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为进一步研究T细胞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内发挥的作用,探讨CCR5在6T-CEM穿过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s)过程中所发挥的生物学功能.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等技术,集中探讨了HBMECs膜受体CCR5在6T-CEM细胞穿过HBMECs过程中作用.结果 在6T-CEM细胞与HBMECs单层单独孵育过程中,引起HBMECs膜受体CCR5表达变化;HBMECs膜受体CCR5的高表达使6T-CEM细胞穿过HBMECs单层能力增强.结论 HBMECs膜受体CCR5参与了6T-CEM细胞穿过HBMECs单层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胎盘生长因子(PLGF)影响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间通透性的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HBMEC构建体外血脑屏障模型,测定跨内皮细胞电阻抗(TEER)及检测HRP通过率,分析PLGF对血脑屏障完整性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法及免疫荧光法检测HBMEC间紧密连接相关蛋白质occludin和ZO-1的表达及分布,用蛋白激酶抑制剂干预和Western blot法检测Rho蛋白活性.结果 25 ng/mL PLGF 30 min显著降低体外血脑屏障模型TEER,使其通透性增高(P<0.05);增加S-occludin表达的同时降低了IS-occludin的表达,使ZO-1蛋白在细胞周边分布减少;此外,ROCK蛋白激酶抑制剂Y27632抑制了PLGF引起的体外血脑屏障透过性增高(P<0.05),并激活细胞内Rho激酶活性.结论 PLGF通过激活HBMEC内Rho/ROCK信号通路,影响HBMEC间紧密连接完整性,进而改变血脑屏障的通透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内毒素脂多糖(LPS)诱导的体外血脑屏障模型通透性增高的保护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利用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与星型胶质细胞共培养建立体外大鼠血脑屏障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川芎嗪对照组、LPS干预组和川芎嗪治疗组。采用γ计数仪检测~(125)I-BSA通透量观察体外血脑屏障模型通透性的改变,Western印迹法检测紧密连接蛋白(zonula occludens-1,ZO-1)表达量的变化。结果:LPS使体外血脑屏障模型对~(125)I-BSA的通透量明显增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ZO-1蛋白表达下降,川芎嗪治疗组能明显拮抗LPS的上述作用。结论:川芎嗪对LPS诱导的体外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它能影响血脑屏障紧密连接蛋白ZO-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咪唑克生(idazoxan,IDA)对体外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炎症模型的通透性、紧密连接蛋白ZO-1表达和分布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和MMP-9抑制物——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培养7 d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株b.End3建立体外BBB模型,采用TNF-α(10 nmol/L)处理24 h诱导BBB炎症模型,并对BBB炎症模型分别采用IDA 50、100、200μmol/L预处理6 h以观察IDA对BBB炎症模型的作用。通过检测异硫氰酸荧光标记的葡聚糖通过率来确立模型的通透性,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紧密连接蛋白ZO-1的表达,通过免疫荧光法观察ZO-1的分布情况,并通过RT-PCR法检测MMP-9/TIMP-1的表达。结果:培养7 d的b.End3细胞汇合成稳定的单层连接,有较好的屏障功能,而采用TNF-α处理24 h后诱导的BBB炎症模型的通透性明显升高,紧密连接蛋白ZO-1在膜上的表达明显减少、不连续,Western blot法显示ZO-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MMP-9的表达明显升高;而采用IDA 50、100、200μmol/L预处理6 h能明显降低其通透性,增加ZO-1蛋白的表达和改善ZO-1的分布异常,降低MMP-9的表达,其中200μmol/L IDA作用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DA能够直接作用于脑血管内皮细胞,降低TNF-α诱导的体外BBB炎症模型MMP-9的表达,增加紧密连接蛋白ZO-1的表达、修复紧密连接ZO-1的异常分布,从而改善其异常增高的通透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小细胞肺癌易发生脑转移,但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探讨小细胞肺癌细胞对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单层细胞间紧密连接开放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改变;应用Western blot技术分析小细胞肺癌细胞与微血管内皮细胞单层共培养时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可溶性片段和不可溶性片段在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处的分布情况;应用跨内皮迁移实验及辣根过氧化物酶渗漏实验分析小细胞肺癌细胞与内皮细胞单层共培养后其跨内皮细胞单层的迁移能力和内皮单层渗透性的改变;利用ROCK特异性抑制剂Y27632,分析Rho/ROCK信号通路是否参与小细胞肺癌细胞跨内皮单层迁移。结果小细胞肺癌细胞能够通过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单层迁移,在0h到12h之间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小细胞肺癌细胞的迁移率逐渐增加;共培养8h时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处紧密连接结构蛋白(ZO-1和occludin)表达减少,通透性明显增加;ROCK特异性抑制剂Y27632能够阻断小细胞肺癌细胞引起的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处紧密连接结构蛋白ZO-1和occludin表达减少、内皮单层通透性的增加及小细胞肺癌细胞跨内皮单层迁移。