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研究了适合作为离子选择电极的HgI_2-Ag_2S-As_2S_3和HgS-Ag_2S-As_2S_3系统的玻璃形成区。通过对这些玻璃性质与结构分析,发现xHgI_2·(100-x)(0.5Ag_2S·0.5As_2S_3]系列玻璃是很好的传感膜材料。采用该系列玻璃制成了对Ag~+离子10~(-6)~10~(-1)mol/L浓度范围具有能斯特响应斜率60mV/mol·L~(-1)和对Hg~(2+)离子10~(-6)~10~(-1)mol/L浓度具有能斯特斜率30mV/mol·L~(-1)的电极。这些电极具有优良的电化学性能。结合非晶态固体电解质的离子迁移模型,提出了这类硫系玻璃屯极的响应机理。  相似文献   

2.
一种基于酸碱平衡的气隙式气敏电极,用标准玻璃磨口件及平头pH电极改制,性能优良,制作简便。用作氨电极时(以0.02mol/L NH_4Cl为中介液),测得NH_4Cl浓度在1×10~(-4)~1×10~(-1)mol/L,电极线性良好,30℃时斜率为56mV/PX;当用作二氧化碳电极时(以0.02mol/L NaHCO_3为中介液),测得NaHCO_3浓度在5×10~(-3)~5×10~(-2)mol/L,电极线性良好,级差为1.04pH。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奈福泮的含量。方法 在对奈福泮敏感的玻璃涂膜电极法。结果 电极的Nernst响应范围为 5 0× 10 2 ~ 5 0× 10 -5mol/L ,斜率为 5 4 6mV/ pc,检测限为 1 9× 10 5mol/L。结论 应用本法测定奈福泮的含量 ,结果与紫外分光光度法相符。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自制的以VB_6-硅钨酸离子缔合物为电活性物的PVC膜药物离子选择性电极为待测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和内参比电极,用直接电位法测量它在不同浓度VB_6溶液中的E-C关系。在0.1~0.0001mol/L VB_6浓度范围内,电极具有良好的E-lga Nernst线性响应,相关系数达0.9999,斜率51~60mV/decade。研究了PVC膜电极制备过程中活性物和PVC含量对电极性能的影响,并观测了部份干扰物对电极响应的影响,提示电极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选择性系数2×10~(-2)~6×10~(-2)。测量了电极对模拟试样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报道了N,N-双[(1-苯基-3-甲基-5-氧-4-吡唑啉基)α-呋喃次甲基]邻苯二亚胺钴(Ⅱ)[Co(ⅠⅠ)-(PMαFP)2Pen]配合物为载体的PVC膜电极.方法电极法和分光光度法.结果该电极对碘离子(I-)呈现出反Hofmeister选择性行为,其选择性次序为:I->SCN->ClO4->Br->NO2->NO3->Cl->SO42-.该电极在pH 2.0的磷酸盐缓冲体系中具有最佳的电位响应,在1.0×10-1~ 4.0×10-6 mol/L I-浓度范围呈近能斯特响应,斜率为58.2 mV/ pI-(25℃),检测下限为2.0×10-6mol/L.结论将电极用于加碘食盐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作者以乌头碱-四苯硼酸离子缔合物为电活性物制成了涂碳聚氯乙烯膜电极。该电极线性范围为1.0×10~(-2)~5.0×10~(-5)mol/L,检测下限为6.3×10~(-6)mol/L,斜率为57.6mV。作者提出了用此电极控制参附注射液中乌头碱限量的根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四苯硼酸-甲氰咪胍离子缔合物为活性材料,制成了甲氰咪胍 PVC 膜离子选择电极,对电极性能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醋作增塑剂,活性物含量为2.0%,其线性区间为1.10~(1-)-1.10~(-4)mol·L~(-1),平均斜率为52mv/PC,检测下限为1.7·10~(-5)mol·L~(-1)。pH 范围3.5~7.5.对甲氰咪胍样品测定的结果与药典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采用电化学方法制得对磺基水杨酸根具有电位响应的聚吡咯电极。该电极响应时间快,稳定性好,电极在10~2~10~3mol/L浓度范围内对磺基水畅酸呈Nernsl响应,斜率为53.8mV/pC。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通过将电极膜抛光处理和内参比电极重新电镀氯化银而修复废旧氟离子选择性电极(FISE)的方法。修复后的电极性能与正常电极基本相同,其线性范围和电极斜率分别为1.00×10~(-2)~5.0×10(-6)mol/和58.5mV/pF(24.5℃)。用于水样氟的分析,其结果与正常电极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报道了以N,N'-二(5-硝基亚水杨基)-2,6-吡啶二氨镍(Ⅱ)配合物为载体的PVC膜碘离子电极.方法 采用电位分析法和分光光度法.结果 该电极对碘离子呈现出优良的电位响应特性并呈现反Hofmeister行为,其选择性序列为I->>ClO4->SCN->Br->NO2->NO3->Cl->SO4 2-,电极响应斜率为57.5 mv/pI,线性范围为1.0×10-1~7.0×10-6mol/L,检测下限为5.0×10mol/L.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技术研究了电极的响应机理,结果表明载体与电极的响应行为之间有关系.结论 电极用于食盐的碘含量分析,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制备了Na_2O含量较高的Na_2O-Al_2O_3-B_2O_3-SiO_2四元系玻璃,测定了它们的电导率及电导率与组分的关系。用NMR和IR谱对该玻璃作了结构基团研究。所制备样品在300℃下的电导率可达10~(-3)Ω~(-1)cm~(-1)以上。当用Al_2O_3代B_2O_3时,样品电导率升高,并对此从结构上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12.
