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乳腺癌干细胞与其肿瘤治疗的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乳腺癌干细胞是实体瘤中最早被分离和鉴定的肿瘤干细胞,它是导致乳腺癌发生、侵袭、转移、耐药性和复发的重要因素,笔者就乳腺癌干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及其与乳腺癌转移和治疗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综合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乳腺癌综合治疗是根据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病人身体状况整体考虑,联合运用多种治疗手段,以期提高疗效和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综合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的方向,也是乳腺癌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组织中EG-1 mRNA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EG-1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特征、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RT-PCR技术,检测EG-1基因在72例乳腺癌及18例良性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71%(51/72)患者的乳腺癌石蜡标本中EG-1mRNA阳性,而良性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率为24%(4/18).EG-1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VEGF蛋白有关(P<0.05),与年龄、月经状况、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Her-2蛋白、p53蛋白、激素受体状况无关,EG-1mRNA阳性患者远处转移率和复发率高于阴性患者.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EG-1mRNA阳性是乳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之一. 结论 EG-1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且与淋巴结转移及VEGF蛋白相关,是乳腺癌潜在的预后标记物.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是当今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尽管针对乳腺癌的治疗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但转移和复发仍然是主要难题.国内外多项研究认为乳腺癌是一种起源于乳腺癌干细胞的疾病,乳腺癌组织中存在着数目极少的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即乳腺癌干细胞,其对乳腺癌的发生具有始动作用.乳腺癌干细胞学说的提出不仅解释了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复发等生物学行为,而且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老年乳腺癌病人新的治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乳腺癌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侵袭性较弱。影像学技术的改进增加了老年病人小的、原发性乳腺癌的诊断率。 老年乳腺癌病人并不施行全身辅助性化疗的,因此也不必为评价病情而行腋窝淋巴结活检。  相似文献   

6.
前列腺癌病人的生存率有赖于早期诊断和治疗,生物学标志往往能在其他手段检出癌症之前揭示其存在,因此寻找前列腺癌的生物学标志物一直都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利用尿液、前列腺液中的肿瘤学标记物对前列腺癌进行早期诊断简便易行.相对其他方法来讲是最为理想的无创性检测手段.本文对近年来在该领域的研究最新进展(如端粒酶、hTERT、DD3、Annexin A3、GSTP1、DPTV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男性乳腺癌(MBC)是一种少见且特殊的男性恶性肿瘤,由于生理因素等差异,其发病率远低于女性乳腺癌(FBC)。多项研究发现,在调整了肿瘤分期和年龄等因素后,MBC的预后与FBC类似,但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Ki-67和BCL2的表达存在巨大差异。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步,乳腺癌基因组学的研究前景将更为广阔,对FBC和MBC之间的生物学差异的认识也会逐渐清晰。对MBC患者来说,这些差异对于肿瘤的预后和综合治疗可能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MBC的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以进一步加强临床医师及患者的了解和重视。  相似文献   

8.
ER—β亚型及其异构体与乳腺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雌激素受体β(estrogen receptorβ,ER-β)是另一个新的雌激素受体亚型,两者生物学特性在不同条件下表现为既相似又相对,既协同又拮抗的关系,共同调节乳腺癌发生与发展,并影响乳腺癌激素治疗敏感性和预后等;而ER变异体或异构型存在使乳腺癌生物学特性复杂多变,为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研究增添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乳腺癌的处理原则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西方发达国家中,乳腺癌是一种随着年龄增加而发病率增高的疾病。在北美和欧洲,大约超过一半的乳腺癌新发病例及其相关的死亡发生在〉65妇女。然而就各期乳腺癌的生存率来说,年老者和年轻者基本相同。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增加,相应的老年人乳腺癌的发病率也有所增加。近十年,我院收治的〉65岁老年人原发性乳腺癌病人,约占同期乳腺癌外科住院治疗病人的25%。由于老年病人对较大手术、麻醉、化疗药物毒副反应的耐受力差、治疗风险大、并发症多。因此,对老年人乳腺癌,如何处理得当,是一很有挑战性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江苏省肿瘤医院收治的确诊为双侧原发性乳腺癌16例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6例均为女性,占同期收治乳腺癌的0.47%,发病年龄41~69岁,中位年龄53岁.同时性双侧乳腺癌7例,发病年龄41~54岁,中位年龄47岁,5例为绝经前患者.异时性双侧乳腺癌9例,第2癌的发病年龄43~69岁,中位年龄58岁,1例为绝经前患者.异时性双侧乳腺癌第1癌与第2癌间隔14个月至196个月不等,中位间隔时间52个月.结论 同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较异时性双侧乳腺癌发病年龄早,多见于绝经前.异时性双侧乳腺癌发生间隔时间不定,一侧发生乳腺癌后宜积极随访对侧乳腺,对雌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应坚持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占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严重危害女性的身体健康。近年来乳腺癌的诊断、治疗观念和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早期获取病变组织以明确诊断及病理生物学特点成为乳腺癌后续治疗的基础,获取病变组织的方法也从既往的开放手术活检逐步过渡到以穿刺活检为主。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其侵袭转移、复发及部分对化疗药物耐受等方面是目前治疗的难点.乳腺癌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增生和分化潜能,可能与乳腺癌复发、治疗失败等密切相关.本文主要是从乳腺癌干细胞的标志物及意义,乳腺癌干细胞与乳腺癌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肿瘤蛋白D52(TPD52)在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卵巢癌和血液系统恶性病变等多种肿瘤中高表达,可参与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以及抑制DNA修复等生物学行为,并诱导机体产生对肿瘤的保护性免疫,是肿瘤诊断与分子靶向治疗中最有应用前景的候选蛋白之一。