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1994年7月一1996年11月我科诊为婴儿巨细胞病毒(CMV)性肝炎33例。其临床特征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对象以病毒性肝炎或婴儿肝炎综合征入我院的患儿进行有关“5”型肝炎病毒与CMV标志物检测;检出CMV感染,排除肝脏代谢疾病及其它肝炎病毒感染,不伴其它系统损害的诊为CMV肝炎。将3月龄内发病的作为1组,3月龄后发病的作为Ⅱ组。1组25例,男19例,女6例;年龄37天~6个月。Ⅱ组8例,男6例,女2例;年龄6~10个月。方法CMV标志物检测:血清抗一CMV-IgM检测采用EIA法,尿中CMV-DNA检测采用PCR法,试剂由北京病毒研究所提供。抗…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调查住院患儿中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的流行率及临床特点,探讨CMV在儿科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80例儿科住院患儿的咽拭子样本采用巢式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法检测CMVDNA,微粒子酶免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血清CMVIgM和IgG,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结果380例住院患儿中,CMV现症感染者占36.6%0。对不同年龄段CMV感染的研究结果显示,新生儿CMV感染率为60%,高度疑诊为先天性CMV感染。1~3月龄、4~6月龄、7~12月龄的CMV感染率分别为48.6%、60.0%和50.8%;1~2岁感染率为38.6%,2~3岁和3~10岁CMV感染率逐渐下降至19.3%和22.7%。在102例单纯CMV感染患儿中,除2例无症状CMV感染新生儿外,其他100例患儿均有CMV感染导致的器官损伤,表现为CMV感染性疾病。最常见的CMV感染性疾病是肺炎(35.3%)、支气管炎(33.3%)和肝炎(26.5%)。()~6月龄组患儿CMV肝炎的发病率为55%,显著高于各年龄组患儿总发病率(P〈0.05);新生儿的贫血发病率达50%,显著高于各年龄组患儿的总发病率(P〈0.05)。3~10岁年龄组患儿CMV感染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肺炎(52.6%)和支气管炎(57.9%),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结论CMV感染在儿科住院患儿中,特别是12月龄内的患儿中的流行率高,是该年龄段患儿住院治疗的主要原因之一。60%住院新生儿可能为先天性CMV感染,对新生儿应常规进行CMV感染的筛查。在住院患儿中CMV感染性疾病常见于呼吸道感染、肝炎、贫血、心肌炎、胃肠炎。0~6月龄患儿CMV感染最常见表现为肝炎,50%的CMV感染的新生儿有贫血表现。其他病原体与CMV的共感染可加重CMV导致的器官损伤。  相似文献   

3.
采用Ortho抗-HCV C100-3试剂检测了61例重症乙型肝炎,66例轻型慢性乙肝和22例多次受血治疗的非肝脏疾病患者血清中抗HCV C100-3抗体。重症肝炎中,抗-HCV检出率(36.07%)不仅明显高于轻型慢性乙肝组(4.55%),也高于受血治疗组(13.64%);对比分析重症肝炎HBV/HCV双重感染组与单纯HBV感染组的总胆红素、AST/ALT比值及病死率的结果,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重症肝炎患者由于多次受血治疗及肝脏本身的严重病变,因而对HCV的易感性较高;HBV/HCV双重感染可能加剧了肝脏的损害,加速了肝炎重症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更昔洛韦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德斌 《广西医学》2007,29(2):209-211
目的了解婴儿肝炎综合征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情况,观察更昔洛韦治疗CMV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临床诊断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进行血清CMV-IgM检测,将CMV-IgM阳性的35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5例静滴病毒唑治疗,治疗组20例静滴更昔洛韦治疗,结果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CMV感染率为58.33%。治疗组总有效率(85.00%)明显高于对照组(40.00%);治疗2周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恢复、谷丙转氨酶值等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分别为0.00071、0.00052、.绪俭垂普洛丰治疗晕儿肝炎综合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肝组织病原和病理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婴儿巨细胞病毒(CMV)肝炎病例作肝组织病原和病理检查,直接诊断CMV的肝脏感染及相应的病理变化.