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治疗儿童神经源性膀胱的观察和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2013年10月共14例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患儿的效果和护理对策。结果14例患儿术后给予抗炎、保护胃黏膜、补液等治疗,1例患儿因过早饮食引起肠梗阻,2例女患儿术后发生肾盂肾炎。14例患儿全部治愈出院,平均住院天数为16 d。结论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是一种治疗儿童神经源性膀胱的有效的方法,充分的术前准备,严谨的术后护理和详尽的健康教育,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于丽君 《护理研究》2009,(9):2325-2326
神经源性膀胱常导致尿失禁、尿潴留、膀胱输尿管反流、肾积水、尿路感染,最终因肾衰竭而威胁病人生命。对于此种情况,保守治疗难以奏效。膀胱扩大术可达到增加膀胱容量、降低膀胱储尿期压力的目的。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有效方法之一,可大大提高病人生活质量。2007年12月-2008年5月,我们对4例行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的神经源性膀胱病人进行护理,获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脊髓病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行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脊髓病后神经源性膀胱行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31例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术后出现肠梗阻2例,短暂精神障碍1例,膀胱内真菌感染1例,均治愈。2例失访,余29例随访6个月~4年,恢复良好,能长期坚持间歇导尿。结论术前正确健康指导、肠道及膀胱准备,术后严密病情观察、胃肠减压及引流管道的护理,出院前间歇导尿的训练,出院后定期随访,是护理的关键内容,也是保证手术疗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治疗顽固性神经源性急迫性尿失禁伴便秘的疗效。方法 16例患者经尿动力学检查为急迫性尿失禁,且术前均未发现肾积水和膀胱输尿管返流,行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均未见肾积水、膀胱输尿管返流和生化异常,便秘症状明显好转。所有患者能利用腹压辅助自行排尿及基本控尿,残余尿量10~40ml。结论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治疗神经源性急迫性尿失禁能增加膀胱容量,降低膀胱压力,实现自主排尿;还能缓解便秘。  相似文献   

5.
肠道膀胱扩大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敏  沈朋飞  朱玲  胡欣  刘玲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9):1760-1762
目的探讨肠道膀胱扩大术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措施,促进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术后康复。方法对肠道膀胱扩大手术治疗的18例小容量低顺应性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规范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结果 18例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其中一例回肠膀胱扩大术患者术后出现严重肠梗阻症状,经处理后恢复良好。所有患者经系统指导后均能掌握间歇性导尿,昼夜尿失禁现象完全消失,上尿路积水消退或减轻。结论对进行肠道膀胱扩大术治疗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规范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以明显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源性尿失禁膀胱扩大术后的排尿功能训练方法.方法对25例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尿失禁患儿行膀胱扩大术,术后2周进行排尿训练.结果随访6个月~2年,术后1个月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尿潴留1例.训练前临床评价差22例,良3例,训练后优3例,良9例.改善6例,差4例.结论正确的排尿康复功能训练可提高膀胱扩大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源性尿失禁膀胱扩大术后的排尿功能训练方法。方法:对25例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尿失禁患儿行膀胱扩大术,术后2周进行排尿训练。结果:随访6个月~2年,术后1个月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尿潴留1例。训练前临床评价差22例,良3例,训练后优3例,良9例。改善6例,差4例。结论:正确的排尿康复功能训练可提高膀胱扩大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源性尿失禁膀胱扩大术后的排尿功能训练方法。方法:对25例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尿失禁患儿行膀胱扩大术,术后2周进行排尿训练。结果:随访6个月-2年,术后1个月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尿潴留1例。训练前临床评价差22例,良3例,训练后优3例,良9例。改善6例,差4例。结论:正确的排尿康复功能训练可提高膀胱扩大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于丽君 《护理研究》2009,23(25):2325-2326
