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动态心电图检测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动态心电图对3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在日常活动状态下,连续检测24小时。结果表明:有215例(占71.7%)发生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次数592次(81.8%),与老年前期冠心病者比较都有非常显著性差异;80岁以上年龄组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2个年龄组;运动时出现的无症状心肌缺血明显多于休息时;白天发作次数多于夜间。提示:掌握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规律,对老年冠心病的防治及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有极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特点及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350例,按年龄分为Ⅰ组(年龄60~79岁,220例)和Ⅱ组(80~91岁,130例),对两组患者动态心电图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与常规心电图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Ⅱ组患者的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的心肌缺血检出率及无症状心肌缺血平均持续时间均高于Ⅰ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有明显昼夜节律,Ⅱ组无明显昼夜节律;两组慢频率依赖型无症状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均较快频率依赖型无症状心肌缺血延长(p0.05),且Ⅱ组较Ⅰ组明显;快频率依赖型无症状心肌缺血平均ST段压低幅度与慢频率依赖型无症状心肌缺血平均ST段压低幅度比较,以及Ⅰ,Ⅱ组无症状心肌缺血平均ST段压低幅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年龄增加,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增高,且无症状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延长;80岁男性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无明显昼夜节律,慢频率依赖型无症状心肌缺血持续时间较快频率依赖型无症状心肌缺血显著延长。动态心电图是检测和评估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97年2月以来观察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生远较心绞痛时为多。本文对诊断明确的19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DCG),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共190例,其中心绞痛患者120例,陈旧性心  相似文献   

4.
动态心电图对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冠心病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大,常缺乏典型的心绞痛症状,而以无症状心肌缺血为多见,发作隐匿,易被忽视。早期发现及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可改善患者的预后。2001年1月-2003年1月我们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测老年冠心病患者75例,观察其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昼夜规律(摘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无症状心肌缺血是冠心病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为了探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作规律,我们对93例冠心病患者经24h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到的191次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现将有关资料分析如下资料和方法1.资料 我院1990.1—1994.1经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用DCG监测到有无症状性心肌缺血93例共191次.男性58例,女性35例,年龄:39—74(53.76±7.79)岁.冠心病诊断按美国心脏协会1979年制定的标准,结合病史、体征、心电图、运动心电图手段进行诊断,其中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和发生规律。方法对60例冠心病患者应用24h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共检出心肌缺血1265阵次,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显著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占85.5%;发作高峰在上午6:00~12:00,00:00~6:00最少,但夜间缺血持续时间及ST段压低幅度明显重于白昼。结论无症状心肌缺血是冠心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应和有症状心肌缺血给予同样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诊断及其意义。方法对30例诊断明确的冠心病患者应用12导联24h动态心电图进行监测。结果 30例冠心病患者中,检测出心肌缺血者27例,其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T改变占76%。结论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及时检出以及对治疗指导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一过性心肌缺血可引起心绞痛,亦可表现为只有心电图改变或血液动力学反应而无临床症状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我们对102例冠心病患者经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生一过性心肌缺血223次。现结合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9.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程敏 《心电学杂志》1997,16(3):151-151
本文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冠心病患者86例,旨在探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规律。 资料和方法 本组86例冠心病患者男52例,女34例,年龄48—78(平均62.5)岁。均符合1979年WHO冠心病诊断标准,除外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及心脏瓣膜病等。 采用美国惠普公司产32400B型动态心电仪,选择MV_1、MV_5导联,全信息连续记录24h心电资料。参照监测日志,观察ST段改变时是否伴有心绞痛以及与生活状态的关系。以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1mm、且持续1min以上列为心肌缺血。 计数资料采用王(?)±s表示,显著性检验用t检验。 结果 86例冠心病患者经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共发生缺血性ST段下移256次,其中无症状发作233次(91%),有症状发作23次(9%)。无症状心肌缺血多发生于睡眠中(62.5%),日常活动仅占28.5%。有症状心肌缺血睡眠与活动中分别为6.3%和2.7%。 无症状与有症状心肌缺血ST压低时平均心率及平均每次缺血持续时间的比较见附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动态心动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治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38例冠心病(心绞痛型)确诊患者行24h动态心动图监测.结果 24h动态心电图观察到138例患者因心肌缺血所致ST段下移516次,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439次(占85.08%).结论 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生率较高,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对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敏感性,准确性较高,对于该类型冠心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应用动态心电图对22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24h监测,检出有动态性缺血性ST段改变者148例,共有心肌缺血发作1259阵(次)。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947阵次,占75.2%,以6-12h为发作高峰。且随着年龄增大,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增多,提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是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重要表现形式。由于无症状,易被忽视,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动态心电图(DCG)是日常生活中监测心肌缺血的常用方法。不仅可以明确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时的ST段变化,而且能够更好的了解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多年来,就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对冠心病预后的影响及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规律的报道,各家说法不尽相同。特将本院1996~1998年间98例冠心病患者24h DCG观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昼夜分布规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心肌缺血、恶性心律失常是冠心病预后不良及猝死的一种高危因素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在常规心电图检查不易发现。1 资料与方法本文分析 68例冠心病患者行 2 4hDCG检测 ,其中男 5 6例 ,女 12例 ,年龄48~ 82 (平均 65 )岁。采用美国PI公司 2 4h全信息DCG监测分析系统 ,对 68例冠心病患者是行2 4h监测分析2 结果68例冠心病患者均检出各种心律失常 ,以房早、室早多见 ,次为短阵房速、偶见短阵室速及间歇性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等。缺血性ST段改变 15 6次 ,其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13 8次 ,占 88%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明显多…  相似文献   