方法:10例肝组织标本,其中5例血清抗CMV-IgM阳性临床诊断为CMV性黄疸肝炎者为实验组,另5例血清抗CMV-IgM阴性为对照组.采用PAP法检测肝组织中CMV-IEA和EA.结果:10例肝组织内检出CMV-IEA和CMV-EA均阳性5例(5/10);CMV肝炎实验组中,检出阳性4例(4/5);对照组阳性1例(1/5).CMV-IEA均位于感染细胞核内,CMV-EA在细胞核和胞浆中均可见,但以胞核为多见,阳性细胞多较集中分布,主要感染细胞为肝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胆管上皮细胞和炎性浸润细胞.10例肝组织内均有不同程度肝细胞肿胀变性或空泡形成,以及炎性细胞浸润,部分病例可见肝细胞内淤胆、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及肝细胞坏死.结论:对血清抗CMV-IgM阳性、临床诊断为CMV肝炎者与肝组织病原学检查基本相符,而个别血清抗CMV-IgM与肝组织CMV抗原检测不符;CMV抗原阳性组肝细胞损害程度与CMV抗原阴性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382例各类肝病患者的血清检测了戊型肝炎抗体(抗—HEV),发现抗—HEV阳性者占12.1%,其中主要有非甲、乙、丙型急性肝炎25.4%,慢性迁延型肝炎(CPH)4.1%,慢性活动型肝炎(CAH)10.1%,肝炎后肝硬化(LC)6.1%,50例抗HEV阳性者中有6例曾接受过输血,在慢性肝病中,15例抗HEV阳性者同时HBVM阳性10例,抗HEV阳性组与抗HEV阴性组的HBVM阳性率分别为66.7%,64.3%。结果提示:南通地区确有戊型肝炎病毒(HEV)存在,HEV可能通过输血而传播,不易慢性化,存在混合感染现象,乙型肝炎(HB)重叠戊型肝炎(HE)时可以促使肝脏病变加重,并影响预后的严重化,HE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无明显互相抑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贫困山区婴幼儿不同阶段巨细胞病毒 (CMV)感染及损伤因素。方法 用PCR (聚合酶链反应 )法检测婴幼儿不同月龄晨尿CMV -DNA ;母亲问卷了解本次妊娠经过 ,新生儿期及婴幼儿期发育情况 ;对其中45例母亲孕期CMVIgM ( )者 ,同时检测分娩后 2周内乳汁CMV -DNA。结果 先天感染组婴幼儿均为母亲孕期CMV感染者 ;母亲孕期CMV原发性感染者与复发性感染者子代CMV先天感染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围生期感染组与围生期无感染组的母亲乳汁CMV -DNA阳性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围生期感染组婴幼儿以母乳喂养为主 ,出生体重偏低。获得性感染组家庭人均年收入为 734 0 0元 ,低于无感染组的 12 81 4 8元 (P <0 0 5 )。先天感染与围生期感染组婴幼儿症状性损伤与早期喂哺CMV -DNA ( )母乳有关 ,但与喂哺CMV -DNA ( )母乳持续时间无关。结论 宫内传播是CMV先天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 ,以原发性感染者明显 ,围生期感染与早期喂哺CMV-DNA ( )母乳相关 ,低出生体重与家庭经济状况差应视为婴幼儿CMV感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8.
婴儿期感染巨细胞病毒(CMV),尤其是先天性和围产期感染常累及肝脏,其黄疸型往往以婴儿肝炎综合征就诊。本文对本院收治的80例CMV,肝炎患儿进行肝功能测定,并分析其在病程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病理性黄疸患儿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情况,探讨母乳CMV-DN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庆阳市人民医院住院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300例,用FQ-PCR方法检测患儿血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尿液和母乳的CMV-DNA,ELISA法检测患儿血清CMV-IgM和IgG,分析CMV感染患儿的临床数据。结果 300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中,CMV感染的阳性率为13.33%(40例),其中患儿血清CMV-IgM阳性率为4.33%(13例),CMV-IgG阳性率为80.85%(228例)。母乳CMV-DNA阳性率为46.00%(138例),患儿血浆CMV-DNA阳性率为4.00%(12例),PBMC CMV-DNA阳性率为6.67%(20例),患儿尿液CMV-DNA阳性率为10.00%(30例)。患儿尿液CMV-DNA的阳性率与乳汁CMV-DNA的阳性率有显著相关性(P<0.01)。40例CMV感染患儿中,婴儿肝炎综合症为13例(32.50%),新生儿肺炎12例(30.00%),缺血缺氧性脑病6例(15.00%),听力损伤5例(12.50%),腹股沟斜疝2例(5.00%)。结论 CMV感染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主要原因之一;检测产妇母乳中CMV-DNA对母乳喂养具有临床指导意义,有助于预防CMV感染。  相似文献   

10.
