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影响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心理护理对策.方法 对10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HAMD量表评价抑郁的程度,分析影响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急性脑卒中患者抑郁的发生率为39.8%;PSD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高于非PSD患者;抑郁的发病率与其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呈负相关;患者的婚姻状况、性格特征与是否具有医疗保险亦影响抑郁的发生;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相关性.结论 患者的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婚姻状况、性格特征及NIHSS评分等是影响PSD的重要因素,有针对性的、有效的心理疏导和护理干预可降低PS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影响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心理护理对策.方法 对10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HAMD量表评价抑郁的程度,分析影响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急性脑卒中患者抑郁的发生率为39.8%;PSD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高于非PSD患者;抑郁的发病率与其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呈负相关;患者的婚姻状况、性格特征与是否具有医疗保险亦影响抑郁的发生;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相关性.结论 患者的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婚姻状况、性格特征及NIHSS评分等是影响PSD的重要因素,有针对性的、有效的心理疏导和护理干预可降低PS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后抑郁与心理社会因素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及其心理社会因素。方法对69例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A型行为类型问卷评定抑郁状况和行为类型.并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年龄、性别、行为类型、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59.42%;A型行为的抑郁发生率显著高于非A型行为患者(x^2=14.11,P〈0.01);有配偶的患者抑郁发生率显著低于无配偶患者(P〈0.05)。卒中后抑郁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结论脑卒中后发生抑郁的几率较高,且与患者的行为类型、婚姻状况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卒中后抑郁状态的相关因素及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脑卒中后抑郁状态 (PSD)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及百优解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36 4例脑卒中患者用欧洲卒中量表、Zung量表、HAMD抑郁量表进行评定及一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对 Zung评分 >40及 HAMD>8分的患者服用百优解治疗 ,治疗前欧洲卒中量表评分为 30 .8± 6 .1,治疗 4周后再进行 Zung量表、HAMD、欧洲卒中量表评分。结果  PSD发病率 38. 1% ,对 PSD有影响的因素是脑卒中的部位、数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既往有抑郁史、合并多种疾病、有无家人照料以及性别文化程度等。所有 PSD患者服用百优解治疗 4周后 ,HAMD <8分或 Zung<40分92例 ,减少 5分以上者 34例 ,治愈好转率为 90 .6 % ,欧洲卒中量表评分为 2 0 .4± 5 .4。结论 上述因素与 PSD密切相关 ,应注意预防 ,百优解治疗 PSD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组药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将所选病例在入院后第2周及第4周进行汉密尔顿抑HAMD评定;根据随机排列表分为西酞普兰(治疗组)和谷维素(对照组),分别治疗、观察,并于治疗后第4周及第8周再进行指标的评定。结果合并内科疾病组与不合并内科疾病组抑郁发生率有显著差异;通过药物治疗前后HAMD评分看出西酞普兰疗效优于谷维素;西酞普兰治疗组前后HAMD变化值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值及BI变化值之间呈正相关。结论合并内科疾病的卒中病人抑郁发生率高于不合并内科疾病的卒中病人;西酞普兰能有效改善卒中后抑郁的症状;同时能够减轻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降低残疾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卒中后失语患者抑郁发生率及抑郁发生相关因素。方法由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运用医院版卒中后失语患者抑郁问卷对卒中后失语患者进行测评,根据评分结果,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并分析两组患者在卒中类型、年龄、性别、卒中相关血管危险因素、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入院时收缩压等差异。并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卒中后失语抑郁相关因素。结果107例卒中后失语患者中,61例患者评估为抑郁.抑郁发生率57%,其中重度抑郁占76.2%。两组抑郁相关因素分析发现抑郁组患者在女性、高龄、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方面显著高于非抑郁组,P值分别为0.026、0.000、0.000。进一步二分类Logistsic分析发现女性、高龄、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为卒中后失语患者抑郁发生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卒中后失语患者抑郁发生率高,且多为重度抑郁。另外,女性、高龄、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较重的卒中后失语患者易于发生抑郁。因此,对于该类患者需早期进行抑郁筛查,及时干预,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慢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PSD)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北京望京社区78例首次发病、病程1年以上脑卒中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抑郁状况调查,同时评测运动功能(Fulg-Meyer)、生存质量(SF-36)、日常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指数),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等人口学特征和脑卒中并发症等疾病相关内容,并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病程1年以上脑卒中患者PSD发生率为57.7%。