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建昌帮中药传统炮制技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本文对江西特色炮制帮派建昌帮从传统炮制工具、辅料及工艺特色等方面展开论述,为建昌帮传统炮制特色技术的整理挖掘及传承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江西樟帮、建昌帮、北京、天津地区的京帮是全国三大药帮主流流派,各帮中药材炮制技术和饮片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本文对樟树帮、建昌帮与京帮三个不同地区帮派炮制的历史渊源、特色炮制技术等进行总结分析,以期提高对中药特色炮制技术及其特色文化内涵的认识,促进各帮派炮制技术、加工方法及特色的进一步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中医药报》2019年12月12日讯:近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西南城"建昌帮"中医药振兴发展实施方案》,明确26条重点任务,着力将南城打造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中国南方中医药产业聚集区。《方案》明确,挖掘整理旴江医学典籍,保护创新"建昌帮"炮制技艺,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样板区;促进中医药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中医药产业振兴发展示范区;积极发展中医药特色旅游,加快培育壮大康养产业,打造中医药旅游与康养融合发展区。到2  相似文献   

4.
中药炮制是我国传统的制药技术,因全国各地炮制技术与相应中医流派具有差异,从而发展出了不同的炮制技艺与特色。笔者在中国不同地域的炮制技术理论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川帮、京帮、建昌帮、樟帮等四大中药炮制流派以及其他区域性炮制流派的炮制特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对江西特色炮制帮派建昌帮从炮制技术特色、存在问题、传承发展现状等方面开展论述,为建昌帮传统炮制特色技术的传承发展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
樟帮和建昌帮两大特色炮制帮派均源自江西,其炮制器具、辅料、方法等独具一格,由此炮制出的饮片特色鲜明,在业界极具代表性。现通过对樟帮和建昌帮特色炮制饮片在辅料的选择及质量控制,水制、火制和水火共制关键工艺参数的质量控制,现代技术在樟帮、建昌帮特色炮制饮片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等3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以提高对樟帮和建昌帮传统特色炮制饮片的认识,促进传统特色炮制饮片在炮制方法和炮制技术上的传承和创新,提高饮片质量标准,满足临床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研究旴江医学、建昌帮中医药文化价值,分析其普及与推广应用的意义。从立德树人、医者仁心、一视同仁等方面论述旴江医德文化;从养生思想、养生方法、养生应用等方面论述旴江养生文化。通过将旴江医德文化融入医学伦理学、专业课程的教学,建设医院中医药文化长廊,举办旴江养生文化知识讲座;编著《新冠肺中医防治手册》,开发预防新冠肺炎的建昌帮香囊等形式普及及推广。结果显示对提高教学质量,潜移默化学生形成良好医德观念;提高了医生医德素质,病人满意度不断增加;普及了旴江医学、建昌帮中医药文化知识,取得了很好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江西建昌帮炆熟地黄的HPLC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及控制炆熟地黄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建昌帮炆熟地黄指纹图谱,并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的"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计算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0批次建昌帮炆熟地黄共有13个指纹图谱峰,经相似度计算,整体相似性好。结论:该方法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建昌帮炆熟地黄的的质量评价与控制。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南城县,古称建昌府,为传统中药“建昌帮”药业体系发源地。传说二千多年前黄帝时代的丹术家浮邱公,一千七百多年前晋代著名医学家葛洪均来建昌麻姑山采用神功泉水炼丹制药。之后,建昌药业兴旺,药局药肆遍布东南数省,历代师承家传积累了丰富的中药业专业知识,法启后学,流传至今。笔者下面谨就“建昌帮”中药传统膏药的煎熬工艺作一介绍,供同道参考, 建昌帮传统膏药习称“铅膏药”,是从植物油和铅丹(抱朴子称黄丹)为基质,配合各种中药原料煎熬而成。膏药颜色通常分为红、白、黑三种,系按外治不同疾病选用不同处方配料熬制而成。它不仅能治疗外科的跌打损伤,痛肿疮毒、疥癣、湿疹,而且对一些全身性疾病也有疗效。  相似文献   

