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在经筋气血理论的指导下,运用针刀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评价针刀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刀疗法,每周1次,共治疗2次;对照组30例采用牵引结合低频电治疗,每天1次,5次为1疗程,共进行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疼痛改善情况,NDI指数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疼痛评分、ND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疼痛评分、NDI评分治疗组和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NDI评分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和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96.67%和83.33%:两组总有效率分别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经筋气血理论指导下,针刀疗法可显著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肩部的疼痛等临床症状,其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超微针刀结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收集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在漳州市中医院康复科就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门诊和住院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推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超微针刀治疗,2组每周均治疗2次,2次治疗间隔2~3 d,治疗12次后比较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颈部疼痛VAS评分、症状量表20分法评分变化情况,并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第2、4、6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6%,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颈部疼痛VAS评分明显降低,症状量表20分法评分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2组比较,治疗组颈部疼痛VAS评分降低更明显,20分法量表评分升高更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第2、4、6周2组ND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2组治疗后相同时间点比较,治疗组NDI评分均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 超微针刀结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明显改善患者颈部活动度,减轻患者的颈肩...  相似文献   

3.
朱海锋  郭汝宝  万全庆  孔颖 《新中医》2023,55(14):165-169
目的:观察三维调颈手法联合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病变区域红外热成像的影响。方法:选取12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各32例。A组为对照组、B组为三维调颈手法组、C组为针刀组、D组为三维调颈手法联合针刀组。4组均治疗3周,比较4组治疗前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红外热成像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B、C、D组NDI评分分别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B、C、D组颈部温差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D组颈部温差减小较B、C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颈部温差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调颈手法联合针刀治疗能改善颈椎功能,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三维调颈手法或针刀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椎力学评价指标在非手术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采用手法等非手术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龄(48.91±9.77)岁,体质量指数(24.57±2.99)kg·m~(-2),病程(2.32±1.97)月。病变节段,单节段11例、2节段16例、3节段10例、4节段7例、5节段2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量表对患者颈椎功能进行临床评价;采用DAVID脊柱智能康复系统测定患者颈椎关节活动度、颈椎关节活动协调性、颈部肌群最大等长肌力矩和颈部肌群协调性,对患者颈椎进行力学评价。计算NDI及颈椎力学评价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的差值(治疗后-治疗前),分析临床评价指标变化与颈椎力学评价指标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临床评价与颈椎力学评价结果。4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治疗结束后,患者颈椎NDI较治疗前降低[(34.32±13.11)%,(18.21±10.65)%,t=-11.041,P=0.000];颈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6个方向的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增加[(39.67°±14.04°),(48.11°±10.76°),t=4.362,P=0.000;(46.76°±12.71°),(57.48°±11.22°),t=5.523,P=0.000;(33.13°±10.58°),(40.00°±11.68°),t=4.428,P=0.000;(35.70°±8.32°),(42.80°±39.55°),t=4.356,P=0.000;(51.17°±12.93°),(56.54°±11.11°),t=3.304,P=0.002;(51.28°±11.25°),(55.63°±10.95°),t=2.715,P=0.009];颈椎关节屈伸活动协调性较治疗前改善,但侧屈和旋转活动协调性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7±0.87),(0.85±0.20),t=-3.775,P=0.000;(1.15±0.36),(1.10±0.17),t=-1.074,P=0.291;(1.05±0.33),(0.99±0.14),t=-1.202,P=0.211];颈部肌群后伸、前屈及左右侧屈最大等长肌力矩均较治疗前增加[(1.00±0.00)N·m~(-1),(1.00±1.00)N·m~(-1),Z=-2.312,P=0.021;(2.00±6.25)N·m~(-1),(5.00±11.00)N·m~(-1),Z=-3.545,P=0.000;(1.00±1.25)N·m~(-1),(2.00±5.00)N·m~(-1),Z=-3.903,P=0.000;(1.00±2.00)N·m~(-1),(2.00±5.00)N·m~(-1),Z=-2.465,P=0.014];颈部肌群屈伸力量协调性较治疗前改善,而侧屈力量协调性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5.00),(3.50±5.00),Z=-2.043,P=0.041;(1.00±0.62),(1.00±0.04),Z=-1.725,P=0.085]。(2)临床评价指标变化与颈椎力学评价指标变化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前后患者NDI的差值与治疗前后颈部肌群前屈、后伸最大等长肌力矩的差值呈负相关(r=-0.455,P=0.002;r=-0.334,P=0.024),即颈部肌群前屈、后伸最大等长肌力矩增加越多,NDI降低越多;与治疗前后颈部肌群屈伸力量协调性的差值呈正相关(r=0.344,P=0.020),即颈部肌群屈伸力量协调性改善越多,NDI降低越多;与其他颈椎力学评价指标治疗前后的差值均无相关性。结论:在非手术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中应用颈椎力学评价指标,有利于疗效评价的客观化和精确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埋线针刀结合火龙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5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医诊断:项痹寒湿痹阻证),应用埋线针刀结合火龙灸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对比VAS疼痛评分和NDI颈椎功能障碍指数。结果:51例患者治疗后2周内均得到随访,未发生不良事件,末次随访,患者VAS疼痛评分和NDI颈椎功能障碍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埋线针刀结合火龙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缓解疼痛,改善颈椎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6.
