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raumatic subarachnoid hemorrhage,tSAH)是颅脑损伤的一种常见类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率为33%~60%。是加重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tSAH并发脑缺血和脑积水与出血量及血液在蛛网膜下腔存在的时间密切相关.尽快清除蛛网膜下腔内的积血是治疗tSAH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否影响颅脑损伤患者Marshall CT分级的预后。方法收集本院2008年2月至2008年12月间共6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Marshall CT分级分为弥漫性损伤组和局灶性损伤组,分析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率及对其预后的影响。结果66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中,合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率高达77.27%,并且预后较差。根据Marshall CT分级,弥漫性损伤组中,伤后6个月GOS评分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平均为3.00,不合并者为4.25;局灶性损伤组中,伤后6个月GOS评分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平均为1.91,不合并者为3.00,鼹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极为常见,并且影响Marshall CT分级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指各种原因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统称。临床上可分自发性与外伤性两大类,自发性又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由各种原因引起软脑膜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者称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因脑实质内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流入蛛网膜下腔者称继发性蛛网下腔出血。SAH是加重继发性脑损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Mg2+及NSE水平的变化。方法络合指示剂法和免疫抑制法检测50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病24h内、第3、7天血清Mg2+及NSE浓度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外周血中Mg2+及NSE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g2+及NSE参与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其测定对于早期评估其严重程度有重要的临床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患者血液中凝血相关因子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 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与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续用药14天.动态监测患者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参附注射液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D-二聚体下降. 结论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应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血管痉挛,预防颅脑损伤后微血栓的形成,降低脑梗塞风险,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梗塞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梗塞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极危险的并发症,临床上不甚常见。本研究调查了本院,1996年6月至2002年1月期间,临床诊断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raumaticSubarachnoidHemorrhageT-SAH)住院病例76例,其中CT/MRI检查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梗塞的共有8例,占同期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10.53%。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24~62岁。3例有高血压史。8例患者入院后均行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及腰穿脑脊液化验,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3例合并有脑室内积血。1.2影像学资料:本组病例的第一次CT/…  相似文献   

7.
<正>中重型颅脑外伤病人常伴有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而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CVS)是常见的继发性神经系统损伤,也是增加t-SAH患者死残率的主要原因,严重威胁颅脑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腰大池外引流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行膜大池外引流与传统方法对比分析疗效差异。结果腰大池外引流术后的患者未增加再出血的几率,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发生率下降。结论腰大池外引流具有血液廓清作用好,刺激性小,术后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并发症少,易控制流量,脑脊液送检方便等优点,可广泛用于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廊的诊断、减压及引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及脑脊液炎性细胞因子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50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根据据其临床表现和TCD检查分为血管痉挛组及非血管痉挛组,对比其CT的改良Fisher分级及脑脊液中IL-6、TGF水平。结果两组脑脊液中IL-6、TGF水平差异有显著性,且血管痉挛发生率及程度与改良Fisher分级成正比。结论根据早期CT影像及脑脊液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可以预测脑血管痉挛的发生,从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积水(AHC)是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3大主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6.8%~30%,是影响病人预后的重要原因。本院收治9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急性脑积水,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