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滇牡丹内生真菌PR35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并对其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形态学观察结合ITS rDNA序列分析法进行菌种鉴定;应用多种柱色谱方法对其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并依据其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菌株PR35鉴定为长梗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从菌株PR35的发酵产物中分离获得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2,6-dihydroxyphenyl)-3-hydroxybutan-1-one(1),1-(2,6-dihydroxyphenyl)propan-1-one(2),1-(2,4,6-trihydroxyphenyl)butan-1-one(3),4-methoxy-1-naphthol(4)和啤酒甾醇(5),其中化合物1~3对灰葡萄孢、燕麦镰孢和紧密单孢枝霉显示明显的抗真菌活性。结论:内生真菌长梗木霉首次从滇牡丹植物中分离获得,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滇牡丹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4为首次从微生物发酵产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2.
董锦润  李靖  陈玉惠  冯小飞 《中草药》2021,52(19):6076-6087
枝孢属真菌是一类资源很丰富的真菌,该属真菌次生代谢产物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多,生物活性突出,是新药或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迄今为止,从枝孢属真菌次生代谢产物中分离鉴定的化学成分包括生物碱类、聚酮类、大环内酯类、甾体和萜类等化合物,大多数具有抗菌、抗病毒和细胞毒等生物活性。综述了自2000年以来枝孢属真菌次生代谢产物中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头孢霉AL031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韵梅  汪汉卿  陈远腾  谢金伦 《中草药》2001,32(12):1070-1071
头孢霉 AL0 3 1菌株是本课题组从云南省哀牢山箭竹上分离筛选到的一株丝状真菌。通过抗菌活性试验证明 ,其次生代谢产物具有良好的抗细菌、真菌活性 ,可望开发为药用真菌。该真菌为我们首次获得 ,并且通过数年的引种驯化培育 ,现已可通过液体发酵 ,而在实验室中大量制备此真菌。经初步研究 ,从该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中分离到 3 ,4-二氢异香豆素类化合物 (另文报道 )。异香豆素衍生物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 ,是国内外学者们的重要研究课题 [1]。然而 ,对产生异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头孢霉属真菌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至今 8尚未见报道。本工作采用…  相似文献   

4.
贺小平  粟登权  丁立建  何山 《中草药》2018,49(24):5772-5779
目的研究来源于福建云霄红树林底泥中的链格孢霉属真菌AlternariaalternateYX-25和链霉菌属放线菌Streptomyces exfoliatus YX-32共培养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通过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HPLC等色谱技术对共培养所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MS和NMR等波谱方法及文献对比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2株共培养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gliotoxin(1)、12,13-dihydroxy-fumitremorgin C(2)、fumitremorgin(3)、bisdethiobis (methylthio) gliotoxin(4)、demethoxyfumitremorgin C(5)、vermistatin(6)、cyclo-(L-Trp-L-Pro)(7)、6-methoxyspirotryprostatin B(8)和citrinolactone D(9)。结论首次从海洋真菌Alternaria alternate YX-25和放线菌Streptomyces exfoliatus YX-32共培养发酵产物中发现了9个化合物,为吲哚二酮哌嗪类、聚酮类、环肽类化合物。共培养方法可使代谢产物丰富,可作为一种诱导次级代谢产物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离和鉴定贝加尔唐松草内生真菌,并检测其次级代谢产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其根、茎、叶和种子中分离内生真菌,根据形态进行初步鉴定;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评价贝加尔唐松草内生真菌发酵产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从贝加尔唐松草中共分离得到18株内生真菌,它们分属于曲霉属、顶孢霉属、镰刀菌属、香柱菌属、链格孢菌属、匍柄霉属。