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自1985年以来,采用扣掐足窍阴穴方法治疗胆道蛔虫症45例,取得了较好疗效,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45例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15~60岁,平均46岁。其中16例住院治疗,29例门诊治疗。从发病至就诊时间最短2h,最长10天,平均3.5天。45例均有剑突下偏右侧阵发性疼痛,其中阵发性钻顶样疼痛或绞痛者34例,钝痛11例;疼痛放射至右肩胛区15例。伴畏寒或寒战、发热(体温在37.5~39.3C之间)28例。呕吐蛔虫者18例,最少1条,最多8条。巩膜黄染者9例。38例有右上腹压痛,其中4例有右上腹腹肌紧张及轻度反跳痛。白细胞总数<10×10~9/L 14例,≥10×10~9/L者31例。治疗方法用拇指扣掐右侧足窍阴穴,每次扣掐60~100下,每2h1次,直至疼痛消失为止。体温超过38℃以上或白细胞总数>10×10~9/L者,加用庆  相似文献   

2.
吴和木  宋霖 《河北中医》1998,20(2):106-107
我院自1983~1997年共收治重症胰腺炎64例,以中西医结合组(简称甲组)与西药组(简称乙组)各32例进行随机比较治疗,其结果证明中西医结合组优于西药组.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甲组32例,男12例,女20例;年龄24~68岁;平均于发病后32小时由急诊收入院,其中胆源性16例,酒精性8例,诱因不明8例,均经B超证实.乙组32例,男12例,女20例;年龄23~69岁.平均于发病后31小时由急诊收入院.其中胆源性16例,酒精性9例,诱因不明7例,均经B超证实.两组主要症状、体征相似,皆有腹痛腹胀,发热呕吐,中度腹肌紧张伴反跳痛,肠鸣音明显减弱或消失,血、尿淀粉酶升高,X线腹透或腹部平片提示肠腔积气或肠梗阻.两组各有11例经腹穿抽出灰黄色混浊腹水或血性腹水,白细胞(+),白细胞计数4.5×10~9/L~19×10~9/L,中性>0.85,腹水淀粉酶1648~4088单位(苏),Rivata试验阳性,故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3.
李×,女,32岁。1986年1月12日以上腹剧痛2天入院,查体温37.4℃,P65次/分,R16次/分,BP12/8.5KPa。患者弯腰捧腹,呈急性痛苦病容,剑突下及右上腹明显压痛。Hb110g/L,WBC10.8×10~9/L,N0.82,L0.18,血淀粉酶8u,小便常规:WBC少许。Co_2-Cp23mmol/L。按胆道感染,胃、十二指肠炎经输液、抗感染、解痉等治疗,病仍未缓解。1月14日B超结论为:①胆囊炎、胆囊积液;②胃扩张(充气性)。次日服  相似文献   

4.
<正> 我科从1984年~1994年10年来施行胆囊及肝外胆道手术1280例,发现解剖异常98例、就诊断情况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98例、男34例,女64例,年龄从16—72岁,平均40岁,其中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64例,胆囊良性腺瘤17例,胆总管结石17例,2例合并肝内胆管结石,急诊手术24例,择期手术74例,症状:发热38℃以上80例;巩膜皮肤黄染24例,体征:右上腹痛82例,墨菲氏征阳性80例,右上腹包块30例,“B超”提示强光团反射80例,胆囊占位19例,WBC>10.0×10~9/L78例,谷丙转氨酶增高>24~U56例,解剖异常情况如下,双  相似文献   

5.
<正> 我院自1990年1月~1994年12月,共收治阑尾炎病人1188例,其中老年阑尾脓肿42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42例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为65.88岁。发病至入院时间最短48小时,最长5天。入院时体温:37℃以下7例,37℃~38℃18例,38℃以上17例。最高体温为39℃。白细胞计数:10×10~9/L以下12例,10×10~9/L~15×10~9/L13例,15×10~9/L以上17例,最高一例为24×10~9/L。右下腹包块在6cm以内24例,6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笔者运用小柴胡汤加三金治疗慢性胆囊炎50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一般资料50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31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5岁;病史最短者1年,最长20年;其中合并胆结石者5例,B超胆壁模糊36例,胆壁增厚者9例。二、诊断依据右上腹或剑突下绵绵作痛反复发作,痛时串及肩背,伴有口苦、咽干或干呕欲吐,时有寒热。查体:剑突下偏右有触痛,重按时腹肌  相似文献   