用间接免疫酶标法(ELISA)检测血清中 CMV-IgG 抗体。361名孕妇所生胎儿的脐血标本中,99.45%妇女有过 CMV 感染。50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血清标本中,有14例患儿恢复期血清较急性期有4倍升高,50例患儿的母血中全可查到 CMV 抗体,说明 CMV 在孕龄妇女中的感染极为普遍,也是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主要病原之一,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使之免于 CMV 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巨细胞病毒感染对甲型肝炎患儿血清及唾液中抗HAV -IgM的影响。 方法 :在 5 1例急性黄疸型肝炎 (急黄甲肝 )合并巨细胞病毒 (CMV)感染的患儿中 ,于病程 10d内、1~ 3月、3~ 6月同时检测血清和唾液中抗HAV -IgM。 结果 :原发性CMV感染者 1~ 3月的唾液抗HAV -IgM检出率明显高于血清检出率 (10 0 % ,37.5 % ,P =0 .0 11) ,活动性CMV感染者唾液中抗CMV -IgM检出率显著高于非活动组及 4例单纯急黄甲肝者。结论 :唾液中抗HAV -IgM可能不直接来自血浆 ,更具临床检测价值 ,活动性CMV感染可延缓唾液中抗HAV -IgM的消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婴儿肝炎综合征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有关问题。方法观察65例出生3d~7个月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探讨其病因、CMV感染的途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结果婴儿肝炎综合征主要由CMV感染引起,肝是受损害最常见的部位,母婴之间传播是先天性CMV感染和1岁内获得性感染的重要来源。结论确诊患儿是否因CMV感染须借助于病毒学与血清学的检测,对CMV感染的治疗,主要是对有症状感染时的对症处理,积极预防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先天性症状性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新生儿,脑脊液(CSF) CMV脱氧核糖核酸(DNA)是否阳性与脑损伤的相关性.方法:抽取36例先天性症状性CMV感染患儿CSF,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检测CMV DNA,应用头颅B超(cUS)和核磁共振(MRI)技术观察患儿脑损伤情况,分析患儿脑损伤与CSF CMV DNA的相关性.结果:36例患儿中CSF CMV DNA阳性15例(41.7%),影像学检查发现脑损伤11例(30.6%),CSF CMV DNA阳性组脑损伤6例,阴性组脑损伤5例,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SF CMV DNA与脑损伤无相关性(P =0.465,OR=1.681).结论:先天性症状性CMV感染患儿CSF CMV DNA是否阳性与脑损伤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住院新生儿弓形虫(TOX)与巨细胞病毒(CMV)感率染与危害性。方法 用ELISA法检测新生儿血清CMV IgG、IgM抗体与TOX IgG、IgM抗体。结果 住院新生儿外周血CMV IgG、CMV IgM、TOX IgG、TOX IgM阳性率分别为86.8%、5.2%、16.8%、0.46%;新生儿CMV/TOX—IgG(IgM)阳性率与临床早产儿、SGA、肺炎、败血症、肝炎综合症发生率显相关,与母亲妊娠期间发热、宠物接触史显相关。结论 新生儿TOX与CMV感染是临床早产儿、SCA、肺炎、败血症、肝炎综合征发生的重要原因;母亲妊娠期间发热、宠物接触史是新生儿CMV、TOX感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婴儿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防.方法 146例CMV患儿,男86例,女60例;年龄1~12月;母乳喂养94例,混合喂养52例.经血清学CMV-IgM定性检测或尿CMV-DNA定量检测确诊为CMV感染;母乳CMV-DNA 检测100%阳性.临床表现为高胆红素血症48例(32 9%),腹泻病40例(27.4%),婴儿肝炎28例 (19.2%),急性支气管肺炎24例( 16.4%),中枢神经系统损害6例(4.1%).所有病例静脉给予更昔洛韦(GCV,5 mg/kg,每12h1次,疗程7~10 d)诱导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者其后增加维持治疗.结果 高胆红素血症48例治愈26例,好转22例;婴儿肝炎28例治愈20例,好转8例;腹泻病40例、支气管肺炎24例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6例均治愈.除个别患儿ALT增高停药后很快恢复外,未见其他GCV治疗的不良反应.结论 要儿CMV感染临床表现多样,严重者可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血清特异性CMV-IgM抗体、尿CMV-DNA定量检测是实验室诊断依据,GCV是治疗首选药物,早期母乳CMV-DNA筛查是其预防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324例婴儿肝炎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 32 4例婴儿肝炎综合征进行病原学及临床分析。方法 血清采用酶标法检测血清抗巨细胞病毒 (CMV)IgM抗体 ,抗EB病毒IgM抗体 ,乙型肝炎HBsAg、HBeAg、抗HBc抗体 ,弓形体IgM抗体 ,梅毒抗血清 ,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结果 本组资料显示 ,本地区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病原以巨细胞病毒感染率最高 ,其次是乙型肝炎病毒和EB病毒。结论 由于孕母CMV感染是宫内传播的主要根源 ,建议把孕期CMV检查作为常规 ,一旦诊断CMV婴儿肝炎综合征 ,使用更昔洛韦治疗  相似文献   

17.