菌株发酵液的乙酸乙酯部位普遍具有抗氧化活性,其中Y-3对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较强,达到91.04%,仅次于Vc。结论贝加尔唐松草内生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抗氧化活性,是一种较好的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离和鉴定珍贵药用植物高山红景天根及根茎中的内生真菌,并从中筛选出可产红景天苷的菌株。方法用PDA培养基,通过组织分离法从高山红景天根及根茎中分离内生真菌,并采用传统的鉴定方法对纯化后的菌株进行分类鉴定。通过薄层层析(T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发酵产物进行检测来获得产红景天苷的菌株。结果分离获得内生真菌20株,初步鉴定为3目、5科、9属。其中镰孢霉属(Fusarium)、青霉属(Penicillium)和曲霉属(Aspergillus)为优势种群。经TLC和HPLC法筛选得到一株可代谢产生活性物质红景天苷的内生真菌G5。结论高山红景天内生真菌在数量和种类上存在极其丰富的多样性;而且其内生真菌具有产生与其宿主相同或相似生理活性成分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槟榔根、叶和果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及鉴定,并对其多样性分析。方法:采用平板分离法分离内生真菌,采用ITS序列分析鉴定内生真菌菌属。结果:从槟榔的根、叶和果中分离获得53株内生真菌,并鉴定为9个属,分别为曲霉属Aspergillus、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镰刀菌属Fusarium、毛双孢属Lasiodiplodia、Meyerozyma sp.、青霉属Penicillium、拟茎点霉属Phomopsis、Pleosporales sp.、木霉属Trichoderma;其中优势菌属为木霉属Trichoderma;叶部内生真菌多样性指数(1.11)要高于根(0.87)和果(0.87);叶(0.57)比根(0.41)和果(0.41)的均匀度高;且槟榔根与叶、根与果、果与叶之间的内生真菌相似程度较高。结论:槟榔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将为槟榔内生真菌代谢产物活性研究及新化合物的开发和挖掘,进而充分发挥其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不同栽培模式下,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可培养内生真菌的菌群结构、多样性差异及分布规律。方法 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3种栽培模式(石壁附生、断木附生、大棚种植)铁皮石斛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纯化与鉴定,分析其菌群结构与分布规律。结果 共分离得到内生真菌2023株,划分为152个形态型,经分子鉴定后确定为29个分类单元,归属到真菌界2个门3个纲11个目15个科18个属;不同栽培模式铁皮石斛内生真菌菌群结构和多样性存在差异,其中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耙齿菌属Irpex、隔孢伏革菌属Peniophora为3种栽培模式共有属;石壁附生铁皮石斛内生真菌多样性最高,断木附生次之,大棚种植最低。茎鲜质量、生物量与叶点霉属Phyllosticta sp.、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 sp.、镰刀菌属Fusarium sp.、隔孢伏革菌属Peniophora sp.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Hypoxylon sp.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 丰富了铁皮石斛内生真菌资源,为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活性研...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恒山黄芪内生真菌Rhizopus sp.的次生代谢产物的类别。方法:通过组织学的方法从恒山黄芪中分离到AR02,真菌的鉴定采用形态学法结合分子生物学法,内生真菌大量发酵采用固体培养的方法,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采用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法结合HPLC进行分离纯化,分离到的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通过理化分析测定结合光谱分析进行鉴定。结果:从黄芪根部分离到的内生真菌AR02被鉴定为根霉属Rhizopus sp.,从该菌株的固体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结构鉴定,分别为色胺酮(1),lawsaritol A(2),曲菌酸(3),trypacidin(4),monomethylsulochrin(5),emodin 8-Omethylether(6)和cannabifolactone A(7)。结论:化合物1~3,6和7均为首次从恒山黄芪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且黄芪内生真菌Rhizopus sp.的次生代谢产物呈现出多个类别,可以作为活性物质的新来源。  相似文献   

10.
