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5年6月~1989年5月,我们应用民间验方仙人掌姜泥局部贴敷治疗急性软组织炎性疾病共82例,获满意疗效,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82例,男54例,女28例;年龄:~62岁。其中急性淋巴结炎29例,急性乳腺炎21例,急性腮腺炎14例,疖肿12例,外伤性肿块6例。就诊距发病时间最短者1天,最长者3天,平均2天。患处明显红、肿、热、痛,炎症平均范围在4×8 cm之间,均未形成脓肿。体温最低37℃,最高39℃:白细胞总数最低10.35×10~9/L,最高15.5×10~9/L,治疗方法取仙人掌20g,生姜10g,洗净去刺去皮,共捣烂呈稀泥状即可应用。将仙人掌姜泥均匀地摊铺在塑料薄膜或凡士林布块上,外加敷料,贴敷在炎症部位,用宽胶布沿周边固定。使其保持湿润状态。每日换药1次。一般不用抗生素及其它药物,全  相似文献   

2.
胆囊炎胆结石症是常见急腹症之一,采用自拟全蝎马齿苋汤治疗43例获得较好的效果,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男性12例,女性31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65岁,28~45岁30例。本组急性胆囊炎21例,慢性胆囊炎10例,胆囊炎胆结石12例。本组体温最低37.8℃,最高39.2℃,一般以38℃左右为多(29例)。白细胞10×10~9/L10例,11~15×10~9/L者26例,16×10~9/L以上者7例。中性一般都有升高。  相似文献   

3.
笔者自1985年以来,采用扣掐足窍阴穴方法治疗胆道蛔虫症45例,取得了较好疗效,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45例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15~60岁,平均46岁。其中16例住院治疗,29例门诊治疗。从发病至就诊时间最短2h,最长10天,平均3.5天。45例均有剑突下偏右侧阵发性疼痛,其中阵发性钻顶样疼痛或绞痛者34例,钝痛11例;疼痛放射至右肩胛区15例。伴畏寒或寒战、发热(体温在37.5~39.3C之间)28例。呕吐蛔虫者18例,最少1条,最多8条。巩膜黄染者9例。38例有右上腹压痛,其中4例有右上腹腹肌紧张及轻度反跳痛。白细胞总数<10×10~9/L 14例,≥10×10~9/L者31例。治疗方法用拇指扣掐右侧足窍阴穴,每次扣掐60~100下,每2h1次,直至疼痛消失为止。体温超过38℃以上或白细胞总数>10×10~9/L者,加用庆  相似文献   

4.
1993年以来笔者用补阳还五汤并微量肝素治疗12例急性白血病并发DIC者,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本组12例急性白血病并发DIC者,男性7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31.9岁。12例中M2a 2例,M2b 1例,M3 6例,M5b 2例,ALL-2 1例,均为初治病例。血象:Hb平均79.6g/L,WBC平均73.2×10~9/L,BPC平均33.5×10~9/L,血片幼稚细胞55~92%。骨髓象:增生活跃2例,增生明显活跃1例,增生极度活  相似文献   

5.
从1977年3月至1987年3月间,我们自拟“阑尾丸”与“消炎散”,治疗急性阑尾炎并发腹膜炎320例,有效率为98.75%,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320例中,男性176例,女性144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64岁;11~50岁者260例,50岁以上60例。发病到入院时间:1天者105例,2天者120例,3天者60例,4天者15例;5天者20例。入院时体温38℃以下74例,38.1℃~39℃者165例,39.1℃以上者81例。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在10×10~9~15×10~9/L者105例,15×10~9~20×10~9/L者152例,20×10~9/L以上者63例。本组诊断为局限性腹膜炎者195例,弥  相似文献   

6.
笔者于1992年7月~9月间用自拟清暑汤治疗儿童夏季高热12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12例均为在院患儿,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为2~7岁,平均4岁。发热时间最长者2天,最短者4小时,平均发热时间为16小时。体温在39.2℃~40.5℃之间,所有患儿均查自计分:WBC 4.2×10~9/L~10.8×10~9/L之间,N 0.40~0.72.L 0.25~0.58。其中10例患儿入院前使用过柴胡注射液、热可平及复方氨基比林等退热剂,7例在用本  相似文献   

7.
张清智 《河南中医》1994,14(4):242-243
阑尾炎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临床多主张手术治疗,笔者自1990~1992年12月,以消痈散为主,采用内外并用,辨证治疗的方法,治疗急性阑尾炎266例,取得了明显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111例,女性155例,年龄最小者8岁,最大者81岁,其中60岁以上者25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07例,轻型化脓性阑尾炎86例,急性复发性阑尾炎20例,阑尾脓肿24例,妊娠合并阑尾炎14例,合并局限性腹膜炎15例。按中医辨证分期:瘀滞期97例,蕴热期131例,毒热期38例。就诊时体温37℃以下者87例,37~38.5℃者134例,38.5℃以上者45例;白细胞数:9×10~9/L以下者39例,9~12×10~9/L者69例,12×10~9/L以上者178例。  相似文献   

