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4 毫秒
1.
摘要: 目的:观察标本配穴电针对IBS-D模型大鼠一般体征、血清中TNF-α、INF-γ、SP含量水平、内脏高敏感性及肠组织形态学的改变,探讨标本配穴电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本实验采用SPF级雄性Wistar大鼠40只,体重180-220g,编号后随机分空白组、模型组、标本配穴组、西药组,每组各10只。空白组正常饲养,其余3组以急性应激与慢性应激相结合的方法制备IBS-D大鼠模型。标本配穴组以电针足三里、关元、内关穴方法治疗;西药组每日予以15 mg/kg匹维溴铵混悬液灌胃进行治疗。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标本配穴组及西药组的粪便含水量升高(P<0.05),治疗后标本配穴组和西药组较模型组粪便含水量降低(P<0.05);除空白组外,其他三组内脏敏感性增高(P<0.05),治疗后标本配穴组和西药组较模型组内脏高敏感性降低(P<0.05);与空白组相比,其他三组血清中TNF-α、INF-γ、SP含量增高(P<0.05),治疗后标本配穴组和西药组较模型组血清中TNF-α、INF-γ、SP含量降低(P<0.05);与空白组相比,其他三组大鼠肠粘膜超微结构损伤,治疗后标本配穴组和西药组较模型组大鼠肠粘膜超微结构完整。结论:标本配穴电针可以改善IBS-D大鼠一般体征、内脏高敏感性及肠组织形态学。  相似文献   

2.
宁心安神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内脏高敏感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心理应激法诱导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模型内脏敏感性的变化,探讨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宁肠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机理。方法:SD雄性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得舒特组、宁肠汤低、中、高剂量组6组,观察各组大鼠在不同容量下行直肠扩张AWR评分变化,观察宁肠汤的干预作用。结果:(1)各组大鼠的体重增长变化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慢性束缚应激+夹尾刺激诱导IBS大鼠内脏敏感性明显增高(P<0.01)。宁肠汤能降低IBS大鼠内脏敏感性的AwR评分(P<0.05~0.01),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以高剂量组的效果最为明显。结论:宁心安神法对心理应激致IBS大鼠的内脏高敏感性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宁肠汤对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结肠黏膜炎性细胞因子IL-1β表达的影响,探讨宁肠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模型对照,得舒特和宁肠汤低、中、高浓度组,建立束缚应激致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分组给药14 d,并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结肠黏膜IL-1β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IL-1β表达明显升高(P0.01);各给药组大鼠结肠黏膜IL-1β表达明显降低(P0.01);高浓度宁肠汤组相对低浓度宁肠汤组IL-1β表达量降低显著(P0.05)。结论:宁肠汤可能通过降低IBS大鼠结肠黏膜炎性因子IL-1β表达而调节胃肠功能,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汤对炎症诱导的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HPA)轴亢进和内脏高敏的影响。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匹维溴铵组,柴胡疏肝汤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采用乙酸灌肠法造模。造模后第7周,予匹维溴铵和柴胡疏肝汤治疗2周,检测血清IL-1β、IL-6水平,结肠5-HT含量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1和2(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receptor 1 and 2,CRH-R1和CRHR2)mRNA的表达,地塞米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测试各阶段的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水平,评价内脏高敏情况。结果: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出现IL-6、IL-1β水平升高,地塞米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测试不同时间段CORT水平升高,结肠5-HT含量增加,CRHR1 mRNA的表达上调,回缩反射中压力阈值降低,而避水应激实验中粪粒数明显增加。柴胡疏肝汤(5、10g/kg)下调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IL-6、IL-1β水平,降低地塞米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测试不同时间段CORT水平,减少结肠5-HT含量,抑制结肠CRH-R1 mRNA的表达,正常化回缩反射中压力阈值和减少避水应激实验中粪粒数。结论:柴胡疏肝汤通过下调IL-6、IL-1β水平,纠正失调的HPA轴,减少结肠5-HT含量,抑制结肠CRHR1 mRNA的表达,降低大鼠肠道敏感性而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标本配穴”针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自主神经功能及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标本配穴组与常规配穴组,每组10只。采用急-慢性应激联合番泻叶灌胃法制备IBS-D大鼠模型。标本配穴组予“关元”、双侧“足三里”“内关”针灸治疗,常规配穴组予双侧“足三里”“天枢”“上巨虚”针灸治疗,均毫针直刺,留针15 min,并将艾条置于穴位上方2~3 cm,每穴悬灸15 min, 1次/d,连续21 d。记录各组大鼠粪便含水率,旷场实验观察大鼠活动的总路程及方格间穿行次数,腹壁回缩反射(AWR)评分评价内脏高敏性,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形态,电生理记录仪分析大鼠心率变异性(HRV)的低频(LF)成分、高频(HF)成分及LF/HF值,ELISA法检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和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结肠组织中5-羟色胺(5-HT)的表达水平及荧光强度。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造模大鼠粪便含水率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旷场内活动总路程及方格间穿行次数显著减少(P<0.01...  相似文献   

6.