谭黄圣  邓鹏伟  何升华 《中国针灸》2024,(5):537-538+545
目的:观察针刺手三阳经输穴配合颈夹脊穴治疗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6例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针刺手三阳经输穴配合颈夹脊穴治疗,留针30 min,每10 min行针1次,每日1次,7 d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表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以及简易生活质量量表(SF-12)评分,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表PRI评分、VAS评分、PPI评分、总分及NDI评分降低(P<0.05),SF-12评分升高(P<0.05),总有效率为91.1%(51/56)。结论:针刺手三阳经输穴配合颈夹脊穴能缓解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螺旋CT和医用扫描仪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颈托配合手法整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长期疗效。方法:选择70例风寒湿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手法整复、旋转拔伸复位后佩戴普通颈托固定制动。治疗组在对照组手法整复的基础上,佩戴三维重建3D打印颈托。2组均手法整复,每周1次,治疗时间为12周。观察比较2组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量表(ND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组治疗过程中因不适中止2例,失访1例,完成本研究共32例患者。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因不适中止1例,失访1例,完成本研究共33例患者。愈显率治疗组为78.12%(25/32),对照组为54.55%(1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VAS、NDI评分均减少,其中治疗后3个月VAS、ND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颈部僵硬疼痛、颈肩寒凉、头沉重、上肢麻木症状积分均减少,且治疗组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二黄新伤止痛软膏走罐联合颈椎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选择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48例、对照组42例。试验组采用二黄新伤止痛软膏走罐联合颈椎旋提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颈部放松手法联合颈椎牵引治疗。隔日治疗1次,每周3次,共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后及治疗2周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颈肩部疼痛情况进行评价,并采用田中靖久等制定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判定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间患者颈肩部疼痛VA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 031.863,P=0.000),即存在时间效应,VAS评分逐渐降低。2组患者颈肩部疼痛VAS评分总体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14,P=0.000),即存在分组效应。治疗前,2组患者颈肩部疼痛VAS评分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56±0.839)分,(7.345±0.873)分,t=1.095,P=0.298];治疗1周后和治疗2周后,试验组颈肩部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4.260±0.928)分,(5.012±0.815)分,t=16.434,P=0.000;(1.927±0.744)分,(3.012±0.676)分;t=51.852,P=0.000)。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9.226,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间患者临床疗效综合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3.412,P=0.000),即存在时间效应,临床疗效综合评分逐渐增高。2组患者临床疗效综合评分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405,P=0.000),即存在分组效应。治疗前,2组患者临床疗效综合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100±2.116)分,(10.210±2.055)分,t=0.062,P=0.803];治疗1周后和治疗2周后,试验组临床疗效综合评分均高于对照组[(13.980±1.422)分,(13.020±1.538)分,t=9.373,P=0.003;(17.710±0.874)分,(15.310±1.554)分,t=84.088,P=0.000];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15.064,P=0.000)。结论:二黄新伤止痛软膏走罐联合颈椎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有效缓解患者颈肩部疼痛,综合临床疗效优于颈部放松手法联合颈椎牵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应用三维动静态平衡康复模式治疗非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要求的98例非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维康复组和传统治疗组,每组49例。三维康复组采用三维颈椎康复垫结合三维颈肌抗阻静力锻炼治疗,传统治疗组采用枕颌带牵引、药物治疗和颈肩锻炼治疗,共治疗3周。比较2组患者的颈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部功能残障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颈椎前缘序列线弧弦距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颈部疼痛VAS评分、NDI及颈椎前缘序列线弧弦距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16±1.21)分,(5.21±1.17)分,t=0.168,P=0.829;(28.63±5.07),(28.56±5.11),t=0.131,P=0.896;(7.15±5.68)mm,(7.08±5.77)mm,t=0.156,P=0.863];治疗3周后三维康复组的颈部疼痛VAS评分和NDI低于传统治疗组,颈椎前缘序列线弧弦距大于传统治疗组[(2.53±1.05)分,(3.79±1.71)分,t=1.680,P=0.012;(17.21±4.75),(24.15±5.82),t=1.132,P=0.023;(9.83±5.98)mm,(7.69±6.03)mm,t=-3.265,P=0.002]。治疗3周后三维康复组的颈部疼痛VAS评分和NDI均较治疗前降低,颈椎前缘序列线弧弦距较治疗前增加(t=2.946,P=0.004;t=2.685,P=0.013;t=-3.496,P=0.001);传统治疗组的VAS评分、NDI及颈椎前缘序列线弧弦距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89,P=0.617;t=0.632,P=0.582;t=0.182,P=0.632)。