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肺动脉栓塞15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介入治疗经验,提高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15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有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先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其后5例肺动脉主干栓塞者行肺动脉碎栓吸栓及置管溶栓,10例肺动脉分支栓塞者于髂股静脉内置入溶栓导管行外周及肺动脉同时溶栓,术后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发症、Miller指数、平均肺动脉压(mPAP)与动脉血氧分压(PO2)的变化,以及肺动脉开通情况.结果 5例肺动脉主干栓塞者主干血管完全开通,症状即刻缓解,Miller指数从(0.51±0.04)降至(0.27 ±0.38),mPAP从(55.3±3.1) mmHg降至(32.7 ±2.2) mmHg,PO2从(40±3) mm Hg上升到(63±4) mm Hg,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例外周导管溶栓患者栓塞的分支肺动脉部分开通,髂股静脉的血栓大部分被清除,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术后均给予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本组随访13例,随访3 ~12个月,平均(8±3)个月,疗效持续,未见复发.结论 急诊肺动脉介入治疗能迅速改善急性肺栓塞肺循环梗阻状况,减轻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肺动脉留置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的疗效,以减轻肺栓塞症状、降低死亡率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 1年6月至2013年6月内蒙古赤峰市立医院经CT确诊的56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56±11)岁,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与肺动脉造影,导管碎栓、溶栓治疗,术后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调整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率在2~3.结果 56例患者中,随访45例,随访率80.4%.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5±4)个月,平均肺动脉压(mPAP)从(43±7)mmHg降到(22 ±6) mmHg(P <0.05),动脉血氧分压(PO2)从(49±8)mmHg升到(83±9)mmHg (P<0.05),即刻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显效51例,显效率91% (51/56)有效率100%,56例患者45例获得随访,平均(15 ±4)个月,1例复发,无滤器移位、腔静脉血栓形成、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肺动脉留置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高危溃疡致胃肠道出血血管造影表现及动脉栓塞治疗效果。方法对49例经胃镜证实高危溃疡致胃肠道出血患者行血管造影及栓塞治疗,观察造影表现、栓塞前后溃疡变化,评价栓塞疗效。结果造影总阳性率51.02%(25/49),栓塞成功率100%,止血总有效率83.67%(41/49),再出血率10.20%(5/49),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复查胃镜提示溃疡Forrest分级均下降,无活动性出血表现,高危溃疡由急性期向愈合期转变。结论高危溃疡致急性胃肠道出血动脉造影总阳性率高,栓塞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开胸术后并发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Hou SC  Zhang ZK  Hu B  Li T  Chen H  Wang Y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10):753-756
目的 探讨开胸术后并发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PTE)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001年1月~2002年6月间诊治的5例胸部肿瘤开胸术后并发PTE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于术后72~168h出现突发憋气、胸痛、心悸等症状,查体为呼吸急促、血压下降、心动过速。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明确FIE诊断。3例于确诊当日行肺动脉介入破碎、吸出血栓及溶栓治疗,1例行全身溶栓治疗。行溶栓治疗的4例痊愈,无胸腔出血、伤口渗血等并发症,无复发。1例未能行溶栓治疗即猝死。结论胸部肿瘤开胸术后患者是PTE的高发人群。PTE诊断以影像学检查为主。开胸术后PTE患者采用溶栓治疗应谨慎,并尽可能应用肺动脉介入治疗,经导管破碎、吸出血栓加局部溶栓。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5年(2004-2009年)诊疗的41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例有明显溶栓、抗凝禁忌证仅予以外敷消肿对症处理,采用常规的溶栓、抗凝、祛聚综合治疗391例,行Fograty导管取栓及综合治疗12例,置入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21例.结果 382例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明显改善,28例患者无明显疗效或出现并发症,1例患者死亡.184例(44.8%)随诊4~62个月,平均20个月;其中痊愈32例(17.4%),显效107例(58.2%),有效42例(22.8%),无效3例(1.6%).结论 溶栓、抗凝、祛聚综合治疗安全有效;早期手术取栓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能有效预防肺动脉栓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介入治疗效果。方法 2009年10月~2011年5月对19例急性肺动脉栓塞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肺动脉造影,导管碎栓、抽栓、溶栓治疗,其中12例术中应用球囊辅助碎栓,术后处理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调整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率在2~3。结果术中即刻造影显示8例主干完全开通,11例部分开通。术中16例肺动脉压下降至16~37 mm Hg,3例肺动脉压升高至39~62 mm Hg,考虑末梢血管痉挛所致。基本治愈8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3例。19例随访2~26个月,平均18个月,未见复发。结论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介入治疗可以迅速恢复肺灌流量且相对于外科手术微创、简单,与全身静脉溶栓比较更迅速、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0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取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及导管腔内溶栓治疗.对其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和溶栓及并发症的观察、护理.结果:84例患者痊愈(80%),显效18例(17%),症状未有减轻者3例(3%).