邱宇驰  付伊萌 《光明中医》2023,(15):2954-2958
目的 探讨标本配穴针灸对IBS大鼠血清、心脏ANP、BNP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4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标本配穴组、常规配穴组。采用急、慢性应激结合的方法制备IBS-D模型。治疗组给予针刺结合艾灸干预,1次/d,共28 d。4组大鼠进行内脏敏感阈值测定、行为学观察,检测血清、心脏ANP、BNP含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内脏疼痛阈值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造模成功。模型组大鼠出现焦虑、抑郁状态,标本配穴组大鼠焦虑、抑郁状态改善。标本配穴组、常规配穴组大鼠血清ANP、BNP含量低于模型组(P<0.01);常规配穴组大鼠心脏组织ANP、BNP含量高于标本配穴组(P<0.05)。结论 标本配穴针灸能够抑制ANP、BNP活性,改善大鼠精神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7.
吴帆  李佳  王静芝  王华  吴松  卢威 《中国针灸》2023,(10):1139-1147
目的:比较“标本配穴”和“常规取穴”艾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伴焦虑模型大鼠心率变异性(HRV)和心肌心房利钠肽(ANP)表达的影响。方法:从50只健康SPF级3月龄雌性SD大鼠中随机选取8只作为空白组,剩余大鼠制备IBS-D伴焦虑模型,将造模成功的24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常规组和标本组,每组8只。常规组予“天枢”“足三里”“上巨虚”艾灸干预,标本组予“内关”“足三里”“关元”艾灸干预,每次20 min,每天1次,共干预14 d。分别于干预前后比较各组大鼠体质量、粪便含水率;应用腹壁撤退反射(AWR)实验评价内脏高敏感性,高架十字迷宫和明暗穿箱实验评价焦虑状态。干预后,比较各组大鼠HRV,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肠黏膜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法及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ANP表达。结果:干预前,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常规组、标本组大鼠体质量、内脏疼痛阈值降低(P<0.05),粪便含水率、AWR评分(扩张压力为40、60、80 mm Hg时,1 mm Hg≈0.133 kPa)升高(P<0.05),开放臂停留时间、进入开放臂次数、总运动路程(高架十字...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标本配穴针灸对IBS-D大鼠血清、心脏组织、结肠组织COX2、PGE2的影响,探讨标本配穴针灸是否干预COX2/PGE2信号通路,改善IBS-D大鼠内脏高敏感性。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模型组、标本配穴组、常规配穴组。模型组、标本配穴组、常规配穴组大鼠通过慢性、急性应激结合的方法,制备IBS-D模型,评价模型指标为内脏疼痛阈值(P<0.05)。标本配穴组给予针刺+艾灸“内关”“足三里”“关元”,常规配穴组给予针刺+艾灸“上巨虚”、“足三里”、“天枢”,1次/d,共28d。观察各组大鼠的内脏疼痛阈值、腹泻指数及粪便率,代谢组学技术检测血清代谢物、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心脏组织、结肠组织COX2、PGE2蛋白水平,qPCR检测大鼠心脏组织、结肠组织COX2 mRNA表达。结果 造模后,模型组大鼠与对照组比较内脏疼痛阈值,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提示造模成功;标本配穴组、常规配穴组大鼠与模型组比较内脏疼痛阈值,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模型组大鼠与对照组比较粪便含水量,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模型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针足三里对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IBS-D)大鼠模型肠道炎性物质的影响。方法三月龄SPF级雌性SD大鼠8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假针刺组,每组20只。以高乳糖饲料喂养与束缚应激相结合的方法制备IBS-D大鼠模型,针刺组采用电针足三里治疗,假针刺组选取足三里穴外侧5 mm区域的非穴位区作为针刺点。观察大鼠日常饮食及排便情况,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结构,ELISA定量检测肠道炎性因子IL-1β、IL-6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蛋白NF-κB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2周时体重增长率降低(P0.05),近端结肠肠道炎性因子IL-1β、IL-6含量、结肠组织蛋白NF-κB表达均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体重增长率明显上升(P0.05),近端结肠肠道炎性因子IL-1β、IL-6含量、结肠组织蛋白NF-κB表达均降低(P0.05);假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可以有效改善IBS-D体重增长率,降低结肠黏膜组织炎性因子含量;同时调节结肠组织NF-κB蛋白的表达,减轻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热敏灸对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内脏敏感性、肠道功能和胃肠激素的影响,探讨热敏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5只清洁级健康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热敏灸组,每组15只。