其中,轻度抑郁35.9%,中度抑郁11.5%,重度抑郁10.3%。单因素分析显示人均月收入、年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水平、SF-36精神健康和SF-36躯体健康6个因素与患者抑郁评测总积分有相关性(P<0.05)。结论:脑卒中慢性阶段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是脑卒中后抑郁主要影响因素。随着病程的延长抑郁发生率无显著性改变。卒中后抑郁降低了脑卒中慢性期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脑卒中抑郁障碍(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常见情感障碍,先前的研究显示PSD的发生与社会、心理及生物学因素有关,但对脑卒中急性期PSD的发生率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scale,HAMD)各因子分的改变特征尚缺乏研究。本研究旨在了解脑脑卒中急性期PSD的发生率及HAMD各因子分的特征。方法:选择98例住院诊断为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除评定一般自然状况外,采用ICD-10F06.32器质性抑郁障碍诊断标准及HAMD对入组患者进行评定,对所有患者进行颅脑CT扫描。结果:脑卒中急性期PSD的发生率为42%。脑卒中急性期PSD组与非抑郁组的HAMD各因子分比较有明显差异,脑卒中急性期轻型PSD组与中、重型组HAMD各因子分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脑卒中急性期PSD的发病率较高,脑卒中急性期PSD的HAMD总分及各因子分较非抑郁组均有改变;脑卒中急性期PSD的轻型组与中重型组在HAMD各因子分之间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2020年6月30日收治的70例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按照是否发生抑郁分为抑郁组29例和未抑郁组41例。调查两组一般资料、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病灶数目、卒中类型、生化指标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分析;对抑郁组患者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比较护理前后抑郁情绪改善情况(采用HAMD评分)。结果:70例患者中29例(41.43%)发生抑郁;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卒中史、NIHSS评分、卒中部位、病灶数目、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抑郁发生存在相关性(P0.0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NIHSS评分≥21分、有卒中史、病灶数目≥3个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发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抑郁组护理后HAMD评分低于护理前(P0.0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抑郁发生与其NIHSS评分、卒中史、病灶数目、性别等因素相关,给予全程优质护理可有效预防其发生抑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分析患者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Zung自评抑郁量表对76例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结果患者发生脑卒中后抑郁与年龄、职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关(P<0.05);与性别无关(P>0.05)。结论应用Zung自评抑郁量表可以明确患者发生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临床护理人员应对存在相关因素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降低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卒中后抑郁(PSD)的性别差异。方法选取"脑卒中后抑郁发生及其结局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库中191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比较男女之间在卒中后2周PSD的发生率、抑郁表现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女性PSD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32.9%和26.6%,P0.01),女性卒中评分与男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总分高于男性(P0.05),抑郁表现均以迟滞和睡眠障碍为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PSD与既往心脏病史、精神障碍病史以及卒中严重程度相关,男性与年龄、吸烟史、精神障碍病史及卒中严重程度相关。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PSD发生率存在性别差异,PSD的影响因素也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后抑郁状态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贾永雄  马永华  刘志斌 《新医学》2003,34(4):237-238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对脑卒中后患者进行筛查,其中超过16分者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进一步评分,按有无抑郁分为两组进行对比分拆。结果:①142例脑卒中患者中,48例出现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发生率为33.8%;②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相关因素有性别、社会交往、家庭关系、仍瘫程度、病变部位,其中大脑半球病变及偏瘫严重程度与抑郁状态关系密切。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脑卒中后早期积校治疗减轻致残程度,加强家庭及社会支持对预防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卒中单元病房综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疗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病房综合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卒中单元病房的脑卒中患者450例为卒中组和普通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80例为对照组,均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卒中组同时配合综合康复治疗,包括肢体运动康复、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等。