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陈秀华 《河北医学》2005,11(8):685-687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用于剖宫产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225例剖宫产者,随机分为米索前列醇组、米索前列醇+催产素组及催产素组。米索前列醇组75例,术中胎头娩出时将米索前列醇200μg嚼碎后舌下含服,术后经直肠置入米索前列醇200μg;米索前列醇+催产素组80例,术中胎头娩出时将米索前列醇200μg嚼碎后舌下含服,胎儿娩出后宫体肌内注射催产素20IU,术后经直肠置入米索前列醇200μg;催产素组70例,胎儿娩出后宫体肌内注射催产素20IU,再静脉滴注催产素20IU。以上各组观察术中及术后2h内出血量。结果:术中及术后2h平均出血量,米索前列醇组为160±36.0ml;米索前列醇+催产素组为158±45.4ml;催产素组为276±62.7ml。米索前列醇组与催产素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米索前列醇组与米索前列醇+催产素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促进子宫收缩作用强于催产素,能较好地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且用药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2.
徐辉 《河北医学》2003,9(9):806-807
目的 :观察米索前列醇用于催产素引产失败未进入活跃期的剖宫产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 80例剖宫产患者 ,均为催产素引产失败未进入活跃期的患者 ,随机分为米索前列醇组及催产素组。米索前列醇组 4 0例 ,术中打开腹膜时口服米索前列醇 4 0 0ug。催产素组 4 0例 ,胎儿娩出后宫体肌内注射催产素 2 0IU。以上各组观察术中及术后 2h内出血量。结果 :术中及术后 2h平均出血量 ,米索前列醇组为 2 18± 5 5 .4ml;催产素组 375± 6 4 .7ml。米索前列醇组与催产素组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结论 :米索前列醇促进子宫收缩作用强于催产素 ,能较好地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 ,且用药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米索前列醇用于剖宫产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 118例剖宫产者,随机分为米索前列醇组及催产素组,米索前列醇组 60例,术中娩出胎儿后口服米索前列醇 600μg。催产素组 58例,胎儿娩出后宫体内注射催产素 20IU,再静滴催产素 20IU,观察术中及术后 2小时内出血量。结果 术中及术后 2小时平均出血量,米索前列醇组为 212±56. 0ml,催产素组为 345±64. 7ml。米索前列醇组与催产素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 01)。结论 米索前列醇组促进子宫收缩作用强于催产素,能较好地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用药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用于剖宫产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219例剖宫产者,随机分为米索前列醇组、米索前列醇+催产素组及催产素组.米索前列醇组70例,术中打开腹膜时口服米索前列醇600ug,米索前列醇+催产素组70例,术中打开腹膜时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胎儿娩出后宫体肌肉注射催产素20IU;再静脉注催产素20IU.以上各组观察术中及术后2小时内出血量.结果术中及术后2小时平均出血量,米索前列醇组为212±56.0ml;米索前列醇+催产素组为208±55.4ml;催产素组为345±64.7ml.米索前列醇组与催产素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米索前列醇组与米索前列醇+催产素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促进子宫收缩作用强于催产素,能较好地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且用药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择期剖宫产者,随机分为米索前列醇组及催产素组。米索前列醇组60例,在硬膜外麻醉成功后,直肠内放入米索前列醇400 ug,立即开始手术;催产素组60例,于胎儿娩出后立即子宫下段及宫体各注射催产素20IU,观察两组术中及术后2小时的出血量。结果:术中及术后2小时平均出血量:米索组为(173.2±93.2)ml,催产素组为(298.3±112.4)ml,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及新生儿评分无差异性(P>0.05)。结论:直肠给予米索前列醇能有效的预防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且给药方便、安全、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米索前列醇配合催产素用于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 2 0 0例剖宫产者 ,随机分为米索前列醇配合催产素组 (实验组 )和催产素组 (对照组 ) ,各 10 0例。实验组胎儿娩出后立即子宫肌层注射催产素 2 0u ,术后经直肠置入米索前列醇 0 .2mg ,对照组仅胎儿娩出后子宫肌层注射催产素 2 0u。观察两组术中及术后出血量。 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 ,而实验组术后出血量 (12 4± 5 0 .2ml)较对照组 (186± 5 6.3ml)明显减少 ,总出血量 (3 61± 61.2ml)也明显少于对照组 (4 2 7± 64 .4ml) ,P 均 <0 .0 1。结论 米索前列醇促进子宫收缩作用明显 ,能有效地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 ,用药方便 ,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选择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51例剖宫产者,分为米索前列醇+催产素组及催产素组.米索前列醇+催产素组26例,胎儿娩出后即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400μg,再静脉滴注催产素20 IU.催产素组25例,胎儿娩出后即宫体肌内注射催产素10IU,再静脉滴注催产素20 IU.以上两组观察术中及术后2小时内出血量.结果 术中及术后2小时平均出血量,米索前列醇+催产素组为180±55.8m l;催产素组为275±70.7m l.米索前列醇+催产素组与单用催产素组比较,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加用米索前列醇促进子宫收缩作用强于单用催产素,能较好地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且用药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米索)对择期剖宫产患者术中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将418例择期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400μg,同时宫体肌注催产素20IU;对照组胎儿娩出后宫体肌注催产素20IU,再静脉静滴催产素20IU。