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笑梅  王晓非 《医学综述》2014,(10):1735-1737
近些年,调节性B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被高度关注。它们通过分泌白细胞介素10、转化生长因子β等抑制性介质或细胞接触等机制发挥下调免疫反应的作用,与肿瘤、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关系密切。风湿性疾病为一组累及全身结缔组织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过度免疫为风湿性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调节性B细胞在风湿性疾病发生、发展中起着免疫抑制作用,在未来风湿性疾病治疗中有着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2.
湖北民族学院风湿免疫疾病研究中心是湖北民族学院在建重点科研机构。该中心由临床诊疗单位即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和风湿免疫实验室组成。研究中心负责人为风湿免疫疾病学科带头人、归国博士、风湿病专家向阳教授,以中西医结合诊疗风湿性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为方向,是湖北民族学院硕士牛培养单位。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成立于1994年,是我省最早开展风湿性疾病诊疗的专科,其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在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及周边地区均享有盛誉。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范围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病率和发病率正在逐年升高,目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诊治效果虽尚可,但仍急需新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案以确保患者的预后良好。近年来,二甲双胍不仅可以有效治疗糖尿病,而且该药还能够辅助治疗癌症或者其他疾病,目前多认为二甲双胍主要是通过影响人体代谢而发挥其作用。此外,二甲双胍可能在自身免疫性风湿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潜在的治疗该类疾病的药物之一。未来,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并证实二甲双胍治疗自身免疫性风湿性疾病的机制,为临床使用提供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病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寅 《中外医疗》2008,27(31):53-53
风湿性疾病属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药物治疗主要以非甾体类抗炎药、激素以及缓慢作用抗风湿药为主,我院应用曲安奈德注射液和薏苡仁汤治疗风湿病40例,两药合用对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消除炎症反应,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孙明 《中华医护杂志》2005,2(5):390-390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是风湿热的后遗症。风湿热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全身性结缔组织炎症,主要累及心脏、关节、中枢神经系统、皮肤和皮下组织,属自身免疫性疾病。风湿活跃不易控制,心脏瓣膜损害进行性加重,故风心病疗程漫长,治疗难度大。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生物制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常见的、以多脏器损害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从20世纪50年代应用糖皮质激素及70年代应用免疫抑制剂以来,SLE患者的预后得到较大改善,但仍有相当部分患者对常规治疗无效。近年来的研究显示,新的生物制剂治疗SLE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生物制剂就是主要作用于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及B淋巴细胞等相互作用的某些环节,以阻断免疫反应继续并发挥疗效的一类产品,其品种繁多,目前治疗SLE的生物制剂主要是针对下列环节:①阻断或降低致病性自身抗体的产生;②阻止致病性自身抗体与靶组织的结合及其与免疫复合物在靶组织的沉积;③抑制免疫复合物引起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风湿免疫性疾病治疗全程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风湿免疫科2013年1月-4月收治的患者,将人文关怀应用于患者住院期间、院外治疗的全过程。结果风湿免疫性疾病治疗全程实施人文关怀的患者遵医行为和满意度都提高。结论风湿免疫疾病治疗过程中加强人文关怀,可显著提高患者对医嘱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检测几种常见的风湿性疾病患者血中黏膜相关上皮趋化性细胞因子(CCL28)的水平变化,探讨其水平变化在风湿性疾病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中的CCL28进行测定.结果 风湿性疾病患者血中的CCL2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风湿性疾病患者血中CCL28的水平变化与各种疾病活动性指标明显相关.结论 CCL28可能参与了风湿性疾病的发病过程,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阻断CCL28及其受体的相互作用,可能成为风湿性疾病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芦春  张瑞 《大家健康》2016,(8):169-170
目的:系统地探究在风湿免疫疾病治疗中应用环磷酰胺冲击疗法的实际价值。方法: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选取收治的120例风湿免疫疾病患者,结合临床随机法将其平均地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使用甲氨蝶呤与环磷酰胺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及肿胀情况、C 反应蛋白水平和血沉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风湿免疫疾病的治疗中,环磷酰胺冲击疗法的应用价值显著,可普及。  相似文献   

10.