结论小细胞肺癌细胞与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单层共培养诱发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的开放,利于小细胞肺癌细胞的跨内皮单层迁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腺苷对肺癌脑转移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癌细胞内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和血脑屏障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上的紧密连接蛋白ZO-1的表达水平;应用ELISA法测定肺癌细胞培养液内腺苷的含量。采用荧光分析法检测体外血脑屏障模型的通透性改变;用Hemocytometer计数Transwell下室的A549肺癌细胞数。结果肺癌细胞中HIF-1的表达和肺癌细胞培养液内腺苷含量均于肺癌细胞缺氧12 h时达最高水平。与此同时,血脑屏障ZO-1蛋白的表达最低,血脑屏障通透性最大(7. 11),透过血脑屏障模型的肺癌细胞数最多(84. 6)。腺苷引起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其变化趋势与缺氧肺癌细胞培养液的作用一致。结论缺氧可引起肺癌细胞释放腺苷增多,增多的腺苷导致血脑屏障紧密连接蛋白ZO-1表达减少,导致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大,最终引起肺癌脑转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AG1478联合Endophilin-1基因过表达对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建立了体外BBB模型,实验分为四组:对照组,AG1478组,endophilin-1基因过表达(p IRES2-endophilin-1)转染组;AG1478+p IRES2-endophilin-1转染组。采用跨内皮阻抗值测定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渗透试验评估血脑屏障通透性变化,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法检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和occludin的表达和分布变化。结果与单独应用AG1478或p IRES2-endophilin-1组相比,AG1478+p IRES2-endophilin-1转染组体外血脑屏障模型跨内皮电阻值显著降低,辣根过氧化物酶透过率显著增高(0.01),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和occludin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0.05)。结论 EGFR抑制剂AG1478联合endophilin-1基因过表达增加BBB通透性可能与开放紧密连接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神经轴突导向因子受体(Robo4)对血肿瘤屏障(BTB)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建立了体外BTB模型,应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Robo4在正常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和胶质瘤微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变化。设计合成针对Robo4基因的小干扰RNA,转染至人脑微血管内皮h CMEC/D3细胞,下调体外血肿瘤屏障模型内皮细胞中Robo4的表达,跨内皮电阻测量系统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渗透试验分析血肿瘤屏障通透性变化;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法检测h CMEC/D3细胞中紧密连接相关蛋白occludin和ZO-1的表达和分布变化。结果和正常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相比,Robo4在胶质瘤微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显著上调。下调体外血肿瘤屏障模型内皮细胞Robo4的表达后,TEER值显著降低,辣根过氧化物酶透过率显著增高;同时胶质瘤微血管内皮细胞中紧密连接相关蛋白occludin和ZO-1的表达显著降低,在细胞膜上呈不连续分布。结论 RNA干扰沉默Robo4表达能够显著降低紧密连接相关蛋白occludin和ZO-1的表达,增加BTB通透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血必净注射液(XBJ)对脂多糖诱导的脓毒症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及其对细胞紧密连接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利用5μg/mL的脂多糖(LPS)处理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24 h,构建大鼠脓毒症肺损伤细胞模型,XBJ治疗组采用生药浓度2.5、5、10、25、50 mg/mL的XBJ共同进行干预24 h。CCK-8检测各组细胞活性,筛选最佳XBJ浓度;Hoechst染色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Transwell小室检测单层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Western blot检测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ZO-2和occludin的表达。结果 CCK8实验结果显示,XBJ的最佳浓度为10mg/mL。LPS处理后,大鼠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的比值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水平增加;而XBJ治疗后,细胞凋亡率下降。LPS处理导致FITC-dextran含量显著增加,ZO-1、ZO-2和Occludin的蛋白表达水平降...  相似文献   

10.
