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周仲瑛教授从风痰论治支气管哮喘的经验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仲瑛教授治疗内科疑难病证具有丰富的经验,对支气管哮喘擅长从风痰论治。认为风痰阻肺是哮喘发作期的主要病机病证,风邪为患有外风与内风之异,外风责之于肺,内风则与肝、脾有关。缓解期虽以正虚为主,但风痰内伏之宿根仍然存在,是哮喘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治疗在扶正治本的同时还要适当兼顾祛邪。据此认为风痰阻肺之病机贯穿于哮喘病的全过程,祛风化痰是哮喘各期的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2.
从内外风合病论治咳嗽变异性哮喘,认为风为主因,肺虚风邪留恋为基本病机。急性期重在祛外风、息内风,兼顾祛痰;缓解期调理脏腑以息内风,平时还宜调摄体质,增强正气。   相似文献   

3.
风为百病之长,百病之始也,致病广泛,历代医家对"风"的认识有所不同,但始终不离外风与内风之说。随着现今外界环境的变化,风邪伤人较前更甚,临床上对风邪的认识亦逐渐深入。"风"邪可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之"风"单指六淫中的风邪,广义之"风"除了六淫中的风邪外,还包括了其他具有轻扬开泄、善动不居等特点的一切"外风"以及因体内阳气亢逆变动而产生的"内风"。文章从广义之"风"入手,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阐述"风邪致病"在儿科疾病发病中的重要性,以期为儿科临床辨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前庭神经炎(VN)性眩晕发病时以眩晕、平衡障碍、振动性幻视,伴恶心呕吐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多因劳累、熬夜或体质虚弱时遇气温变化而诱发,多有上感病史,如风招致,发病过程离不开"风邪"。王敬卿教授认为中医治疗VN性眩晕,应从风邪角度分阶段论治,巧用风药,祛外风息内风,并兼祛他邪、安他脏。  相似文献   

5.
风哮证是哮病发作期的常见证候类型,风哮的夙根为风邪内伏,分外风与内风,外风多指风伤于肺,内风有脾风、肝风之别,风邪善行、数变,治疗以祛风解痉,降气化痰为法,明辨外风、内风,肺、脾、肝兼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从风论治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CTD-ILD)的辨证思路,以期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基于风邪致病特点"风为百病之长,善行数变,有内外之分",结合古籍文献及现有文献资料,考究风邪致病源流,从风邪致病的角度分析CTD-ILD病因病机,研究风药的有效性,并探讨对CTD-ILD的论治。[结果]CTD-ILD的临床症状、病情发展与风邪特点相契合,风邪是CTD-ILD的重要致病因素",外风犯肺"兼"内风伏肺"为疾病始动环节,内外风共同起病。疾病本质为虚,风与虚、痰、瘀、毒为病机演变的关键。临床和实验研究均证明风药治疗此病有效。病程可分为早、中、晚三期,进行分期论治,早期以疏风为主,中期以搜风为宜,晚期以息风为要,治疗时应针对病情急缓、病性虚实、正气强弱,有侧重地选用风药。[结论]"风邪致病"贯穿CTD-ILD整个病程,治疗应抓住早、中、晚三期风邪致病特点,根据虚、痰、瘀、毒等辨证施用风药。  相似文献   

7.
治风剂是由辛散疏风或熄风止痉药为主组成,具有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作用,治疗风病的一类方剂。 风病的范围很广泛,病情变化比较复杂。就病因而论,可分为“外风”和“内风”两大类。治风剂亦因内、外风之不同而有辛散疏风和熄风止痉的区别。方从法出,故治风剂亦相应地分为疏散外风和平熄内风两大类。1 疏散外风剂的配方规律 疏散外风剂,适用于外风所致病证。外风病系风邪乘虚而侵入人体所致。由于风为六淫之首,百病之长,因而风邪多与其他病邪结合为患,且病变范围较为广泛。其侵害部位多在人体的头面、肌肉、关节、经络、筋骨等处。…  相似文献   

8.
刘建秋教授运用疏风肃肺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证属中医风盛挛急夹痰热证,刘师认为,本病主要以风邪为患,痰郁成哮,痰饮内伏,风邪引触,痰气交结,阻塞气道而致,而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病性证素主要为"痰""热",故临床上以"风盛挛急夹痰热证"较为常见,本方药由刘师针对相应症状、药物配伍特点以及多年临床经验总结而得,以达疏风肃肺、解痉化痰之效,以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方法从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近10年咳嗽变异性哮喘文献,筛选整理,对其证素的分布和组合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病性证素以(外)风、气虚、火(热)和痰为主;病位证素以肺、脾、肾为主。证素组合以两证素组合和三证素组合为主。两证素组合以风邪犯肺、肺气亏虚、肺阴亏虚等为主;三证素组合时以肺脾气虚、风寒束肺等较为常见。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病位主要在肺脾肾,病性主要为(外)风、气虚、火(热)和痰,证素组合以两证素组合和三证素组合为主。  相似文献   