治疗3周后,三维康复组治愈39例、有效8例、无效2例,传统治疗组治愈18例、有效20例、无效11例,三维康复组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治疗组(R_(三维康复组)=38.51,R_(传统治疗组)=60.49,Z=-4.339,P=0.000)。结论:应用三维动静态平衡康复模式可有效减轻非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症状,促进颈椎生理曲度和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三维平衡正脊手法配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CSR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各30例。由于治疗过程中三组均有病例脱落,最终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参与疗效评价者分别为28例、29例、28例。三组患者均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三维平衡正脊手法配合针刺治疗,针刺穴位选取颈夹脊、天柱、后溪、申脉、悬钟、手三里、少海;对照1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配合针刺治疗,针刺选穴与操作手法同观察组;对照2组单纯采用针刺治疗,针刺选穴与操作手法同以上两组。三组患者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三组患者颈肩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NDI评分、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较治疗前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的颈肩部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治疗后的颈肩部VAS评分低于对照1组(P<0.001)和对照2组(P=0.042)。三组患者治疗后的ND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治疗后的NDI评分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36,P<0.001);对照1组治疗后的NDI评分低于对照2组(P=0.010)。三组患者治疗后的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观察组治疗后的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47,P<0.001)。观察组痊愈率、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平衡正脊手法配合针刺治疗CSR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患者NDI,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推拿手法结合针刺治疗及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恒古骨伤愈合剂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肝肾亏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CSR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取颈椎牵引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组治疗基础上口服恒古骨伤愈合剂。两组均两日1次,4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颈肩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评价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NDI评分,TNF-α、IL-1、IL-6水平较治疗前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颈肩部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颈肩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治疗后ND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N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血清内TNF-α、IL-1、IL-6的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TNF-α、IL...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通阳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普通温和灸治疗,治疗组予通阳灸治疗。两组治疗每天1次,7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的改善情况,并统计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VAS评分、N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患者疼痛VAS评分、N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愈显率为76.67%,对照组愈显率为56.6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阳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满意,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和颈椎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十一方药烫熨疗法联合巨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138例CS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采用巨刺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十一方药烫熨疗法,比较两组中医疗效、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视觉模拟(VAS)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全血黏度(高切、低切)、红细胞压积。结果:观察组中医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10%vs 85.51%,χ2=5.841,P<0.05);观察组颈肩部疼痛、上肢疼痛与麻木、手指疼痛与麻木积分高于对照组(t=6.037;t=7.505;t=6.028,P<0.05);观察组NDI评分、Cobb角高于对照组(t=17.089;t=4.482,P<0.05);治疗1周、2周、4周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t=2.440;t=4.529;t=7.091,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IL-1β、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t...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部功能锻炼装置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2015年6月,通过对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用颈部功能锻炼装置进行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0天及治疗后1个月对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估疗效。