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观察眼针划区埋线治疗顽固性呃逆(IH)症状控制的疗效。方法:IH患者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其中穴位注射组25例,以阿托品注射足三里穴治疗;眼针组25例,在3、5、7区电针治疗;眼针划区埋线组25例,在3、5、7区埋线治疗;传统针灸组25例,以传统体穴电针、神灯照射及拔罐治疗。各组分别治疗观察5天后,统计疗效,并加以比较。结果:对IH症状控制,眼针划区埋线治疗与其它三种方法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IH的症状控制,眼针划区埋线治疗优于穴注注射、眼针、传统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2.
该文通过探析现代医学的全息理论与中医整体观念及眼针疗法的关系,从全息理论的角度出发,分别比较了中医整体观念,以及组成彭氏眼针疗法理论体系的五轮学说、八廓八卦学说和观眼识病等方面,以求说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全息理论之间存在某些共通性,寻找到某些理论的结合点,并详细阐述了中医眼针观眼识病理论与符合生物全息律的虹膜诊断学之间的联系,为眼针疗法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进而促进其更加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治疗。全息理论与中医眼针疗法的很多思想都有不谋而合之处,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互通有无,这为眼针疗法基础理论的研究打开另一扇窗,也为眼针疗法更加科学的服务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立体眼针穴位解剖结构显示方法,是在传统解剖学标本制作技术的基础上,针对眼针经穴设计的。解决了在三维空间显示眼针穴位立体解剖结构的技术问题。本方法制作的标本一侧显示头面部完整的微血管和骨骼,另一侧将与经穴关系最密切的血管、神经束、肌肉保留下来,使眼针经穴解剖结构的显示既有良好的可视性,又具有立体空间感。使用这种方法,既能观察眼针穴位与微血管的关系,又能观察它与神经、肌肉的关系,并对其进行相互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眼针治疗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大脑皮层巢蛋白(Nesting)、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 43,GAP4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眼针治疗对脑缺血后神经再生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3 h、24 h、72 h)、眼针组(3 h、24 h、72 h),每组6只。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缺血2 h再灌注损伤模型,眼针组给予眼针治疗方法,每12 h 1次,每次20 min。各组大鼠在治疗点结束后,对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用Westblot法检测缺血侧大脑皮层Nesting、GAP43蛋白含量。结果:(1)眼针组24 h、72 h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同时间点的模型组(P0.05)。(2)脑缺血后模型组Nesting蛋白表达升高并随着缺血时间延长持续升高,与空白组比较,P0.05;眼针组Nesting蛋白表达趋势与模型组相似,与模型组同时间点比较,眼针组Nesting蛋白表达升高更明显(P0.05)。(3)脑缺血后模型组GAP43蛋白表达升高并随着缺血时间延长持续升高,与空白组比差异明显(P0.05);眼针组GAP43蛋白表达趋势与模型组相似,与模型组同时间点比较,眼针组GAP43蛋白表达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眼针治疗可以促进脑缺血后Nesting、GAP43蛋白的表达,从而具有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眼针肝肾区改善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眼针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为眼针组(肝区、肾区)40例,对照组(药物组)口服吡拉西坦,小剂量阿司匹林40。结果:治疗前后长谷川修改量表(HDS—R)及社会活动能力评分对比,眼针组治疗有效率82.5%,药物组治疗有效率65%。结论:眼针组可促进血管痴呆患者智能,改善其社会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眼针疗法对小儿脑瘫的诊疗作用.方法 对980例接受眼针治疗及眼诊的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其白睛血络变化及针刺治疗后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 脑瘫患儿眼诊结果其白睛血络改变与下焦及肝相关;眼针治疗后患儿的斜视、智力水平及情绪均有改善.结论 眼针应用于脑瘫临床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系统评价眼针联合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眼针、中风后抑郁等为检索词,在CNKI、VIP、万方数据库进行检索,收集符合要求的文献。对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文献5篇,试验组共纳入患者212例,对照组共纳入204例。均为眼针联合治疗与常规治疗比较。Meta分析结果显示,眼针联合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总有效率OR合并=3.22,95%CI(1.87,5.53),P0.0001,HAMD评分MD=-3.30,95%CI(-5.61,-0.99),P=0.005,说明眼针联合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HAMD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结论 :眼针联合治疗中风后抑郁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但鉴于高质量、大样本的研究相对不足,仍需大样本、严谨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眼针疗法结合中医辨证施护对中风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眼针疗法结合中医辨证施护观察组和中西医常规治疗护理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中西医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根据中医辨证的结果给予眼针疗法和中医辨证施护。结果:眼针疗法和中医辨证施护组有效率95%;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组有效率72.5%,两组护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针疗法结合中医辨证施护对中风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彭氏眼针疗法已经应用于临床30多年,且效果显著,通过查阅古籍文献,梳理"五轮八廓"学说的发展脉络,探讨彭氏眼针疗法的理论基础与"五轮八廓"学说之间的内在联系,对眼针疗法的理论来源进行分析,从而不断完善彭氏眼针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眼针疗法结合中医辨证施护对痿证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40例痿证患者随机分为眼针疗法结合中医辨证施护观察组和中西医常规治疗护理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中西医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根据中医辨证的结果给予眼针疗法和中医辨证施护。结果:眼针疗法和中医辨证施护组有效率96%;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组有效率73.5%,两组护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针疗法结合中医辨证施护对痿证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眼针对视网膜静脉阻塞兔NF-κB变化并分析机理。方法:取30只4月大的青紫蓝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选取右眼为实验眼,光化学法造模BRVO兔,取空白组、模型组、治疗组,分别予眼针、中药、眼针+中药治疗,连续7 d,摘取眼球,分离视网膜,Western blot法测NF-κB p-p65。