胶质瘤对血脑屏障内皮细胞间连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胶质瘤细胞对血脑屏障细胞间连接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利用内皮细胞与胶质细胞共培养建立体外血脑屏障模型,采用银染的方法探索胶质瘤细胞对其中内皮细胞间连接的作用并运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分析胶质瘤细胞作用后内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1(ZO-1)的表达变化。结果:在胶质瘤细胞的直接作用过程中,血脑屏障细胞间连接的完整性受到明显破坏,内皮细胞ZO-1表达水平降低;在其间接作用过程中,两者变化不明显。结论:胶质瘤细胞的直接浸润可以破坏血脑屏障内皮细胞间连接,而其间接作用则不能完全破坏。胶质瘤细胞对内皮细胞ZO-1表达的影响是胶质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血脑屏障内皮细胞间连接变化的重要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miR-200b是否参与RMP7介导的血肿瘤屏障(BTB)通透性增加及可能机制。方法测量跨内皮阻抗值(TEER)、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渗漏量,分析血肿瘤屏障的通透性的改变,应用RealTime PCR检测RMP7作用BTB后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ECs)miR-200b的表达,应用miR-200b mimic和miR-200b inhibitor分别转染GECs(ECs和U87脑胶质瘤细胞共培养的细胞)后分析血肿瘤屏障的通透性的改变;应用Western blot检测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nula occludens-1(ZO-1)的表达;应用免疫荧光方法观察GECs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和丝状肌动蛋白(F-actin)结构和分布的改变。结果 CRMP7诱导TEER值显著降低,HRP显著升高;RMP7作用GECs后,使GECs内源性miR-200b表达显著降低;miR-200b mimic和miR-200b inhibitor成功转染到GECs中;miR-200b mimic显著抑制RMP7诱导TEER值的降低,HRP的升高,以及ZO-1的表达,抑制ZO-1由内皮细胞的边缘向细胞质转移,抑制丝状肌动蛋白由细胞膜边缘向细胞中央区分布,分布于细胞边缘的F-actin明显增加,应力纤维形成明显减少;miR-200b inhibitor结果与miR-200c mimic实验结果相反。结论 MiR-200b参与RMP-7介导的BTB通透性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对永生化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通透性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实验分3组:bEnd.3细胞组、bEnd.3/vector细胞组和bEnd.3/muIκBα细胞组,后2组中分别转染空载pcDNA3.1hygro质粒和IκBα显性负性突变体DNMu-IκBα质粒.利用报告基因法、跨内皮细胞电阻抗(TEER)法、直接荧光染色法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LPS对细胞的NF-κB活性、细胞通透性、骨架蛋白F-actin分布、紧密连接蛋白(ZO-1和claudin-5)表达以及肌球蛋白轻链(MLC)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bEnd.3组和bEnd.3/vector组细胞中,LPS作用0.5 h可引起NF-κB活化(P<0.05);3 h时细胞TEER开始下降(P<0.05),并伴随细胞F-actin重构,ZO-1表达下调;12 h时,LPS对细胞的TEER、F-actin、ZO-1和claudin-5的破坏程度均达到最高.LPS对bEnd.3组和bEnd.3/vector组细胞早期损害伴有MLC磷酸化增加.而bEnd.3/muIκBα组细胞的NF-κB活性被明显抑制;相应时点,LPS对细胞的TEER、F-actin、ZO-1和claudin-5的损害作用也被减轻.同时LPS引起细胞MLC磷酸化增加的作用被明显抑制.结论:LPS通过破坏紧密连接增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该过程受NF-κB调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C族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对类风湿关节炎(RA)及骨关节炎(OA)患者体外培养的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s)增殖的影响,以及药物来氟米特(LEF)对FLSs的作用。方法 取体外培养的滑膜细胞第3~5代做实验。