神经源性膀胱常导致尿失禁、尿潴留、膀胱输尿管反流、肾积水、尿路感染,最终因肾衰竭而威胁病人生命.对于此种情况,保守治疗难以奏效.膀胱扩大术可达到增加膀胱容量、降低膀胱储尿期压力的目的[1].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有效方法之一,可大大提高病人生活质量.2007年12月-2008年5月,我们对4例行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的神经源性膀胱病人进行护理,获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神经原性膀胱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主要包括:术前的心理护理、肠道准备、膀胱的准备;术后的包括胃肠减压及各管道的护理以及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出院前训练患者熟练掌握间歇导尿的方法及导尿的注意事项;出院后定期随访并给予健康指导。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68例膀胱全切乙状结肠原位膀胱替代术患者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及手术后一般护理、引流管、饮食及并发症的护理。认为加强膀胱全切乙状结肠原位膀胱替代术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是患者顺利恢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神经源性膀胱的分类评估及个体化护理方法的效果。方法将164例神经源性膀胱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膀胱功能分类评估结果,针对协调性痉挛性膀胱、失协调性痉挛性膀胱、协调性驰缓性膀胱、失协调性弛缓性膀胱、近似生理性膀胱采取个体化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儿尿动力学指标改善,尿路感染阳性率降低,生命质量评分降低(P0.01),且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神经源性膀胱患儿,根据膀胱功能分类评估结果,采取个体化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改善患儿尿动力学指标,减少尿路感染发生率,提高患儿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3.
总结30例神经源性低顺应性膀胱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患者应用清洁间歇导尿(Clean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CIC)的护理经验。由专科护士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后长期应用CIC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设立工作坊,敦促患者利用人体示教模型反复练习CIC;通过长期随访不断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并使患者逐渐形成良好习惯。本组术后均顺利完成CIC,基本掌握自我护理方法,重返学校或工作岗位,1例适龄女患者成功生育。本组肾功能得以保护,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回肠膀胱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机能失调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回肠膀胱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机能失调患者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均手术成功,无严重并发症,随访2~30个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生活质量较术前提高。结论:回肠膀胱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机能失调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背景脊柱裂引起的脊髓发育不良是儿童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发育畸形之一,由此而引起的神经原性尿失禁可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目的观察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尿失禁的手术治疗及术后排尿训练效果.设计前后对照,随访观察.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小儿外科.对象于1992-01/2000-10治疗81例反射亢进型神经原性尿失禁患儿,男54例,女27例,年龄4~14岁,术前检查均证实盆底肌松弛,膀胱容量小.所有患者均为神经原性尿失禁患者并经尿流动力学结果证实为反射亢进型神经原性膀胱.方法对81例患者采用双侧髂腰肌加强盆底肌,回肠去黏膜带血管蒂浆肌层补片的基础上,行膀胱扩大术进行治疗,其中5例行锥状肌膀胱颈悬吊.术后3周,伤口愈合良好后,进行康复协调训练.随访患者术后尿失禁症状改善情况.结果81例术后2周拔除尿管后,40例患儿尿前有尿意,尿流呈线状,两次排尿间隔在60 min以上,膀胱最大容量、残余尿量、膀胱压力接近正常或正常,视为明显改善.23例患儿有尿意,尿流呈线状,两次排尿间隔时间在40 min左右,膀胱最大容量、残余尿量较术前减少,膀胱压力增大,视为改善.18例无效,经过正规排尿训练后较前有改善.