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衰老是不可逆的机体生理功能紊乱下降的生命退化过程。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对于如何提升健康的生活品质,延缓衰老引起广泛关注。目前,对衰老发生在整体水平、细胞水平及分子水平不同生物层次的变化都有相应的研究和解释。自1907年Harrison首创组织培养法,体外细胞培养法被用于衰老研究。1961年Hayflick发现及后来许多实验证明,人类细胞分裂次数存在一个"极限值",亦称最大分  相似文献   

2.
激素和神经介质在体内代谢与生理功能的调节上起着重要作用。它们在机体衰老过程中的变化一直受到学者们的重视。迄今研究结果证明,许多激素和神经介质的功能随着衰老过程的进行的变化。虽然激素和神经介质在其分子的类型、大小及所引起的生理反应等方面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必须首先通过与特异的细胞受体相结合这一共同方式来引发它们对细胞的代谢与生理功能的调节作用。所以,受体在这一调节过程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在很多情况下,细胞对激素和神经介质的应答程度取决于它们与其相应受体所形成的复合物的数目。已经证明,在机体的  相似文献   

3.
衰老是指机体生长发育成熟后,生理功能逐渐下降,组织器官逐步发生退行性改变,并最终走向死亡的过程。当前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成为新的卫生革命的迫切需要,探讨衰老机制及抗衰老方法已成为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4.
衰老过程中的病理生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衰老 (aging)的病理生理是生命科学中一个宠大的课题 ,它涉及生命过程的方方面面 ,诸如基因调控障碍、细胞凋亡、自由基损伤、物质代谢失衡、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免疫功能紊乱、神经内分泌失调、组织细胞退行性改变、生理功能下降等。本文结合临床和抗衰老的实际应用 ,对衰老过程中的病理生理作一概述。1 衰老的病理生理特点1.1 衰老一般是指机体生长发育成熟后 ,机体的生理功能逐渐下降 ,组织器官逐步发生退行性改变 ,并最终走向衰老的过程。衰老与老化并无严格区别 ,只不过老化的退行性改变较轻 ,发生的时间可以更早。有研究指出 ,…  相似文献   

5.
免疫系统的衰老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的衰老是生命过程中的自然规律,是机体中多细胞、多组织和多系统的进行性功能衰退状态.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维持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防御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增加人体对传染性疾病的抵抗力;同时能识别和清除体内衰老及癌变的细胞,发挥免疫监视及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功能.目前大量的研究发现人体衰老过程中免疫功能也明显衰退,导致许多与衰老有关疾病的发生,如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及感染等.近年的研究揭示了免疫系统衰老导致一些老年性疾病发病的机制.本文着重阐述免疫系统的衰老及分子机制的近期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方面出现的一系列缓慢的,退行性变化,这些变化导致机体适应力、储备力日趋下降,最终发展形成衰老[1].  相似文献   

7.
热休克蛋白与衰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命过程中,当生长发育达到成熟期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在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方面呈现出各种不利于自身健康的退行性变化,这些变化不断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就称为衰老。衰老的最大特点就是对各种应激的反应减退,许多有关衰老的分子理论直接或间接地提出了蛋白质的结构或基因  相似文献   

8.
由衰老引起的机体变化,涉及面很广,几乎所有的脏器均可波及。血液与衰老、免疫、长寿的关系,以及老年血液病的发生等等,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当人进入老年期,特别是高龄期,普遍存在着‘老化’征象。这是由于机体组织器官自然衰退,体内环境稳定性差,新陈代谢发生紊乱,机体免疫力下降的缘故。因此,老年人具有易  相似文献   

9.
铜构成某些酶的组分参与体内重要代谢功能,其中包括参与铁代谢及造血过程。对铜的生理功能和生物学作用已被一些研究者重视。据最近文献报道,铜与免疫、衰老也有一定关系。铜是可以通过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而间接起到抗衰老作用的。对  相似文献   

