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前路单间隙前方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根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单间隙前方减压术,采用Cage、钛网或自体髂骨椎体间植入后,使用颈前路钉板系统固定。结果52例患者术后症状明显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术后复发者。随访8~36个月,影像学资料证实神经根减压充分,椎体间骨融合良好,内固定钛板位置准确。结论颈前路单间隙前方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创伤小,效果好,并发症少,恢复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单节段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手术治疗的近期随访效果。方法对26例单节段颈椎病患者采用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减压+颈椎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通过JOA评分法观察术前及术后神经功能的情况,通过随访X线照片观察手术节段的融合时间和椎间高度改变,对随访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患者症状均得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无椎间高度丢失,无症状再发,无融合器移位,术后平均3.6个月获得骨性融合。结论该椎间融合器减压融合技术可在术后获得即时稳定,有效重建病变节段椎间高度,避免了传统颈前路椎体开槽减压+植骨融合术的多种并发症,操作简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内镜辅助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强  张朝跃  刘波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9):1271-1272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脊髓型颈椎病诊断标准,选择单间隙病变病人35例(35个椎间隙)施行手术,应用椎间盘镜手术系统,取颈椎前入路,镜下完成椎间盘、骨赘及变性的后纵韧带的切除,并同时行椎间融合器的置入和前路钢板内固定术。结果:35例病人手术顺利,无并发症,经12~24个月随访,平均随访16个月,病人的平均JOA评分从9.6提高到13.5。结论:内镜辅助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手术可有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颈前路减压后两种融合方法疗效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PEEK(聚醚醚酮)制作的颈椎融合器及自体髂骨移植进行颈前路减压术后的颈椎椎间融合.评估颈前路减压术后这两种融合方法的效果.方法 2004年7月至2009年2月行颈前路减压及椎间融合手术病例共54例,分为PEEK颈椎椎间融合器组(A组)30例和自体髂骨组(B组)24例.A组共融合49个节段;B组共融合36个节段.比较手术前后JOA(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病变椎间隙高度及颈椎生理弧度改变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25~32个月,平均28个月.在1年随访时,A、B两组行减压及植骨手术的颈椎椎间隙均取得完全的植骨融合.椎间隙高度、颈椎生理弧度的恢复及JOA评分两组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应用PEEK颈椎融合器治疗颈椎病,可以取得与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相同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罗程 《现代临床医学》2015,41(3):214-215
探讨颈前路减压Cage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采用颈前路减压Cage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2例,观察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所有患者均获10~31个月随访。患者手术时间45~105 min,平均75 min;出血量60~180 mL,平均160 mL。3例患者术后出现声音嘶哑,考虑为术中牵拉损伤喉返神经所致,未进行特殊处理,均在3周内恢复。术中未发生硬膜、椎动脉等的损伤,术后未出现螺钉松动、钢板断裂、椎间高度丢失等并发症。术后10个月X线片显示病变椎间隙均已融合,颈椎生理曲度良好。按JOA评分标准评定,优10例、良26例、可4例、差2例。颈前路减压Cage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具有固定牢固、融合率高、脊髓功能恢复好及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钛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病在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总结了本院在2009年~现在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融合钢板固定治疗颈椎病患者397例的手术心理护理。结果 397例手术成功治疗患者颈椎病,除5例术后出现短暂神经根症状加重外,经过3~6个月功能锻炼症状减轻好转,其他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未发生伤口感染、钛板断裂、螺钉松动以及钛网下沉或移位等并发症。结论钛网钢板内固定在重建颈椎稳定、维持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提高植骨融合率减少、并发症等方面,解除患者的病痛具有优势。