与胰胆疾病(附19例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胆管合流异常诊断较难,易误诊。1984年10月~1994年6月经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诊断19例,占胰胆管双管显影的3.1%,其中78.9%合并胰胆疾病,以先天胆总管囊性扩张症多见。本文重点讨论了胰胆管合流异常的诊断方法及与胰胆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是近年发展起来的胰胆管成像技术。它利用MR重T2的效果使含水器官显影,与常规MR横断面影像结合,提高了诊断水平。我院自1997年5月~2000年2月共做了75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997年5月~2000年2月我们对75例外科病人做了MRCP并同时做常规MR检查。其中男51例,女24例,年龄27~83岁,平均65岁。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上腹痛、黄疸、上腹包块等。检查前均行B超检查,15例曾行ERCP,23例有CT图像,所有病例均经外科手术,内镜及病理检查证实诊断。75例中非肝胆胰疾病6例,恶性胰胆管梗阻33例,其中壶腹部癌9例,胆管癌9例,胰头癌6例,胰体癌6例,左内叶肝癌3例。良性梗阻24例,其中胆总管结石18例,胆总管下端炎性狭窄6例,肝硬化9例,肝囊肿3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诊断明确为胆总管结石的50例患者进行ERCP+EST+取石术,必要时行鼻胆管引流(ENBD)。结果内镜下顺利插管并取石40例,插管困难而行针状刀切开后顺利插管并取石10例,一次取石成功率为96%(48/50),术后并发症:出血2例(4%),急性胰腺炎1例(2%)。结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独特的优势,临床疗效满意,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月~2007年1月,我院应用内镜括约肌切开取石术治疗胆管结石112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12例术前均经B超、CT诊断为胆总管结石,并术中经逆胰胆管造影(ERCP)证实诊断的患者,男63例,女49例,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47岁。其中原发性胆总管结石91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股动、静脉及右侧颈内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在机器人微创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400例患者接受机器人("达芬奇S")微创心脏手术,其中体外循环下214例,术式包括房间隔或室间隔缺损修补105例,二尖瓣成形或置换76例,心房黏液瘤切除33例。术中食道超声引导下右侧股、动静脉及右侧颈内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除心脏不停跳术式外,升主动脉顺行灌注含血冷停搏液或康斯特保护液(HTK液)进行心肌保护,Chitwood钳经胸阻断升主动脉。体外循环采用浅低温、中流量灌注,灌注中采用负压辅助静脉引流及连续动脉血气监测。体外循环停止后,股动脉插管处重建,颈内静脉压迫止血。结果体外循环时间45~206(104±39.7)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21~117(67.8±32.3)min。股动脉插管直径(15~20)Fr,股静脉插管直径(19~23)Fr,颈内静脉插管直径(15或17)Fr。术后髂静脉及股总静脉栓塞3例,股动脉栓塞2例,经华法林或Fogarty导管取栓后治愈。结论机器人微创心脏术中,右侧股动、静脉及右侧颈内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困难性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的操作技巧。方法2005年1月~2010年3月,本院共行ERCP556例,分别采用下列方法进行插管:(1)采用双腔乳头切开刀常规插管;(2)捻导丝辅助法;(3)预备性切开后插管;(4)十二指肠乳头针形刀开窗术。结果556例采用双腔乳头切开刀常规插管,成功467例,成功率84.0%;未成功89例采用捻导丝辅助法,成功33例,总成功率89.9%;余下56例采用预备性切开后插管36例,成功31例,总成功率95.5%;余25例未成功者采用十二指肠乳头针形刀开窗术14例,成功13例,总成功率97.8%。共12例未成功者,其中1例因担心大出血和十二指肠穿孔停止开窗术,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余下11例因无预备性切开及开窗术指征,ERCP失败。与常规插管方法比较,十二指肠乳头针形刀开窗术和辅助法插管总成功率明显升高(P〈0.05)。术后无穿孔及死亡病例,高淀粉酶血症、PEP等并发症在ERCP术后总的发生率与插管成功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困难性胆管插管的ERCP病例中,应用十二指肠乳头针形刀开窗术和辅助法可以有效提高ERCP诊治的成功率,而并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本组患者共190例,治疗组(红蓝花酒口服液)110例,年龄14~4O岁以上,原发痛经68例,继发浦经42例。对照组(田七浦经胶囊)80例,年龄14~45岁,原发痛经51例,继发病经29例。两组各项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各组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经前1周服药,连服7天为1个疗程,每月只服1个疗程)停药,停药后随访3个月统计疗效。结果:痊愈(腹痛及其他症状消失,停药后3个月无复发,疼痛程度恢复到0分者)治疗组56例,对照组15例;显效(腹痛明显减轻,余症消失或减轻,疼痛积分降至治前的1/2以下)治疗组43例,对照组23例;有效(腹痛减轻,症状…  相似文献   

14.
资料与方法 本组66例肠易激综合征(IBS),病例均符合罗马标准Ⅱ。临床症状:腹痛61例,腹胀55例,腹泻59例,便秘3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男10例,女23例,年龄18~50岁,病程1.5~10年。对照组33例,男11例,女22例,年龄16~53岁,病程2~11年。两组具有可比性(P〉0.05)。  相似文献   

15.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内镜治疗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早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ST)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2月~2005年4月62例行早期(72 h内)ERCP、EST治疗及65例未做ERCP、EST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淀粉酶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ERCP组的腹痛缓解天数、住院天数与非ERCP组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淀粉酶、住院费用与非ERCP组比较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过敏性紫癜又称享一舍综合征(HSP),是小儿常见的坏死性小血管炎,多年来一直采用抗组胺及激素治疗,副作用大,病程长,有些病例迁延不愈。1994年4月~1997年12月我们采用西咪替了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将同期确诊为HSP的55例住院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西咪替了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5~岁8例,8~12岁22例。发病2~d人院13例,5~d12例,10~d4例,15~20dl例。初发者23例,复发者7例。30例均有皮肤紫癜,其中伴关节痛18例,腹痛22例,便血6例,尿蛋白(±)~(十)12例,(十)~()8…  相似文献   

17.
我院于1990年4月~2000年1月期间收治的过敏性紫癜54例中,诊断为紫癜性肾炎28例,用藏药治疗疗效显著,现将其临床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28例中5~9岁有24例,11岁以上者4例,男15例,女13例,全年均有发病。病程28例全部有典型皮疹,有消化道症状者23例(82%),包括腹痛、呕血或便血,有关节、软组织肿痛者15例(53.7%),发热者19例(67.9%)。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期气管插管抢救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SOPP)并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07年收治的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插管组)34例和2005~2006年(非插管组)32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问(入住EICU时间)、复能剂的用量、治愈率、病死率。结果 ①早期插管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非插管组、复能剂的用量明显减少(P<0.01);②早期院内插管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非插管组、病死率显著降低(P<0.05),而早期院前插管组的治愈率、病死率与非插管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气管插管是抢救ASOPP并呼吸衰竭的有效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价值。方法 对46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人中23例采用NPPV治疗者(治疗组)与23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者(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治疗后2h、48h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分析的改善情况,比较气管插管率,病死率、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同期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分析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住院时间缩短,气管插管率、病死率明显降低。结论 NPPV是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可提高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缩短病程及降低插管率、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是胰腺、胆道及肝胆疾患的重要诊断手段。我院在1984~1985年两年中检查31例,其中男12例,女19例,年龄23~76岁,平均49岁。病史12天至23年。主要症状体征有巩膜及皮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