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寿命延长,老年人粗隆间骨折的发病率随之提高。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牵引治疗死亡率达34.6%,而手术内固定治疗死亡率17.5%。因此,股骨粗隆间骨折非手术治疗基本已放弃使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坚强内固定和病人早期离床活动被认为是标准的治疗方法。而动力髋螺钉(DHS)能够达到坚强内固定,满足患者早期离床活动的要求。我院自2000年2月~3月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提高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疗效的措施。方法采用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结果用DHS治疗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58例术后得到随访,优良率达96.5%。结论只要术前正确选择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适应证,良好的复住,重建股骨上端后内侧稳定,重视术后处理,就能显著提高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较多.保守治疗时间长,并发症多,死亡率较高,手术治疗能使骨折得到良好复位和固定,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因此,股骨粗隆间骨折首选手术治疗.本文主要就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为广大临床医生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病率高,如采用保守治疗,则伤后3个月内死亡率可达16.7%旷。近年由于手术技术的提高和内固定材料的发展,手术治疗已极大地减少了髋内翻的发生及长期卧床所致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手术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完全骨折,减少并发症,尽早恢复病人生活能力。方法 用Richard钉内固定治疗4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结果 术后随访,优良率达95.6%,骨折全部愈合。结论 Richard钉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好的方法,但严重的骨质疏松,并发严重内科疾患要禁忌,手术中尽量保持内侧皮质稳定性。对于合并小粗隆骨折要给予固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股骨粗隆间骨折40例,其中非手术治疗12例,手术治疗28例.结果:与非手术组相比,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期间死亡率低.经长期随访,手术组优良率为78.5%,非手术组优良率为75%,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术治疗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性四肢骨折的手术治疗原则。方法:手术治疗231例老年性四肢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人工假体置换、记忆合金及外固定支架等多种方法。结果:围手术期无死亡,189例随访1-6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颈骨折、髌骨骨折优良率分别为87.5%、82.5%、96%。结论:老年四肢骨折的手术治疗原则:“安全、便捷、有效”。  相似文献   

8.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过去传统方法牵引治疗并发症多。国外文献报道保守治疗死亡率为34%,手术内固定为17.5%。为减少死亡率和并发症,学者多倾向于内固定治疗。我院自1998年以来收治30例,采用切开复位Richard加压滑头鹅头钉内固定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创伤骨科疾病,其发病的年龄比股骨颈骨折的发病年龄大,合并症多。过去对股骨粗隆间骨折多采用保守治疗,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死亡率较高。随着内固定技术及围手术期治疗技术的提高,多数学者倾向于手术治疗。我科自1998年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对老年粗隆间骨折进行内固定治疗共37例,结合术后的康复训练,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近4年来采用Richard钉、Gamma钉、鹅头钉等固定方法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11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108例,参照黄公怡评分标准,优良率为93.5%。结论:Richard钉、Camma钉等是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有效方法。选择适当的内固定,术中重视股骨内侧结构重建是手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存在争议。牵引卧床,增加护 理难度,容易引起褥疮、坠积性肺炎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死亡率高。手术治疗,手术过程和围手术期都有可能因心脏 血管意外而死亡。心脑复苏水平的提高,术前针对内科疾病 的有效治疗,为手术提供了保障。坚强的内固定可以实现患 者的早期功能练习,缩短手术时间以降低死亡率。我们采用 切开复位γ钉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人粗隆间骨折患者15例, 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一般资料:2002年1月-2004年6月,采用切开复位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骨折,包括股骨近端骨折手术适应证.内固定材料的选择,手术方法及手术对患肢功能恢复的重要性。方法 对收治的30例股骨粗隆部及股骨近端骨折有明显移位的患者,行手术治疗,内固定材料选择DHS或Gamma钉,术后患者获得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30例均获得门诊随访,随访时间为3~24个月.平均12个月,疗效优良率达到93.3%(28/30)。降低了髋内翻的发生率。结论 股骨粗隆间、粗隆下、股骨近端、粗隆间合并股骨近端复杂双段骨折,骨折移位明显.患者全身情况允许.采用DHS或Gamma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早期功能锻炼,可减少骨折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其治疗重点是可靠的内固定及早期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中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39例50岁以上的中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DHS对中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结果:随访0.5-4年,发现1例头钉拔出,1例外侧板松动,无螺钉穿透股骨头,余患者骨折皆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3周。结论:选用DHS治疗中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手术操作简单,内固定牢靠、功能恢复很好。  相似文献   

14.
股骨粗隆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以往多采用保守治疗,但出现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近年来,对于75岁以上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多主张手术内固定.其优点是坚强的内固定和早期离床下地活动,以免长期卧床引起的严重的并发症.自2004年1月~2006年12月采用国产与进口PFN系统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40例,经随访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崔立群 《新疆医学》2006,36(1):129-131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随着社会的老龄化,人远均寿命的延长,骨质疏松人数的增加,老年人发生股骨粗隆问骨折的机率呈上升趋势。早期手术治疗不但可了降低死亡率,而且可以使患者早期活动,大大降低了并发症。随着内固定器材不断发展和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股骨粗隆间骨折越来越趋向于手术治疗。对于该病的手术治疗方法,文献报道较多。本文就近年来该病的分型、手术方法及其疗效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潘明翠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1):1031-1031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是由于髋部骨质疏松引起。往往是人生最后一次重病,死亡率极高,现一般采用手术治疗。自1999年3月~2004年8月,我科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70岁以上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3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王厚前 《吉林医学》2010,31(27):4752-475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需施行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0例病例均采用动力髋螺钉固定治疗,手术遵循BO原则及相关临床医学手术操作规定,手术前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稳固处理,充分保护骨折部血液循环,促进骨折部位顺利愈合。总结与分析应用手术疗法进行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治疗的实际效果,并提取相关临床医疗数据。结果:手术疗法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应用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对于患者的康复也具有积极的意义,与非手术疗法相比,手术治疗更加彻底和高效。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为现代临床医学中常见多发损伤之一,多为粉碎性骨折,治疗不当,易导致髋内翻畸形,现采用手术疗法能够快速减轻患者的疼痛,并且利于患者的康复与护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DHS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5例高龄新鲜粗隆间骨患者,在内科疾病治疗的基础上,通过围手术期的处理,使患者心肺等重要脏器的功能得到改善后进行手术,对手术方法、手术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骨折均愈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8%,死亡率为0%.结论:DHS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只要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适当的围手术期处理,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许美兰 《吉林医学》2002,23(5):314-315
在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生当中老年人约占70%左右,由于老年人常伴有其他疾病,所以一般致残、致死率较高.目前采用保守疗法加强临床护理和活动锻炼,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有利早期训练,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利于患肢功能康复。2000年3月至2009年3月,本院共收治30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随访292例。现将不同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