7.
肝痈治验     
帅某,男,56岁,干部.2001年7月31日入院.病历号014023. 畏寒、高热、右上腹疼痛、口渴5天.查体:体温39.8C,脉搏110次/分,血压16/10kPa.皮肤巩膜无黄染.肝在肋下2cm,剑突下3.5cm,质中等,叩痛.脾未扪及.右上腹有压痛和反跳痛.血常规:白细胞11.9×109/L,中性0.85.  相似文献   

8.
1典型病例例1:患者,王某某,男,62岁,2004年4月15日入院。上腹部隐痛5个月,伴黑便半月。既往有溃疡病史10余年。查体消瘦、中度贫血貌。除剑突下及右上腹有明显压痛外,余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77g/L,红细胞2.31×10~(12)/L。粪潜血( ),肝肾功能正常。胃镜检  相似文献   

9.
笔者于1992年7月~9月间用自拟清暑汤治疗儿童夏季高热12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12例均为在院患儿,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为2~7岁,平均4岁。发热时间最长者2天,最短者4小时,平均发热时间为16小时。体温在39.2℃~40.5℃之间,所有患儿均查自计分:WBC 4.2×10~9/L~10.8×10~9/L之间,N 0.40~0.72.L 0.25~0.58。其中10例患儿入院前使用过柴胡注射液、热可平及复方氨基比林等退热剂,7例在用本  相似文献   

10.
大剂量大黄驱除胆道蛔虫迅速止痛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取大剂量大黄驱除胆道蛔虫患者40例,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40例中男2例,女38例,年龄19~43岁,平均32岁,均以突发阵发性右上腹痛为主,病程12~36h,平均24h。B超查胆总管内发现平行光带(B超下蛔虫体壁的亮线和贯穿中心的暗线构成特征性的双线状强回声带为诊断依据(参照周永昌,等主编.超声医学.第1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9:665)准确率达95%以上),未见结石影,胆总管扩张7~11mm(正常<7mm),平均8.5mm,其中1例低热患者可见肝内胆管树枝样扩张,血常规;嗜酸粒细胞比率0.03~0.15,低热患者白细胞12×10~9/L,中性  相似文献   

11.
1993年以来笔者用补阳还五汤并微量肝素治疗12例急性白血病并发DIC者,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本组12例急性白血病并发DIC者,男性7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31.9岁。12例中M2a 2例,M2b 1例,M3 6例,M5b 2例,ALL-2 1例,均为初治病例。血象:Hb平均79.6g/L,WBC平均73.2×10~9/L,BPC平均33.5×10~9/L,血片幼稚细胞55~92%。骨髓象:增生活跃2例,增生明显活跃1例,增生极度活  相似文献   

12.
大柴胡汤加减治疗急性胆道疾病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本组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23~87岁,临床表现主要为右上腹部阵发性绞痛,并向右肩胛部放射,伴剑突下或右肋下压痛。50例中,莫菲氏征阳性者48例。化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10×10~9/L~21×10~9/L者38例,嗜中性细胞>80%者39例。50例经B超检查均提示胆囊壁毛糙增厚,35例合并大小数量不等结石。方药与疗效处方:柴胡、黄芩、大黄、海金沙各15克,白芍、丹参各20克,积实、海浮石、鸡内金各12克,金钱草40克,每日一剂,水煎成400毫升。每日二次分服。治疗结果 50例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消失,化验室检查正常,其中35例合并结石者,  相似文献   

13.
胆囊炎胆结石症是常见急腹症之一,采用自拟全蝎马齿苋汤治疗43例获得较好的效果,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男性12例,女性31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65岁,28~45岁30例。本组急性胆囊炎21例,慢性胆囊炎10例,胆囊炎胆结石12例。本组体温最低37.8℃,最高39.2℃,一般以38℃左右为多(29例)。白细胞10×10~9/L10例,11~15×10~9/L者26例,16×10~9/L以上者7例。中性一般都有升高。  相似文献   

14.
1982年4月至1990年12月我科共收治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27例,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收到满意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7例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6例,女21例;年龄最小60岁,最大78岁,平均67.6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3天,平均1.4天。 1.2 主要临床表现及中医辨证分型参照《现代外科诊断与治疗》的诊断标准,本组病例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均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阵发性或持续胀痛。其中19例伴阵发性绞痛;发热24例,体温在37.5℃~38.5℃之间的22例,38.6℃~39℃且伴有轻度畏寒者2例;出现黄疸4例;24例有不同程度右上腹压痛和肌紧张;墨菲征(+)16例;24例白细胞升高(11×10~9/L~  相似文献   