8.
<正> 自1979年以来,我科运用中医中药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8例,疗效尚为满意,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8例,均经西医明确诊断,其中住院患者19例,门诊29例;男18例,女30例;年龄最大者42岁,最小者7岁;病程最长者3年,最短者6个月;鼻衄为主者15例,齿衄者15例,肌衄为主者8例,月经淋漓不断者9例;血象检查:血小板均在60×10~9/L以下,其中12×10~9/L者4例,35×10~9/L者8例,40×10~9/L者11例;血红蛋白19例在90g/L  相似文献   

9.
我院1984~1989年5月收治小儿肺炎210例,其中男135例,女75例;年龄1岁以下56例,1~2岁122例,3~5岁32例。中西辨证属痰热闭肺者190例,风热犯肺10例,痰湿阻肺5例,水气凌心3例,厥脱3例。X 线摄片:小儿支气管肺炎185例,小叶性肺炎20例,肺脓疡5例。化验检查:白细胞计数>10×10~9/L者200例,<10×10~9/L者10例。  相似文献   

10.
复方蒲公英汤治疗急性扁桃体炎3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急性扁桃体炎患者 ,一般采用抗菌素治疗。为探索中医药治疗方案 ,我科从 1994年 2月~ 1999年 5月对自愿者、过敏体质患者及不接受手术治疗的反复发作患者选用复方蒲公英汤治疗 ,取得显著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30 0例中 ,男 12 7例 ,女 173例 ;5~ 14岁 71例 ,14~ 2 5岁 2 12例 ,4 5岁以上 17例 ;病程 1天 117例 ,2天 16 8例 ,3天 13例 ,5天 2例 ;体温 37.5~ 38.5℃者 2 0 2例 ,38.6~ 39℃ 98例 ;白细胞正常者 4 7例 ,1~ 1.5× 10 9/L者 185例 ,1.6~ 2 .0× 10 9/L58例 ,2 .0× 10 9/L以上者 10例 ;其中反复发作 2年者 …  相似文献   

11.
1980年~1989年我们共收治蛔虫性胰腺炎19例,用 B 型超声波(B 超)为主进行临床诊断,以清肤汤加减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19例中,男7例,女12例,年龄24~52岁,平均26.5岁。诱因:进食高脂高蛋白饮食17例。发病至就诊时间:最短半小时,最长2天,平均24小时。症状:恶心呕吐18例,剑突下或右上腹钻顶样痛17例,肩背或腰部放射痛10例,发热17例。体征:均为剑突下及右上腹压痛,无1例黄疸。实验室检查:周围血白细胞<10×10~9/L 7例,10~20×10~9/L12例;19例均有血和/或尿淀粉酶增高;B 超探查17  相似文献   

12.
《国医论坛》2021,36(3):28-30
目的:观察滋阴凉血膏方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5例ITP患者给予滋阴凉血膏方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小板数量、出血情况,服膏方期间不良反应情况、激素撤减率等。结果:经治3月,45例ITP患者有效率达88.9%(40/45)。45例ITP患者血小板计数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P0.05)。其中完全缓解(血小板计数≥100×10~9/L) 13例,PLT平均计数为115.7×10~9/L;有效(血小板计数≥50×10~9/L) 27例,PLT平均数为73.6×10~9/L;无效(血小板计数50×10~9/L) 8例,PLT平均数41.1×10~9/L。34例存在出血症状的患者,在服用膏方1~3月后,出血症状明显改善。45例ITP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大便次数增多。36例服用激素患者,经3月滋阴凉血膏方治疗后,激素撤减者24例,激素撤减率为66.7%(24/36)。结论:滋阴凉血膏方能有效升高ITP血小板数量,改善患者出血症状,减少患者对激素的依赖,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3.
笔者自拟“柴石荆茶汤”加味治疗小儿发热44例,取得满意疗效。44例中男31例,女13例。年龄1~12岁。病程3天~2周。来诊前服感冒消炎药28例;肌注或静滴青霉素12例,未用任何药物4例。感冒20例,扁桃腺炎9例,急性支气管炎8例,颈淋巴结炎1例,腮腺炎2例,小儿肺炎4例。白细胞总数>10×10~9/L18例,<10×10~9/L26例,  相似文献   