14.
2010年6月—2011年5月,在心电图检查中发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患者86例,采用银丹心脑通胶囊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并与采用银杏叶软胶囊的42例患者进行疗效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86例患者均为体检时显示心电图有心肌缺血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有心肌缺血的患者。冠心病(CHD)诊断依据WHO《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SMI的诊断标准按"全国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专题研讨会"意见。入选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男32例,女12例;年龄25岁~56岁(43.6岁±3.1岁);11例有冠心病5年~8年,其他无明显病史。ST段下移>0.5mm 22例,T波低平3例,T波倒置2例,ST段和T波同时改变17例,24h动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临床价值及发生规律。方法应用24h动态心电图分析218例冠心病患者发作心肌缺血情况并根据其是否伴有心绞痛,分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组和有症状性心肌缺组。结果检出单纯SMI例数占冠心病心肌缺血例数的76%,SMI发作次数占心肌缺血次数的73%,高峰在06:00-12:00,00:00-06:00较少。结论 SMI是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常见表现形式,SMI昼间发生率比夜间高,动态心电图可明显提高心肌缺血的检出率,有助于早期诊断冠心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50例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均接受动态心电图以及常规心电图检查,对其检查的结果 分析.结果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对ST段下移维持时间、ST段下移幅度检查情况相比(P>0.05).结论 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可更好将好患者的疾病检出,且可对其疾病发作时间观察,为患者疾病的确诊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分析住院或门诊经24 h动态心电图(DCG)检查的206例冠心病患者,检出心肌缺血者63例(24.2%),其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57例(90.5%),症状性心肌缺血6例(9.5%)。提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远较心绞痛多见,而缺血改变多发生在睡眠、卧床时,提示此种缺血并非心肌耗氧量增加所致。  相似文献   

18.
范荣梅 《山东医药》2004,44(4):65-65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在冠心病患者中十分常见。2000年1月至2003年6月,我院对76例冠心病患者行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发现28例心肌缺血,其中无症状者21例,有症状者7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52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丽华 《山东医药》2003,43(11):40-41
1999~2000年,我们对52例55岁以上无冠心病证据的高血压病患者(观察组)进行了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并与21例血压正常的老年人(对照组)比较,旨在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检测(DIAD)研究重点是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患病率和5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2型糖尿病是冠心病(CHD)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本研究假设糖尿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是随时间延长而进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