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及B超预测胎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指标,建立产前预测胎儿出生体重的回归方程。方法:前瞻性选择我院入院待产的单胎孕妇200例,分娩前一周由产科医生测量孕妇的宫高、腹围;B超测量胎儿双顶径(BPD)、股骨长(FL)、小脑横径(TCD)、胎儿腹围(FAC),新生儿出生后准确测量体重,分析这些指标与胎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得出预测胎儿出生体重的回归方程。结果: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包括:胎儿腹围(P=0.000)、双顶径(P=0.000)、孕妇宫高(P=0.000)、股骨长(P=0.034)。其中胎儿腹围对预测胎儿出生体重贡献最大,标准回归系数为0.336。最终得到预测胎儿出生体重的多参数回归方程为:胎儿出生体重EFW(kg)=-3.944+0.006FAC+0.034BPD+0.036×宫高+0.013FL(F=46.294,P=0.000,R2=0.511)结论:临床联合B超指标是预测胎儿出生体重的最优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产前预测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因素及其各因素的临床价值;方法 通过收集产前的宫高、腹围以及测量胎儿的双顶径股骨长等多个因素对2 种预测胎儿体重公式进行比较,分析其符合率.结果 用多因素回归线性方程预测新生儿体重优于用宫高、腹围预测新生儿体重(P﹤0.01).结论 联合多因素的多元线性方程可明显提高预测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胎儿体重预测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提高预测符合率.方法测量197例足月妊娠住院待产妇女的腹围(AC母)、宫高,B超测量胎儿腹围(AC胎)、双顶径(BPD)、股骨径(FL),以此五项指标与出生体重作相关分析.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导出线性回归方程式,预测胎儿体重,并与腹围(AC母)×宫高+500常用预测公式比较,P《0.001,预测符合率分别为58%、40%,(P《0.01).结论该方程式预测胎儿体重优于常用预测公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B超测量胎儿双顶径、头围、股骨、腹围预测胎儿体重的准确性,并与临床常用公式估计胎儿体重作比较。方法:选择临产前0~7d、单胎、足月产妇231例,B超测量上述径线预测胎儿体重(方法一),同时测量孕妇宫高、腹围,根据公式计算胎儿体重(方法二),与出生后实际体重比较,并比较不同操作者诊断符合率间的差别。结果:231例产妇的足月胎儿进行预测,出生体重与两种方法的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914、0.336(均P〈0.01),|r|越接近1,相关程度越大,超声体重与出生体重更加符合。方法一和方法二预测正常产、巨大儿及异常产的符合率分别为88.1%、81.0%、64.7%;71.6%、47.6%、23.5%。甲、乙2位操作者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5.3%、8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测量胎儿双顶径、头围、股骨、腹围用于预测胎儿体重是一种简单、准确、易于掌握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临床上预测胎儿体重的较佳指标,为临床提供参考价值.方法 收集临产前足月、头位、单胎、无妊娠合并症的20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胎儿腹围、孕妇宫高、胎儿股骨长是预测胎儿体重的重要因素(P<0.01),其中胎儿的腹围(Beta=0.36)与孕妇宫高(Beta=0.396)具有很高的预测价值;孕妇体重指数、胎儿双顶径及胎儿头围不能预测胎儿体重.结论 胎儿的体重预测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胎儿的腹围及孕妇宫高对胎儿体重具有很高的预测价值;胎儿股骨长度起一定的作用;孕妇的体重指数、胎儿双顶径及胎儿的头围预测胎儿体重的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6.
叶笑君  俞琤  王小剑  谷云霞 《浙江医学》2022,44(15):1632-1637
目的探讨二维与三维超声参数构建的新胎儿体重预测(EFW)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1月15日至2022年2月25日在杭州市妇产科医院正常分娩的单胎产妇150例。收集分娩前3天内产妇的胎儿二维、三维超声参数,包括双顶径(BPD)、头围(HC)、腹围(AC)、股骨长度(FL)、大腿容积分数(TVol)、上臂容积分数(AVol),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构建一个新EFW模型。分别使用新EFW模型、二维超声模型(Hadlock公式)和三维超声模型公式(Lee公式,包括TVol公式、AVol公式)估算胎儿体重,以新生儿实际出生体重(ABW)为标准,比较各模型的准确度及ABW±5%符合率、ABW±10%符合率。结果150例新生儿平均ABW为(3401.3±339.4)g。新EFW模型较Hadlock公式、TVol公式、AVol公式更接近于ABW。对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进行分组比较,发现对于<3000g的新生儿,与Hadlock公式、TVol公式、AVol公式相比,新EFW模型预测有更好的准确度,ABW±5%符合率最高可达100%;新EFW模型在各出生体重新生儿分组中均展现较高准确度及高ABW±5%、ABW±10%符合率。结论三维超声在EFW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本研究构建的新EFW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ABW±5%符合率及ABW±10%符合率,可为产科医生优化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B型超声预测胎儿体重的准确性的指标,探讨超声估计胎儿体重精确性较高的公式。方法:对287例孕妇在分娩前一周用超声测量双顶径、股骨长、头围、腹围,分别用7个公式预测得出胎儿体重,并与新生儿实际出生体重进行比较。结果:单项腹围预测胎儿体重与新生儿实际体重的符合率最高。倍论:超声测量胎儿腹围可以准确、方便地预测新生儿出生体重,多参数公式对胎儿体重的预测并不优于单项腹围预测。  相似文献   

