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和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我院收治的1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和血压变异性相关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 SBP、d SBP、n SNP、24 h DBP、d DBP、n DBP与24 h SBPV、d SBPV、n SBPV、24 h DBPV、d DBPV、n DBPV指标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氨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降低患者血压水平和血压变异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不同时间段服用左旋氨氯地平对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和异常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 58例老年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晨起(A组)和傍晚(B组)服药组;均服用左旋氨氯地平,8周时随访,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1)A、B两组的诊室血压、动态24h平均血压、晨峰血压值在治疗后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相比P均<0.05;组间P均>0.05.(2)A、B两组夜间血压在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B组夜间血压下降幅度更大.(3)治疗后均可有效提高A、B两组全天24h、白昼和夜间平均收缩压(SBP)达标率;B组提高夜间平均SBP达标率明显优于A组(66.7% vs.32.1%,P<0.05).(4)治疗后A、B两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改善(非杓型纠正为杓型)率分别为25%和50%,B组显著优于A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A、B两组SBP昼夜差值百分比均有所增加,B组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晨起或傍晚服用左旋氨氯地平均能有效地降低晨峰血压和白昼血压.傍晚服用能更好地纠正夜间高血压、显著纠正异常血压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珍菊降压片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Ⅱreceptor blocker,ARB)缬沙坦治疗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疗效。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辨证为肝阳上亢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珍菊降压片+缬沙坦)32例与对照组(双氢克脲噻+缬沙坦)28例,经8周治疗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动态血压、血压变异性及中医症状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平均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白昼SBP(daytime mean SBP,d-SBP)、夜间SBP(nighttime mean SBP,n-SBP)均明显降低(P0.05),而两组平均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白昼DBP(daytime mean DBP,d-DBP)、夜间DBP(nighttime mean DBP,n-DBP)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白昼SBP变异性(d-SBPV)、夜间SBP变异性(n-SBPV)均明显降低(P0.01),而两组白昼DBP变异性(d-DBPV)、夜间DBP变异性(n-DBPV)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症状(眩晕、头痛、易怒)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而两组肢体麻木症状积分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珍菊降压片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证)患者不仅可有效降低血压,改善血压变异性,还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联合用于高血压患者时对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 92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6)与对照组(n=46),观察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对比2组患者血压、颈动脉IMT及血管内皮功能.结果 治疗后2组SBP、DBP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颈动脉IMT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IM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DM)经治疗均显著增高(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可有效控制血压,延缓IMT的增厚,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对于减少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血压晨峰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300例,按照年龄的大小将其分成Ⅰ组(65~69岁)、Ⅱ组(70~74岁)、Ⅲ组(75~79岁)、Ⅳ组(≥80岁)以及对照组(65岁),检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BPV)和血压晨峰,分析不同因素对血压晨峰的影响。结果与Ⅰ、Ⅱ、Ⅲ以及对照组相比,Ⅳ组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白天平均收缩压(d 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 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 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 DBP)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均升高(P0.05);患者的年龄、BMI、吸烟强度和年限、血压昼夜模式是患者的晨峰收缩压的主要影响因素,且各因素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随年龄的增加逐渐上升,影响血压晨峰的主要因素是患者的年龄、BMI、吸烟强度和年限、血压昼夜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术前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探讨预防或减轻对比剂肾病(CIN)的新方法.