流式细胞仪检测FLSs表面MIP-1α受体——CC族趋化因子受体5(CCR5)的表达;MTT法检测加入MIP-1α后FLSs的增殖率;ELISA检测培养FLSs上清液MIP-1α含量;MTT法测定加入药物LEF后FLSs的细胞存活率。结果 RA患者FLSs表面受体表达的阳性率为5.8%~7.6%,OA患者为4.5%~5.6%。RA及OA患者的FLSs在一定浓度的MIP-1α刺激下表现为增殖(P值分别为0.004和0.006)。FLSs培养上清液中有一定含量的MIP-1α,LEF对FLSs的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 RA及OA患者FLSs表面均有MIP-1α受体CCR5的表达。MIP-1α在一定浓度下对FLSs的增殖有促进作用,FLSs可分泌MIP-1α,LEF可显著抑制FLSs增殖。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脑屏障氧糖剥夺体外模型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紧密连接相关蛋白claudin-5的表达及血脑屏障通透性变化。方法提取纯化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建立血脑屏障氧糖剥夺模型,模拟在体缺血,在氧糖剥夺不同时间点(0、30、60、120、240min),应用EVOM测定仪测定培养的脑微血管跨内皮细胞内皮阻抗值,分析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渗漏实验分析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应用Westernblot法分析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缺氧诱导因子-1α和紧密连接相关蛋白claudin-5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氧糖剥夺30min,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增加,辣根过氧化物酶流量升高;氧糖剥夺60min达峰值;氧糖剥夺120min、240min,逐渐降低,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氧糖剥夺30min,跨内皮阻抗值降低,claudin-5表达减少,在60min最低;120min、240min表达逐渐升高,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氧糖剥夺30min至240min,缺氧诱导因子-1α和claudin-5表达及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明显,氧糖剥夺60min达峰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Tie1 AS和Tie1表达变化对血肿瘤屏障通透性的影响和相关机制。方法建立体外血脑屏障和血肿瘤屏障模型,Real-time PCR检测h CMEC/D3细胞中Tie1 AS和Tie1的表达水平。转染p IRES2-EGFPTie1 AS表达载体上调体外血肿瘤屏障模型h CMEC/D3细胞中Tie1 AS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ie1的表达变化。将si RNA-Tie1转染人h CMEC/D3细胞并建立体外血肿瘤屏障模型,跨内皮电阻测量系统分析血肿瘤屏障通透性变化;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法检测h CMEC/D3细胞中紧密连接相关蛋白claudin-5、occludin和ZO-1的表达和分布变化。结果和正常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相比,体外血肿瘤屏障模型h CMEC/D3细胞中Tie1的表达显著增加,而Tie1 AS的表达显著降低。上调体外血肿瘤屏障模型内皮细胞中Tie1 AS的表达水平,能够显著降低Tie1的表达。下调体外血肿瘤屏障模型内皮细胞中Tie1的表达后屏障通透性显著下降,伴有claudin-5、occludin和ZO-1的表达下调以及在细胞膜上呈不连续分布。结论体外血肿瘤屏障模型内皮细胞中低表达的Tie1 AS能够负性调控Tie1的表达,进而通过调节紧密连接相关蛋白的表达和分布影响屏障的通透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ROCK的特异性抑制剂Y-27632,研究ROCK是否介导缓激肽开放血肿瘤屏障。方法应用ROCK的特异性抑制剂Y-27632预处理大鼠原代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后,用缓激肽诱导血肿瘤屏障开放,测量跨内皮阻抗值(TEER),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渗漏量,分析血肿瘤屏障的通透性的改变;应用Western-blot法检测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的表达;应用免疫荧光方法观察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和丝状肌动蛋白结构和分布的改变。