14.
口疮是小儿常见的口腔粘膜疾患,以口颊、舌边、上腭、齿龈等处发生疱疹或溃疡为特征。笔者以钱乙所创泻黄散治疗小儿口疮(脾胃积热型)32例,疗效尚为满意。报导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2例患儿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9岁,以1~3岁者为多(24例);发病至就诊时间最短1天,最年4天;临床表现:均有发热(体温在37.9~39.5℃)、流涎、口痛不敢进食等症状,颊粘膜、舌边、齿龈、咽峡或上下唇粘膜等处有单发或多发疱疹、溃疡,伴有口渴、口臭、溲赤、舌红,苔黄、脉数等症状;化验检查:白细胞总数在5.0×10~9/L以下者2例,5.0×10~9/L~10.0×10~9/L者25例,10.0×10~9/L以上者5  相似文献   

15.
临床资料 35例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6~15岁者15例,15~18岁者10例,19岁以上者10例。病程:1~2天者28例,3天以上者7例。主要临床症状:高热,咽喉肿痛,口渴,四肢酸楚,舌质红,苔黄厚或腻,脉弦数或细数。检查:体温:37℃~38.5℃者10例,38.6℃~39.5℃者10例,40℃以上者15例。扁桃腺Ⅰ°肿大充血者20例,Ⅱ°肿大充血者10例,Ⅲ°充血肿大者5例。扁桃腺隐窝有脓性分泌物者25例。实验室检查:白血球总数18×10~9/L者19例,15×10~9/L者10例,12×10~9/L者6例。治疗方法药物组成:芦根、板兰根、山豆根、生地,连翘各10克,黄芩,栀子各8克,玄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泵入奥曲肽进行治疗,联合组采用奥曲肽联合大承气汤进行治疗。观察组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和指标恢复时间;分析治疗第1天、第4天、第7天两组患者白细胞、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①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腹痛、腹胀症状缓解时间分别为(4.0±0.6)天和(4.1±1.4)天,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9±1.6)天和(5.7±1.7)天,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②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淀粉酶、白细胞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5.2±0.8)天、(6.5±1.3)天和(23.1±1.0)天,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9±1.6)天、(8.9±1.9)天和(31.5±2.4)天,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两组患者治疗第1天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天,联合组白细胞计数为(12.2±1.6)×10~9/L、C反应蛋白为(52.06±8.45)mg/L、血清降钙素原为(1.33±0.53)μg/L,低于对照组的(15.0±0.9)×10~9/L、(73.49±12.34)mg/L和(1.52±0.26)μg/L,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天,联合组白细胞计数为(10.1±0.9)×10~9/L、C反应蛋白为(33.92±6.98)mg/L、血清降钙素原为(0.53±0.13)μg/L,低于对照组的(12.5±0.8)×10~9/L、(57.01±11.54)mg/L和(1.32±0.40)μg/L,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承气汤能有效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脘腹症状,减轻患者的炎性反应,阻断病情进展,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1993年6月~1999年6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58例(结合组),并与单纯中药治疗46例(中药组)、单纯西药治疗46例(西药组)进行对比,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结合组58例,男30例,女28例;年龄2个月~1岁3例,2~3岁5例,4~5岁12例,6~7岁13例,8~9岁13例,10~12岁12例,平均5.5岁;发热39℃以上者29例,39℃以下者19例,抽搐者3例;脓血便每昼夜10次以上者40例,每昼夜10次以下者18例;血常规检查,白细胞10×109/L以上者52例,白细胞10×109/L以下者6例;大便常规检查脓细胞(+++~++++)者50例,脓细胞(+~++)者8例;大便常规检查红细胞(+++~++++)者30例,红细胞(+~++)者28例;发病时间最长72 h,最短1.5 h,平均30.5 h。  相似文献   

18.
我院1996—6~1999—6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脓肿40例,疗效较好,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40例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9~14岁5例,15~60岁30例,61岁以上5例。发病至入院时间最短52小时,最长12天。白细胞计数10~15×10~9/L6例,15—20×10~9/L32例,20×10~9/L以上2例。入院体温37.5℃以下2例,37.5℃—39℃36例,39℃以上2例,右下腹包块5cm以下6例,5~10cm30例,10cm以上4例。2 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 本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53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53例中,其中:男25例,女28例。年龄7~60岁。发病自入院时间最短为70个小时;最长为12天。白细胞计数10~15×10~9/L20例;15~20×10~9/L15例;20×10~9/L以上18例。体温38℃以下17例;38℃~39℃15例;39℃以上21例。右下腹包块6cm39例;6~10cm14例。  相似文献   

20.
<正> 我院自1990年1月~1994年12月,共收治阑尾炎病人1188例,其中老年阑尾脓肿42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42例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为65.88岁。发病至入院时间最短48小时,最长5天。入院时体温:37℃以下7例,37℃~38℃18例,38℃以上17例。最高体温为39℃。白细胞计数:10×10~9/L以下12例,10×10~9/L~15×10~9/L13例,15×10~9/L以上17例,最高一例为24×10~9/L。右下腹包块在6cm以内24例,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