结果: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2.364±1.502个月(1~6个月),VAS评分治疗前为8.273±1.191分,治疗后10天为6.818±1.834分,治疗后1个月为4.364±1.748分;NDI评分治疗前为36.285±4.808%,治疗后10天为32.243±4.399%,治疗后1个月为28.281±4.034%;患者VAS评分、NDI评分治疗前与治疗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功能锻炼装置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在早期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筋结点配合手法推拿及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配合牵引治疗,治疗组给予针刺筋结点配合手法推拿及牵引治疗,每日1次,4次为1个疗程,休息2 d进行下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McGill疼痛问卷简表评分、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结果:两组治疗后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增加(P<0.05),治疗组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McGill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减少(P<0.05),治疗组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DI指数较治疗前减少(P<0.05),治疗组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筋理论指导下针刺联合手法推拿可有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消除了哺乳期患者对口服药物的顾虑,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颈舒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塞来昔布配合盐酸乙哌立松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颈舒颗粒治疗。观察患者在用药前、用药2周及用药4周后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以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效率治疗组为91.67%(44/48),对照组为87.50%(42/4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2、4周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周后VAS评分、NDI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4周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舒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一定疗效,可以在短期内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主要优势为缩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自然病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谢剑峰  楼莹 《新中医》2022,54(10):173-175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阻络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联合颈舒颗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针灸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5.00%(P<0.05)。治疗后,2组CASC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VAS、N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CAS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VAS、N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阻络证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颈椎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石氏颈椎定位旋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石氏颈椎定位旋扳法治疗,每周2次,共2周;对照组采用常规颈部理筋牵引手法治疗,每周2次,共2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1周及第2周后和治疗结束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VAS量表、NPQ量表及临床症状评估,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和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第1周治疗结束后,观察组VAS评分(41.21±10.41)、NPQ量表评分(27.21±7.34)明显低于对照组(59.57±13.49,33.65±1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3,P0.01;t=3.511,P0.05)。第2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组VAS量表(29.28±13.87)、NPQ量表评分(16.14±5.26)明显低于对照组(40.37±15.79,26.37±9.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2,P0.01;t=2.027,P0.01)。第2周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74%,对照组总有效率70.9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3个月后随访,VAS评分观察组(20.02±9.52)与对照组(24.12±10.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812,P0.05),NPQ评分观察组(12.74±6.33)明显低于对照组(19.88±7.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6,P0.05)。3个月后随访,观察组复发率5.56%,最终有效率89.47%,对照组复发率23.08%,最终有效率54.5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石氏定位旋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复发率低,操作简单、规范、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许羚 《新中医》2021,53(3):191-194
目的:观察米字型颈椎保健操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米字型颈椎保健操联合穴位按摩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49%、74.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VAS评分、NDI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VAS评分、NDI及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米字型颈椎保健操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有效减轻患者的颈肩疼痛,改善颈椎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筋理论指导小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P物质(SP)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于单县中医医院就诊的16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依次纳入观察组(n=85)、参考组(n=84)。观察组予以经筋理论指导小针刀治疗,参考组予以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颈椎活动度、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与SP含量。结果:治疗后,与参考组比较,观察组颈背酸痛、颈肌肉痛、上肢麻木、舌质暗紫评分与NDI量表中的疼痛强度、日常生活评分相对较低,颈椎屈曲、侧屈、旋转角度相对较大,SP含量相对较低,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筋理论指导小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不仅能够缓解临床症状,增大患者颈椎活动度,还可以改善其颈椎功能障碍,减少SP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