赖燕全  陈敬华 《中国热带医学》2007,7(3):384-384,463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与小儿脑性瘫痪(CP)病因学的关系。方法对118例18个月以内的CP患儿及其母用ELISA法检测血清CMV—IgM年龄分组统计资料,同时检测年龄分布相当的正常婴幼儿80例作对照。结果CP组CMV—IgM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1),有显著性差异。按年龄分层,~6个月组CP患儿的CMV—IgM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12个月组扣~18个月组(P〈0.01)。CP患儿CMV—IgM阳性检出率与其母的阳性符舍率为86.7%,与其母的阳性符合率随患儿年龄增大而逐渐降低。结论CMV感染与小儿CP发病关系密切。CP患儿的CMV感染可能与母孕期的垂直传播及生后密切接触传染有关。  相似文献   

18.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是肾移植中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诊断 CMV 感染的经典方法为病毒培养及检测组织中的病毒包涵体,但前者费时而后者敏感性低。作者采用原位杂交技术,以生物素标记的 CMV-DNA 探针,对肾移植患儿的肺泡灌洗液(6份)及肝脏(1份),肾脏(26份)细针穿刺标本进行了检测。6/23例患儿原位杂交结果阳性,其中间质性肺炎4例,急性肝炎1例,另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胆道闭锁患儿巨细胞病毒的感染率,探讨巨细胞病毒感染与胆道闭锁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5例经过手术或者胆道造影等证实为胆道闭锁的患儿进行血清学的CMV-IgM以及CMV-IgG检测;同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此15例患儿的肝脏活检标本以及9例尸检婴儿的肝脏组织进行CMV DNA检测,检测巨细胞病毒的感染率.结果15例胆道闭锁患儿中,应用ELISA法对血液标本进行检测,仅CMV-IgG阳性3例(20%),CMV-IgG及CMV-IgM均阳性者7例(46.7%);应用实时荧光PCR法对肝脏活检组织进行检测,CMV DNA阳性病例6例(40%),其中CMV-IgM(ELISA法)与CMV DNA(RT-PCR法)均阳性4例,均阴性6例.在9例同期尸检婴儿肝脏组织中,1例CMV DNA阳性,阳性率为11.1%,明显低于胆道闭锁患儿的巨细胞病毒感染率.结论巨细胞病毒感染可能在部分胆道闭锁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PP65抗原血症对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CMV)肝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41例CMV肝炎患儿进行血PP65抗原检测,同时用PCR方法测定尿CMV-DNA并用ELISA法检测血清CMV-IgM,比较3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对部分患儿进行短期随访,分析PP65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41例CMV肝炎中36例检出PP65抗原阳性,阳性率达87.8%,CMV-DNA及IgM的阳性率分别为92.6%及36.6%.全身性感染伴高水平抗原血症,单纯肝炎抗原水平相对较低(P<0.01).PP65在肝炎恢复期转为阴性或低水平,病情恶化时明显增高.结论:PP65抗原血症检测是诊断活动性CMV感染的有效手段,量化结果有助于监测病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