15.
蛔虫病是寄生于人体的蛔虫所引起的疾病 ,除肠道症状外 ,有时可引起严重并发症 ,以胆管蛔虫病最常见。现将我科最近收治的 1例胆囊活蛔虫患者的诊治体会报道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 ,女 ,33岁 ,因右上腹持续性疼痛 ,阵发性加重 12小时来院就诊。患者于 12小时前突发右上腹部疼痛 ,伴恶心呕吐黄绿色液体 ,于当地诊所诊断为急性胃炎、胃痉挛 ,给硫酸庆大霉素静滴后 ,病情不缓解而转入我院。入院查体 :急性病容 ,强迫体位 ,胸骨剑突下压痛 ,墨菲氏征 (+ ) ,余 (- )。实验室检查 :血 WBC12 .9× 10 9/L,L 0 .0 6 M0 .0 39,N0 .90 1;尿常规 ,P…  相似文献   

16.
患者王××,女性,34岁,嵊县黄泽镇人,1981年8月17日就诊,住院号3092。一周来右上腹隐痛持续不止,三天来阵发性加剧,伴寒战发热呕吐。体检:巩膜无明显黄染,腹部平软,肝脾未触及,右上腹及剑突下压痛明显,墨菲氏征( ),血压122/78mmHg,体温37.8℃。化验血象:WBC29000/mm~3,N89%,L12%,M1%。尿检:胆红质(一),尿胆元( )。超声波检  相似文献   

17.
我们1990年1月~2000年12月以穴位指压法为主合西药(冬眠灵)治疗胆绞痛64例,并与单纯西药(阿托品、度冷丁)治疗者作疗效对比。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胆绞痛患者12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4例,男性47例,女性17例;年龄12~65岁,平均36岁;疼痛发作时间8min至4h。对照组63例,男性46例,女性17例;年龄11~62岁;疼痛发作时间10min至4.3h。两组上述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1.2诊断标准具备以下3项可诊断:(1)突发性右上腹剧烈疼痛,有或无右肩放射痛;(2)右上腹压痛;(3)B超提示胆道系统有蛔虫征象。1.3治疗方法(1)治疗组:患者俯卧位,选…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1986年~1991年采用二花三黄葶苈汤治疗肺痈79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79例,男56例,女23例;年龄14~78岁,平均38.15±14.12岁。就诊前病程4天~44天,平均24天。x线检查,病变于右上叶后段44例,左下叶背段35例,病变部位大片浓密阴影63例,16例有空洞及液平。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均多于12×10~9/L,其中20例高于15x10~9/L。主要症状和体征:起病急骤,发热,咳嗽,胸痛,吐臭脓痰,体温均在38℃以上。多数病例口干、便结,气促多汗,舌红苔薄腻,脉滑。  相似文献   

19.
<正> 患者男,52岁,农民。因反复上腹部疼痛十余年,酒食后出现全腹疼痛1天入院。查体:T37.9℃,BP15/10kPa,皮肤粘膜中度黄染,腹肌紧张,全腹压痛,中上腹部较重,无反跳痛。上腹部触及一囊性包块,约3×4cm。触痛。肝脾未触及。化验血Hb 143g/L,WBC15.0×10~9/L,N0.92,L0.18,PC 145×10~9/L。血淀粉酶586.6单位,尿淀粉酶6984单位。总胆红素:28.5umol/L,结合胆红素10.5umol/L。B超肝体积稍大,实质回声可。胆脾胰腺未见异常,于胆  相似文献   

20.
雷公藤片致全血细胞减少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男,16岁,1990年9月19日入院。主诉眼睑及双下肢浮肿5月余,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3.5g,A/G=20.6/11.8,Scr211umol/L,BUN24.1mmol/L,诊断;肾病综合征I型,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给予中药辨证治疗,并加用雷公藤片,每次2片(每片含雷公藤甲素33ug),每天3次口服,服药27天后患者感疲乏无力,查BRT:Hb105g/L(较前无变化),白细胞较前下降,Wbc4.5×10~9/L,N0.48,L0.52,次日即嘱停服雷公藤片,此后患者面色苍白逐渐加重,于停药一周后复查BRT:Hb45g/L,Rbc1.7×10~(12)/L,Wbc1.2×10~9/L,N0.16,L0.48,BPC74×1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