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住院应用优维显370对比剂行冠状动脉介入的病例200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肌酐、β2-微球蛋白等实验室检查,发生CIN情况等临床指标.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120例,常规治疗组80例.比较两组间上述临床指标的差别.强化治疗组又分为标准水化治疗组(65例)及强化阿托伐他汀组(55例).分析各组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1)3组患者血浆肌酐浓度造影后第3天比较:标准水化治疗组[ (74.6±14.5)μmol/L]、强化阿托伐他汀组[(83.4±16.2) μmol/L]低于常规治疗组[(95.2±17.4)μmol/L](P均<0.05);造影后第7天比较,标准水化治疗[(73.3±14.1)μmol/L]、强化阿托伐他汀组[ (79.5 ±14.3)μmol/L]低于常规治疗组[(87.4±14.5)μmol/L](P均<0.05),标准水化治疗组低于强化阿托伐他汀组(P<0.05).(2)造影后第3天血浆p2-微球蛋白比较,标准水化治疗组[(0.55±0.11)μmol/L]、强化阿托伐他汀组[(0.59 ±0.10) μmol/L]低于常规治疗组[(0.77±0.12) μmol/L](P均<0.05);造影后第7天比较,标准水化治疗组[(0.54±0.09)μmol/L]、强化阿托伐他汀组[(0.59±0.12)μmol/L]低于常规治疗组[(0.65±0.10)μmol/L](P均<0.05),标准水化治疗组低于强化阿托伐他汀组(P<0.05).(3)常规治疗组的CIN发病率(12.5%)高于标准水化治疗组(3.1%)、强化阿托伐他汀组(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强化阿托伐他汀组的CIN发病率高于标准水化治疗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标准水化治疗、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方案均能预防PCI术后CIN的发生,而标准水化治疗似能更好地改善患者PCI术后的肾脏功能.(2)强化阿托伐他汀在保护PCI术后肾脏损伤的疗效与标准水化治疗相似,冠心病患者PCI围手术期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是临床预防CIN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IL-6、IL-8及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神经内科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剂、控制血压等常规治疗,对照组予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d,观察组予阿托伐他汀40 mg/d,2组的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IL-6、IL-8、MMP-9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变化.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hs-CRP、IL-6、IL-8及MMP-9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可进一步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CRP、IL-6、IL-8及MMP-9水平,减轻脑梗死后脑组织缺血性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有较好的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褪黑素水平及昼夜分泌节律的改变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关系。方法将150例老年患者(大于65岁)按2010年高血压诊断与治疗指南标准,分为老年高血压(100例)及老年健康对照组(50例),100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晨峰血压增高组(56例)、非晨峰血压增高组(44例),分别测量各研究对象血清褪黑素水平及昼夜节律变化、动态血压。结果与对照组和非晨峰血增高组比较,晨峰血压增高组患者夜间血清MT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晨峰血压增高组夜间/早晨血清MT的比值低于对照组和非晨峰血压增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晨峰血压增高组存在MT昼夜分泌节律异常。血压晨峰值与夜间/早晨血清褪黑素的比值呈负相关(P0.01)。结论晨峰血压增高组血清褪黑素水平为白昼分泌较少,夜间分泌也无明显增多,昼夜分泌节律异常,导致具有升高血压作用的神经-内分泌激素受抑制减少,引起晨峰血压增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段服用氯沙坦对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门诊急诊收治的70例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均给予氯沙坦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于晚上19:00服药,对照组患者于上午07:00服药,均治疗48周,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8周后进行24 h无创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组患者全天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24 h SBP、24 h DBP),昼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d SBP、d DBP),夜间平均舒张压和舒张压(n SBP、n DBP),晨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晨间SBP、DBP)和异常血压形态的纠正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 SBP、24 h DBP、d SBP、d DBP、n SBP、n DBP、晨间SBP及DBP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晨间SBP及DB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异常血压形态的纠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不同时间段服用氯沙坦均能有效降低血压,但夜间服药降低晨间血压及纠正异常血压形态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肾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庆玲  姚森  翟桂玉 《现代康复》1999,3(10):1210-1211
