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探讨产前、产时、产后全程护理干预对独生女产妇心理状态及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独生女产妇按照入院单双日期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产科服务模式,试验组采取产前信息支持与认知护理干预、产时全程陪伴及疼痛护理干预、产后康复指导护理干预等,比较两组产妇人院时与出院时的焦虑及抑郁程度、分娩方式、总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结果:两组产妇焦虑及抑郁程度、分娩方式、总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独生女产妇进行产前、产时、产后全程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产妇的焦虑及抑郁症状,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提高产科分娩质量,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产科助产实施心理护理促进自然分娩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产科进行分娩的产妇14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分娩护理,研究组在常规分娩护理的基础上结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2组产妇产程时间、分娩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疼痛分级差异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及第三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产后阴道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Ⅱ级疼痛占比55.4%,高于对照组12.9%,Ⅲ级疼痛占比23%,略低于对照组25.7%,Ⅳ级疼痛占比21.6%,低于对照组61.4%,研究组疼痛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科助产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提高自然分娩的质量,减轻分娩时的疼痛,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产妇焦虑程度对产程、产后出血量及分娩方式等的影响。方法将300例临产的健康初产妇按焦虑程度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分为2组:评分〈8分者为无焦虑组(127例),评分≥8分者为焦虑组(173例)。对2组的产程、产后2 h出血量、分娩方式、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评分等进行比较。结果焦虑组产妇产程明显长于无焦虑组(P〈0.05)。剖宫产率、产后2 h出血量、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率均高于无焦虑组(均P〈0.05)。结论对产妇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和预防产妇的焦虑状态、实施适当的医疗干预,可降低因产妇情绪异常而产生的产科不良结局,促进和支持自然分娩,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自然分娩产妇心理健康、产程和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50例自然分娩产妇,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围产期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心理健康(SAS评分、SDS评分)、产程和产后出血。结果:研究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均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后2h、产后24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以改善自然分娩产妇的心理健康,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种服务模式对实施笑气吸入产妇生理和心理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分娩120例产妇,按知情同意、自主选择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2组均笑气吸入。观察组实施全程陪产,对照组实施传统服务模式即分段管理,比较2组产妇的焦虑程度、镇痛效果、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分娩方式、Apgar评分等。结果2组产妇的焦虑程度、镇痛效果、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等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笑气吸入分娩镇痛中,全程陪产可提高笑气镇痛效果,缓解产妇焦虑情绪,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是一种理想的分娩服务模式,对产妇生理及心理的各项指标起到正性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产科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妇产程、分娩方式、心理状态、产后出血及新生儿评分等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产科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住院待产的产妇2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40例;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产科护理,研究组产妇接受综合护理干预,记录并比较产妇产程、分娩方式、心理状态、产后出血及新生儿评分等指标。结果研究组产妇自然分娩率(80.71%)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剖宫产率(19.29%)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350.41±56.65)min、第二产程时间(41.54±4.11)min及总产程时间(413.65±73.22)min均较对照组相应数据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两组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产妇干预后SAS评分(32.17±4.03)分和SDS评分(30.19±4.11)分均较自身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产妇产后2 h出血量(115.53±10.43) ml、产后24 h出血量(185.10±17.14) ml及新生儿Apgar评分(7.42±0.52)ml,均较对照组相应数据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用于产妇分娩中可提高自然分娩率,促进产妇产程进展,消除其心理压力,减少产后出血,提高分娩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李泽翠 《妇幼护理》2023,3(10):2337-2340
目的 研究分析导乐镇痛仪联合镇痛护理干预在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21 年 6 月至 2022 年 5 月本院 收治的分娩产妇 200 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 10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 研究组采用导乐镇痛仪联合镇痛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分娩结局、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研究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的时间均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研究组自然分娩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阴道助产和剖宫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后出血量、新生儿 Apgar 评分和分娩时疼痛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产妇实施导乐镇痛仪联合镇痛护理干预,能缩短产程时间, 改善分娩方式和分娩结局,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产科护理新模式对产妇焦虑和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6月我院200例初产妇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2016年7月~12月我院200例初产妇为实验组,给予产科护理新模式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焦虑及分娩质量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干预后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自然分娩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护理新模式的应用,可以促进产妇焦虑等不良心理的缓解,缩短其产程,促进分娩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初产妇家庭式分娩的效果,以提高产科分娩质量,保证母婴安全.方法 将120例初产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0例实行家庭式分娩,由1位亲属陪伴待产,由1位助产士全程负责并接生;对照组60例实行常规分娩.比较2组初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实验组产妇在分娩时的产程、分娩方式、产后2h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产妇(p均<0.05).结论 家庭式分娩体现了人性化护理内涵,使分娩更加人性化、自然化,提高了分娩质量.  相似文献   

10.