结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和溶栓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可使阻塞段血管通畅,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妊娠晚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治疗经验,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43例妊娠晚期VTE患者,其中单纯深静脉血栓形成(DVT)35例,DVT合并肺血栓栓塞症(PTE)7例,单纯PTE 1例。总结其临床表现、治疗方式;以同期非VTE的妊娠晚期妇女43例为对照,分析VTE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予抗凝治疗,其中单纯抗凝治疗31例,足背浅静脉溶栓1例,胫后静脉穿刺导管接触溶栓3例,超声引导下腔静脉滤器置入2例,胫后静脉穿刺导管接触溶栓+下腔静脉滤器置入3例,胫后静脉穿刺导管接触溶栓+肺动脉碎栓+下腔静脉滤器置入3例。6例新生儿早产。治疗后,所有患者症状明显改善。随访期间,无症状性的DVT和PTE发作。单因素分析显示家族有血栓病史、吸烟、卧床久坐、初产妇、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重度卵巢过度刺激征为妊娠晚期VTE发病的高危因素(均P0.05)。结论:对于妊娠晚期VTE,抗凝是基础治疗,部分股青肿患者可以考虑导管接触溶栓,出现威及生命的PTE时,及时行肺动脉碎栓并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对于高危孕妇,需积极预防VTE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电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采用经鼻内镜电凝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一次性治愈56例(93.33%),二次手术治愈4例(6.67%),总治愈率100%。随访6个月,未发生鼻中隔穿孔、鼻腔粘连等并发症,无再出血病例。结论经鼻内镜电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止血迅速可靠、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0.
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双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介入技术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致急性肺动脉栓塞中的价值。方法:2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致性肺动脉栓塞患,实施经皮穿刺下腔静脉滤过器置入术和经皮肺动脉置管溶栓治疗。结果:滤器和导管均成功安全置入,未发生相应并发症;经治疗临床症状明显改善,23例随访3-36月,无血管介入治疗的近远期并发症,无再发肺动脉栓塞,结论: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是预防下肢深静血栓致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有效措施,双介入技术用于防治急性肺动脉栓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治疗方法及经验。方法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237例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以抗凝、祛聚为主的非手术治疗198例,行介入手术治疗39例。结果 198例给予抗凝、祛聚为主的非手术治疗者中临床治愈85例(42.93%),有效108例(54.55%),无效5例(2.52%);39例给予介入手术治疗(均先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然后行球囊导管取栓治疗33例,行介入溶栓6例)者均临床治愈(100%)。总有效率为97.89%(232/237)。对39例行介入手术治疗患者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0个月),2例患者出现下腔静脉阻塞并发下肢DVT,经抗凝、祛聚等治疗后症状缓解;均未见滤器移位、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 DVT患者介入治疗效果优于非手术治疗,早期诊断和合理的治疗方案是DVT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对肺癌开胸术后发生急性肺动脉栓塞(acute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APTE)的认识,以预防术后APTE的发生,并降低其死亡率。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期间876例肺癌患者在我院行开胸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术后均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发生APTE17例,其中手术治疗2例,药物抗凝、溶栓治疗15例。结果本组有4例(23.53%)于围手术期死亡,分别死于低氧血症和右心衰竭;13例经积极治疗得以恢复、痊愈。结论大的栓子栓塞肺动脉是肺切除术后早期较常见的致命并发症。对开胸手术的肺癌,尤其是肺腺癌患者,应该采取措施,以预防APTE的发生;对中心型肺动脉栓塞患者,手术取栓子是挽救生命的惟一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经皮下肢深静脉置管局部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4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分为两组,介入治疗组15例,对照组27例。介入治疗组的15例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经溶栓导管泵入大剂量尿激酶溶栓;对照组30例患者经足背静脉泵入尿激酶。结果介入治疗组血栓完全消失8例(53.33%),部分消失7例(46.67%),无明显好转0例(0%),治疗全过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肺动脉栓塞症状及出血现象;对照组血栓完全消失2例(7%),部分消失25例(83.33%),无明显好转3例(10%)。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患肢深静脉置管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急性中央型肺血栓栓塞(PTE)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急性中央型PTE,均接受PTE介入治疗,其中65例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术中同时接受下肢深静脉血栓"一站式"介入治疗。观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测量介入治疗后肺动脉压及D-二聚体水平,并与治疗前对照。术后随访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仅7例术中心律失常、血压升高,9例溶栓导管周围渗血,5例术后穿刺点皮下瘀斑,均经对症处理后好转。与PTE介入取栓、导管溶栓前相比,治疗后肺动脉压明显下降[(30.11±14.50)mmHg vs (40.22±17.58)mmHg,t=3.77,P0.01],D-二聚体水平亦明显下降[(623.32±267.41)ng/ml vs (3 634.38±1 567.61)ng/ml,t=12.56,P0.01)。术后平均随访(15.92±5.22)个月。72例PTE介入治疗总体有效率为97.22%(70/72);65例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后下肢血栓完全清除或清除率≥95%(Ⅲ级)者占93.85%(61/65),50%≤血栓清除率95%(Ⅱ级)者占6.15%(4/65)。结论通过介入手段可安全、有效地治疗急性中央型PTE,尤其是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者。  相似文献   

15.