10.
“建昌帮”中药传统炮制技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我国南方各省具有一定的影响和地位,尤在闽赣两省更为突出。它素以精湛的炮制技术,独特的操作工具和形、色、气、味、疗效好而载誉东南亚。如本文介绍的附子煨制,熟地黄的炆制,天麻的姜制,半夏的药汁制等,这些炮制方法在我国中药炮制史上是罕见的。目前,“建昌帮”中药传统炮制技术这一宝贵遗产已濒临失传和湮没之危,因此,发掘整理,势在必行,并请有关方面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1.
陈凯佳  刘小斌 《中医教育》2012,31(3):39-40,43
岭南医学是中国医学史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岭南医学发展的史实,岭南地理、气候因素对岭南常见、多发疾病的影响,岭南医家诊疗特色和用药特点,岭南地方中草药等几个方面的深入了解,可以引导学生认识中医学“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辨证特色,进而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医药学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2.
压力性溃疡,又称“压疮”“褥疮”“席疮”,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性缺血、缺氧有关。中医药疗法对于压力性溃疡的研究源远流长,常以外用中药(单方或复方中药制剂外敷,或配合针灸疗法)治疗该病,临床研究也证实外用中药治疗压力性溃疡具有疗效显著、费用低廉、操作方便的特点,在此对外用中药治疗压力性溃疡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为外用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药名是中医药文化的载体,是中医药与文化艺术联姻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科学和哲学思想。自古多有流传,可谓华夏史上一道奇特的文化景观,是人民在千百年的中医药事业奋斗发展中孕育出来的宝贵财富,把中医学的文化特色彰显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4.
阿胶属于传统中药之一,应用历史悠久、疗效卓著,用量逐年大幅度增加,驴皮是其基本原料.驴的养殖历史悠久,经长期自然与人工选择,其种质资源丰富,各地均有独具特色的地方品种.驴的品种不同,形态特征、适应能力、生育特性等均有明显差异.本文对全国各地驴的地方品种进行了系统梳理,总结了其分布区域、形态特征、生育特点等内容,旨在为选育优良品种、实现规范化养殖,提高和稳定驴皮产量与质量,促进驴养殖业及阿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新疆医科大学为全国第二家中西医合并院校.在新疆进行中西医合校,实属时势所使,事在必行.强弱相合,处于弱势的中医学院只有坚持相对独立,才能保证于合校后发扬中医药特色、办好中医药教育.中西医合校,给原本弱小的新疆高等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可供凭借和利用的积极因素,同时也存在不少负面影响.新疆医科大学在实践中认清了中西医同校的优势与缺憾,采取扶持和爱护中医的策略,不断尝试规避冲突、化解矛盾、趋利祛弊、务期和谐,终喜事业有成,使高等中医药教育得以在新疆生存,并越过低谷,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中医康复技术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具有历史悠久、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费用低廉等诸多优势,受到广大医患双方的普遍青睐。与现代康复方法相比,它具有独特的理论特色和治疗优势。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传统康复方法不断与现代康复方法相结合,催生出了一大批具有中医康复特色的康复治疗器械,特别是物理治疗类仪器。研究将传统康复方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康复理疗仪器,对传统康复医学的发展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何世英主任医师学术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世英(1912-1990),男,主任医师,毕生致力于中医临床、教学,尤其在儿科及脑病的研究上颇有建树,曾任天津市儿童医院中医科主任、天津市卫生职工医学院行政领导组成员兼中医部主任、天津市中医院总顾问兼脑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天津分会副会长,天津市中医学会会长,《天津中医》杂志主编,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首任主任委员,天津市政府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兼中医组组长,天津市卫生局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高级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兼中医专业组组长,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常委,天津市政协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天津市委员会常委等职,主编《历代儿科医案集成》、《增订幼科类萃》,指导编写《何世英儿科医案》等书,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相似文献   

18.
中药鲜药是传统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2000多年的应用历史。现代研究表明,部分中药鲜品优于或有别于干品,两者不能混用。然而,近现代鲜药的应用呈逐年萎缩的趋势,传统鲜用为主的药物多被干品取代,鲜药治病的特色和宝贵经验濒临失传。通过回顾鲜药应用的历史沿革,梳理中药鲜品与干品的差异,分析鲜药的应用现状,总结鲜药现代化保鲜技术的推广,探讨鲜药制剂的开发应用,以期为传承中药鲜用特色技术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9.
1949~2001年北京中医师承教育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文娟  史青 《中医教育》2006,25(5):58-61
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至2001年北京中医师承教育的历史进行考察,基本摸清了现代北京中医师承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初步总结了现代北京中医师承教育各历史阶段的历史特点,并分别阐述了北京中医师承教育的成就与特色。  相似文献   

20.
《滇南本草》是云南历史上价值最大,影响最广的地方性本草,记载了兰茂多年的临床实践用药、方剂及病案,是兰茂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云南本地各少数民族特点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对后世医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滇南本草》进行不断的挖掘整理,并通过临床的实践,不断的验证及扩充《滇南本草》的理论,为充分挖掘兰茂著作《滇南本草》的学术思想,笔者从理、法、方、药视角对《滇南本草》的书籍和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总结,以期为《滇南本草》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