10.
王坤根教授认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病突然,作止无常,喉间瘙痒并伴有胸闷气急等特点,符合中医风邪致病特点,将该病命名为风咳,认为病因虽有六淫致病之说,但以风邪为主导,病变部位主要在肺;总的病机为风邪犯肺、肺气失宣,肺气上逆、冲击声门,辨证虽有风寒、风热、风燥,甚至兼夹证之别,但以风邪犯肺者居多,治疗以祛风宣肺为主,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的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风性主动,"动"为风象。李平教授认为大凡临床上所见的颤震、瞤动等症状皆属风动之象,故心房颤动亦属风象,为"心风"。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李平教授从"心风"立论治疗房颤,"心风"包含外风和内风,房颤患者的基础疾病中有"心虚"(心系疾病)的特征,则外风易中、内风易生,内外合邪最易致病。房颤的证素为风、瘀、痰、火,"风为百病之长",风邪兼并瘀痰、火邪,导致了房颤的发生发展。中医古籍中关于"风邪"的认识与虫相关,风邪属无形之虫。虫类药,如全蝎、蜈蚣、地龙、僵蚕等入土善行,李平教授善用虫类药以入心搜风,往往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董丽  杨思进  王饶琼  罗钢  任维  刘佳利 《中医学报》2020,35(8):1602-1604
风邪具有善行数变的生理特性,发无定时,症无定处,传变无常,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快速传播、病情急骤具有相似性,故临床应以风药论治。风药贵在"宣通",可内可外,能上能下,具有开启玄府腠理、开通经络窍道、开发郁结闭塞之功。风药不仅可作为君药发挥主导作用,也可作为臣药、佐药等。疫病虽以感受"疫戾"之气为主,但以湿邪为病机核心,且"湿郁"贯穿疾病始终,缠绵难愈,易生他变。然而,风药升散,温燥可化湿,"风属木,湿属土,木能克土",酌加藿香、葛根、防风、佩兰等一两味,可振奋脾阳,健脾化湿,此即"风能胜湿"理论。疫病虽系感受"疫戾之邪",然风为六淫之首,多夹杂共患,且疫病多有风邪作祟,呈"风性"表现,辅以风药散邪、通气、振阳,发挥增效作用,达到标本兼治、内外兼收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3.
"虚—风—瘀—毒"复杂病机网络能较好地反映IgA肾病病机的复杂性及其病机的总体演变过程。其中"脾肾两虚"为本,是IgA肾病发病内在因素,"外风"为始动因素或诱因,"伏风"是导致IgA肾病迁延难愈,病情反复的基本因素,而"内风"的形成,络脉中的"瘀血",以及"毒邪"的化生是加重肾脏病进展,导致病情恶化的继发性因素。治疗应益肾健脾复其本,兼顾他脏以截断;外风宜散,伏风须托,络深当搜,内风当熄;起始治络,全程治络,化瘀宜辨轻重;注重清热解毒法与泄化浊毒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正咳嗽变异型哮喘又称咳嗽性哮喘,是指以慢性咳嗽为主要症状或唯一临床表现的特殊类型哮喘,表现为持续气道炎症反应及气道高反应性,若不及时治疗,随着病情的发展将演变为严重持续性哮喘,对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大量数据~([2])表明,儿童是咳嗽变异型哮喘高发人群。由于儿童免疫力较低,在受到外  相似文献   

15.
风病的范围很广,病情变化亦很复杂,扼要言之,可分为“外风”与“内风”两类。这里所谈的诸风是论“内风”为主,少数论及“外风”。诸风的病理变化,有因热邪盛极,风邪内动,有诸虚不足,肝阳偏亢,肝风内动,有热灼津液成痰,风痰内动等。诸风的症状,常  相似文献   

16.
倪锦玉  张寒放  翟文生 《中医学报》2020,35(6):1173-1176
风邪贯穿于肾病发生、发展的始终,是病程中的重要因素,外在风邪及内生风邪皆可入肾,形成肾风。在肾病治疗过程中予以祛风治风之药,理入肾之风,予风邪以出路,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内风、外风并非可以完全区分开。外风可以入里化为内风,内风也可与外风同气相求,共同为邪。临床上所用平肝疏肝、祛风理血通络等药物,并非全部都是辛温之品,所以在应用中不应只局限于古文献中所述风类药特点,凡具有升、散、行、动、窜、通等特点的药物均可归纳为风类药的范畴。而风药在治疗过程中不仅能直接祛散内外风,还可以通过调节机体脏腑、气血、阴阳的功能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蛋白尿是肾病的一个常见临床特征,中医学认为其与多种原因有关。风邪与肾病蛋白尿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长期以来,多数医家从外风致病出发,阐释其发病机理,由此制定的方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临床观察发现,在肾病蛋白尿中,容易忽略内风以及内外风之间的相互影响对其发病的影响。文中分别从外风、内风及内外风的相互影响的角度论述风邪导致肾病蛋白尿的中医发病机理,认为外风袭表,风自内生,内外风邪相召,导致肾脏开泄是风邪引发肾病蛋白尿的中医病机,以期为临床治疗肾病蛋白尿提供有效的中医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风邪是引起皮肤病的常见致病因素,有内外之分。外风侵入多因腠理不密,卫气不固,风邪乘虚而入邪郁皮腠之间而发病。临床表现多见丘疹、风团、伴有发热恶风寒,汗出,脉浮缓表证;内风多因肝肾阴虚,阴血不足,生风生燥所致。临床表现多见皮肤干燥,肥厚,脱屑,伴有头晕目眩,皮肤麻木,肢体颤抖等症。治疗以祛风为主。常用的祛风法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9.
风邪致病在中医病机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风有外风、内风之分,内、外风致病各有特点,而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风邪致病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本文即针对风邪致病的病机特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中医证候规律,为该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多中心收集593例哮喘急性期患者,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其证候信息进行中医证候研究。结果七个公因子的命名如下:F1:痰热郁肺兼血瘀证;F2:痰热郁肺证;F3:风邪犯肺兼表虚证;F4:气虚痰饮伏肺证;F5:风邪犯肺证;F7:脾虚湿盛证;F8:脾肾亏虚证。结论哮喘急性发作期"气滞痰阻"主要病机,强调辨"痰"是哮喘辨证的要点,"卫外不固、风邪引触"是支气管哮喘发作的主要诱因。"肺热"是当代哮喘发作期的重要证候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