目的:观察肾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患动态血压情况及节律变化。方法;采用美国无创性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测试时间8~9Am至次日8~9Am,测量间隔为30min。结果:两组患的24h SBP、24h DBP、d SBP、d DBP及血压负荷无明显差异(P>0.05),肾性高血压组n SBP、n DBP显高于原发性高血压组(P<0.001),原发性高血压组夜间n SBP、n DBP均低于白昼血压(P值均<0.01).肾性高血压组的夜间n SBP、n DBP与白昼血压无明显差异(P>0.05)。肾性高血压组SBP、DBP夜间下降百分率<10%,明显高于原发性高血压组(分别为48%、60%及30%、22.5%.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的动态血压存在着昼夜节律.肾性高血压患节律性消失。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非杓型高血压与心率变异性(HRV)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上海市同济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行PCI术的高血压患者106例,根据PCI术后1周内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非杓型高血压组和杓型高血压组,每组各53例。比较两组患者昼夜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以及夜间血压下降率,分析HRV指标,评价HRV指标选择表示时域指标的24h全部NN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min时段NN间期的均值和标准差(SDANN)以及全程相邻NN间期之差的平方根(RMSSD),记录随访1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再次住院率。结果非杓型高血压组夜间SBP、DBP及MAP明显高于杓型高血压组(P<0.05),杓型高血压组夜间SBP、DBP及MAP明显低于昼间,与杓型高血压组比较,非杓型高血压组SBP、DBP、MAP夜间下降率明显降低(P<0.01)。非杓型高血压组SDNN、SDANN、RMSSD较杓型高血压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杓型高血压组1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再次住院率明显高于杓型高血压组(P<0.05)。结论PCI术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易发生HRV降低,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腔隙性脑梗死(CLI)患者的血压动态变化特征。方法;将57例Ⅲ期EH患者分为两组:30例合并CLI者为观察组,27例无CLI者为对照组。全部患者作血压动态变化的测定,比较两组间各血压动态变化值的差异。结果在合并CLI的EH患者中,夜间收缩压水平明显高于无CH的Ⅲ期EH患者(P=0.025);在所有Ⅲ期EH患者中,无论有无CLI,其血压昼夜节律均明显异常(收缩压夜间下降率ASBP及舒张压夜间血压下降率ADBP均〈10%),但合并CLI者ASBP及ADBP均显著低于无CLI者(P值分别为0.008和0.035)。结论夜间收缩压和夜间血压下降率与CLI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中血压变异性与肾功能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12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计算入组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GFR),以90 m L/min为临界值将其分为肾功能正常组和肾功能异常组,监测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结果 (1)肾功能正常组白天的收缩压变异性明显小于肾功能异常组,但是白天的平均血压肾功能正常组却显著高于肾功能异常组;(2)年龄、白天收缩压的变异性与GFR呈负相关,而全天的舒张压,白天的舒张压、平均血压,夜间的舒张压与GFR呈正相关。结论血压变异性尤其是收缩压的变异性与肾功能不全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4.
血压变异性与老年高血压患者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EH)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LI)血压变异性(BPV)的特点。方法对41例EH患者、41例EH合并LI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24h平均收缩压(ASBP)、平均舒张压(ADBP)、收缩压变异性(SBPV)及舒张压变异性(DBPV),同时检测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尿酸。结果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尿酸两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梗塞组的SBPV及DB-PV明显高于对照组(11.57±1.81vs8.02±1.63,15.06±3.74vs11.41±2.69;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与血压变异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新诊断高血压病患者手术治疗后血压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4年3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鼾病科手术治疗的OSAHS合并新诊断的高血压病患者102例,分别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鼻息肉摘除术、腭咽成形术,术前及术后3、6个月进行多导睡眠监测、24 h动态血压监测、胸部X线摄片、纤维鼻咽镜等检查;观察术后3、6个月的血压变化。结果手术治疗后3、6个月患者体质指数(BMI)无明显变化,呼吸紊乱指数(AHI)和平均呼吸暂停时间较术前均显著下降,平均血氧饱和度(Sp O2)较术前显著升高(P均〈0.05)。手术治疗后3、6个月患者静息状态下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全天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术前下降(P均〈0.05),其中夜间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的下降更明显。静息状态下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在术后3个月和6个月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患者在手术治疗后的静息状态下血压恢复正常58例,缓解率为56.9%。结论 OSAHS相关高血压患者术前综合评估,确定个体化术式,术后辅助综合治疗,可收到良好降压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分析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ABPM)特征。方法选择63例符合NAION诊断的患者,观察其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并与63例性别构成比、年龄相匹配的无NAION患者的动态血压结果相比较。