SAPHO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案。近年来,中医药疗法在风湿免疫性疾病的临床诊疗方面呈现出了一定的应用优势,这使得该疗法被临床工作者广泛关注。房定亚教授在长期实践过程中也形成了一套特色的以综合评估、早期干预、个性化治疗、多学科协作和患者教育为核心的风湿免疫性疾病诊疗体系并对该病的诊疗积累了一定的临证经验。本文将以房教授关于1例SAPHO综合征患者的诊疗情况为例来探讨其经验,以期给该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瘦素(Leptin)是一种由肥胖基因(Obese gene,Ob)编码的分泌型蛋白质,生物学功能复杂多样,其结构与很多细胞因子如IL-6、IL-11、IL-12等相似,提示瘦素是细胞因子中的一员[1].瘦素具有对免疫系统及对炎性疾病的调节作用.免疫调节异常是风湿性疾病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炎症过程则是风湿性疾病重要的临床表现.本文就瘦素与免疫、炎症反应关系以及其在一些风湿性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我院风湿病科采用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方法,依据临床病证灵活应用,综合治疗常见风湿性疾病,取得了良好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林满华 《中国热带医学》2005,5(3):650-651,623
人体正常的免疫系统由于各种原因而出现免疫功能紊乱,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RA)、重症肌无力、系统性红斑狼疮、痛风、多皮硬化症、视网膜炎等。目前治疗手段主要是抑制异常亢进的免疫系统,但这只能暂时阻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且由于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的持续存在,故难以达到治愈的目的,更何况长期用药也易导致许多严重的并发症。近年来,口服耐受(oral tolerance)是通过消化系统摄入外源性抗原诱导外周免疫系统产生抗原特异性无反应状态,但机体对其他抗原仍可产生正常的免疫性应答。也就是说通过肠粘膜上淋巴组织激活T细胞,释放出抑制性细胞因子,降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病灶处的炎症细胞数,从而抑制炎症反应。由于口服外源性抗原蛋白而产生免疫耐受反应,具有机理明确、简便、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等特点,近年来已成功地用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实验和临床治疗。故对口服耐受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基础和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风湿性疾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提高风湿性疾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活动课题,确立随机抽取的2013年8-12月风湿性疾病患者共150人为对照组,确立随进抽取的2014年1-4月风湿性疾病患者共132人为实验组,对活动前后共282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品管圈活动,比较风湿性疾病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结果风湿性疾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由82%提高到93.9%。结论品管圈在提高风湿性疾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连续血液净化对重度脓毒症患者的免疫调控机制以及对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2004年6月至2007年10月收住ICU的18岁以上、Marshall评分〉5分的重度脓毒症患者,随机分配入血液净化组和对照组;血液净化组:连续3d应用CRRT或MARS治疗,同时给予经典SSC治疗;对照组给予经典SSC治疗。结果:共有46例患者入选。与对照组同期比较,血液净化组治疗后d7APACHEII评分和MARSHALL评分以及IL-6、IL-6/IL-10和TNF-α均明显下降,而CD3+、CD4+、CD8+和HLA-DR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血液净化具有双向调节脓毒症的免疫紊乱,减轻脓毒症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改善脓毒症患者的免疫抑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对B细胞在风湿性疾病发病机制中作用的进一步认识,相应的生物靶向治疗应运而生.研究表明,抗CD20单克隆抗体(Rituximab),可有效治疗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系统性血管炎、皮肌炎、冷球蛋白血症、慢性冷凝集素病、多发性硬化等多种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3].现就B淋巴细胞在风湿性疾病中的发病机制,Rituximab治疗风湿性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中医药治疗风湿性疾病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方法 采用自拟风湿方(药物组成:黄芪、当归、桑寄生、杜仲、生地、防风、川断、秦艽、羌活、独活、白术、茯苓、桂枝、僵蚕、忍冬藤)为基础,随证加减观察治疗55例风湿性疾病患者,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和治疗前后各项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各项实验室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或P〈0.01),且无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中医药方法,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消除炎症反应,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风湿性疾病伴发周围神经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静  杨南萍 《西部医学》2006,18(2):171-172
目的探讨风湿性疾病伴发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伴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的5例风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及治疗方法。结果5例患者临床上均有四肢麻木、无力表现,部分患者有感觉异常。肌电图示周围神经损害;1例干燥综合症和1例强直性脊柱炎病例符合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表现。经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均取得很好疗效。结论风湿性疾病可伴发严重的周围神经系统损害,但早期症状可不明显,主张结合神经电生理等检查早期诊断,早期予以大剂量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可取得一定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 儿童风湿病学的发展日新月异。随着疾病认识及诊治水平提高, 儿童风湿性疾病已从既往的急性、高致死性疾病转为慢性、可控性疾病, 因而改善患儿生存质量、提高长期生存率成为新的治疗目标。本文就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幼年皮肌炎、自身炎症性疾病等儿童风湿免疫领域常见疾病的新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20.
脂肪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化合物,是中性脂肪、磷脂和糖脂的主要成分。饮食中脂肪成分的改变可以引起机体内细胞膜脂肪酸组成的改变,包括细胞免疫系统,而这些变化也可以改变膜的功能,进而影响信号转导。脂肪酸的免疫调节功能参与代谢和免疫之间的相关关系。脂肪酸的种类、结构以及不同脂肪酸的比例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和炎症状态,进而影响风湿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深入研究脂肪酸的变化在风湿性疾病中的影响,有助于阐明风湿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为治疗风湿性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