对9例进行膀胱尿道测压,膀胱压平均1.2 kPa,尿道压平均1.15 kPa,剩余尿30~50 mL,最大容量300~600 mL.81例患儿有63例得到严格随访,完整随访期6个月,其余部分随访资料不完整.63例被随访者中56例控尿明显改善,5例改善,2例无效,总有效率达到97%.结论双侧髂腰肌加强盆底肌,回肠去黏膜带血管蒂浆肌层补片加强膀胱逼尿肌基础上行膀胱扩大术是治疗小儿反射亢进型神经原性尿失禁的较好方法,配合术后排尿反射及控制训练对治疗效果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输尿管膀胱扩大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适应症、手术技术和疗效。方法报道1例采用输尿管膀胱扩大治疗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结果手术后患者膀胱容积扩大,肾积水和肾功能获得了改善,未出现并发症。结论输尿管膀胱扩大对于选择性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是一种理想的膀胱扩大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对6例膀胱癌病人实施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手术,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结果术后病人均能经尿道自主控尿和排尿,无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膀胱癌病人实施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手术效果好。强调术前应耐心、细致做好病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工作,增强病人对手术治疗成功的信心;术前做好肠道准备减少病人术后发生感染;术后做好管道护理减少吻合口狭窄、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其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背景:脊柱裂引起的脊髓发育不良是儿童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发育畸形之一,由此而引起的神经原性尿失禁可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目的:观察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尿失禁的手术治疗及术后排尿训练效果。设计:前后对照,随访观察。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小儿外科。对象:于1992-01/2000—10治疗81例反射亢进型神经原性尿失禁患儿,男54例,女27例,年龄4—14岁,术前检查均证实盆底肌松弛,膀胱容量小。所有患均为神经原性尿失禁患并经尿流动力学结果证实为反射亢进型神经原性膀胱。方法:对81例患采用双侧髂腰肌加强盆底肌,回肠去黏膜带血管蒂浆肌层补片的基础上,行膀胱扩大术进行治疗,其中5例行锥状肌膀胱颈悬吊。术后3周,伤口愈合良好后,进行康复协调训练。随访患术后尿失禁症状改善情况。结果:81例术后2周拔除尿管后,40例患儿尿前有尿意,尿流呈线状,两次排尿间隔在60min以上,膀胱最大容量、残余尿量、膀胱压力接近正常或正常,视为明显改善。23例患儿有尿意,尿流呈线状,两次排尿间隔时间在40min左右,膀胱最大容量,残余尿量较术前减少,膀胱压力增大,视为改善。18例无效,经过正规排尿训练后较前有改善。对9例进行膀胱尿道测压,膀胱压平均1.2kPa,尿道压平均1.15kPa,剩余尿30-50mL,最大容量300—600mL。81例患儿有63例得到严格随访,完整随访期6个月,其余部分随访资料不完整。63例被随访中56例控尿明显改善,5例改善,2例无效,总有效率达到97%。结论:双侧髂腰肌加强盆底肌,回肠去黏膜带血管蒂浆肌层补片加强膀胱逼尿肌基础上行膀胱扩大术是治疗小儿反射亢进型神经原性尿失禁的较好方法,配合术后排尿反射及控制训练对治疗效果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8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在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宣教和肠道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各引流管的护理和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以及指导患者定时排尿和进行盆底肌的训练。结果:18例患者手术成功,患者恢复良好,术后5~7 d恢复饮食,2周后拔除盆腔引流管,3~4周拔除膀胱造瘘管,5~6周拔除导尿管及双侧输尿管支架管。患者拔除尿管后,经过对新建膀胱进行排尿功能训练,2周后可自控排尿,仅1例患者夜间偶有尿失禁。结论: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配合围术期精心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0.
神经源性尿失禁膀胱扩大术后早期并发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神经源性尿失禁回肠膀胱扩大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特点及处理办法。方法:对我科治疗的149例神经源性尿失禁患者住院期间出现的早期术后并发症的特点、治疗方法、治疗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主要的早期并发症有腹壁造瘘口尿瘘及术后痿口愈合延迟6例(发生率为4.03%),泌尿系感染21例(发生率为14.09%),急性尿潴留19例(发生率为12.75%),粘连性肠梗阻2例(发生率为1.34%),经相应的处理后均完全恢复。结论:回肠去黏膜浆肌层补片膀胱扩大术存在一定的手术并发症,经相应治疗后可恢复,此种手术是治疗神经源性尿失禁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