8.
1984年2月-85年6月我们随机抽查84例足月孕妇的宫高、腹围等14项指标,用逐步回归及主成份分析方法,经计算机处理数据,分别建立三元预测方程: =-1105+79.6×宫高+17·1×腹围+146·7×胎儿性别(若为男性取值1,女性取值0);二元预测方程:(?)=83.9×宫高+19.2×腹围-1358。结果与新生儿实际体重对照,前方程标准估计误差为217.9克,后方程增至228.6克。为了比较,亦观察了国内外曾用过的几个预测公式的估计作用。  相似文献   

9.
陈跃  庞战军  刘青云 《中外医疗》2010,29(23):29-30,32
目的评测常用的几种宫高腹围法用于预测胎儿体重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00至2008年在我院出生的正常体重儿1090例,产前测量宫高、腹围,以8种方法分别估算胎儿体重,与其出生体重相比较,计算符合率,对几种方法预测胎儿体重的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卓晶如法等5种算法的预测符合率超过50%,其中卓晶如法预测符合率最高,达61.2%,而罗来敏算法的符合率最低,仅19.8%;不同方法的预测误差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以卓晶如法和颜贞淑法预测误差较小,而罗来敏法的预测误差最大。结论卓晶如算法等预测胎儿体重正常的符合率较高,罗来敏算法用于胎儿体重正常的预测准确性较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胎儿腹围在预测巨大儿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在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产科妊娠37~42周分娩的1107例孕妇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判断超声检测胎儿生长发育指标与新生儿出生体重之间的相关性,观察胎儿腹围在预测巨大儿评估中的临床价值,并比较以胎儿腹围及Hadlock公式预测巨大儿的统计学意义。结果 胎儿腹围、双顶径及股骨长度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其中胎儿腹围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最大(r=0.93,P<0.001),其次为股骨长及双顶径(r=0.73,P<0.001,r=0.72,P<0.001)。胎儿腹围预测巨大儿的临床最佳临界值为35.8 cm(约登指数为0.79)。通过测量胎儿腹围或Hadlock公式的方式预测巨大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超声检测判断胎儿腹围,可实现对巨大儿风险的预测。较Hadlock公式相比,超声检测相对便利,操作简单,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逐步回归原理,用IBM微型计算机分别探查宫高、腹围、孕周与胎儿体重的关系,求得预测胎儿体重的回归方程:男性体重(克)=71.9×宫高+28.2×腹围+6.2×孕龄天数-3485;女性体重(克)=105.6×宫高+10.2×腹围+1.5×孕龄天数-1678;男女体重合并简化方程=87.5×宫高+20.4×腹围+3.7×孕龄天数-2624。为临床方便,应用后一方程可预测胎儿体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超声指标预测胎儿体重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巨大儿与正常体重儿各200例,在出生前使用超声测量BPD、HC、AC、FL,在出生后测量并记录胎儿实际体重,按公式计算EFW与胎儿体重的绝对误差。统计学分析巨大儿与正常体重儿的体重数据并分析讨论差异。结果:巨大儿的4项超声指标、胎儿实际体重、EFW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儿(P<0.05)。巨大儿与正常体重儿的超声综合指标绝对误差相近(P>0.05)。巨大儿的超声单一指标绝对误差明显高于正常体重儿(P<0.05)。结论:超声指标可预测胎儿体重,并且超声综合指标的预测准确性要优于超声单一指标。  相似文献   

13.
胎儿体重预测有助于分娩方式的选择。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并借助于 APPLE-Ⅱ微型电了计算机,我们将孕妇的有关指标与胎儿体重建立起多元回归方程,用于预测胎儿体重。回归方程如下:公式(1)胎儿体重(g)=-326.8199+19.8386×孕妇体重(Kg)+68.8111×宫高(cm);公式(2)胎儿体重(g)=-1115.8857+14.2422×孕妇体重(kg)+7.3936×腹围(cm)+63.8403×宫高(cm)+20×粗隆间径(cm)。简化方程:公式(1)胎儿体重(g)=-300+20×孕妇体重(Kg)+70×宫高(cm),公式(2)胎儿体重(g)=-1100+15×孕妇体重(kg)+8×腹团(cm)+60×宫高(cm)+20×粗隆间径(cm)。  相似文献   