模型组和热敏灸组大鼠以高乳糖饲料喂饲与束缚应激相结合的方法制备肠易激综合征模型,热敏灸组同时给予艾灸足三里和神阙穴,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连续干预14 d。干预结束后,评估3组大鼠内脏敏感性(腹部抬起值与背部拱起值)、肠道功能(首次排出活性炭黑便所需时间和结肠蠕动波个数),检测胃肠激素[胃泌素(GAS)、胃动素(MTL)、P物质(SP)、生长抑素(SS)]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腹部抬起值与背部拱起值均明显降低,首次排出活性炭黑便所需时间明显延长,结肠蠕动波个数明显增多,血清GAS和MTL水平均明显降低,血清SP和SS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热敏灸组腹部抬起值与背部拱起均明显升高,首次排出活性炭黑便所需时间明显缩短,结肠蠕动波个数明显减少,血清GAS和NTL水平均明显升高,血清SP和SS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热敏灸可以通过降低肠易激综合征大鼠内脏敏感性,增强胃肠道动力,调节血清GAS、MTL、SP、SS含量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文献的用穴规律和特点.方法 搜集2000年1月~2012年5月发表的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报道近40篇,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其取穴规律.结果 发现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足阳明胃经穴选用最多,其中足三里、天枢、上巨虚为使用率最高的主穴.重视局部取穴,配合远端选穴,其中配穴多以脏腑辨证取穴,并且募穴、下合穴、背俞穴等特定穴广泛使用.结论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文献分析发现,局部取穴配合脏腑辨证取穴是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重要原则,特定穴的运用是针灸处方的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标本配穴”针刺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伴焦虑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从60只SD大鼠中随机抽取10只作空白组,剩余50只大鼠制备IBS-D焦虑模型,将造模成功的3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常规取穴组、标本配穴组,每组10只。模型组不干预,常规取穴组予“天枢”“足三里”“上巨虚”针刺干预,标本配穴组予“内关”“足三里”“关元”针刺干预,两组均每次针刺20 min,每天1次,共干预14天。各组大鼠进行Bristol粪便性状量表评分及腹壁撤退反射实验,并进行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评价其焦虑状态,绝对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肠道大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消化链球菌、芽孢杆菌7种目的菌的含量。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Bristol粪便性状量表评分升高,糖水偏好率降低,大鼠在扩张压力为40、60、80 mmHg时腹壁撤退反射评分均升高,内脏疼痛阈值降低,旷场试验大鼠运动距离、直立次数、中央区域停留时间均减少,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大鼠开放臂停留时间、进入开放臂次数、总路程均显著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常规取穴组和标本配穴组上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研究四神丸及其拆方二神丸和五味子散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大鼠相关细胞因子的含量和肠黏膜屏障标志性蛋白表达情况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SPF级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培菲康0.28 g/kg组、四神丸4.2 g/kg组、二神丸3.23 g/kg组和五味子散0.97 g/kg组。以复合因素制备脾肾阳虚型IBS-D大鼠模型,给药治疗14天后检测大鼠血清中相关炎症因子IL-10、TNF-α、IL-6和IL-1β,GAS和MTL,5-HT和CRF的含量,同时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并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肠黏膜屏障标志性蛋白Occludin、Claudin1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的IL-10、GAS和MTL的浓度和肠细胞中Occludin、Claudin1的表达均显著降低,TNF-α、IL-6、IL-1β、5-HT和CRF的含量显著升高。