滇重楼丛枝菌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滇重楼根部丛枝菌根真菌(AMF)侵染情况及根际土中AMF孢子的种类与数量.方法:采用Phillips和Hayman染色法挑选滇重楼丛枝菌根.同时,采用Gendemann的湿筛倾析法获得AMF孢子,进行形态学鉴定.结果:丛枝菌根真菌能侵染滇重楼根系并形成典型的丛枝菌根(AM),侵染率在35.3%~98.6%,且侵染强度较强.从滇重楼根际采集的10个土样中共分离出24种AMF,Acaulospora属11种,Glomus属7种,Gigaspora属3种,Scutellospora属3种,分别是附柄无梗囊霉、双网无梗囊霉、凹坑无梗囊霉、孔窝无梗囊霉、浅窝无梗囊霉、光壁无梗囊霉、柯氏无梗囊霉、多果无梗囊霉、波兰无梗囊霉、瑞氏无梗囊霉、细凹无梗囊霉、白色球囊霉、双型球囊霉、沙荒球囊霉、草莓球囊霉、纯黄球囊霉、微丛球囊霉、凹坑球囊霉、微白巨孢囊霉、珠状巨孢囊霉、分支巨孢囊霉、美丽盾巨孢囊霉、透明盾巨孢囊霉、吉尔莫盾巨孢囊霉.其中,双网无梗囊霉是滇重楼的优势种.结论:AMF是滇重楼丰产栽培中的一种潜在应用价值的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分离自青海省果洛州冬虫夏草子座内的一株真菌(Cs-ZZ23)进行鉴定,并对其抑菌活性作初步探究。方法:利用形态学和多基因系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同时采用对峙法和改进的菌块法测定了该菌株对6株供试菌的抑制作用。结果:形态特征表明,该菌株与被孢霉属(Mortierella sp.)中的高山被孢霉(Mortierella alpina)的特征一致,多基因序列分析显示本菌株与多个高山被孢霉菌株同源性在99%,因此确定该菌株为高山被孢霉,而且对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有抑制作用。结论:菌株Cs-ZZ23为高山被孢霉,其次级代谢产物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前期的研究工作中已从不同产地分离得到毛脉酸模内生真菌278株,以这些内生真菌为研究对象,寻找能够通过自身发酵产生酸模素苷、白藜芦醇苷的内生真菌。方法:通过HPLC检测内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以酸模素苷、白藜芦醇苷为参照,筛选能够产生酸模素苷、白藜芦醇苷的内生真菌,并测定其含量。结果:发现其中的11株内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中含有酸模素苷,5株次生代谢产物中含有白藜芦醇苷,其中内生真菌tq-s1的次生代谢产物中酸模素苷的质量分数最高(530μg·g-1),且白藜芦醇苷的质量分数也最高(224μg·g-1)。结论:内生真菌的种类和其次生代谢产物的形成受到地理位置的影响,对于酸模素苷和白藜芦醇苷的高产菌种tq-s1,可以进行开发利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宁夏枸杞内生真菌的分离及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离和鉴定宁夏枸杞茎、叶和果实中的内生真菌,并检测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以宁夏枸杞为试验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其茎、叶、果实中分离内生真菌,依据形态进行初步鉴定;随机选择4株内生真菌,采用Fenton反应清除测定羟自由基(·OH)活性.结果 从宁夏枸杞表面消毒的茎、叶和果组织块中,共分离出内生真菌104株,茎中分离出42株,占40.3%,叶中分离出36株,占34.6%,果实中分离出26株,占25%.对产孢的67株进行初步鉴定,分类为2纲3目5科7属,其中青霉属(Penicillium)12株,占17.9%;黑葱花霉属(Periconia)5株,占7.5%;链格孢属(Alternaria)26株,占38.8%;镰孢霉属(Fusarium)5株,占7.5%;曲霉属(Aspergillus)13株,占19.4%;枝梗茎点霉属(Dendrophoma)3株,占4.5%;根霉属(Rhizopus)3株,占4.5%;其中链格孢属(Alternaria)为优势菌群.4株枸杞内生真菌发酵产物都对·OH自由基有清除作用.结论 内生真菌普遍存在于宁夏枸杞组织内,是一大类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14.