10.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老龄化变化及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之问通过神经递质、神经肽和激素与细胞因子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一个完整的网络维持着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的失衡可加速衰老的进程。本文旨在对衰老时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老龄化变化及其调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衰老是一个受体内氧化还原状态改变和氧化应激诱导的炎症反应影响,以时间依赖性的功能下降为特征,最终导致疾病和死亡的过程.随年龄增长,体内出现氧化-抗氧化系统失衡导致氧化应激-慢性低度炎症,机体的氧化应激-炎症状态可能是衰老过程及衰老相关疾病的基础.氧化应激-炎症作为细胞衰老及机体老化的伴随反应,在维持和促进衰老及老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T细胞衰老及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衰老是机体代谢过程中的一个必然阶段,此时免疫系统发生了复杂的重塑,其中T淋巴细胞的变化最明显。通过对衰老时T淋巴细胞表面分子、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和功能的变化以及T细胞衰老分子基础的研究探讨,可为找到有效延缓免疫衰老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铁是人类机体内重要的微量元素,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铁的生理代谢受到机体精密地调节。当大脑内铁稳态发生失衡,出现铁的异常沉积,可导致细胞损伤,而这一过程与机体的衰老密切相关。本文简要总结了机体内铁稳态的调节机制及其与生命体的衰老和预期寿命的联系,阐述了脑铁沉积与衰老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回顾了脑铁沉积测定方法以及去铁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希望这篇综述可以为铁代谢和衰老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大量的研究表明,机体的衰老与营养状况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具体表现在机体衰老时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量发生了变化,营养素摄入量的不同会对衰老的进程发生影响。本文在此将要讨论的是节制饮食对延缓衰老的作用以及这些作用产生的可能机理。节制饮食对延缓衰老的作用早在1934年,McCay和Crowell的研究就表明,限制老鼠的饮食量能显著地延长其寿命。以后的许多研究进一步说明,长寿是啮齿动物节制饮食的必然结果,当然,这些结果的产生必须有不发生营养不良的前提或者基础。据研究,节制饮食延缓衰老的客观依据主要有二大类,即改善老年性代谢及减少老年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衰老又称老化,通常是指在正常状况下生物体发育成熟后,随年龄增长机体发生的功能性和器质性衰退的渐进过程[1].皮肤老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真皮层的结构发生了改变.导致皮肤真皮结构改变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由于一些外界因素作用,激活体内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可导致皮肤真皮中支撑皮肤结构的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被过度降解,从而使皮肤出现皱缩、无弹性等衰老症状.本文就目前MMP-1与皮肤衰老的相关研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6.
衰老伴随着免疫系统多种功能和表型的改变,使机体免疫力下降。CD4+CD25+调节性T细胞址体内具有免疫抑制活性的一群细胞,它在维持自身内环境稳定、抑制移植排斥反应以及防止自身免疫忤疾病的发生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同时也是免疫力衰退的重要因素之一。调节性T细胞在机体衰老过程中发生变化,并发挥重要的作用。现将衰老过程中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功能、表型等的变化,以及调节性T细胞与老年相关性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正>衰老的自由基假说〔1〕是衰老机制的经典假说之一,其认为当自由基的量超过体内酶和非酶抗氧化系统的还原能力时,机体将处于应激状态,DNA、生物膜脂质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物质发生损伤,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由基清除机制呈退化的趋势,导致机体衰老。支持和质疑这一假说的论文和综述颇多〔2~5〕。近期在Cell杂志发表的一篇关于衰老标志物的综述中〔6〕,作者列举了九大方面的衰老标志,其中基因组不稳定、蛋  相似文献   

18.
研究证明,老年人内分泌系统的变化是伴随着机体的衰老而发生的.其主要特点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内分泌器官的重量降低,在甲状腺、肾上腺和垂体中,甲状腺减轻最为明显.尸检资料表明,内分泌器官重量减少的顺序是胰腺、甲状腺、睾丸和肾上腺.男、女性之间略有差异,男性是以甲状腺减轻最明显,女性以胰腺减轻最明显;另一方面,老年机体各类与激素特异性结合的受体普遍减少,导致生理的或内分泌系统受到刺激时,反应速度慢且程度降低,即反馈过程迟缓,同时对药物刺激的反应性也明显降低.现将衰老带来的各腺体的变化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衰老与一氧化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表明,衰老与一氧化氮关系密切,在衰老过程中,一氧化氮的合成和分泌发生某些变化,其介导的生理功能表现异常,本文将从中枢神经,循环,免疫和生殖四个系统对衰老与一氧化氮关系的研究进展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20.
机体免疫系统发生的年龄相关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称为免疫衰老.尽管调节免疫衰老的确切机制还有待于研究,但已证实免疫系统功能增龄性降低即免疫老化是进化上古老而保守的机体调节过程.该文就老化机体在细胞及分子水平的改变和病原体感染在宿主免疫系统老化进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明确感染因素对机体免疫系统衰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