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Versican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N-钙黏蛋白(N-cadherin)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和qRT-PCR检测胃癌组织和相应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Versican、E-cadherin和N-cadherin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上述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蛋白之间的相关性,利用Kaplan-Meier法评估Versican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胃癌患者的预后因素。结果 胃癌组织中Versican和N-cadherin蛋白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胃黏膜(P<0.001),而E-cadherin蛋白表达的阳性率显著低于癌旁胃黏膜(P<0.001)。qRT-PCR结果显示,胃癌中Versican和N-cadherin mRNA水平高于癌旁胃黏膜,E-cadherin mRNA水平低于癌旁胃黏膜(P<0.05)。Versican高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E-cadherin的阳性率与胃癌的Lauren分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N-cadherin的阳性率与胃癌Lauren分型、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Versican蛋白高表达者的无病生存期低于低表达者。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Versican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Versican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r=-0.638,P<0.001),与N-cadherin的表达呈正相关(r=0.313,P<0.001)。结论 胃癌组织中Versican蛋白高表达,与胃癌EMT相关蛋白密切相关,笔者推测Versican可能是通过调节胃癌上皮-间质转化而促进胃癌侵袭转移的,Versican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金晓维  毛高平  周平  韩全利 《医学争鸣》2007,28(19):1796-1798
目的:探讨新的端粒酶相关蛋白(T-STAR)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方法: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32例人胃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T-STAR 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T-STAR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4.28±1.31,1.62±0.56(P<0.01),低分化胃癌T-STAR的表达水平为4.75±1.13,显著高于中分化胃癌中的表达水平3.39±1.19(P<0.05). 结论:T-STAR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病理分化程度相关,在胃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错配修复基因hMLH1在胃癌中表达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胃癌组织错配修复基因hMLH1蛋白的表达特点.[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79例胃癌组织、333例癌旁组织和341例非癌患者胃黏膜的hMLH1蛋白表达情况.组间率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法进行比较.[结果]胃癌组、癌旁组与非癌患者胃黏膜组的hMLH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68%(415/579)、84.38%(281/333)与85.92%(293/341),前者显著低于后两者(P<0.05),而后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hMLH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高中分化组显著高于低分化组(P<0.05),在无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组(P<0.05),hMLH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P>0.05).[结论]我国部分胃癌发生可能与错配修复基因hMLH1的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4.
端粒酶逆转录酶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立旦  黄河  孙洁  张则伟 《浙江医学》2005,27(4):243-245
目的研究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22例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hTERT 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hTERT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但不同胃癌TNM分期、组织分化程度之间的hTERT mRNA表达水平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在胃癌组织中hTERT 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可作为胃癌诊断的特异性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p57Kip2和p27Kip1基因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p57Kip2和p27Kip1基因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技术,分别检测p57Kip2和p27Kip1基因mRNA在108例胃癌组织及60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57Kip2基因mRNA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28.70%,显著低于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56.67%(P<0.05),p57Kip2基因mRNA相对含量检测胃癌组织为0.59±0.17,显著低于癌旁组织1.63±0.21(P<0.05);p27Kip1基因mRA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23.15%,低于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31.67%(P>0.05),p27Kip1基因mRNA相对含量检测胃癌组织为1.53±0.23,稍高于癌旁组织1.46±0.35(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p57Kip2和p27Kip1基因蛋白表达的降低与转录机制有关,并在胃癌的发生中存在不同的抑癌途径或不同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趋化因子受体CCR7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CCR7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CR7在60例胃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布情况,并分析其表达差异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在60例胃癌组织中,CCR7在胃癌组织中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CCR7在胃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定位于细胞质,且CCR7蛋白在癌旁组织与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15/60)和73%(44/60).经x2检验,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000,P<0.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CR7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胃癌组织中CCR7表达水平在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CR7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胃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胃癌治疗新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胃癌组织中EZH2 mRNA及蛋白的表达,探讨EZH2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取30例术前胃镜和术后病理确诊的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胃组织,应用RT-PCR方法对EZH2 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半定量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检测76例胃癌组织和45例癌旁正常胃组织中 EZH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30例胃癌组织中EZH2 mRNA的表达量为0.994±0.129,高于癌旁胃组织中EZH2 mRNA的表达(0.332±0.