张婷  曹晶 《妇幼护理》2022,2(16):3705-3707
目的 分析产科母婴病房顺产分娩护理工作模式.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期间本院产科母婴病房接受顺产分娩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顺产分娩风险护理.分析比较两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与总产程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量与新生儿Apgar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产科母婴病房接受顺产分娩的产妇实施顺产分娩护理模式,可以缩短产程时间,改善新生儿分娩结局,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助产士主导的群组孕期保健模式对初产妇自我效能、分娩结局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12月在我院产科建卡并定期产检的12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60例,实施群组孕期保健模式)和对照组(60例,实施常规孕期保健模式),比较两组初产妇自我效能水平、分娩结局、心理状态及母乳喂养情况。结果干预组自我效能水平、自然分娩率及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产后焦虑、抑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群组孕期保健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孕期保健模式,能够有助于提升初产妇自我效能,提高其自然分娩率及母乳喂养率,改善孕妇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助产士门诊对改善初产妇入院待产时机及分娩结局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4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产检的200例初产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常规产检同时助产士门诊就诊,对照组仅常规产检,通过对入院待产时机、产程进展、分娩结局的分析,比较两组产妇的差异。结果: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进展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入院待产时机的把握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助产士门诊可提高初产妇入院待产时机,识别症状和体征的区别,使产妇做好心理准备,减少产妇反复就医的次数,增强阴道分娩的信心,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家庭式一体化产房内分娩对初产妇心理状态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入住本院妇产科的初产妇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家庭式一体化产房分娩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心理状态及分娩结局。结果产后3 d,观察组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产后疼痛评分及顺产转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初产妇在家庭式一体化产房内分娩能够改善心理状态,降低产程时间,减轻疼痛,减少顺产转剖宫产风险,避免新生儿窒息,对改善分娩结局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ROY适应模式(Roy adaptation model,RAM)在初产妇第一产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2013年8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分娩的100例足月单胎初产妇为观察组,抽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7月100例足月单胎初产妇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Roy适应模式护理,比较两组初产妇的适应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初产妇第一产程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oy适应模式能够提高初产妇第一产程适应度,促进产程进展,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和提高自然分娩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龄初产妇护理干预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将参加定期产前检查及培训并预约在我院分娩的高龄初产妇104例作为干预组;同期未在我院产前检查培训的高龄初产妇104例对照组予常规基础及产科专科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并发症的干预护理、分娩期护理、产后护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合并症与产科并发症(妊高征、胎膜早破、早产、产后出血)少、剖宫产率低、产程短;新生儿体质量重、Apgar评分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高。结论针对高龄初产妇的特点,重视围生期保健教育,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可改善妊娠结局,有利于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心群组化孕期保健模式对初产妇分娩恐惧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类实验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4月在湖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产科门诊建卡并存在分娩恐惧的60名初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名。对照组初产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初产妇实施中心群组化孕期保健模式,采用分娩恐惧量表、妊娠结局评价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的效果。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干预1个月及干预结束时,干预组分娩恐惧总分分别为(24.93±3.27)、(22.93±2.29)分,分别低于对照组的(35.30±8.58)、(34.47±8.70)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总分存在时间效应、分组效应、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36.117,F组间=15.990,F交互=26.802;P<0.05)。干预组自然分娩率为86.7%(26/30),高于对照组的63.3%(19/30),干预组会阴损伤率为16.7%(5/30),低于对照组的43.3%(13/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356、5.079;P<0.05)。两组初产妇的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群组化孕期保健模式应用到存在分娩恐惧的初产妇中,有助于缓解初产妇的分娩恐惧,改善初产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对临床实践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将1240例无剖宫产指征的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分娩,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拉玛泽减痛分娩法进行分娩.观察2组产妇产时疼痛程度、产程的时间、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2组产程的时间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时疼痛程度,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拉玛泽减痛分娩法能够降低产时疼痛的程度,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在产科实施"一贯制"责任护理模式对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采取"一贯制"责任护理模式的产科病房收治的孕产妇230例作为实验组,将基线资料均衡的未实施"一贯制"责任护理模式的产科病房收治的孕产妇2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产科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对2组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了解2组孕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及2组的护理质量考核成绩.结果 实验组比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提高;护理质量考核成绩除急救物品及消毒隔离2项均达到管理要求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各项成绩2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一贯制"责任护理模式明显提高孕产妇对产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产科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产科实施“一贯制”责任护理模式对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采取“一贯制”责任护理模式的产科病房收治的孕产妇230例作为实验组,将基线资料均衡的未实施“一贯制”责任护理模式的产科病房收治的孕产妇2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产科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对2组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了解2组孕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及2组的护理质量考核成绩。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提高;护理质量考核成绩除急救物品及消毒隔离2项均达到管理要求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各项成绩2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一贯制”责任护理模式明显提高孕产妇对产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产科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床旁护理模式在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初产妇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床旁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的自我护理能力和母亲角色适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自我责任感和自我概念等自护能力方面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母亲角色适应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床旁护理可有效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提高产妇的自我护理能力,尽快适应母亲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