观察2组术中及术后2h内出血量。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素组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显著。结论:应用米索前列醇能有效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剖宫产者,随机分为米索前列醇(下称米索)组和催产素组,各60例。米索组术中娩出胎儿后即口服米索200ug,术毕时肛塞米索200ug。催产素组于胎儿娩出后立即宫体注射催产素20u,再静滴催产素20u,分别观察两组产后2h和24h出血量的差异。结果术后2h和24h出血量,米索组与催产素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米索能有效促进子宫收缩,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为观察米索前列醇用于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选择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193例,随机分为米索前列醇组、米索前列醇+催产素组及催产素组。米索前列醇组65例,于胎儿娩出后立即口服米索前列醇600bμg、米索前列醇+催产素组62例,米索前列醇口服剂量与方法同米索前列醇组,于胎儿娩出后宫体肌肉注射催产素20IU。催产素组66例,胎儿娩出后宫体肌肉注射催产素20IU,再静脉滴注催产素20IU。以上各组观察产后2小时内出血量。结果产后2小时平均出血量,米索组为158±60.0mL;米索前列醇+催产素组为154±55.7mL;催产素组为284±95.4。米索前列醇组与催产素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米索前列醇组与米索前列醇+催产素组进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果提示,米索前列醇促进子宫收缩作用强于催产素,能较好地预防产后出血,且用药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11.
《JAMA》2005,294(23):3037
  相似文献   

12.
蒙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蒙医药的地位和现状,并对如何继承和发展蒙医药科学进行了探讨,为发展蒙医药产业,合理保护、开发和利用蒙医药资源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血液、脑脊液中内皮素 (ET )、降钙基因相关肽 (CGRP )含量变化及与血管痉挛 (CVS)的关系。方法 :用放免法检测 32例不同时期、不同病因、不同病情SAH患者血液、CSF中ET、CGRP含量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SAH后血浆、CSF中ET比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5 )。CGRP则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ET升高和CGRP降低与病情程度、病后时间有关 ,与引起SAH的原因无关。结论 :ET和CGRP的变化与SAH后脑血管痉挛有关 ,可作为SAH后血管痉挛 (CVS)的一种观察指示  相似文献   

14.
蛛网膜下腔出血与内皮素和降钙基因相关肽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血液、脑脊液中内皮素(ET)、降钙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变化及与血管痉挛(CVS)的关系。方法:用放免法检测32例不同时期、不同病因、不同病情SAH患者血液、CSF中ET、CGRP含量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SAH后血浆、CSF中ET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GRP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ET升高和CGRP降低与病情程度、病后时间有关,与引起SAH的原因无关。结论:ET和CGRP的变化与SAH后脑血管痉挛有关,可作为SAH后血管痉挛(CVS)的一种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5.
Ⅱ型视盘血管炎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临床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观察Ⅱ型视盘血管炎(ODV)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在临床特征与荧光血管造影等方面的异同点,以期正确区分ODV,提高其治疗效果。②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12例ODV与30例CRV0病人在病因、临床表现、荧光血管造影(FFA)、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特点。③结果ODV病人多为青壮年,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疾病史,视力≥0.5(含矫正视力),皮质类固醇类药物治疗敏感,勿需激光治疗,预后较好,FFA检查未见毛细血管无灌注区;CRVO病人多见于中老年,多伴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全身疾病史,视力下降明显,多数视力〈0.1,甚至数指或眼前手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治疗无效,预后差,FFA多可见毛细血管无灌注区,病史长者可见新生血管形成。④结论Ⅱ型ODV极易误诊为CRVO,因两者的治疗方式及预后不同,因此,临床上通过二者的病因及辅助检查为其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一种改进的方法,从100g猪心室肌中提取心肌肌球蛋白370mg,并进一步分离和纯化其亚基成分,分别得到肌球蛋白轻链24mg和重链210mg,核酸含量<1%,不含有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及其它杂蛋白;SDSPAGE显示,猪心肌球蛋白重链为200~220KD一条带,肌球蛋白轻链则为27kd、21.4kd、19kd三条带;纯化猪心肌球蛋白的Ca2+激活ATP酶活性为0.24μmolPi/(mg·min),但其分离后的亚基则无此活性。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应用统一标准对城乡居民的肥胖率、超重率进行了调查;并对超重与高血压病的关系进行了研完。结果表明,城市居民的肥胖率(18.75%)、超重率(33.68%)高于农民渔民的肥胖率(9.03%)(P<0.01)、超重率(15.28%)(P<0.01)。而农民与渔民之间无显著性差别(P>0.05)。超重者高血压病的患病率高于不超重者(P<0.01);病例组超重者占的比例高于对照组,OR(?)=3.70(P<0.01)。超重与高血压病有明显联系。城乡居民,尤其城市居民应采取措施防止超重,以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