但因手术复杂,难度大,风险高,所以认真做好术前准备,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对25例老年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椎间隙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器(cage)植骨、钛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后随访3~10个月,观察JOA评分改善率、Odoms临床疗效、植骨融合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末次随访时Odoms临床疗效评定,优8例,良14例,中3例,优良率为88%.JOA评分由术前的7.8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12.8分,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为54%.末次随访时cage及内固定位置良好,植骨融合率为100%.结论 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MC+颈椎椎间融合器手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007年10月至2010年2月应用MC+颈椎椎间融合器手术治疗11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7例,女4例;年龄43~65岁,平均52岁;全部病例均随访,随访时间1~3年,平均1.4年。对患者术前、术后Odom评级、JOA评分、椎间隙高度及植骨融合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本组病例术中出血量为30~120mL,平均50mL;手术时间70~110min,平均85min;Odom评级法评定临床疗效:优8例,良好3例,JOA评分由术前平均8.6分(6~13分)上升至术后3个月平均15.5分(13~17分)及术后1年平均15.8分(13~17分);术后手术节段椎间隙丢失高度3个月时平均0.34mm(0.22~0.61mm),术后1年时为平均0.41mm(0.30~0.74mm);植骨融合率为100%。结论应用MC+椎间融合器手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无需使用颈椎前路钢板,术后临床效果良好,椎间隙高度无明显丢失,植骨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新型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Zero-P)椎间融合器应用于颈前路减压对颈椎病患者术后颈椎生理曲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于本院就诊的60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运用Zero-P椎间融合器方案治疗,对照组24例采用传统钛板固定融合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手术疗效、并发症及患者颈椎生理曲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6月颈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高度分别为(9.31±1.27) mm和(7.61±1.06) mm,显著高于术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2=8.522,tb1=2.837,ta4=14.889,tb2=5.310,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6月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分别为(10.38真1.58)和(10.43 ± 1.90),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c=46.849,tf=37.659,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1,P>0.05).结论 Zero-P椎间融合器应用于颈前减压治疗颈椎病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颈椎生理曲度,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颈前路减压植骨A0纯钛颈前路带锁钢板 (cervicalspinelockingplate ,CSLP)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 ,植骨融合 ,并采用CSLP内固定。结果 经平均 12 5个月随访 ,植骨于术后 12~ 16周骨性愈合 ,术后椎间高度恢复。植骨融合率 10 0 % (16/16) ,优良率 81 2 % (13 /16)。无钢板、螺钉断裂、滑脱等并发症。结论 CSLP对于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邵斌  李勇  袁志峰 《江西医药》2009,44(6):576-577
目的总结经前路减压植骨加内固定治疗颈椎病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采用经前路减压植骨加内固定治疗颈椎病共3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36个月。植骨或钛网在6~12个月内获得骨融合术后恢复椎间高度,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未发生并发症。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功能改善率为90.3%,交感型及神经根型疗效优良率为91%。结论经前路减压植骨加内固定治疗颈椎病能获得术后即刻稳定性,钛网植骨融合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颈前路减压切除后纵韧带并植骨融合内固定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和奉化市人民医院共收治的5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保守治疗)与B组(颈前路减压切除后纵韧带并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每组均26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症状与体征改变情况、疼痛与麻木缓解时间、复发率及疗效。结果 B组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A组,疼痛等相关症状与体征评分也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的疼痛与麻木缓解时间、复发率等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前路减压切除后纵韧带并植骨融合内固定法治疗,有利于缓解疼痛与麻木症状,降低复发率,其原因可能与采用内固定法有关。  相似文献   

13.