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76例胃癌组织中,EZH2 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 51.3%,45 例癌旁正常胃组织中未发现 EZH2的阳性表达.EZH2蛋白的表达与胃癌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 TNM 分期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分化情况等临床因素无关(P>0.05).结论 EZH2基因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增强,检测胃癌组织中 EZH2蛋白的表达可能对判断胃癌的恶性程度及病情进展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亲环素A(CypA)在胃癌组织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基因干扰技术抑制胃癌细胞中CypA的表达,探讨CypA对胃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和相关分了机制.方法 实时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ypA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和细胞株中的表达;合成针对CypA的靶向siRNA并转染胃癌MKN45细胞株,检测CypA-siRNA对胃癌细胞内源性CypA的抑制作用,同时设置非特异性siRNA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周期;实时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基因PCNA、P21、P16、Cyclin D1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CypA的mRNA和蛋白表达高于癌旁组织,胃癌细胞株CypA的mRNA和蛋白表达高于胃上皮细胞株,且在低分化细胞MKN45中表达最高(P<0.05).CypA-siRNA可有效抑制内源性CypA的表达;CypA-siRNA转染后MKN45细胞增殖能力下降(P<0.05),G0/G1期细胞比例上升、G2/M期细胞比例下降(P<0.05),PCNA、Cyclin D1的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P21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论 胃癌细胞中CypA的表达增强,CypA基因能够通过调节部分增殖基因的表达而促进胃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细胞黏附分子CD62P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胃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CD62P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中CD62P的阳性表达率为58.1%(36/62),相应癌旁组织中未见CD62P表达(0/62),两者的阳性表达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62P的表达与W癌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分化、远处器官转移、TNM分期无关(P>0.05).结论 CD62P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其水平变化对胃癌病情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胃癌组织MMP-3及MMP-13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MP-3、MMP-1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择60例手术切除的胃癌及癌旁组织,并以15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MP-3、MMP-13蛋白表达.结果 MMP-3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率为60.0%,癌旁组织表达率为16.7%(x2=23.8308,P<0.05);MMP-13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率为68.3%,癌旁组织表达率为21.7%(x2=26.3973,P<0.05).胃癌组织MMP-3、MMP-13蛋白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在中、晚期胃癌中的表迭均高于早期胃癌.MMP-3、MMP-13之间呈正相关(r=0.8337,P<0.05).结论 胃癌组织MMP-3、MMP-13蛋白表达率增高,与胃癌的漫润和转移有关.可作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和预测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基因芯片技术的出现改变了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该技术使得从假说驱动的研究方法转变为研究后产生新的假说。再没有必要提前确定将要研究的基因或基因组。取而代之,研究人员可以检验整个基因组成一实际上是几个有机物和全部与某一特殊生物过程有关基因组,可同时被辨认。反过来与传统的研究方法做一比较,此改变同时伴随着研究术语的改变。人们不再只是简单的研究基因表达。用基因芯片,笔者现在可进行基因学研究。也就是将大量基因同时表达出来。最初,基因芯片被用于某些与基因表达有关的生物过程的研究,如细胞周期调节或疾病的分类,如癌症。然而现在随着基因芯片的普及和研究领域的增加而致费用减低,使得基因芯片技术被应用于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当今已被用于农业研究,毒素学和食品检疫等研究领域。另外,尽管基因芯片起初是被设计基因表达的检测,现在它们被用于基因突变,蛋白质表达和蛋白质功能的研究。在过去几年中,蛋白质、细胞、组织及小分子芯片相继出现,使基因芯片技术进入更广泛的研究领域。该综述意在一般性回顾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应用。重点描述与基因有关的疾病和感染性疾病。同时涉及实验设计及资料分析。  相似文献   

12.
13.
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东西医学中心由许家杰博士于1993年创立。隶属于UCLA医学中心。UCLA是美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据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US News & World Report)的2007年年度排名,UCLA医学中心连续19年名列美国西岸之首,位居全美医学中心排行榜前3名。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CR在床边摄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床边摄片的质量选用CR床边摄片,特总结2005年8月以来床边常见部位CR床边摄片的患者50例,具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仪器与设备岛津公司MU125L移动X线机,GE公司MP3010的CR系统,IP板,铅字号码,AGFA公司CLASSIC激光洗片机,AGFA公司LR3300激光打印机。1.2研究对象收集我科  相似文献   

18.
19.
通过对美国、英国及我国大陆学校视觉素养教育在课程开设模式、学习资源及突出特点的比较研究,分析了国内外视觉素养教育的差异,以期对我国视觉素养教育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The Australian School of Advanced Medicine at Macquarie University, Sydney, will provide competency-based university medical specialist training in a private hospital environment, Australia. The rationale is the need for additional and innovative programs to meet emerging demands, and alternative training programs to increase the opportunities for doctors to achieve their career goals. The programs will focus on learning (not teaching), on developing a comprehensive set of professional competencies, on teamwork, and on research. Special features of the programs include: the potential for scholars to progress at a variable pace; the use of facilities for simulation and practice; and rigorous evaluation. The school is developing strong linkages with other institutions, nation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Challenges include the recruitment of fee-paying trainees; the time commitment required of faculty members; a reliable and bias-free assessment system; and ethical concerns about undertaking training activities on private pati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