介入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8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腘静脉置溶栓导管灌注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急性DVT患者(其中2例合并肺动脉栓塞)在超声引导下经患肢腘静脉穿刺置入溶栓导管至髂、股静脉血栓中进行溶栓治疗,并对溶栓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患者溶栓后症状明显改善,下肢肿胀消退,肺部症状缓解。溶栓后患、健侧大腿周径差〔(1.72±1.23)cm〕明显小于溶栓前〔(5.47±1.29)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4,P<0.01),患肢大腿消肿率为91.58%;溶栓后患、健侧小腿周径差〔(1.55±0.77)cm〕也明显小于溶栓前〔(5.04±1.32)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1,P<0.01),患肢小腿消肿率为84.92%。溶栓后静脉通畅评分〔(4.34±3.55)分〕明显低于溶栓前〔(15.23±4.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2,P<0.01),溶栓后静脉平均通畅率为87.43%。2例合并肺动脉栓塞患者中,1例栓子完全溶解,1例大部分溶解。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25例患者获随访,随访1~12个月(平均7.16个月),无一例出现血栓再发。结论经腘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DV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患者的特点,提高胸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2007年6月至2008年10月收治术后肺栓塞患者2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中高危肺栓塞8例,男5例、女3例,平均年龄63.5(55~76)岁,肺癌5例,食管癌1例,纵隔肿瘤1例,慢性炎性肉芽肿1例,均行溶栓治疗;低危肺栓塞14例,男11例、女3例,平均年龄61.7(55~75)岁,肺癌9例,食管癌5例,均行抗凝治疗。结果中高危患者中7例症状在24 h内明显改善,均痊愈出院,随访3个月无复发;1例24 h内好转,48 h后出现严重的肺部感染,并于5 d后死亡。14例低危患者均于治疗3~5 d后氧合改善,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胸外科患者术后肺栓塞的诊断仍较为困难;溶栓治疗是中高危肺栓塞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是术后肺栓塞的高危因素,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在C臂机引导下经皮穿刺卵圆孔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78例的穿刺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三叉神经痛第II、III支患者78例,在C臂机引导下经前入路卵圆孔穿刺半月神经节,术中验证电极到达半月神经节后,对半月神经节行射频温控热凝毁损治疗。结果术后即刻显效,优63例(80.8%),良13例(16.7%),无效者2例(2.6%),总有效率97.4%(76/78)。无脑脊液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2 a,76例治疗效果优良的患者未见复发。结论在C臂机引导下经皮穿刺卵圆孔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毁损治疗三叉神经痛,成功率高、效果好,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探讨经腘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经腘静脉置入溶栓导管,以输液泵经溶栓导管持续泵入溶栓药物10~14d,同时行抗凝治疗。结果所有病人均置管成功,其中3例未能通过髂静脉;治疗后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出院前均行影像学检查,治愈11例,其中8例病程≤10d,显效42例,有效16例,有效率100%;其中5例接受髂静脉球囊扩张术,3例行髂静脉支架置入术,1例行耻骨上静脉转流术。结论经腘静脉置管溶栓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可以延长尿激酶溶栓时间窗,减少尿激酶用量,减少出血并发症,并为后续治疗提供机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碘油、地塞米松混合局部注射皮肤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临床确诊皮肤血管瘤后,进行碘过敏试验,阴性者采用平阳霉素、碘油、地塞米松混合局部注射,然后根据瘤体变化,间隔15~20天重复注射,注药量根据病变体缩小情况递减,一短2-3次治愈.结果:120例患者中,治愈58例(48.4%),显效50例(41.6%),无效12例(10%),总有效率90%.48例毛细血管瘤患者中,治愈18例(37.5%),显效25例(52.1%),无效5例(10.4%),总有效率89.6%;30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中,治愈20例(66.7%),显效7例(23.3%),无效3例(10%),总有效率90%;42例混合型患者中,治愈20例(47.6%),显效18例(42.8%),无效4例(9.6%),总有效率90.4%.不同类型皮肤血管瘤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平阳霉素、碘油、地塞米松混合局部注射皮肤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原位肝移植术后门静脉并发症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门静脉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73例原位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原位肝移植术后有6例门静脉并发症(3.5%),门静脉狭窄发生率为1.2%,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3%,且术前3例有门静脉血栓,3例有门静脉高压症手术史.2例患者成功放置血管内支架,3例患者行套扎术或硬化剂治疗后好转出院,6例中无1例死亡.结论 术前存在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治疗史和门静脉血栓是门静脉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监测门静脉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确诊门静脉并发症则要依据门静脉CT血管成像.晚期门静脉血栓溶栓治疗效果不佳,对单纯性门静脉狭窄行介入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