结果①NAION组的24 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在NAION组中最低舒张压发生在夜间的比率为33.3%,较对照组49.2%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NAION夜间最低舒张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NAION组患者中夜间血压下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④NAION组杓型血压的发生率为19.0%,对照组为39.7%,而反杓型血压发生率NAION组为39.7%,对照组为1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AION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较为普遍,夜间血压(包括动脉压、舒张压)不能正常下降可能为发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李莉  刘安  周美兰  许国双 《医学临床研究》2013,(12):2289-2291,2295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的血压水平与蛋白尿及肾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2004年至2007年间收治的114例子痫前期患者的血压、尿蛋白、血清肌酐等资料,回顾性分析血压水平与蛋白尿及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之间的关系。【结果】114例患者中,平均动脉压及收缩压水平与24h尿蛋白排泄量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53(Pd0.01)和0.58(P〈0.01),舒张压与24h尿蛋白排泄量无关,r=0.16(P〉0.05),而平均动脉压、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与eGFR不相关(r=-0.14,0.01,-0.18,均P〉0.05)。但进一步通过亚组分析发现,在收缩压≥140mmHg的78例患者中,平均动脉压和收缩压均与eGFR呈负相关(r=-0.39,P〈0.01和r=-0.28,P〈0.05);而在单纯舒张压≥90mmHg的24例患者中,舒张压则与eGFR不相关(r=0.06,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的血压水平与蛋白尿排泄量之间存在明确的相关性,在收缩压〉140mmHg的患者中,肾功能损害程度随血压升高而加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秦皇岛市7~12岁学龄儿童血压状况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测量654名7~12岁学龄儿童,身高、体重及血压,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儿童男女性别间收缩压(SBP)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05).男性舒张压(DBP)高于女性( P <0.01).汉族与少数民族SBP和DBP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05).超重组SBP高于对照组( P <0.05),肥胖组SBP和DBP高于对照组和超重组( P <0.01).SBP与年龄(r=0.188,P =0.000)和体重指数(BMI)(r=0.430,P =0.000)存在单变量相关.DBP与年龄(r=0.121,P =0.002)和BMI(r=0.262,P =0.000)存在单变量相关.多元线性回归显示,BMI是SBP(β=0.995,P =0.000)和DBP(β=0.458,P =0.000)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肥胖是儿童期血压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Crouse斑块积分法量化评价颈动脉硬化(CAS)的严重程度,并以Crouse斑块积分值分组进行血压、血脂及血尿酸(BUA)水平的比较和相关性分析,探讨血压、血脂及BUA水平与CAS发生及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61名城镇居民,年龄35~75岁。应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并记录双侧颈动脉内各个独立斑块的厚度并将所测得的所有独立斑块厚度相加后作为Crouse积分。同时检测记录血压值和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BUA水平。依据颈动脉超声Crouse积分结果将261例受试者分为正常对照组140例(n=140),内-中膜厚度(IMT)增厚组44例(n=44)和斑块形成组77例(n=77)。并分别对3组的血压、TC、TG、HDL-C、LDL-C、BUA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IMT增厚组、斑块形成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TC、LDL-C及BUA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而TG、HDL-C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形成组的SBP、LDL-C及BUA水平显著高于IMT增厚组(均P0.05),而两组间TG、TC和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斑块形成组中,受试者的SBP、LDL-C和BUA水平与Crouse积分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均P0.05),而性别、吸烟史、糖尿病史、DBP、TG、TC、HDL-C水平与Crouse积分均没有相关关系(均P0.05)。进一步通过比较标准化回归系数值发现:上述三者对Crouse积分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LDL-C(b=0.397,P0.01)、SBP(b=0.376,P0.01)和BUA(b=0.220,P0.05)。结论应用颈动脉超声Crouse积分法在颈动脉斑块定量评价上可靠性相对较高;SBP、TC、LDL-C及BUA水平均与CAS的发生有较密切关系,而HDL-C、TG和DBP水平与CAS关系不确切。BUA是影响CAS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长期规律有氧运动对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疗效。方法将106例平时缺乏运动的M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3例。2组均进行规律的有氧运动训练,观察组每次持续运动46~60 min,对照组每次持续运动30~45 min。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腰围(w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结果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BMI、SBP、DBP、TC、TG、LDL-C、wc、FPG及2 hPG较治疗前明显下降,HDL-C明显升高(均P<0.05);对照组TC、TG、LDL-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BMI、SBP、DBP、HDL-C、wc、FPG及2 hPG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BMI、TC、wc、FPG及2 hPG均明显下降,HDL-C明显升高(均P<0.05);2组间血压、TG、L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控制饮食、长期规律每次持续运动46~60 min比运动30~45 min的有氧运动可以更有效地降低MS患者的BMI、血压,调节血脂,减少wc,降低FPG及2 hPG等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