结肠组织未见病理学变化。培菲康0.28 g/kg组、四神丸4.2 g/kg组、二神丸3.23 g/kg组和五味子散0.97 g/kg组药后均能有效减小IBS-D大鼠腹泻指数及降低肠道高敏感性且以四神丸全方组效果优于其拆方组。结论:四神丸可能通过保护肠道黏膜屏障、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胃肠道运动、消化系统的分泌功能紊乱和肠道内在敏感性来达到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且二神丸和五味子散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肠易激综合征(IBS)内脏高敏大鼠模型进行评估。方法:采用母子分离和乙酸刺激建立IBS内脏高敏大鼠模型。采用腹部回缩反射和避水应激实验评估模型。结果:1.母子分离可造成大鼠内脏高敏模型,大鼠第6、8、10周肠道敏感性明显增高,第11周避水应激后粪便粒数明显增多。2.乙酸刺激可造成大鼠内脏高敏模型,大鼠第6、8周肠道敏感性明显增高,第10周恢复正常,第11周避水应激后粪便粒数明显增多。结论:两种方法均可造成大鼠内脏高敏模型,但母子分离模型能更好的模拟IBS腹痛及排便异常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金仁陈子方对母子分离复合应激诱导的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新生大鼠母子分离与避水应激复合法复制内脏高敏感性IBS大鼠模型,观察金仁陈子方对IBS大鼠内脏敏感性、避水应激排便粒数、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血清及结肠组织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金仁陈子方高、低剂量组大鼠内脏敏感性显著降低(P < 0.01),避水应激排便粒数显著减少(P < 0.01),血清NO含量显著升高(P < 0.01),血清及结肠组织5-HT含量均显著降低(P < 0.05)。结论 金仁陈子方可通过调节大鼠体内NO、5-HT水平,显著改善IBS模型大鼠肠道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5-羟色胺转运体(SERT)与内脏高敏感的联系,探讨中药复方肠吉安对内脏高敏感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制备肠易激综合征的内脏高敏感模型,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肠吉安高剂量组及肠吉安低剂量组。在造模第10周开始灌胃给药或生理盐水共10天,干预后通过腹肌回缩反射(AWR)半定量评分测定大鼠内脏敏感性;取脑、肠组织,应用Western Blot及real time PCR方法检测各组织SERT表达;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对各组织5 HT进行半定量分析。 结果 (1)模型组AW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肠吉安高、低剂量组治疗后评分降低(P<0.05)。(2)模型组结肠、脑中缝背核SERT的mRNA及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肠吉安高、低剂量组结肠SERT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5)。(3)模型组结肠5 HT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肠吉安治疗后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及肠吉安高、低剂量组中缝背核5-HT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中药复方肠吉安可以通过改变肠道SERT表达及5 HT含量来改善肠易激综合征的内脏高敏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识别结肠组织的代谢模式,探讨针灸抑制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predominant diarrhea, IBS-D)模型大鼠肠道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将45只SD大鼠分为3组,即对照组、模型组、针灸组。模型组与针灸组采用急、慢性应激相结合方法制备IBS-D模型大鼠。针灸组在造模同时给予针灸“足三里”“关元”“内关”治疗,每日1次,共28日。通过观察稀便率、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检测血清和结肠黏膜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interleukin, IL)-6、IL-1β含量及测定结肠转运功能评价肠道功能。利用TM广靶代谢组学技术对三组大鼠的结肠组织样品进行代谢轮廓分析,利用PCA和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并结合数据库筛选差异代谢物,利用KEGG找到富集代谢通路。结果 造模后,模型组稀便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灸组稀便率降低(P<0.01)。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TN...  相似文献   

18.
