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失败的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无创正压通气 (NPPV)治疗急性呼吸衰竭 (ARF)失败的相关因素 ,探讨NPPV治疗失败需转换为有创通气的时机。方法 对 74例由各种病因所致ARF接受NPPV治疗患者根据治疗结果分为NPPV失败组和NPPV成功组 ,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变化 ,分析与NPPV治疗失败相关的因素。结果 NPPV治疗失败 2 2例 (2 9 7% )。入院初NPPV失败组的呼吸频率 (RR)和心率 (HR)增快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升高和pH下降 ,与NPPV成功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RR >30次 /min ,HR >130次 /min ,PaCO2 >6 0mmHg ,pH <7 30是影响NPPV失败的相关因素。NPPV成功组治疗后 1~ 6h动脉血氧分压 (PaO2 )明显改善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NPPV失败组治疗后 1~ 6h动脉血气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改善。结论 ARF患者显著异常的RR、HR、PaCO2 和pH是与NPPV治疗失败相关的因素。NPPV治疗初期 (1~ 6h)动脉血气有无显著改善亦可作为预测NPPV治疗成功与否的指标。NPPV治疗失败时及时改用有创通气可降低病死率 ,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失败原因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晓梅  翟茜  李琛  王静 《中国急救医学》2008,28(10):886-889
目的 探讨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急性呼吸衰竭失败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经NPPV治疗92例患者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监测生命体征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NPPV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观察NPPV对不同病因引致呼吸衰竭的效果,NPPV治疗2 h的生理指标反应.基础疾病采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意识改变采用Glasgow昏迷评分(GCS).结果 成功组和失败组NPPV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分别为(2±1.6)d和(5±3.4)d、(19±8.7)d和 (8±2.6)d.COPD和急性心源性肺水肿NPPV治疗效果明显,而ARDS和重症肺炎效果差.2 h NPPV通气后,成功组的血气指标明显改善,失败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NPPV治疗呼吸衰竭有重要价值,失败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成功组,提示失败组多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应用NPPV治疗ARDS和重症肺炎需谨慎.使用NPPV早期治疗反应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救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及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的56例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伴意识障碍患者分为无创通气(NPPV)组24例和有创通气(MV)组32例,两组均进行常规综合治疗,包括抗感染、化痰、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NPPV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无创呼吸机进行NPPV治疗,MV组进行气管插管及有创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PPACHE Ⅱ评分、动脉血气、意识状态情况,同时观察两组动脉血气、血清白蛋白水平、ICU住院时间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72 h指标与治疗前比较,APPACHE Ⅱ评分、GCS评分、p H、Pa CO2、Pa O2、RR、H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PPV组治疗6 h血气中p H值低于MV组,Pa CO2高于MV组,72h BE低于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72 h与治疗6 h比较,Pa O2、GCS评分、APPACHE 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PPV组的ICU住院时间短于MV组(P〈0.05),VAP发生率低于MV组(8.3%vs 37.5%,P〈0.05),两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伴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患者应用NPPV有较好疗效,可减少患者ICU住院时间及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40例呼吸衰竭伴有意识障碍患者。进行无创正压通气医治,观察并比较临床医治结果。结果借助无创正压通气进行医治后,成功组患者25例,其中,I型呼吸衰竭患者15例,II型患者10例,医治失败患者15例。医治成功组患者上机前后血气指标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成功组患者医治前后相比,心率(HR)、呼吸频率(RR)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失败组患者医治前后相关指标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呼吸衰竭伴有意识障碍患者而言,适当选择无创正压通气进行医治,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医治结果,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无创机械通气(NPPV)治疗急性呼吸衰竭(ARF)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将100例ARF且初始应用NPPV治疗的患者按照治疗结果分为NPPV失败组61例和NPPV成功组39例,比较两组患者发病病因、年龄、动脉血气分析、氧合指数、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呼吸指数、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等因素,分析与NPPV治疗失败相关的各种因素。结果:呼吸指数与APACHEⅡ评分NPPV成功组显著低于NPPV失败组,ARF合并ACPE患者的NPPV成功率显著高于合并AECOPD和肺间质病变的患者(P0.05);合并AECOPD和合并肺间质病变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合并肺间质病变的患者救治失败率较高,与NPPV成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F患者肺换气功能障碍的严重性是NPPV治疗成功与否的相关因素。呼吸指数可以作为判断ARF早期应用NPPV是否可以成功的重要预测因素。AECOPD和间质性肺疾病所致的ARF应用NPPV失败的可能性较大,不提倡此类疾病早期应用NPPV治疗急性呼吸衰竭,应尽早行有创正压机械通气(IPPV)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8例ALI/ARDS患者实施NPPV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NPPV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吸氧浓度(PaO2/FiO2)、呼吸频率(RR)和心率(HR)的变化。结果 NPPV治疗成功率为55.6%(10/18),8例NPPV治疗失败患者中7例改用气管插管有创通气。总死亡率为33.3%(6/18)。NPPV成功组50%(5/10)为ALI患者,治疗后1~2h PaO2/FiO2、RR和HR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NPPV失败组均为ARDS患者,治疗后1-2h PaO2/FiO2、RR和HR无明显变化。结论 NPPV对部分ALI/ARDS患者是有效的支持治疗手段,尤其是ARDS早期的ALI阶段可考虑选用NPPV。如NPPV治疗失败,应及时转换为气管插管有创通气。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应用经口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NPPV)救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重度呼吸衰竭伴神志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分析评价NPPV对COPD重度呼吸衰竭伴有神志障碍,且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0分的患者为研究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0分且没有神志障碍者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NPPV,观察通气前、通气后2、24和72 h的呼吸频率、GCS评分和血气分析.结果 神志障碍71例患者中51例经NPPV后经面罩通气后好转出院,20例患者需气管插管.无神志障碍54例患者中76%NPPV成功.结论 NPPV不是对COPD重度呼吸衰竭伴有神志障碍患者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护理方法。方法:将88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吸氧、平喘、抗感染、支持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NPPV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及治疗组NPPV治疗前后动脉血气监测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及治疗组NPPV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监测指标变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NPPV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操作简单有效,创伤小,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PPV)与有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伴不同程度昏迷患者的疗效.方法:41例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昏迷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为无创通气(NPPV)组和有创通气组,动态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结果:两组血气中pH,PaCO2和 PaO2治疗前后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 < 0.05);通气后3 h、24 h,两组在pH和PaO2无统计学意义,而在PaCO2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NPPV组的VAP发生率低于有创组(P < 0.05).结论: 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伴不同程度昏迷患者应用NPPV有较好疗效,意识障碍可能不是NPPV的禁忌症.  相似文献   

10.
何炜  邓星奇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2):1825-1827
目的:评价应用经口鼻面罩无创机械通气(NPPV)救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度呼吸衰竭伴有不同程度的神志障碍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COPD重度呼吸衰竭伴有神志障碍,且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10分的患者为研究组。对照组GCS〉10分且没有神志障碍。两组均接受NPPV,观察通气前,通气后2、24h和结束时的呼吸频率、GCS评分和血气分析。结果:神志障碍71例患者中51例经NPPV后经面罩通气后好转出院,20例患者需气管插管。没有神志障碍54例患者中76%NPPV成功。结论:COPD重度呼吸衰竭伴有神志障碍患者不是NPPV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