张玉 《淮海医药》2007,25(4):353-354
颈椎骨折脱位,颈椎病是脊柱外科常见病,可行颈椎前路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方法存在术后颈椎不稳,需外固定,植骨块松动、不融合、椎间隙高度丢失,生理曲度改变等可能影响治疗效果[1],钢板的临床应用,有效的解决了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ZEPHIR颈前路钛板系统联合异体骨笼在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该技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67例.结果:所有患者获得6~32个月(平均16个月)的随访.根据JOA评分,患者脊髓神经损伤恢复优良率为86.57%;术后6个月融合率为76.12%,术后9个月融合率为86.57%,术后12个月融合率为92.54%.结论:ZEPHIR颈前路钛板系统联合异体骨笼植入手术可以重建椎管容积以及椎间隙的高度,有效解除脊髓前方所受的压迫,有固定简单可靠、植骨融合率高、可以早期活动、损伤少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神经根型颈椎病在颈椎病中最常见约占60%~70%[1]。临床上大部分患者均可以保守治疗,但对于疼痛较明显,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的或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必须手术治疗。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1月采用颈前路减压固定融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3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颈前路减压植骨AO纯钛颈前路带锁钢板(cervical spine locking plate,CSLP)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并采用CSLP内固定。结果:经平均12.5个月随访,植骨于术后12-16周骨性愈合,术后椎间高度恢复。植骨融合率100%(16/16),优良率81.2%(13/16)。无钢板、螺钉断裂、滑脱等并发症。结论:CSLP对于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程建民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8):2820-2821
目的 观察经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7例脊髓型颈椎病行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根据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的JOA评分及X线表现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手术时间(68.2±5.9)min;出血量(75.0±6.1)ml;植骨融合率100.0%,融合时间(12.0±4.9)周;均未出现并发症.术后1周、术后1年的JOA评分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61、4.89,均P<0.05);神经功能改善优良率为70.37%.术后1周、术后1年的椎间高度、Cobb's角度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2、5.42,均P<0.05).结论 经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创伤性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植骨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18.
前路显微内窥镜、矩形减压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同其  徐耀增  唐天驷 《江苏医药》2004,30(2):113-114,I006
目的 分析前路显微内窥镜、矩形减压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20例采用前路显微内窥镜下矩形减压,植入聚醚醚酮(PEEK)融合器的方法治疗的CSM患者,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122min,出血量平均250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7天;术前JOA评分2~9分,平均6.5分,随访1年后的JOA评分9~17分,平均14.7分,平均改善率78%。结论 前路显微内窥镜下矩形减压,植入聚醚醚酮融合器的方法,治疗CSM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显露更为充分,减压更为准确、彻底,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PEEK融合器具有弹性模量接近于骨组织,既维持了椎间隙的高度,又保证了自体植骨融合等方面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颈椎病前路手术治疗方法及常见并发症发生机制和预防。方法采用前路减压间盘切除PEEK颈椎融合器植骨融合和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重建二种术式,所有病例用钛板内固定,对106例患者手术前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JOA术前平均8.9分,术后改善率76.4%,优良率达86.2%。结论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融合,结合颈椎次全切除,术后即刻稳定,固定可靠,减压充分但手术累计节段越多,并发症发生几率越高。  相似文献   

20.
冯庆烈  马军  叶欣 《福建医药杂志》2001,23(3):1-2,F002
目的 采用后路单个椎体融合器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及椎间失稳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本文介绍后路单个椎体融合器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及椎间失稳56例的操作方法和克氏针屏障保护神经根的措施。所有病例均采用RF-Ⅱ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进行复位,撑开椎间隙后进行椎管扩大减压,间盘髓核摘除、开孔,以单个椎体融合器(threaded fusion,cage,TFC)固定。结果 经3-16个月随访,术后症状消失40便,明显减轻16例。X线片结果置入TFC无松动退出,椎间隙高度无丢失, 椎间动态相对活动消失。结论 使用单个TFC固定于椎间隙中央治疗腰椎滑脱及椎间失稳,与同一间隙植入两个TFC相比同样达到稳定及椎体间融合的目的,能彻底摘除椎间盘组织,使TFC与上下椎体的软骨下骨紧密接触,确保椎间融合;增加及维持椎间隙高度,增加椎管及椎间孔面积,使椎管与硬膜、椎间孔与神经根恢复正常解剖关系;恢复前柱负重及坚固融合达到即刻稳定的作用。患者能早期负重,卧床时间短,融合率高,减少卧床并发症,且具有缩小手术范围、减少损伤、缩短手术时间和节约治疗费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