通过红外吸收与反射光谱、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晶相分析等方法,研究了61.5 ZrF_4·(31-x)BaF_2·7.5 LaF_3·xZnF_2系列玻璃的结构。结果表明,构成这种玻璃的基本结构单元是[ZrF_6]、[ZrF_7]、[ZrF_8]等配位多面体,它们之间通过共棱或共顶方式连接成链状。Ba~(2+)、Zn~(2+)位于链间间隙。当ZnF_2的含量从0增加至6(mol%),Zr—F—Zr平均键角略有增大,从136.7°增至141.4°(相应于拉曼光谱中的对称振动频率SS(Zr—F_b)从487到482 cm~(-1)),而玻璃中Zr~(4+)的平均配位数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0.30CuI0.70(Cu_2OP_2O_5B_2O_3)四元系玻璃的形成区,测量了此系玻璃的离子电导率和玻璃的转变温度,并从结构和化学键的观点上解释了玻璃电导率随组成的变化。四元系是由相应的三元系CuI-Cu_2O-P_2O_5中引入B_2O_3而得到的。实验表明,四元系能够得到比相应的三元系好的离子电导率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用DTA和XRD分析、TEM观察、IR光谱以及等温和不等温DSC等方法,研究了61.5ZrF_4·(31-m)BaF_2·7.5LaF_3·mZnF_2玻璃(m=0~6%(mol))的晶化过程和析晶动力学。结果表明:该系列玻璃是由分相导致整体析晶,DTA曲线上的T_(c1)峰为β-BaZrF_6和β-BaZr_2F_(10)晶相的共同析晶峰,DTA曲线上的T_(c2)峰为LaF_3·2 zrF_4晶相的析出峰和β-BaZrF_6→α-BaZrF_6多晶转变峰;玻璃的析晶动力学过程可以用JMA方程来描述;以适量的ZnF_2取代BaF_2可使玻璃的形成能力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5.
从玻璃形成区、离子电导性、激活能和红外光谱方面比较了CuX-Cu_2O-P_2O_5和AgX-Ag_2O-P_2O_5(X=I、Br、Cl)系统的性质。发现两者的形成范围均为Cu_2O(Ag_2O)/P_2O_5<3;玻璃网络基本相似;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和CuX(AgX)含量的增加而增大,有一个极值在形成区内(或在形成区的边界上)。在各组分含量相同时,Cu~+离子玻璃的T_2比Ag~+离子玻璃的高。在银快离子玻璃系统中,当用Cu~+置代Ag~+时,玻璃具有相似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PbI_2可以单独形成玻璃。PbI_2-PbBr_2-KCl三元系统玻璃具有良好的玻璃形成能力。通过恰当的热处理,不仅可获得透红外性能与原始玻璃一致的微晶玻璃,同时还可克服自发析晶倾向和大幅度地提高玻璃的显微硬度。以此三元系统为基础,有望开发出一类具有实用前景的透红外玻璃材料。  相似文献   

17.
设计并熔制了作为蓝宝石充填材料用的SiO2-TiO2-RO-R''2O(其中R代表二价碱金属离子Ba2+、Zn2+,R''代表一价碱金属离子Na+、K+)系列玻璃。通过对玻璃的物理性能(密度和折射率)、热稳定性(玻璃化转变温度和析晶温度)以及玻璃骨架结构的探讨,研究了混合碱效应对玻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系列玻璃在n(Na+):n(K+)=2:3时,其密度、折射率等物理性能符合蓝宝石充填要求,且热稳定性强,充填过程不容易发生析晶,可作为蓝宝石充填材料。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新型As_2Se_3-GeTe-Cul系统玻璃形成区,制备了一系列不同CuI或GeTe含量的玻璃,并测定其转变温度、密度、显微硬度、断裂韧性、膨胀系数、红外透过率和反射率。结果表明:该系统玻璃的形成范围很大,玻璃转变温度在170~230℃,显微硬度在130~190kg/mm ̄2,断裂韧性在0.30~0.50MN/m ̄(3/2),膨胀系数在145×10 ̄(-7)~215×10 ̄(-7)℃,红外透过截止波长超过19μm,反射率在20%左右。并初步从结构的观,或讨论了玻璃性质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