结果 Y-27632显著抑制缓激肽诱导TEER值的降低,HRP的升高;Y-27632显著抑制ZO-1的表达;Y-27632抑制ZO-1由内皮细胞的边缘向细胞质转移,抑制丝状肌动蛋白由细胞膜边缘向细胞中央区分布,应力纤维形成明显减少。结论 ROCK介导缓激肽开放血肿瘤屏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II(endothelial monocyte activating polypeptide-II,EMAP-II)选择性开放血肿瘤屏障(blood-tumor barrier,BTB)的作用机制。方法荷瘤大鼠被随机分成4组(每组12只):对照组,EMAP-II组,寡霉素组和寡霉素+EMAP-II组。采用伊文思蓝(Evans blue,EB)渗透性实验评估各组BTB通透性变化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上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的表达水平变化;双重免疫荧光法检测EMAP-II和α-ATP合成酶在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上的分布。结果 EMAP-II组BTB通透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寡霉素组(<0.01),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0.01),其作用受到ATP合成酶抑制剂寡霉素(Oligomycin)的显著抑制(<0.05);EMAP-II与α-ATP合成酶在胶质瘤微血管内皮细胞上共定位。结论 EMAP-II可能通过开放紧密连接增强BTB的通透性,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上的α-ATP合成酶是其可能的作用位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8(IL-8)对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经不同浓度和时间IL-8处理后EA.hy926细胞的3种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audin-5和ZO-1的形态和分布;逆转录PCR(RT-PCR)检测3种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IL-8可改变内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  相似文献   

19.
体外获得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或其前体对基于DC的免疫治疗至关重要。之前有报道注射MIP-1α可使一群F4/80-B220-CD11c+DC前体通过表达CCR1和CCR5招募至外周血。本研究中给小鼠注射MIP-1α之后鉴定了一种新的亚群细胞,即CCR6+CCR1-CCR5-B220-CD11c+细胞。当加入GM-CSF、IL-4和TNF-α培养时,这群细胞可分化为具有典型形态学特征、表型及抗原提呈能力的成熟DC,称为CCR+DC前体。虽然MIP-1α并不驱动CCR+DC前体招募,但其可通过诱导外周血MIP-3α表达的上调来驱动B220-CD11c+DC前体中CCR+DC前体亚群的招募。此外,外源性地给予MIP-3α可显著增强MIP-1α诱导的DC前体招募,联合应用MIP-1α和MIP-3α招募的DC前体数量显著高于单独使用MIP-1α或MIP-3α。本研究进一步证明了MIP-1α诱导DC前体招募的机制,即除了通过CCR1和CCR5表达驱动DC招募之外,MIP-1α可通过诱导MIP-3α,间接驱动CCR+DC前体招募,扩大了B220-CD11c+DC前体细胞数量。因此,联合使用MIP-1α和MIP-3α可能成为大量收集适合于免疫治疗用DC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脑缺血后血脑屏障通透性和紧密连接相关蛋白occludin和claudin-5的变化。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采用伊文氏兰(EB)法检测缺血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occludin和claudin-5在缺血脑组织中的分布,采用RT-PCR、Wesrern blot法检测大鼠缺血脑组织occludin和claudin-5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脑缺血2h后血脑屏障通透性显著增加(P0.01),紧密连接相关蛋白occludin和claudin-5在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上呈阳性表达,occludin和claudin-5的mRNA和蛋白均比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脑缺血时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增加可能与紧密连接相关蛋白occludin和claudin-5的降低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