笔者对TPD52在肿瘤中发生发展的作用及其在肿瘤诊疗中潜在应用价值进行综述,旨在为TPD52进一步研究指明方向,更好实现其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与预后的关系。达到早期诊断、治疗和改善预后。方法:回顾1970年至1998年13例男性乳腺癌病例,从肿块大小、组织分型、淋巴转移及激素受体加以研究分析。结果:TNM分期1期2列,2期7例血透3期3例,4期1例。7例病人行乳癌根治术,5例病人行改良根治术。1例病人行肿块切除术及睾丸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10例患者(76.9%)腋淋巴结阳性,3例病人行改良根治术。1例病人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检出趋势、年龄及双乳分布特征。方法 2013~2018年锦州医科大学附属一医院乳腺疾病病人5117例,确诊为单侧乳腺患有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的全部女性病人1721例,对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的检出趋势、年龄及双乳分布进行描述和比较。结果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病人在乳腺癌病人中所占比重较大,为75.02%,6年来检出呈增长趋势,其高发年龄段主要为51~60岁,其次是41~50岁;左乳及右乳在不同年龄段、不同年份检出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锦州地区应重视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的防治工作;可依据年龄不同,有侧重地开展乳腺癌的防癌宣教及早期筛查等工作;该病左乳及右乳的防治应并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三阴性乳腺癌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2005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于我院接受手术的非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病人365例,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81例,中年组(40~65岁)202例和年轻组(40岁)82例。比较3组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案的选择,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行Logrank检验,Cox风险回归模型进行生存预后分析。结果 3组病人的肿瘤家族史、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个数和术后病理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人治疗方法(手术方式、是否接受放疗/化疗、化疗药物选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中位随访5.5年(4.1~7.9年),年轻组病人5年无局部复发生存和无远处转移生存分别为75.9%和82.3%,显著低于中年组的81.2%、87.0%和老年组的83.3%、88.6%,且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人5年疾病特异性生存分别为79.5%、80.1%和8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和年龄是影响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不同年龄段三阴性乳腺癌术后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相近,年龄越小,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癌肉瘤的临床特点与病理生物学特性,为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性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学证实26例乳腺癌肉瘤的临床资料,并将30例乳腺癌作为免疫表型的对照组,研究该肿瘤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生物学特性。结果乳腺癌肉瘤中癌成分〉50%者占61.54%,同侧腋淋巴结癌转移率达30.77%;肉瘤成分〉50%者占38.46%,同侧腋淋巴结内未见癌转移。免疫组化癌成分中EMA和CK阳性率均96.15%,P53、ER和PR阳性率分别为53.85%、61.54%和30.77%,Vimentin和S100阳性率分别为19.23%和15.38%。肉瘤成分中Vimentin和S100阳性率分别为96.15%和88.46%,EMA、CK、ER、PR和P53阳性率分别为19.23%、11.54%、7.69%、3.85%和3.85%。P53、ER、PR、Vimentin和S100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A和CK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肉瘤是由上皮和间叶成分混合而成的恶性肿瘤,因其成分不同,免疫表型差异较大。它具有双重侵袭性和极易复发的生物学特性,手术和放化疗是最佳的综合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综合保乳治疗浸润性乳腺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乳腺癌治疗方法是随着对乳腺癌生物学特性认识的不断加深而步步更新的。从1894年William Halsted的“乳腺癌是局部进展疾病”的理论,到现在广为接受Fiher的“乳腺癌是全身性疾病”的理论。每一次乳腺癌生物学理论的完善都推动着乳腺癌治疗方式的巨大变化。目前.乳腺癌的治疗已经从Halsted根治术、扩大根治术等乳腺癌的单一局部手术治疗发展到现在的综合保乳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区域血流灌注与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的关系,评价区域血流灌注作为一种在新辅助化疗前判断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非侵入性指标的价值.方法通过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获得乳腺癌区域血流灌注的伪彩色功能图,并定量检测乳腺癌中心、边缘及正常乳腺区域血流灌注指标:肿瘤组织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和表面渗透性(PS).结果乳腺癌中心区域和边缘区域的血流灌注高于正常乳腺区域,肿瘤边缘区域血流灌注高于肿瘤中心区域;肿瘤中心区域BF的高低与肿瘤大小有关;在肿瘤边缘区域,BF的高低与肿瘤大小、病理分期、组织学类型及PR状态有关,PS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有关.结论区域血流灌注高低与肿瘤生物学特点有关,乳腺癌区域血流灌注可作为新辅助化疗前判断肿瘤生物学行为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相关载脂蛋白(NGAL)在乳腺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乳腺癌手术切除标本47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NGAL mRNA相对表达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NGAL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NGAL在乳腺癌组织中NGAL mRNA的表达水平为0.42±0.19,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NGAL蛋白在癌组织大多表达为~卅水平,癌旁正常组织则大多表达在-~+水平,NGAL蛋白在癌组织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NGAL mRNA和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ER、HER-2状态明显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PR状态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NGAL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和内分泌治疗耐药等相关,NGAL可能是乳腺癌早期诊断、监测复发和判断预后的潜在生物学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