将2组患者的PSD发生率进行比较,对有PSD患者进行治疗,并比较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卒中组患者PSD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8周后,卒中组PSD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与治疗前及与对照组PSD患者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在卒中单元病房综合康复治疗能降低卒中后PSD的发生率,并能显著改善PSD患者HAMD评分,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老年脑卒中患者抑郁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对377例脑卒中患者进行CT或MRI定位、定性诊断,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抑郁障碍评定、并进行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评分,分析抑郁障碍的相关因素。结果 377例患者中抑郁261例,占69.2%。其中288例脑梗死发生抑郁190例,占66.0%;89例脑出血发生抑郁71例,占79.8%。脑出血组患者抑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脑梗死组患者(P<0.05)。脑卒中发生在小脑、脑干、额叶的抑郁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抑郁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31.0±14.7)分,非抑郁组患者为(17.6±11.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卒中性质、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卒中后抑郁相关,评估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是防止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各因子分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高政  姜潮 《中国临床康复》2003,7(5):728-729
目的:脑卒中抑郁障碍(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常见情感障碍。先前的研究显示PSD的发生与社会、心理及生物学因素有关。但对脑卒中急性期PSD的发生率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各因子分的改变特征尚缺乏研究。本研究旨在了解脑脑卒中急性期PSD的发生率及HAMD各因子分的特征。方法:选择98例住院诊断为脑卒中中急性期患作为研究对象,除评定一般自然状况外,采用ICD-10F06.32器质性抑郁障碍诊断标准及HAMD对入组患进行评定,对所有患进行颅脑CT扫描。结果:脑卒中急性期PSD的发生率为42%,脑卒中急性期轻型PSD组与中、重型组HAMD各因子分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脑卒中急性期PSD的发病率较高,脑卒中急性期PSD的HAMD总分及各因子分较非抑郁组均有改变。脑卒中急性期PSD的轻型组与中重型组在HAMD各因子分之间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并分析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情况和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并自制相关情况调查表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统计分析抑郁发生和年龄、性别和其他因素的相关性。结果:182例脑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者84例,发病率为46.2%,发生与年龄的关系不大,而与性别、长期疾病困扰等多种因素相关。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生率较高而且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抑郁的发生率,分析相关因素并提出适当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对70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在入院1周后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欧洲卒中评分(ESS)等进行评定,分析与抑郁发生相关的因素.结果 本组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抑郁的发生率为44.3%.对21个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影响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抑郁的相关因素主要为日常生活能力和患者的预后自评.结论 减少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抑郁的发生应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使其正确认识疾病,提高预后自评,减少负性情绪产生,以利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的有关因素,并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法:以抑郁自评量表对6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46.7%,其发生与性格特征、病程长短、肌力、卒中部位、家庭社会支持系统、生活自理能力有关,与性别、年龄、卒中性质无关。结论: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抑郁相关因素的分析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抑郁的发生率,分析相关因素并提出适当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70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在入院1周后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欧洲卒中评分(ESS)等进行评定,分析与抑郁发生相关的因素。结果本组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抑郁的发生率为44.3%。对21个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影响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抑郁的相关因素主要为日常生活能力和患者的预后自评。结论减少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抑郁的发生应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使其正确认识疾病,提高预后自评,减少负性情绪产生,以利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床位调整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以665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当天及入院2周时二次对其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将所入选的病例分为常规组及干预组二组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干预组在入院及2周时抑郁患者的例数及HAMD分值与常规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合理的床位调整,有助于减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