《中成药》2016,(3)
目的研究肠乐胶囊(高良姜、白术、白芍等)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药效学。方法以番泻叶腹泻模型、蓖麻油腹泻模型和新斯的明肠运动亢进模型观察肠乐胶囊的止泻作用;以新生大鼠乙酸刺激法建立内脏高敏性IBS大鼠模型,观察肠乐胶囊对大鼠肠道敏感性、肠运动以及肠粘膜组织形态学的影响。结果肠乐胶囊可明显抑制番泻叶所致的腹泻和新斯的明所致的小肠运动亢进(P0.05,P0.01),但对蓖麻油引起的腹泻无效;肠乐胶囊可显著降低内脏高敏性IBS大鼠的敏感性,以及小肠碳末推进率和急性避水应激排便粒数(P0.05,P0.01)。结论肠乐胶囊可有效对抗腹泻,降低肠道敏感性,对腹泻型IBS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监测加味黄芩汤干预炎症性肠病大鼠模型肠道局部IL-6/STAT3信号通路的活性状态及大鼠肠道菌群改变情况,明确IL-6/STAT3信号通路与炎症性肠病肠道菌群平衡之间的关系。方法:将SPF级大鼠4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嗪治疗组、加味黄芩汤治疗组、黄芩汤治疗组,每组8只。TNBS诱导结肠炎大鼠模型,分组进行药物干预。实验结束后取结肠组织做病理切片;放射免疫检测血清IL-6含量;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sIL-6Rα、gp130;RTPCR方法检测STAT3、IL-6mRNA含量,采用日本光冈知足法并通过细菌三级鉴定法将细菌鉴定到属的水平。结果:加味黄芩汤治疗组大鼠进食量及排便情况,肠黏膜炎性病变程度,与模型组、美沙拉嗪治疗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血清IL-6、血清sIL-6Rα、gp130含量,STAT3、IL-6mRNA的表达水平等方面,加味黄芩汤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加味黄芩汤治疗组大鼠肠道菌群与对照组之间在属水平上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加味黄芩汤通过影响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道菌群失调状态,进而降低大鼠血清IL-6、sIL-6Rα、gp130含量,缓解sIL-6Rα与IL-6形成复合物所引起的炎症反应;进一步影响IL-6/STAT3信号通路下调大鼠肠组织STAT3、IL-6mRNA的表达水平,达到缓解肠道局部炎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陕西中医》2016,(5):625-627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对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结肠运动及海马区c-Fos表达的影响,探讨cFos在IBS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联合高糖高脂饲料、高温高湿环境加酒精刺激,建立IBS大鼠模型,应用痛泻要方干预,双歧杆菌作为阳性药物对照。观察大鼠一般情况、体重、肠道敏感性变化,连续治疗3周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区c-Fos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IBS模型组大鼠精神萎靡,体重明显降低、肠道敏感性升高、海马区c-Fos阳性细胞率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痛泻要方组、双歧杆菌组大鼠精神好转、体重增加、肠道敏感性降低,海马区c-Fos阳性细胞率降低(P0.05或P0.01)。两治疗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c-Fos的表达与IBS的内脏敏感性有一定的联系,痛泻要方可能通过调节中枢c-Fos表达,从而改善肠道高敏感性,治疗IB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