14.
观察孕妇宫高及腹围变化可了解胎儿在宫内发育情况。本文对1989年200例在我院分娩的单胎初产妇不同孕周官高及腹围增长情况进行分析,其结果如下。1方法200例孕妇从孕16~40周定期测量宫高及腹围,每例平均测量8次以上,宫高共测量1610次,腹围1729次。对不同孕周的宫高比较,孕16周至40周官高平均增长21.6cm。16~36周平均每周增加Icmu37~40周平均每周增加0.3cm。腹围平均增长22gcm。16~36周平均每周增加Icm,37~40周平均每周增加0·scm。2结果200例预测结果与出生后体重如下;①体重M25009预测3例,出生后体重<250Og3例,准确率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4种估计胎儿体质量方法的准确性.方法 对420例足月单胎孕妇,分别用B超双顶径法、B超腹围法、B超多参数法及宫高腹围法估计胎儿体质量,与新生儿实际出生体质量进行比较,比较4种方法的准确性.结果 宫高腹围法(公式1)、B超双顶径法(公式2)估计胎儿体质量的绝对误差< 250g的分别为61.67%、57.38%,均显著低于B超腹围法(公式3)的81.67%和B超多参数法(公式4)的85.48%(均P<0.05).公式1与公式2,公式3与公式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公式1、公式2估计胎儿体质量的相对误差<10%的分别为66.19%、60.95%,均显著低于公式3的85.24%和公式4的87.86%(均P<0.05);公式1与公式2,公式3与公式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B超多参数法、B超腹围法估计胎儿体质量准确性较高,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神经网络技术,采用易于测量和获得的孕妇参数(宫高、腹围、身高和体重)预测足月妊娠胎儿体重。经152例训练样本训练后,该组预测胎儿体重符合率为86.84%。利用经训练的网络预测140例胎儿体重,符合率为85%。预测胎儿体重与出生时新生儿体重相对误差≤5%和≤1%者分别占预测总数的58.87%的94.28%,利用网络输入对输出贡献分析可知:宫高、腹围、身高和体重4个参数对胎儿体重影响系数分别为67%、13%、16%和4%。其中宫高影响最大。由此可见,该法与现在的采用孕妇参数预测胎儿体重方法中均以宫高为主要参数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产前正确估计特大儿体重的方法 ,以采取适合分娩方式,减少母婴并发症,从而保证母婴安全.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8年12月分娩的66例特大儿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特大儿发生率0.74%,剖宫产率92.4%,孕末期宫高+腹围≥145cm 符合率71.2%,宫高×腹围+200g预测体重符合率60.6%,B超测胎儿腹围AC≥36cm符合率78.0%.结论 特大儿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孕末期宫高+腹围≥145cm 、宫高×腹围+200g、B超测胎儿腹围AC≥36cm是产前预测特大儿体重的较好指标;对特大儿应该采用剖宫产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8.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胎儿腹围与巨大胎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平  戴常平 《广东医学》2003,24(2):163-164
目的:探讨产前预测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因素及超声测量胎儿腹围预测巨大胎儿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150例足月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超声测量其胎儿双顶径、头围、腹围及股骨长度,测量孕妇宫高、腹围,核对孕龄,分析这些因素与新生儿体重的相关性及胎儿腹围与巨大胎儿的特定关系。结果: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在GDM中,单一胎儿腹围是预测胎儿体重的最好参数,优于胎儿股骨长或胎儿腹围与股骨长的联合应用。胎儿腹围与胎儿体重呈直线正相关(r=0.83).胎儿腹围≥36cm时,巨大儿诊断符合率最高87.3%。结论:GDM胎儿腹围与胎儿体重呈高度直线正相关,是预测胎儿体重较好参数,胎儿腹围≤36cm有助于巨大胎儿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逐步回归原理,用APPLE—Ⅱ微机分别探讨宫高、腹围、宫高×腹围及孕周与新生儿体重的关系,求得预测体重的方程Ⅰ:男胎体重(g)=-3684.94+82.44×宫高+14.19×腹围+74.12×孕周,女胎体重(g)=-3998.57+70.45×宫高+20.1×腹围+74.84×孕周;方程Ⅱ:男胎体重(g)=2040.35+0.89×(宫高×腹围)-15.59×腹围,女胎体重(g)=-1100.67+0.33×(宫高×腹围)+34.24×腹围,误差以±250g以内为符合,则方程Ⅰ男女符合率分别为56.67%,58.90%;方程Ⅱ男女符合率分别为58.33%,61.64%与张援邦法(1)及Iohnson公式(2)相比符合率明显提高(P<0.01)。  相似文献   

20.
预测巨大儿的测量指标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临床使用的胎儿生长监测指标进行评价,寻找适于预测巨大儿的敏感指标。方法对我院2007年分娩的108例巨大儿及同期108例正常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孕妇宫高、腹围测量值,超声测量胎儿径线(双顶径、股骨长、头围、腹围)。结果孕妇宫高、胎儿双顶径以及双顶径与股骨长之和用于预测巨大儿时,ROC曲线下面积>0.64,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三项指标的诊断指数最高分别为143.5%,138.7%和149.4%。其他测量指标包括孕妇腹围、腹围与宫高之和、胎儿股骨长、腹围、头围用于预测巨大儿时,ROC曲线下面积均<0.63,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孕妇的宫高以及B超下胎儿双顶径及双顶径与股骨长之和是预测巨大儿相对较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