结果:空白组动物视网膜中极少量NF-κB p-p65表达,模型组兔视网膜组织NF-κB p-p65含量明显升高,与空白组有显著差异(P0.01),眼针组及中药组较模型组比较p-p65含量明显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针+中药组p-p65含量明显减少,与眼针组及中药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眼针能下调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兔NF-κB p-p65的表达并阻断其传导通路,联合中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彭氏眼针疗法已经应用于临床30多年,且效果显著,通过查阅古籍文献,梳理"五轮八廓"学说的发展脉络,探讨彭氏眼针疗法的理论基础与"五轮八廓"学说之间的内在联系,对眼针疗法的理论来源进行分析,从而不断完善彭氏眼针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中近10年眼针疗法治疗中风病作用机理文献,将眼针疗法治疗中风病的作用机理归纳为促进神经元修复及保护作用、抑制炎性反应、抑制细胞凋亡、增加脑血流量和减轻脑水肿。眼针疗法治疗中风,疗效确切、取穴少、操作简便且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眼针与体针治疗脑干梗塞后眼肌麻痹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脑干梗塞后眼肌麻痹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眼针组31例、体针组31例,10 d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观察记录两组治疗前后复视像距离及瞬目反射(BR)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均可缩小复视像距离,眼针组治疗结果优于体针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可改善脑干反射,眼针组优于体针组,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眼针组总有效率90.32%,痊愈率48.39%;体针组总有效率67.74%,痊愈率22.58%,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眼针治疗脑干梗塞后眼肌麻痹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体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眼针治疗中风偏瘫的有效性。方法:根据文献的纳入与排除标准制定检索策略,以眼针、中风等为检索词,在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的主题词字段进行检索,筛选出符合要求的随机对照研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方法学质量评价,最后对所有研究进行合并统计量分析合成,评定眼针治疗中风偏瘫的有效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文献6篇,其中试验组共385例患者,对照组共322例患者,均为眼针配合药物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比较。对治疗的总有效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示:OR合并=5.05、95%CI=3.13~8.13、P0.00001,说明眼针配合药物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要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结论:眼针配合药物可有效治疗中风偏瘫,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但是纳入文献病例的基本情况、诊断标准、干预措施、结局评价标准均不统一,纳入文献较少,方法学描述不足可能使本研究结果产生偏倚,影响论证强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ERK1/2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情况,研究眼针疗法对该通路的影响。方法:应用线栓法复制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模型,采用眼针治疗。再灌注24 h后处死取材,采用Western-blot方法对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ERK1/2及p-ERK1/2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眼针疗法能够显著上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海马组织中ERK1/2、p-ERK1/2蛋白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眼针疗法能够显著上调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ERK1/2及p-ERK1/2的表达;眼针疗法的脑保护作用可能通过激活ERK1/2信号转导通路而实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眼针治疗缺血性中风(脑梗死)的疗效机理.方法 利用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观察了30例眼针治疗前后脑梗死患者的局部脑血流量变化.结果 患者针刺前后病灶处局部的脑血流量对比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 眼针疗法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机理之一是增加患者的局部脑血流量,改善脑缺血状态.SPECT能更加准确、直观的反映脑部血流量的即时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眼针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眼针组和治疗组(头体针组)。两组患者都给予原有常规剂量美多巴口服。采用帕金森病评定量表及中医老年颤证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观察两组总有效率改善情况。结果:眼针组与治疗组老年颤证功能障碍积分、帕金森综合量表(UPRDS)总有效率改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眼针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头体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眼针疗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手法复位成功后残余头晕的疗效。[方法]收集本 院门诊经手法复位成功后有残余头晕症状的后半规管型BPPV患者6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0例。眼针组采用眼针治疗,西药组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口服治疗,12mg/次,3次/d,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7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通过眩晕残障评定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眩晕症状体征严重程度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2、4周的疗效。[结果]治疗前3组DHI评分、眩晕症状体征严重程度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各项评分均不同程度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眼针组和西药组治疗后各项评分明显降低(P<0-05,P<0-01),其中眼针组治疗后1、2及4周的DHI评分、眩晕症状体征严重程度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和西药组(P<0-01),西药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眼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和西药组(P<0-05);治疗2周后,眼针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100%,高于西药组的20%和对照组的0%(P<0-05);治疗4周后,眼针组和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均为10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BPPV患者经手法复位后的残余头晕应当尽早干预,眼针疗法比口服西药治疗起效快,而且治疗周期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眼针结合体针治疗卒中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眼针结合体针方法治疗卒中后遗症患者83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痊愈18例,占21.7%;显效40例,占48.2%;好转21例,占25.3%;无效4例,占4.8%.总有效率95.2%.结论 眼针结合体针治疗卒中后遗症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