从具有抗真菌活性的头孢霉AL031真菌发酵液中分离到3个酚酸类化合物,通过理化常数和IR、EIMS、1D和2DNMR分析确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2,4-二羟基-3,6-二甲基苯甲酸、3,6-二羟基-2,4-二甲基苯甲酸和4-羟基苯乙酸,这三种成分均为首次从该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积累微生物资源,研究从土壤中选择性分离放线菌的种群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评价。方法采用两种分离方法,4种高盐培养基对来自新疆高盐环境-阿勒泰福海县盐场和罗布泊地区等采集的土壤样品中的放线菌进行了选择性分离纯化;以3种致病真菌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稻瘟病菌(Magnaporth grisea)和4种致病细菌大肠埃希氏(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 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草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phlei)为指示菌,对其中分离的100株放线菌发酵液及其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抗菌活性筛选。同时利用一种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进行抗线虫活性实验,并采用16SrDNA基因序列对部分具有抗活性的放线菌以及具有特殊的菌落形态的放线菌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通过选择性分离方法共分离到123株放线菌,其中47株放线菌来自阿勒泰福海县盐场土壤样品,67株来自罗布泊地区土壤样品。选择100株具有代表性的菌株进行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筛选及抗线虫活性追踪,其结果表现为43株菌株在其中一个或两个活性筛选模型中都显示为阳性,总阳性率为43%;其对具有特殊的菌落形态特征及其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活性的61株放线菌进行16SrRNA分析,结果表明,覆盖7属;32株属于拟诺卡氏菌属(Nocardiopsis),17株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7株属于普氏菌属(Prauserella),2株属于嗜盐糖多孢菌属(Saccharopolyspora Halophilic),1株属于假诺卡氏(Pseudonocardia),1株属于放线菌属(Actinomyces)和1株属于高温单孢菌属(Thermomonospora);有1株为潜在新种。结论新疆高盐环境-阿勒泰福海县盐场和罗布泊地区中存在较为丰富的放线菌资源并能产生多种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安徽省宣城市宣木瓜丛枝菌根(AM)真菌资源.方法:用碱解离、酸性品红染色法处理根样并研究其浸染状况;用湿筛沉淀法分离宣木瓜根际土壤中的丛枝菌根真菌孢子并进行孢子计数和种类鉴定.结果:宣木瓜可被AM真菌浸染形成典型AM;初步分离鉴定出隶属4属的18种AM真菌,其中球囊霉属Glomus 11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 3种,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 3种,内养囊霉属Entrophospora 1种.结论:宣木瓜根际土壤AM真菌资源较为丰富,其中球囊霉属Glomus真菌为宣木瓜根际土壤中AM真菌的优势类群.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稻黑孢霉(Nigrospora oryzae)A8及其诱导的人工沉香次生代谢产物。方法:三氯甲烷萃取白木香内生真菌及其诱导的人工沉香,气相-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代谢产物,自动质谱退卷积定性系统(AMDIS)结合保留指数(RI)法鉴定挥发性成分。结果:N.oryzae A8发酵液共检出58个色谱峰,鉴定其中30种化合物,检出相对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β-苯乙醇;N.oryzae A8人工诱导白木香生产的3批沉香药材共鉴定出38种化合物,主要为倍半萜类、芳香族类、2-(2-苯乙基)色酮类等沉香特征性成分。结论:N.oryzae A8发酵液可高效诱导白木香结香,其次生代谢产物可能参与沉香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8.
排风藤内生真菌的分离及抗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排风藤植物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并研究其内生真菌抗菌活性。方法先采用尖端菌丝挑取法分离纯化排风藤内生真菌,然后依据《微生物分类学》对分离的真菌进行鉴定,最后用牛津杯法对分离的内生真菌进行抗菌实验。结果从排风藤的果、叶、茎中分离得到18株内生真菌:即丝核菌属11种,青霉属2种,曲霉属2种,地霉属1种,枝孢属1种和根霉属1种。结论 18株内生真菌中有两个菌株的代谢产物的抗菌活性较强,为获得具有药效活性的化合物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近年来真菌诱导子对药用植物细胞培养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资料进行汇总,分析,依据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途径进行分类和综述。结果总结了真菌诱导子对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及其代谢途径的影响规律及特点。结论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的途径,可能受到真菌诱导子的影响,真菌诱导子的种类、使用的方法和剂量等的不同,对植物的代谢途径的影响表现出差异。对真菌诱导子影响植物代谢途径的全面考察,真菌诱导子的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作用机制及调控基因的表达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该文对丹参主产区涉及的8个省20个采样点丹参根围丛枝菌根真菌(AMF)的种属构成、侵染情况、种类组成相似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丹参根围AMF种类丰富,共分离出7属27种AMF,分别为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球囊霉属Glomus、管孢囊霉属Funneliformis、两性囊霉属Ambispora、根生囊霉属Rhizophagus、和平囊霉属Pacispora、近明囊霉属Claroideoglomus。无梗囊霉属(9种,33.3%)、球囊霉属(8种,29.6%)两属是优势属;光壁无梗囊霉A.laevis(90%)、木薯根生囊霉R.manihotis(80%)、双网无梗囊霉A.brieticulata(75%)、疣状无梗囊霉A.tuberculata(70%)等4种AMF是丹参根围的优势种。丹参普遍受AMF侵染,但侵染强度不高,侵染率10.92%~25.93%。各主产区之间的AMF物种组成相似性系数为0.20~0.57,相似性普遍较低。丹参根围AMF种类总体上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不同产区的AMF物种分布存在相似性和地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